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谁的官职最高?

徐老尖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人为清政府后期最杰出的四人,可以说这四人帮助清政府绽放出最后一点光芒,但是终归是昙花一现,无法力挽狂澜,那么抛开这些不说,晚清四大臣,这四人谁的官职最高呢?


在比较这四个人的官职的时候,我们先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四个人:

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臣之首,也是名声比较好的一个,像李鸿章、左宗棠都曾经是曾国藩的门人,所以曾国藩算是先辈了。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但是曾国藩最对于清政府来说最主要的功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历经十几年,席卷半个中国,可以说是当时的清政府最重要的敌人,而凭曾国藩一己之力将其剿灭,可以说曾国藩是清政府最大的恩人,这样一来曾国藩定然会位高权重,官职自然不会小的,属于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类型。


李鸿章

李鸿章是这四人当中名声最不好的一个,但是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我认为其是一个悲情人物,李鸿章也想建功立业,被子孙万代所敬仰,但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却不允许。清政府的晚期已经摇摇欲坠,李鸿章就是那个不断修理清政府大厦的人,李鸿章一生所做就是如何修理清政府,如何能让清政府强大起来,并且一生也在于清政府最大的敌人洋人做着没有钟点的斗争,希望能够凭借清政府手中少的可怜的筹码多获得一些“尊严”,所以我很敬佩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是四个人中人缘最好的,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得给张之洞留有薄面,张之洞办学堂,建铁厂,引领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个为清政府做了很多实事的人,但是张之洞晚年有一个污点,那就是镇压唐才常的自立军,张之洞的这一行为,彻底的将张之洞划分到清政府的封建阵营之中,这也可能是张之洞身为人臣的无奈吧。

左宗棠

左宗棠是四人之中名声最好的一个,我记得初中历史的课本将左宗棠评定为民族英雄,而与之对立的则是李鸿章的那个“卖国贼”,左宗棠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新疆,为清政府建立那一丝虚幻且短暂的“荣耀”,左宗棠一生带兵无数,参加过各种平动乱,抗洋人的战斗,所以我觉得左宗棠是晚清的一名战士,晚清唯一一个能够拿的出手的战士。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谁的官职最高?

这个当之无愧,曾国藩是晚清四大臣之首,镇压太平天国这一项功绩对于清政府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因此曾国藩获得的官职已经高到无法再高了;第二我认为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后期洋人唯一认可的人物,每有谈判洋人仅认李鸿章,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官职不会低的,但是李鸿章却也是一把为清政府背负罪名的枪,这也是其可悲之处;第三的则是张之洞,张之洞作为一个游走各方势力的人物,其拥有的资本自然不会低;第四则是左宗棠,左宗棠虽是民族英雄,引领各种战斗,但是却不是那种混迹官场运筹帷幄的人物,所以我认为其是这四人之中官职最低的。所以,这四人的官职大小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谁的历史功绩最高?

官职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什么,尤其是一个将亡之国,所以除了虚名官职外,更要看这四人的历史功绩,至于历史功绩第一的我认为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唯一一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清政府官员,也是唯一一位还能够给清政府带来一丝尊严的人,当时的清政府以及整个中国是多么的需要一丝的自信,所以我认为左宗棠是历史功绩最大的;第二我认为是李鸿章,李鸿章一生都在与洋人进行着周旋,而洋人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敌人,所以李鸿章也是很不容易的,虽然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却也是真心为清政府续命的人;第三我认为是左宗棠,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并且推进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四则是张之洞,张之洞虽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跟以上三人相比,多少还是差些。所以我认为在历史功绩上是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以上四人均是为清政府续命的人,虽然属于是封建势力,但是却也是值得令人尊敬的人,也算是帮助清政府绽放出最后一点色彩吧,以上是个人观点,大家不意勿喷,欢迎大家讨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曾国藩,湖南人,早年考上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等于现在考上中央公务员科级秘书),原名曾子城,考上进士后拜当年主考官、首席军机穆彰阿为师,执弟子礼,投到其门下。朝廷首辅穆彰阿为了拉拢人才,就对来拜师的曾子城说:“你这考名叫曾子城,太土,我给你改名叫曾国藩吧!意思是当国家的藩属大臣,保卫中央”。

曾子城就改名曾国藩。穆相就把自己的弟子曾国藩引进给道光帝。

道光帝是个节俭的主子,不喜欢浪费铺张,对保守的湖南人曾国藩很器重。

后来,曾国藩办事圆通,慢慢当了礼部侍郎(宣传部副部长)。这时,老曾在湖南的妈死了,曾国藩就回老家湖南丁忧,在老家守孝。

这时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对大清帝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战败,清廷签割地赔款投降条约,最后把道光帝气死了。咸丰帝继位。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在广西永安即蒙城建制半年,搞了异姓王混世魔制。然后太平军从广西北上,打到湖南湖北,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就绕过长沙,攻取了湖北武汉,大量贫民参加义军,太平军扩大到60万人,就组建男营女营,陆军水军,沿长江东下,攻占江宁即南京,改名天京,建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西征北伐,虽然北伐失败,但西征南攻,太平军打下了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浙江五省大部分地区。

太平军攻长沙火急时,咸丰帝下旨,在湖南老家丁母忧的曾国藩,夺情起用,以侍郎衔(副部长)在湖南编练团练(就是组建许多民兵营),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驻长沙),受湖广总督(驻武汉)节制,抵抗太平军进攻。

当时巡抚张亮基用湖南奇才、穷举人左宗棠(左年轻时家穷,娶不上老婆,就倒插门和地主女儿周诒端结婚)当其幕僚(等于任湖南巡抚跟班秘书),主持湖南军务和后勤粮草、军饷供给。守住了长沙。

左宗棠这时官位不高,等于现在处级,给巡抚即湖南省长张亮基当大秘。左宗棠当年多次应试没有考上进士(没考上中央公务员),只是考上个举人(等于现在二本大学毕业),所以有许多进士出身的官员看不起他。

左宗棠这个人很有才能,心高气傲,湖南省当时的一切军务和粮草军饷供给,都由他调遣,因他是巡抚张亮基的心腹红人。连那些官职比他高的湖南镍台、藩台、提督,都得听他这个幕僚小秘书的,因为巡抚张亮基把湖南巡抚大印让左宗棠拿着,老左就有生杀之权。这很好笑,但是当时就是这样的。

左宗棠这个处级秘书,管着湖南一大群副部正厅的官,个个都得听他的,不然马上撤你职,砍你的头。因为左秘书背后有巡抚大人支持。太平军一直没能攻下长沙,这都是左宗棠的作用。

如果不是小秘书左宗棠拿着巡抚的大印调度一切,太平军早攻下长沙了,巡抚张亮基早被太平军活捉剥皮点天灯了。小秘书救了湖南巡抚命。张亮基因功升湖广总督。左宗棠跟随张亮基南征北战,但在山东,朝廷奸人诬陷,免职回湖南老家。

后来左宗棠又入幕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

这一天,湖广总督衙门的总兵樊燮(师级),从武汉到湖南长沙检查工作,看到湖南的大小官员,连巡抚、藩台、镍台都听小幕僚左宗棠的,左宗棠连个官帽都没混上,却坐在巡抚衙门指挥一切。总督府来的樊大官,是来检查工作的,根本没理小秘书幕僚左宗棠。樊大人只和巡抚、藩台、镍台打了招呼,没答理左宗棠。

左秘书当时脸色就变的铁青。左宗棠秘书直奔不答理他的总督府樊大人跑来,上来照脸就是一巴掌,然后猛踢樊大人一脚,樊大人当时就倒地上。左宗棠又上去猛跺樊大官脸上一脚。被打倒躺地的樊大人脸上当时就眼泪和血水一起流出来了。

各官赶紧把打架的两人拉开。

樊大人带伤回到武汉总督府,向湖广总督官文哭泣告状。说湖南巡抚衙门的一个处级小幕僚小秘书,把他这上司总督府官员打了,这是以下犯上,目无长官,欺负咱总督府。

官文听信了手下樊燮的一面之词,就向咸丰帝上本,参奏湖南巡抚衙门幕僚左宗棠目无上司,殴打总督府官员,扰乱官场正常工作检查。

咸丰帝下旨,着湖广总督官文查办左宗棠殴打上级之事,若事情属实,总督可就地将左宗棠正法(砍头)。

湖南巡抚骆秉章一听说皇上要让总督官文来捉拿左宗棠砍头,就怕没了左宗棠,太平军再来攻长沙,长沙保不住,我和家眷就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巡抚骆大人就赶紧给咸丰帝上表,替左宗棠求情,说:“大清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若处决了左宗棠,长沙和湖南都将不保,长毛賊随后将席卷湖南贵州两广和四川,大清江山将不保。

咸丰帝马上又给湖广总督官文下旨,说左宗棠的事不许他处理,皇上要亲自另派钦差查清楚。

最后众军机大臣也都替左宗棠说好话,说左宗棠年轻气盛,才华锋芒毕露,虽有小过失,但忠君之心没改,报国之志至诚,而且能力非凡,保住长沙和湖南没被长毛賊占领,功劳最大,以功抵过,就不要再追究左宗棠了。

咸丰帝看到守长沙,战湖南,左宗棠功勋第一,就起了爱才之心。没多久,提拔左宗棠为巡抚,后来升陕甘总督(驻兰州)。慈禧太后时期,陕甘总督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起义,后组建西征军,灭疆独,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回了新疆。

这时,左宗棠功绩天下无双。慈禧太后就调左宗棠回京,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一品大学士,军机大臣。

慈禧太后为了独掌大权,让李莲英用砒霜毒死了慈安太后(慈安是咸丰的皇后,慈禧是懿贵妃,但慈禧的儿子当了同治帝)。左宗棠就在军机处乱嚷嚷:“我昨天还见了慈安皇太后,怎么今天就死了?肯定是坏人下毒,要严查!”

慈禧和李莲英吓坏了,怕露了馅。慈禧一道懿旨,让左宗棠大人离京,到福州任闽浙总督。后来七老八十的左大人天天写奏折,两眼瞎了,累死在闽浙总督任上。

话说这曾国藩以侍郎衔(副部级)在湖南老家编团练,和太平军作战。后来练成湘军,辅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长沙。

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汉和太平军进行拉锯战。太平军占了武汉,胡林翼就退到信阳。胡林翼有时率清军反攻,又收回了武汉。

湖广总督官文被撤职,和左大人打架的樊燮没了靠山,樊又没本事,咸丰帝就下旨把樊燮免职,回老家抱孩子去了。

咸丰帝提拔曾国藩为巡抚,再升两江总督,暂住安徽原省会安庆。曾国藩的湘军和太平军多次交战,湘军败多胜少。

有一次湘军在靖港(靖港在清朝是湘江最大物质集散地和港口,有小汉口之称,因唐朝李靖曾据守此地而得名,兵家要地,当时的湖南靖港,水路四通八达,就像现在的山城重庆。现在因河流改道,已失去商贸中心地位)和太平军交战,湘军大败,曾大帅就跳船自杀,以避免被太平军活捉受剐刑,最后被手下跳水救回。

曾国藩就给咸丰帝上表:“湘军屡败屡战”,要和太平军打到底。

曾国藩管理湘军的方法是,湘军的士兵军饷是原绿营兵的3倍,主要筹饷方式有:清廷收的税银,湘军设关卡收的税费。湘军攻占太平军的城镇后屠城,“大索三日”,就是让湘军官兵屠城,强奸妇女,抢劫三日。所以曾国藩外号叫“曾剃头”。

曾国藩的作战方法,是让湘军以守为主,在守关守寨中消耗掉太平军进攻的有生力量,然后寻机反攻,打败太平军。

后来,在洪秀全的异姓王混世魔制下,文武兼职各异姓王都想当万岁,就自相残杀,即发生天京事件。太平军自相残杀了许多万人,主力受损,洪秀全就从攻势变为守势。

翼王石达开先主持军政全局,但洪秀全怕石达开再做杨秀清第二,洪秀全就大封洪氏亲戚为王,监视石达开。石达开负气带兵出走,到四川当他的千岁万岁,最后被四川总督骆秉章歼灭在大渡河,石达开被俘千刀万剐。

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派湘军围困太平军。咸丰帝又派两名钦差大臣,率清军在南京周围建立江北、江南大营。清军和湘军把南京围的铁桶一般。

洪秀全就封忠王李秀成和陈玉成出来主持军务全局。

李秀成组织30万太平军东出,要攻打上海。但洪秀全又怕李秀成和陈玉成成为杨秀清,洪秀全就大封了一千多个异姓王,各王可由洪秀全直接调动其部队。最后,洪秀全把陈玉成身边部队都调走了,陈玉成成了光杆司令,陈玉成最后被清军俘虏千刀万剐。

当时,上海道是个厅级单位,但上海城里商贾云集,国际贸易发达,洋商和中国富商多住上海。他们最怕太平军攻占上海,那样他们的家产就会被抢,生意也做不成了,家人也会被杀。上海商人就募集资金30万两白银,请坐镇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大人派湘军来保卫上海。

当时,进士李鸿章是总督曾国藩的大秘即大弟子,曾国藩的各种公文和杂事,都由秘书李鸿章办理。曾国藩将其治军、打仗、为人、为官方法,都传给了大秘李鸿章(厅级秘书长)。

曾国藩就派他的大秘李鸿章去守上海。道员李鸿章就把从老家合肥招募组建成的淮军,带到上海。李鸿章在上海,买了大量洋枪洋炮,装备到淮军,提高战斗力。又把五千淮军扩军十倍。李鸿章看洋枪洋炮好用,就在上海建立军工厂,生产枪炮和弹药。李鸿章还进行洋务运动,组建电报局,煤矿,船务招商局,兴办工厂,等。李鸿章还出钱招募洋人,组建洋枪队,协助淮军守上海,打太平军。

李鸿章很能干,他多次打败了太平军,守住了上海。咸丰帝就升道员李鸿章为江苏巡抚,他的上级仍是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

后来,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下了南京城,当时洪秀全服毒(吃大烟土)已死。湘军就屠了南京,实行杀光强奸光抢光烧光的四光政策。又把洪秀全的尸体挖出,剁成肉泥,装入大炮轰成灰。“打开南京发大财”,曾国荃从南京抢了许多金银珠宝和美女,装了十多船,运回湖南老家,盖房子,买田产,当土豪。

这时候,咸丰已死,慈禧太后当政。南京的曾国藩怕慈禧怀疑太平天国灭亡后,湘军造反,曾国藩就解散了十万湘军。只留鲍超营两万湘军跟着曾大人。另有魏午庄的几千湘军,跟随陕甘总督左宗棠到兰州,后来平定西北回民起义,又进军并收回新疆,建了大功。魏午庄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率清军在辽东半岛和日军大战牛庄。魏午庄后因军功也升任总督。

河南河北山西的捻子,以骑兵横行,威胁北京。捻子是太平军余部,首领被洪秀全封王。慈禧就调在南京灭了洪賊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到保定任直隶总督专剿捻子。曾大人就带着湘军余部鲍超营的两万人马,到保定上任。但曾大人剿捻兵力不够,捻子最多有十多万骑兵,慈禧又给曾国藩拨了六七万清军。曾国藩有十万部队剿捻。

曾国藩仍用剿太平军的老办法,设关建堡,以静制动,围堵捻子。但这些清军不是湘军,不太听曾国藩的,作战不出力。最后费钱费时费力,曾国藩也没剿灭捻子。

慈禧太后新任命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他专门和湘军过不去,克扣湘军老兵兵饷,还打骂湘军老兵。曾国藩人虽在保定,但使阴谋,让湘军老兵暗杀了马总督。

慈禧害怕了,她怕湘军造反。慈禧就把直隶总督曾国藩回调南京两江总督,去平抚湘军的不满。暗杀幕后主使当然不会背锅,曾大人把暗杀马总督的湘军老兵杀了,但暗中抚恤老湘兵家属许多银两。

曾大人61岁时,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

太平军灭亡后,李鸿章非但没有解散淮军,他反而对淮军扩军,并大量装备洋枪洋炮。

慈禧就调李鸿章去保定当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方面剿捻子,一方面组建北洋水师,一方面搞洋务运动。说明李鸿章水平比他老师曾国藩高。

由于李鸿章剿捻的清军主要是淮军,加上李鸿章在河南河北山西一带坚壁清野,切断捻子骑兵的后勤供应。李鸿章又多建关卡和寨堡,围堵捻子。捻子分兵为东、西两支,兵力分散,无法互相支援。最后,捻子骑兵被手拿洋枪洋炮的淮军消灭了。

李鸿章建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李鸿章到日本和谈,脸上挨了一枪,签了降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殖民统治台澎50年。

李鸿章回国后,全国人民大骂李是卖国贼。慈禧只得免去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后来,光绪帝想报甲午战败之仇。搞戊戌变法,起用了两个没军权的书呆子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派谭嗣同去天津找练兵大臣袁世凯,要袁捕杀慈禧太后的情人、直隶总督荣禄,然后兵围退二线住颐和园的慈禧老佛爷,软禁杀害慈禧。

袁世凯给荣禄和慈禧告密。光绪帝被软禁中南海瀛台岛。戊戌六君子被砍头。康梁逃到外国,慈禧全国通缉康梁。

慈禧要废了光绪帝,就立大阿哥为皇储。各国反对废除光绪帝皇位,要干涉大清内政。

慈禧就用义和国“扶清灭洋”,残杀洋人,杀害日本使馆外交人员,击杀德国大使,清军和义和团攻打使馆区。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逃西安。慈禧电令广州的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大清国和谈代表,到北京和庆王爷奕劻一起和洋人谈判议和。同时,武汉的湖广总督张之洞通过电报辅助和谈。

十一国洋人,知道李鸿章是出名的卖国賊,能满足他们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很高兴和李鸿章谈判。

但李鸿章七老八十了,病了。

洋人害怕李鸿章病死,那和谈就得不到什么好处了。洋人就马上搞个和平协议,逼李鸿章签字。清朝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共十多亿两。外国有权在中国驻兵和设立租界。清廷还必须按照洋人写出的名单,杀掉清国主战大臣和义和团拳民。

李鸿章最终在降书上签了字。洋人心满意足。全国人民和媒体,痛骂李鸿章是中国最大的卖国贼。李鸿章在又累又病中,气的口吐黑血,被活活骂死。

张之洞是科举一甲第三名探花。曾任南京的两江总督,在南京练了3000陆军新军,全部装备洋枪洋炮,称南洋新军,这三千南洋新军后调到袁世凯练的北洋新军里了。

张之洞后调任武汉湖广总督,又练了两镇2万湖北陆军新军,全部用汉阳造步枪,马克沁机枪。还有马队炮队。

张大人在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任上,大力进行洋务运动,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是洋务运动三主将。

张之洞给慈禧上奏,要实行“中学为体,洋学为用”,废除科举,大办新式学堂,全国要编练36镇(师)陆军新军,全部配置新枪新炮。后因清廷退位,没有练够。

张之洞在武汉建了汉阳铁厂,以铸铁轨,造枪炮。建了兵工厂和煤矿。盛宣怀这个李鸿章的白手套,在李鸿章病死后,到武汉张之洞手下办许多企业,搞官商合营。

慈禧死前,直隶总督调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买通李莲英用砒霜毒死了光绪帝,以防光绪亲政,报昔日告密被软禁之仇而杀袁全家。

慈禧立光绪的弟载沣为摄政王,载沣的幼儿溥仪为皇帝。

载沣搞了皇族内阁。又解去汉人军权,让满人重新掌控军队。

载沣让直隶总督、军机大臣袁世凯回安阳洹上村袁府抱孩子钓鱼去了,没杀袁是怕袁手下的六镇十万北洋军造反。

又明升暗降调湖广总督张之洞到北京任军机大臣,载沣不久把张之洞活活气死。

载沣把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都换成满人。但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倒戈起义的湖北新军就让统治276年的大清国寿终正寝。


作家谢金敏


曾国藩在平叛时就已经是二品兵部侍郎衔了可以说有先发优势。

而当时的左李二人还未发迹。

其后才依才华军功有了官职,并慢慢升迁。

但满清想要分兵势制约曾国藩,避免平叛过程中曾国藩势力军力增长过快后难制,。平叛后尾大不掉。

因此,才令左李二人各自独立领军。这才有了左宗棠楚军,李鸿章淮军的由来。

湘楚淮三军并列。

不过曾国藩仍总览全局而已。但一生都是到了督抚一级。

爵位三个到是有区别。爵位,也算超品了。

攻陷天京时,满清为了让平叛的汉人全心出力。就像给赶路的毛驴前面挂个胡萝卜一样,哄着毛驴往前赶。

就说,谁第一个攻入天京,谁就封王!

结果曾国藩攻破天京,满清却食言而肥,根本无意于再封汉人为王。辖制压迫汉人可赤果果的。

因此曾国藩只得了个一等侯爵而已。连公爵都没有。

而左宗棠和李鸿章凭平叛军功也只得了个伯爵而已!

在曾国藩因天津教案,名声被满清搞臭死去时,曾国藩爵位是最高!

第二个左宗棠则凭借平定新疆而活着封侯,不过还是比死去的曾国藩低一级,只得个二等侯!

排第三的李鸿章是最悲催的。什么割地赔款的黑锅,都让李鸿章背。哪怕手底下的淮军被打散,海军被打败,军舰被俘;这锅还是他的。哪怕被打黑枪吃了枪子,被逼得吐血,这外交,还是得是他李鸿章来办。

一方面满朝就他办外交要好点,打个仗居然弄出“五虎扑羊(洋)”的把戏。那些儒生听说要出国到洋人地界当外交使节,居然要自杀,都是些什么货色。别人办只有比他赔得更多,当然,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再加上东洋人西洋人也只认他。就只有他背着黑锅了。不过,也能在赔款里面拿点回扣。得些实惠的。他留给后人的财产,可是几千万两白银,在当时可是好大一大笔钱。

只是背完黑锅后,生前仍然是个伯爵。死后,才追封了个侯。

死时明白点了,可能当了替罪羊,因此留下一首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张之洞以前是个清流,专事骂(弹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曾国荃这些人的。就是满清手中的鞭子!

由于弹劾的好,受到慈禧的提拔。但他的发迹却是中法之战!虽然镇南关打得好,可惜另两路清军却大败。没有获得军功,也就没有爵位。

张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任湖广总督时,除了置办中国第一座重工业工厂———汉阳铁厂!

还改革儒家思想,兴办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以期赶上西方。后对改革儒家文化失望,彻底学习西方文明,大力兴办西式教育,虽只是个西式小学程度,也为未来中国培养了人才。其兴办的教育占了国家的百分之二十五。还不拘一格广招人才,如辜鸿铭,就是被他招入麾下的。

可惜,培养的早期学生多成了革命党,如黄兴等人,成立文学社革命党,反成了满清的掘墓人!

武昌,总督府衙门之驻地也,成了辛亥首义之地。

可见民众越有文化,思维开化,越能认清满清腐朽残暴反动的异政权真面目。

至于病危时,摄政王来看他,他却发出满清国运将终的叹息!死后两年就发生了辛亥革命。

由于他虽主持过抗法之战却无军功,但实职官位最高,入阁拜相,进入了军机处。

因此实职官位上,他为四人之首,爵位却无,曾国藩为最高。

曾左李张,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

一生行事无数,于国于民,或有益或相害。


果然如此


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加中堂衔,相当古代右丞相。首席军机大臣相当左丞相。左丞相大于右丞相。

看来,在清朝,官位排在李鸿章之前的,除了皇帝外,只有首席军机大臣了。

四人之中,无疑李鸿章官最大。

李鸿章那时,相当国家总理,替清朝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臭名远扬的奸臣,其实,这种情况,不能全怪李鸿章,主要是满清的腐败无能,李鸿章不过是头替罪羊,也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上,还是比较积极的,不得不说,功过均占。



用户创维


世人皆爱比较,晚清四大名臣官职究竟谁高谁低?因为四人年龄不同和际遇不同,我们就以最鼎盛的时候做一个比较吧!

左宗棠:

左宗棠官职最高的时候应该是晚年在1884年被授予的军机大臣一职,军功封爵从一等恪靖伯升为二等恪靖侯。并且在1885年9月5日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谥号“文襄”。

张之洞:

张之洞是洋务派主要带头人,曾任多省总督(如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事但不是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谥号“文襄”。

曾国藩:

曾国藩一声战功赫赫,平定太平天国的叛乱。官至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李鸿章:

李鸿章在晚清一直被别人骂,可是在国外却颇受赞扬。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他是北洋水师的创办者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死后追封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

没有查到张之洞被追赠的官职因此张之洞排除!清朝后期沿用“三殿三阁”每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而且直隶总督大于其他总督,因此我认为李鸿章官职最高!

李鸿章官职最高,对中华作用最大,你们认为呐?


历史答疑官


当然是李鸿章官职最高了。

曾国藩死时是两江总督,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在和太平天国作战时还兼管浙江军务)::左宗棠任过陕甘总督(在此任上他立了大功,即平定陕甘回乱,又进兵平定天山南北路),死时是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对法作战),张之洞先后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

李鸿章死时的官衔是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实际权力差不多等于内阁总理大臣:清廷在内政、外交、军事上的重要事务上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才能决定。名义上,直隶总督只管河北一省,实际上李鸿章说句话,各省督抚无不照办,有时比圣旨还灵!例如中法战争时,前线将领潘鼎新(广西巡抚)本主张"一意与战,较易著手";结果两广总督张树声转来了李鸿章的指示:“败了固然不好,就是胜了也从此多事",潘军马上畏首畏尾,不敢打了,节节后退,任凭总理衙门严词训斥也不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各省督抚多是淮系出身,自然遵奉老上级。后来张之洞接任两广总督,积极支持冯子材抗法,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李鸿章又主张"见好就收",不要再打了,张之洞、彭玉麟不是淮系,不听李的招呼,坚决主张打下去,李鸿章即以西太后名义,传旨申斥张之洞,严令撤兵,前线将士无奈,只得服从了。

据此看来,李鸿章与首相有何二样?曾、左、张哪有这么大的权力?所以后来梁启超说:天津的直隶总督府是中国的"第二政府"!


阿斌270202161


清朝的相权在军机处,左张都曾入值军机处,是军机大臣,曾国藩和李鸿章都不是军机大臣。曾是武英殿大学士,李是文华殿大学士,左是东阁大学士,张是体仁阁大学士,所以按相权和官职论,左宗棠和张之洞的官职高。李鸿章是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由此可见,李是最有实权的(李善于逢迎,深得慈禧信任)。文华殿大学士在三殿三阁大学士里排名第二,单按大学士排名,李鸿章的官职最高(但清朝的大学士只是荣衔)。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封一等毅勇侯;左封二等恪靖侯,一等恪靖伯;以爵位论,曾的爵位最高。才疏学浅,欢迎批评指正!


西风烈-薛冬


慈禧同治太平天国,全国四亿人口死了两亿,史称“同治中兴”。

满清英雄曾剃头,人人得而诛之。


用户67724358697


李鸿章的官职最大,直隶总督另外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张之洞是湖广总督,左宗棠最后是闽浙总督。直隶总督是所有的总督里面最大的,也有僵臣之首的说法。也因此?淮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新组建的新式军队?就叫北洋新军。也就是后来配合湖北新军,一起推翻满清朝廷的北洋军。这是职权!爵位?应该是曾国藩最大的,因为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部队。曾国藩还是李鸿章的老师和左宗棠的翁主,左宗棠没有考取过科举考试的功名,原来层经在曾国藩手下做过师爷。张之洞?就更加算是小辈啦,资历浅无法和曾国藩进行比较。


爱看爱思考


整个清朝的汉人官衔就属李鸿章的官衔最牛逼,其次就是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张廷玉,随然袁世凯后来的官衔要比李鸿章大,但是在清政府手里他也只是个内阁总理大臣,什么大学士,都没有,只是在清朝被推翻后当了几天总统或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