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我媽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一輩子都在農村生活,做農活,照顧家。 她只上過半年學,但她教我的育兒經,比看100本希爾斯都管用。

在孩子滿月後,我就帶著孩子回老家休產假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經提前演練了100種育兒理念不合我該如何說服我媽的場景。但實際上,我媽的表現,驚掉了我的下巴,讓我對她從此刮目相看。

01養孩子,要跟隨本心

照書養孩子,是很多像我一樣新媽媽的習慣。育兒書我們也不是隨便看的,都是選的各種權威的育兒書,作者是醫生、育嬰師、心理學專家的,出身有美國的、德國的、日本的,引用的數據來源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美國兒科學會,挑的眼花繚亂,越權威,就越有底氣。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些書本身就有不一樣的理念,孩子也不按照書上寫的做,有的時候讓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

書上說,判斷母乳夠不夠吃,要看孩子的尿量和顏色,還精確的說了孩子尿幾次就算夠了。可是,孩子用的是尿不溼啊,我該怎麼計算多少泡尿呢?書上說,剛滿月的孩子,一天睡眠時間在16-18個小時,可我算來算去,孩子的睡眠時間要麼少於16個小時,要麼多於18個小時。

媽媽看我糾結著算數,糾結著尿量,愁眉不展的樣子,跟我說,“孩子睡醒了不鬧脾氣,就是睡夠了,吃完奶玩得開心,就是吃飽了。你有時間算數掐時間,不如好好休息。有的孩子吃得多,有的孩子吃得少,

寫書的人再厲害,也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什麼樣。書只能做參考,你是孩子的媽,用當媽的心看孩子,哪有那麼複雜,孩子餓了就給他吃的,困了就哄他睡覺,醒了就陪他玩,你看著他舒心,他就沒問題。

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我一直都在糾結所謂的育兒知識,卻忽略了關注孩子的狀態。小嬰兒的需求多簡單,餓了吃,困了睡,作為媽媽,又何必糾結他符不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的規律呢,養孩子,跟隨當媽的本心就夠了。科學育兒理念,也是以讓孩子更好為前提。

孩子的很多問題,用媽媽的的心去看待,就能淡定很多。都說吃牛油果對身體好,但孩子就是不吃,怎麼辦?開動腦筋,把牛油果放到果汁裡,混到孩子最喜歡的水果裡,趁孩子吃別的東西硬塞到孩子嘴裡……拜託,不吃牛油果會死嗎?孩子不喜歡牛油果的味道口感,那就別吃了,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不挑食呢,誰還沒個忌口呢!

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02 與時俱進,時刻更新知識庫

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小孩的屁股有火”,這句話就是孩子大冬天穿開開襠褲的絕佳藉口。尿布,開襠褲,屁簾,以前小孩的標配。說實話,我也設想過因為這些問題和我媽PK的場景,但事實證明,我是“被迫害妄想症”。

我媽見我買的一包又一包的尿不溼,特別不屑的跟我說,“你這些估計得浪費了,孩子長得快,你得換大號”。

聽到這句話,我感覺我就像一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剛要準備衝鋒時就遇到敵人求和了。看我錯愕的表情,媽媽又說,“我雖然沒上過學,但我好歹也供出倆大學生呢,我可不是老頑固。像尿不溼這些東西,以前窮沒有,現在條件好了,經濟發達了,這些都是好東西,要是你們小時候也有,你們也能少遭罪,我也能省很多事。要是我還用老觀念,那讓你們上學還有什麼用啊,都按老一輩的方法來,還怎麼進步。”

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媽媽與時俱進的程度超過了我的想象,事實上,不止在育兒的觀念上,在很多事情上媽媽都保持著一顆開放的心態不停的學習。沒上過學的媽媽,在小視頻網站學做菜、養花、練廣場舞、烤麵包、做麻,現在還是廣場舞隊的小頭頭,教她的隊友們在手機上下載視頻,找想看的節目。

時代在進步,可怕的是觀念還停留在以前。我們這一代人,可以高舉著“科學育兒”的大旗,和上一代的育兒方法做抗爭,二三十年後,我們的觀念也會落伍,我們極有可能也成為頑固勢力。媽媽給我做了個好示範,學到老,活到老。

03孩子的教育:學習是你的事,後果你來承擔

媽媽沒讀過書,但她很支持我上學。和我同齡的孩子,很多小學畢業就不上了,在村子附近的工廠打工,穿著時髦的衣服,買漂亮的首飾。媽媽告訴我,“你只管好好學習,你能有多大能耐往上考,我和你爸就能供得起你。掙錢不在早晚,沒文化,只能靠苦力吃飯。你上了大學,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才能有別的選擇。”

媽媽不會輔導我作業,她還不如我認字多,她也不管我作業寫沒寫完,但幾乎每天都會跟我念叨一邊,上大學,才能有別的選擇。她一直認為,上學是我自己的事情,她給我提供讀書的機會,至於學不學,學得好不好,是我自己的選擇,往後的日子是苦是累,都要我自己承擔。

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媽媽對我的教育,沒有那麼多的大道理,從不會讓我反感。她從沒有說過,讓我上大學是為了掙大錢。她只是告訴我,上了大學,學更多的知識,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否則,就只能像她一樣,一年四季在土裡刨食,像表姐一樣,在腸衣廠上班,一到冬天滿手凍瘡,像表哥一樣,在造紙廠上班,滿手黑乎乎的。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現在我當了媽媽,我也開始為孩子的教育焦慮,擔心他不愛學習,擔心他沒有才藝,擔心他學習成績不好。每當我焦慮時候,我就想起媽媽說過的話,“我給你提供讀書的機會,學不學是你的事”。作為媽媽,我能做的也只能如此,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至於結果,看孩子自己吧。

如果我們能用這種心態面對孩子,就能少了很多困擾。一定會有人反駁,學習怎麼能是孩子自己的事呢?現在的環境跟以前能一樣嗎?不寫作業,老師會叫家長,讓家長簽字,影響孩子成績……很多很多的負面作用。這樣的顧慮,說到底還是因為焦慮。

在快節奏和信息爆炸的現在,家長的焦慮是空前的,特別是那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很多家長的魔咒。好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要按照標準答案來,一步都不能錯,因為一步錯,步步錯。

所以,很多家長剝奪了孩子試錯的機會,層層把關,步步緊逼,保證孩子的每一步都在計劃中,不能出錯。學習是孩子的事嗎?更像是家長的事,後果也是家長承擔的。家長越能“擔當”,孩子越不想學習,畢竟學習還是不如動畫片好玩。

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妨化繁為簡,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後果你自己來承擔。允許孩子適當的犯錯,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才會讓他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爸爸媽媽的事。

我媽是農村婦女,她的育兒觀,秒殺育兒專家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話,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養育孩子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懂得很多大道理,依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也許正是因為懂得的道理太多了,掌握的知識太多了,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這個最重要的人,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的焦慮,我們的彷徨,更多的是安撫我們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好,讓我們在親朋好友面前倍有面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我們的付出就白費了。這樣的想法,只能是給孩子更大的壓力,讓我們陷入更高的焦慮和彷徨。

焦慮的時候,想想媽媽的育兒觀,沒有大道理,只有樸實的為人父母的初心。用媽媽的心去對待孩子,用與時俱進的理念武裝自己,給孩子犯錯的機會,給他承擔錯誤的勇氣。養育孩子,也應該如此吧,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