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每年给父母十万却不怎么回家,二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么给钱,究竟谁孝顺?

好郝问情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视各家情识而定吧。如果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十万元可以让老人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家庭还算富足,而且老人年纪也大的,陪伴可能就更好一些。

至于谁更孝顺一点,外人真不好评论,老人心里有杆称,不同的父母会作出不同的考量。父母的评价往往都是带有一点感情色彩在里面的,心里更爱谁,谁就是孝顺的。与钱或者陪伴无关。

就本文中老大的情况说说,每年给十万元但很少回家,我觉得他还是挺孝顺老人的。可能有些人要喷我了,说钱了不起了,有钱你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啦。其实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翻天复地的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可能在年轻一代人的心里也难得到落实了。你能说他们不孝吗?他们也想留在父母身边,可是生活要继续。都是普通人家,子女们也有自己的家要养,要买房买车,要供孩子上学,在外经历多少的苦,也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他们的钱也来之不易。但他能每年拿出十万,也代表了他的孝心。自己不能亲力亲为,花钱表孝心更符合大儿子的情况。

再来说说二儿子吧,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二儿子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选择留在家乡照顾父母,其孝心实属难能可贵。我发自内心为老二点赞。

要知道,人一旦踏进老年人这个门槛,身体机能是一年不如一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毛病。老人身体没有大病还好,给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陪他们聊聊天,生活倒也和和美美。

最怕的就是老人生大病,那日子真让人崩溃。一个大病的老人,身边几乎是二十四小时离不开人,留在身边的孩子将会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考验,不管是从精神,还是体力都会让人力不从心。这时远在外地的远水救不了近火的。他回来照顾也是暂时的,有了钱,当然自己照看的同时也可以请人照看。减轻一下负担,生病必定要花钱,钱在此时也可以派上用场了。但此时最累的往往都是留在身边的孩子。

象他们这种要说谁更孝顺,我觉得没有可比性。我只能说,他们家中这种组合对父母来说是最完美的,有小儿子在家嘘寒问暖,陪伴左右,又有大儿子在外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撑。在外也有了炫娃的资本。

他们都是孝顺的,只是方式不同。





你每天都很好


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陪在身边的孝顺点,我老公的大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外地定居过年才回来一次,二儿子也是长年在外打工,小儿子是在家里搞了点养殖,虽说大儿子和二儿子过年过节都会打钱给大爷,小儿子很少给钱,因为他们负责家里的一切开支,外人都说看人两个大儿子多好,每年都给他爸几千块钱还寄很多好东西,也没人夸小儿子,但是我认为难道给钱了就算孝顺吗,如果他小儿子不想管老人大可以也给点钱撒手不管,谁不想图个轻省。记得去年过完年,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走了,有次老公大爷在别人家喝喜酒,可能没忌嘴喝多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三轮车骑回来的,当时骑到家门口的时候人就倒在地上不动了,也没人看见,后来过了好长时间邻居看见了赶紧去叫他小儿子,小儿子和邻居一起把大爷扶起来还好是酒喝的太多了睡的太死了。大爷后来醒后自己都说不知道是怎么回来的。经历这次事,幸好没有大事,幸好还有个儿子在家,那些给再多钱的有什么用,老人一旦出事了,在身边的那个才是最孝顺的,老人年龄大了,需要的是陪伴是在身边的看护。


家有俩夹克


谁孝顺不好说,要看父母怎么想吧。举两个例子。

我姥姥姥爷,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哪个儿子过得不好八十岁了都想贴补点他们。大舅、小舅挣钱多,但离家远,一年可能回一次,给钱多点。二舅在身边,给钱少,但照顾的多,姥姥更喜欢二舅些。对他们来说,年纪大了,用不了多少钱,陪伴更重要。

再说说我公公、婆婆吧。家里五个孩子,四个姑娘一个儿子。大姑娘和小姑娘离家近,其他都远。我和老公一年回两次,三姐回两三次,二姐一年回一次。我们三个远的每次回家给的多些,也会给他们买衣服什么的。大姐和小姐近回的多,每次回去也总带点吃的用的回去,所以回的多了就每次给钱少些。再来说说家庭经济条件,除了大姐,我们四家都买了房,小姐家前几年最先买了车。问题来了,公公婆婆开始嫌弃大姐了,说挣钱少,用她钱用的少,嫌弃大姐夫没用。其实,家里大姐照顾的是最多的,每次父母生病都是大姐照顾的。但是公公婆婆就是嫌贫爱富啊,尤其是公公,表现特别明显,你有什么办法!


初出茅庐小战士


我父母在去年之前,只要我们给他们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他们都很开心,但自去年开始,他们嘴上谁不说,其实更愿我们回去帮他们做口饭,收拾收拾房间。

我家楼上住一对老夫妇,年纪和父母相仿,三个孩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深圳,最小的留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两个在外地都会给寄钱寄物,甚至看居住条件不好,又给买了一套房,留在身边的不仅不给钱,还白吃白住,不过,老太太已明确告诉那两个大的,将来自己的房子钱都会留给身边这个,他们不用惦记,因为,每天三餐,看病住院都是身边这个在照顾,人到这个年纪需要的不是钱,是人。

所以,你说是每年给十万元钱孝顺,还是在身边不给钱孝顺?

佛曰,父母与子女有四种缘分,一种报恩,一种还债,这两种是善缘。

但我们常说,孝顺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因为孝顺的核心是当一个衰老的时候,当一个人对你没用的时候,你依然感激他在你弱小的时候,养育过你,给予过你,现在他老了,你也不会不管你,而是愿意回报他,照顾他,善待他,这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我们称之为孝顺。

在父母年迈之际给他们很多很多钱却不愿照顾他们,这不叫孝顺,这叫还债,因为缺少了情感和责任。


清风晓筑514


孝顺是老人的主观感受,不能简单用金钱或者陪伴时间来量化评价。究竟谁孝顺,要去问父母。

我家兄弟多,我和弟弟毕业后在外上班,会给父母生活费。在老家的哥哥虽然不在一起住,但是每周会去看望两三次。有事叫一声可以很快上门。

我离老家400公里,两个月左右回去一趟,看看老人和哥哥。

我觉得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人满意了,就是孝顺。


怡江风331


兄弟两个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我觉得单凭这个说孝顺不孝顺并不合适。

或许这是兄弟两个商量好的分工。

一个有钱,但是没时间,就出钱。

一个有时间,但是没钱,那就多陪陪老人。

兄弟两个分工不一样而已,但是愿望都是一致的,就是照顾好老人家。

都孝顺。

我们家附近就有这样的例子。

老大没本事,家里穷,就留在家里伺候行动不便的老母亲。

老二挣钱多,但是工作忙,他就每个月打钱给老大,供给哥哥的老母亲的开销。

兄弟两个各司其职,且不会有什么不满,这是很和谐,很理智的处理方式。

两个儿子都很好。


冷风吹1111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都有出息了,而大儿子每年给父母十万不怎么回家,二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么给钱,究竟谁孝顺?

首先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儿子们都各有出息了,虽然大儿子每年给父母十万钱,但是很少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而二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怎么给父母钱,我认为还是二儿子孝顺,主要原因是虽然二儿子没有大儿子有钱,但是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愿意照顾自己父母的生活起居,而且父母生病这些都是自己在照顾,所以二儿子比较孝顺。



虽然大儿子每年给十万钱,但是大儿子这么有钱了,那为什么不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住呢!为什么不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呢!其实主要原因是自己有钱了,自己的媳妇还是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大儿子就没有二儿子孝顺了,虽然每年给十万钱,但是父母老了还是多希望自己的儿子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父母会认为不怎么给钱的二儿子孝顺一点。


我相信很多父母老了如果遇到大儿子每年给十万钱,二儿子陪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不怎么给钱,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认为二儿子会比大儿子孝顺一点。

喜欢我写的就关注我,评论点赞,喜欢情感领域的问答就关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关注


当然是后者,我个人觉得,对于父母的孝顺,有很多种,如陪伴、聊天、带父母出去旅游、给父母钱、多打电话、跟父母同吃同住等。

那么,如果真要说,什么是最孝顺?首先,就是你要陪伴。父母最希望子女能够陪伴她,陪他们聊天,说话,特别是年纪大了的父母,子女有多大出息、挣多少钱,真的是次要的,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冷康、平平安安,他们期待子女能够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带他们出去转转。

我高中毕业后,就离开父母,上大学、工作,一直生活在外面,跟父母在一块的时候非常少,所以,非常愧疚,一个星期给打几次电话,跟他们聊聊天,父母来给我带孩子那一年,每天下班,哪儿都不去,都陪伴父母,不玩手机。

记得前面回家过年,是时隔13年后,第一次在老家,全家人一块过年,那7天时间里,哪儿都不去,所有同学聚会都推掉,甚至高中十几年没交的同学聚会,也推掉,就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伴下父母。

我觉得,自己常年在外,不够孝顺,反倒是在跟前的哥弟他们,离的近,比较孝顺。给钱,是孝顺的一方面,但是跟多陪伴、关照相比,差远了。这个大儿子常年不在家跟前,给10万元/年,又有什么用?老人要那么多钱,没用,还不如在跟前的弟弟,经常照顾父母管用的多。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就凭感觉,这个提问是有缺憾的。为什么?不明确在家的儿子媳养母了吗?是拿哥嫂给的十万元养父母的,还是没用哥嫂的钱养父母的呀?如果没用哥嫂的钱养父母,自已出钱养父母,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养老看病,这就是孝顺!那就要比十万元要孝顺和敬重。如果用哥嫂给的十万元养父母,那也是等值。为什么这样说呢?十万元是够父母请保姆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和费用的了。难道你是保姆不成?话说回来,如果大儿子给十万元的是事,要看他工作性质,离得开还是离不开这样一个实质性问题,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如果没回来看父母陪父母,那也是他《她》们确是走不开,应理解他们,在离得开而不回来,又不寄钱回来。那才称不孝,是这样才能说:弟弟、弟媳妇才能孝道独钟。


許萬華


这个问题要看实际情况,大儿子为什么不怎么回家?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还是就是不愿意回家,如果是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十万元相对来讲也不算少,也是一种孝心的表现。但若就是不愿回家看父母,仅仅就是想用钱来养老,那么我认为大儿子是不孝的,别说是十万,即便是一百万也算不上孝。

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讲,很多时候陪伴比金钱更为重要,他们对金钱已经没有太大的追求,最需要的是亲情的陪伴。

在养老问题上,特别是多子女家庭的养老,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孝与不孝的标准,儿女之间大家都论心,基本按照“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的原则,尽自己的所能养老。实际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这种模式在农村很常见,进了城的子女家庭条件好,但不能经常回家,因此就会从经济上给予父母一些补助,而在农村守在父母身边的姊妹,虽然经济条件差一些,但他们可以经常在父母身边照顾,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互补型养老模式。

我认为,对父母而言,最大的孝就是家庭的和睦,兄弟姐妹之间把关系搞的和谐美满就是最大的孝。反之,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埋怨,恶言相向,像仇人一样对待,那么父母即便是每天喝蜜也感觉不到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