孙殿英为利盗墓,如今有些网友报以同情,而郭沫若为国家考古却反而挨骂,这是为什么呢?

彬哥聊影视


清朝已经亡了一个多世纪,可反清的情绪却甚嚣尘上,比辛亥革命时有过之而不及。纵观当前的网络言论,诸如“满清误我三百年”这样的愤慨,已然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心理下,凡是曾经与清朝对抗的或是被清朝残害的,都是大无畏的英雄。孙殿英,便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成了“义士”,甚至备受赞扬。

在清末民初的军阀中,这个绰号为“孙大麻子”的小头目,原本并不起眼。可是,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一次贪婪的盗墓行为,却让孙殿英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

孙殿英是河南永城人,早年间是豫西一带的土匪头子,也算是小有名气。在武夫当国的时代,握有人马和军火的人物,还是很容易发迹的。1928年,孙殿英的队伍被蒋介石收编,他摇身一变,成了第十二军军长,算是熬出了头。可是,被收编后的孙殿英,过得并不逍遥,因为非嫡系的孙大麻子,在军费和装备方面一向紧张。

孙殿英被收编后不久,曾有盗匪在清东陵一带活动,想进行盗掘,孙殿英奉命前去剿匪。土匪出身的孙殿英,眼里基本没什么纪律和法律,是个一切向“钱”看的主儿。当这样一个人,带着队伍经过清东陵时,悲剧便产生了。

在经过一番谋划后,孙殿英以举行军事演习为由,派人驱离了守墓人员。此后,他又命人对康熙、乾隆和慈禧的三座陵墓动手,想将地宫中的宝藏洗劫一空。不过,由于当时康熙陵地宫渗水严重,未能得手,仅把乾隆和慈禧的两座地宫盗空了。盗墓后的孙殿英,将财物装在马车上堂而皇之地运走,并选取了一些珍宝“上下打点”,以企图开脱罪名,大部分则变卖后用于采买军火和发放军饷。

盗墓事件披露后,国内一片哗然。可是,孙殿英一面忙着找替罪羊和洗脱罪名,一面给自己辩解,声称自己也是“革命者”,是以盗掘清朝帝后陵墓的方式来“革满清的命”。就当时来看,声讨之声是占据主流的,但时至今日,舆论的风向似乎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人开始同情、支持甚至是称赞孙殿英。

显而易见,清东陵大盗孙殿英是明目张胆的盗墓,是国家文物的破坏者。但是,在反清情绪的影响下,有人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些,专注于情感的发泄,认为孙殿英是“革命者”和“大英雄”。更令人费解的是,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则成了众矢之的,网络中几乎一边倒地对其抨击,甚至是鞭挞。

明定陵的发掘,首倡者并非郭沫若,当时包括吴晗在内的某些领导和学者,提出要发掘明代皇陵。结果,一些专家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当上级决定执行发掘时,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专家,便毫不犹疑地执行了。从发掘过程来看,整个明定陵的发掘是科学的,也是成功的,只是由于受文物保护技术的影响,有部分文物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

事实上,明定陵的悲剧,并非是考古工作的失误,而是后期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那场运动造成的。说白了,文物的损失,是人为打砸造成的,并不该将其推卸给某个人。不过,近年来某些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过度渲染,不负责任地向专家泼脏水,在民众间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当前网络中盛赞孙殿英而鞭挞郭沫若,已经见怪不怪,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深究起来,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是我们不甚了解历史,对考古和文物太过陌生,一切从娱乐信息和无良网文出发,以至于人云亦云,对盗墓贼大加赞赏,反倒对专家学者一味诋毁。


史海烂柯人


这个呢,应该归根到底是大家对待真小人和伪君子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种奇怪的大众心理。

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金银财宝,文物陪葬品,虽然是偷偷摸摸的盗掘,但是事情经过这么多年发酵和演义,大家反而觉得他带有传奇色彩,对于其目的和行为都看得很清。将其作为一个真小人来对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一旦觉得某个人是真小人,那么他做的那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反而容易得到大家的谅解。比如,他本身就是奸淫掳掠的坏蛋,那么他干啥坏事,都是理所当然,这样对于其罪恶的感受就弱了很多分。


与之相反,对于伪君子,实际上是更让人痛恨的。就像是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和任我行一样,任我行就是一直都那么凶狠残暴,所作所为就是一个魔头,他要是做善事和正义事情,是会让人奇怪的,人家做恶人做小人也做的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可是岳不群,平时表现的正人君子一个,所练的剑也是“君子剑”,可是背地里机关算尽,当漏出真面目时,真的对比出来,丑陋无比,吃相难看。

郭沫若在公众心目中很大程度上成了岳不群,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溜须拍马,写赞美诗,本身又是标准的情场高手(应该说渣男)。他的考古,是有成就的,但大家看到的是他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在考古时不但没有很好的保存文物,反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这是许多人对其一致唾弃的原因。


世间的事就是那么奇妙,公众的心理就是那么有趣,不怕小人处处为利,坑蒙拐骗,坏事做尽,就怕君子冠冕堂皇,衣冠禽兽。因为小人,世人皆时刻防着,而伪君子防不胜防,不出手则矣,一出手,那才真五毒俱全。


被奉若神明的,高高举起和膜拜的,一旦失足,摔到地上更惨,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从公正角度上来说,郭还是功过参半,孙则是全是私利,孙肯定不能和郭比。


李艺泓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问题和社会心理学的问题,和是不是孙殿英盗墓或者郭沫若考古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每个个体的自由度在增加,都只会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去看待问题,不会去管自己的结论观点是不是有逻辑和事实基础。就像全世界依然有众多的纳粹组织崇拜希特勒,很多所谓的明星其实是真正的伪君子。


盗墓固然不能和考古相提并论,但是考古有时候带来的灾难可能更甚于盗墓。真心希望众多的考古工作者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开放胸怀,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主动与社会接触。

自强者,天助之,考古人也一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意图以考古为理由挖掘皇陵,首先打明成祖长陵的主意,理由是认为可以找到完整的《永乐大典》。因为长陵的重要性,最终没能真的动手,于是退而求其次,先拿定陵练一练。

找到金刚墙破门而入时,原本完好的定陵地宫迎来劫难。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如此奢侈爱财的皇帝决不会死后薄葬。据有的记载,定陵地宫打开时里面有随葬品三千多件。但是从现在留存的来看,只剩下翼善冠、首饰、玉佩、梅瓶等金、玉、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字画等珍宝全都因为迅速氧化而灰飞烟灭。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椁被扔掉,万历皇帝本人以及两位皇后的尸骨后来被砸碎烧毁。



在没有翔实严谨考察地宫中内情的情况下急于开挖,而且又没有充分的保护措施保住珍贵文物,事后更没有好好安置只是随便扔在库房里几十年,这不是考古是公然破坏,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和取得个人名誉的破坏。说是历史的罪人都不为过。

今天的定陵只剩地宫和地面建筑,只能沦为一个旅游景点,丧失了历史意义。


沅汰


同情孙殿英的,十分不能理解,而指责郭沫若的,确实有一定原因。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纯粹是为了贪图陵墓之中的财宝,并不像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所说的为了民族大义。这次盗掘在当时就遭到了社会人士的一致批评。

孙殿英对清东陵的觊觎并不是突然兴起,而是早有此心。如果按照一些网友所说,孙殿英是为了报复腐朽的满清统治者,那这可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啊,应该光明正大地干啊!可是为何孙殿英偷偷摸摸,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来盗墓呢?为何事发之后,也就是1928年8月6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刊文,对孙殿英的这一行为表示批判,并且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对其进行审判呢?

这一切都反映出人心所向。

遗憾的是,孙殿英通过向蒋介石、何应钦、宋子文等人行贿,竟然躲过了法庭的审判,没有承担任何的后果。现在看来,也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些网友的思想过于狭隘,为了反对而反对,因为自己心里瞧不上清朝,便要否定它的一切,干脆连东陵大盗也视为“民族英雄”,这是混淆黑白、不明事理的表现啊。


接下来说说郭沫若。

在这里首先插播一点,很多人都说,郭沫若先生是一位考古学家。实际上,很多考古人并不这么认为,答主同样如此。

一般来说,考古是一门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的学问,考古学家必须能够亲自从事考古发掘。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呢,郭沫若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考古学专业训练,也没有亲自己参与过科学考古发掘。尽管郭老在历史学、古文字学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但是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而不能说他是考古学家

明定陵发掘始末,网上都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其他答主也说了不少,不再重复。总之,最初郭沫若、吴晗等人想要发掘的是长陵,跟他想要让《永乐大典》重见天日有很大的关系,不能说完全没有私心。

(吴晗上书请示发掘长陵的手稿)

很多网友不太了解的是,对于这次行动,时任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的夏鼐先生以及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都是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当时考古工作者还缺乏经验,有可能造成破坏。

两方意见送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后来周总理批准了折中的方案,放弃发掘规模宏大长陵,改挖定陵。

后来的事儿, 很多人也知道了。定陵考古发掘本身是相当成功的,但是由于当年的文物保护技术还比较落后,一些有机质文物在出土之后逐渐朽坏,再后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万历皇帝的尸骨也惨遭破坏。

也正因为此,后来国家就制定了原则,不得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实际上,要是早听夏鼐、郑振铎的意见,何来这场悲剧呢?

由于定陵发掘的破坏,以及很多人对郭沫若私德的不满,一些人就开始全面否定郭沫若先生。但是答主认为,这同样是很不理智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学问,就不要把私德掺入。同样地,若论私德,就不要考虑学问。

单纯就学术能力和成果而言,郭老无疑是站在那个时代前列的。而定陵考古,除了经验教训,也的确让人们得以看到珍贵的明代文物、了解到明代皇陵结构,不能说一无是处。


考古军中马前卒


何止是有人同情孙殿英,很多人还将孙殿英奉为英雄呢。其实孙殿英这个人,在当时的历史中并不算出名,因为当时军阀太多了,他在历史上能有这么大的名气,说白了就是因为盗了慈禧老佛爷的墓,因为这件事,他被载入了历史,否则现在的人恐怕都不知道曾有孙殿英这个人,因为当时他这样的人可不少。

那么孙殿英干了挖坟掘墓的勾当,为何还有人对其报以同情,甚至是拍手称快呢?其实这些人并不是说多么喜欢孙殿英,相信大多数人除了孙殿英盗墓的事,其他关于孙殿英的事肯定是一件都不知道。人们太痛恨丧权辱国的清王朝了,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又是慈禧,所以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墓人们都很开心。

报以同情的人无外乎都是讨厌清朝的人,孙殿英后来为了脱罪,他声称自己这是在反清,自己祖上曾受过清朝统治者迫害,这是在报复,并不是为了古墓中的文物,当然这仅仅是说辞罢了,任何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为什么盗墓,孙殿英是由于没有钱发军饷才选择盗慈禧墓,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所以说他也不值得同情。

郭沫若是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为什么他考古一直挨骂呢?首先他为了打开乾陵或者是秦始皇墓选择拿万历墓练手,结果造成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无数人阻拦他,他依然是一意孤行。郭沫若挖陵并不是为了考古事业,他是为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他觉得《兰亭序》的真迹在乾陵中,所以他才想对乾陵就行考古。

除此之外则是郭沫若的做人,他这一点可是令人不敢恭维,鲁迅都曾对其公开大骂,人们对于他的为人评价很低,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这是很正常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大家喜欢孙殿英是因为喜欢他的直率个性!孙殿英是明末抗清名将孙承宗的后人,清军入关后,孙承宗被清军俘虏后五马分尸;孙家全家几十人人命全部被抄斩灭族。因此,清朝祖坟被刨也没什么说道的了,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这就是还债!

孙殿英之祖是因为到外地走亲戚才逃过一劫。清朝对孙殿英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孙殿英的刨坟盗墓更显得有那么一点君子报仇百年不晚的感觉,这是一出很励志的书。孙殿英也直接说了,他无能找活人报仇那就找死人报仇。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本性。

其次,孙殿英盗墓是为了养活军队!虽然盗墓是为了利,但是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的。孙殿英当时带领的是杂牌军,所有军饷粮草都需要自筹的。孙殿英把盗来的宝物全部换成粮饷养部队,而这支部队又在抗击日寇的时候几乎全部为国尽忠,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反正就我个人角度来看,我为他点赞。

反过来,某人就卑鄙得一逼了。从家族渊源上看,朱明江山与某人并无私怨私恨。其在刨坟以前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报仇或者做其他什么事,仅仅只是因为郭认为那里有钱有商业价值,埋地下太浪费了,所以说到底,这才是真正为了钱,某人没有盗墓之名实际上却有盗墓之实,也是为了钱。


优己


没有多少人同情孙殿英的,那些同情孙殿英,个人表示不理解。他做了比较解恨的事就是盗了慈禧的墓,也算是出了口恶气。但是他盗墓完全是为了私欲,他盗的最大的两个皇陵就是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再说起郭沫若,那就是因为郭沫若的人品了。网上不总是调侃铁骨铮铮郭沫若么。郭沫若开始是帮国民政府做事,四一二事变遭受通缉,被迫加入共产党,在国民党看来是罪加一等的他为此流亡日本。后来回国后为了当官又脱离共产党,再次进入国民党政府。北平解放后,看到日落西山的国民党没搞头,趁着自己名气大又重新加入了共产党。那个时候新中国准备成立,需要为自己正名,所以大力拉拢学术界的大文豪,过往只要没有当过汉奸亲日的,都可以挂职在共产党那里。过往只要改朝换代都是这样操作的。到了文革的时候郭沫若害怕了,因为他以前在国民党当的官不小,算是背景有问题的,革到他身上的时候那是不死也残了。于是他为了自保大力推动文革,当时文革的很多大字报的文章和言论都是他写的。说他有学问,那是有的,写文章拍马屁的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得罪国民党,还能在国民党当官。得罪过共产党,在新中国一样也混得开。哪怕是文革期间,他也是风生水起。所以可见此人脸皮之厚,两面三刀,没有一点骨气可言,属于谁有肉留跟谁走的德行。连鲁迅都骂他: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

再申明下,郭沫若可不是考古学家,他就是顶着国家的幌子毁墓。定陵就是郭沫若主张和坚持挖掘的,其实他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趁着自己还能多活几年,多挖点皇陵开开眼。结果定陵一开,因为当时的保存技术不过关,导致大量的文物氧化损毁,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定陵破坏了之后,他又盯上了长陵,因为他认为长陵里面有失传了的永乐大典。但是还好长陵是依山而建,郭沫若团队找了好久的入口都没找到才作罢。长陵没挖成他有想挖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因为他认为天下第一书兰亭序的原本就在乾陵,周总理因为吸取了定陵的教训,所以就没让他挖了,并说明十年之内不动皇陵。就是为了保护文物,在当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挖皇陵就等于是毁皇陵。所以很多人为此就骂郭沫若,郭沫若压根就不会考古,他就是巴结得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才想去挖皇陵的。


新和时代母婴1


清军入关大肆屠杀汉人,屠城屡见不鲜,慈禧更是败国卖国,孙殿英盗东陵不假,是对是错?当时的情形我们不清楚,也不好评论,但是,抗日算不算英雄,孙殿英率三个旅血战赤峰,阻击日军,张学良看见日本人,直接率着东北军跑了,他可有好几十万的人马啊,孙殿英就三个旅,抗击日本精锐师团,所以说他民族英雄不为过,文物国宝,都是我们一厢情愿幻想出来的价值,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它就是幅画,就是个瓷器,就是串珠子,能给你增寿麽,有什么用


爱喝酸奶的Uncle


现在人的思想很乱!东陵被盗,大部分文物,不见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遐想,郭先生把定陵打开了!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皇陵的真实面貌,虽然有些东西没有保护好!但是也为今后先不挖皇陵定了规矩!孙殿英,太坏了!祖宗的东西,都弄丢了,还有一些人,为汉奸说好话,评反!我感觉这些人,疯了!


经典古玉


孙殿英盗墓纯粹是土匪的唯利是图行为。现在有的人用狭隘的民族仇恨观念,来曲解他的行为,表示什么理解甚至称之为是英雄举动,是非常错误的!慈禧之罪,已经成为历史,如此纠缠不清,绝非明智之举!倒是当今社会很多人,总是被仇恨迷惑了自己的双眼,常常把个人的恩怨得失凌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以发泄为快事,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恨日本人就拍抗战神剧,结果成了世界笑料。其实暴露出我们这个民族,缺少具有大国情怀的人民。以及我们这个民族浮躁和焦虑的状态。当年曼德拉离开监狱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我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没有未来。这话值得我们很多人来深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