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一、

小林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从小特别自卑,人多的地方都不去,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在一边玩。

初中的一天,他在回家路上遇到妈妈,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穿外套,他回答丢了,妈妈劈头盖脸地骂他:你知不知道这件衣服花了妈妈半个月工资?你爸爸不要我们了,妈妈每天累死累活地养你,你还这么不懂事!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当时小林看到同学李虎走过,心里担心极了:他一定听到妈妈骂我的话了,明天会不会把我没有爸爸的事情告诉同学?同学们会怎么看我?

之后的几天小林都很忐忑,害怕同学知道他的秘密。

但同学们对他并无异样,过了两天,李虎带来了一件外套,说买小了自己穿不了,退货太麻烦,让小林试试能不能穿,能穿就送他了。

小林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他知道,李虎的确听到了妈妈的话,但他不仅没有泄密,还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从此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小林极其信任李虎,更是涌泉相报他对自己的好。

李虎不爱学习,小林帮他记笔记、写作业。李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去了一家公司做销售。小林大学学习之余,时间全部都用来帮李虎做推销,自己连瓶水都舍不得买,也不要李虎给一分钱提成。

直到有一天,李虎再次要给小林销售提成的时候,小林又拒绝了,李虎一着急,说:你和你妈一样倔,不然你爸也不至于抛弃你俩。

小林不敢相信听到的话,自己一直最最信任的人,居然也和其他人一样看自己。

小林受够了作为被抛弃的人,却要受人轻视、指责的滋味。而那天,扎心的话,居然是从自己最好的朋友口里说出来的,让人更不能接受。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事后李虎道歉过好几次,说的确口不择言,但自己是好心,不想让小林在学校的生活过得太辛苦,也不想欠小林的。

小林尽管原谅了他,却无法和他再像从前一样做朋友了。

小林,从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人在激动的时候,那些下意识的行为、脱口而出的话,之所以会那么伤人,是因为那其实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

亲密是一把双刃剑。

它让人以为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信赖的人,有了盔甲的同时,也把软肋展现给了对方。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如果说小林和李虎的友情还算是真心的,那么静怡和室友月亮的感情就是纯粹的“塑料姐妹情”了。

静怡和月亮上下铺,平时好得像一个人似的。月亮家在外地,静怡怕她在食堂吃不好,每周末都带她回自己家开小灶,返校的时候,还给她包里塞满零食和水果。

静怡恋爱的时候,也经常带着月亮,三个人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

月亮常常有意无意地在静怡的父母面前夸她:静怡太聪明了,平时完全不用复习,考试的时候用张纸条随便考考就比我分数高。

她也有意无意地在静怡男友面前说:你要得对她好一点哦,追静怡的人可多了呢,就昨天,静怡还收到了男生发的表白微信。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静怡每次听月亮说那些话的时候,都给她使眼色,月亮也马上乖乖地闭了口,但听的人,更是相信月亮说的一定是真的,不然静怡怎么会紧张。

静怡的父母开始不相信静怡的成绩,无论她拿回什么样的奖学金,父母都会说一句:要凭真本事吃饭啊!

静怡的男友开始猜疑她,偷偷看她的手机,两个人经常为这事吵架,后来分手了。

月亮的那些话,朝静怡的软肋处插了一刀又一刀,静怡遍体鳞伤,毫无招架之力。

静怡不是没有埋怨过月亮,月亮低眉顺眼地道歉,解释自己是无心的,只是不会说话,说出的话总是有歧义。

亲密的人,知道我们的软肋在哪里,最知道如何伤害我们。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一个真心的闺蜜,一定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说不利于朋友的话。

无心而有歧义的话,说一次可能是无心的,但经常说,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些歧义,恐怕背后是故意的斟酌。

我们并不怕别人对自己不好,那样我可以走开,怕的是你带着面具和我一起生活,让我交出真心,然后摔在地上。

三、

无论那些伤人的话,是脱口而出的,还是酝酿已久的,最让人无法承受的,是信任坍塌,是感受到欺骗,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曾经看过马未都讲的一个段子,是关于王朔的。

当年在做编辑的时候,马爷跟一帮作家在食堂吃饭。刘震云恰巧跟王朔坐在一起,他就猛夸王朔:王朔王朔,你的小说写的可是真好啊。

王朔就觉得不好意思,一直推辞说哎呀写的不好不好,真的不好。

刘震云第二天见了王朔,还是猛夸他小说写得好,王朔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就说你的小说写的才是真的好。

刘震云第三天见了王朔,又是一顿猛夸,王朔就开始说:我是觉得我小说写得不错。

刘震云转头就跟旁边的作家说,一般人抗夸也就三天。

这话是无心之言,还是几天来刘震云的夸赞只是在“测试”王朔?

无论是处于什么本意,都让当事人难堪,王朔心里一定是气愤的。

我对你毫不设防,你拿人当猴耍呢?

四、

那些被刺伤的人,想起过去的“塑料情谊”,甚至难以分辨,那是后来的背叛?还是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真心对我?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保护对方的软肋

被戳痛的人甚至不敢再次交出真心,害怕再受伤。

伤害固然让人痛苦,可是不被恶意的伤害击倒,才是漂亮的回击。

“受过的伤害和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在告诉你不值得被爱,请不要误解。创伤的存在,更像是在提醒你往后如何去保护自己,如何去分辨爱意和创造美好。”

再好的朋友,也有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隐私,有原则有底线地相处,进退有度。

孤独和不被理解,其实是人生常态,不要因为害怕眼前的孤单而和谁交朋友。

余华《在细雨中呐喊》中的一段话,与你我共勉: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与其等别人给你一把伞,不如自己给自己一把伞。”我们可以和自己相处,做自己的朋友,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