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出地獄的戰爭 · 連載3

修复与建构并存 | 爬出地狱的战争 · 连载3

親愛的朋友,從2004年的“李躍兒兒童之家”,到現在的“李躍兒芭學園”,躍兒教育已經走過了15年。

這些年裡,有很多永遠在我們心裡珍藏的故事,它們像天空中的星星,有時雖然肉眼看不見,但一直都在那裡,閃爍著自己的光芒。

記錄這些故事,是為著一個理想,那就是:兒童身邊所有的成人都懂得兒童,都會欣賞他們身上一絲一毫的閃光點,給予欣賞的目光,使這個閃光點獲得能量,而發揚光大;對於那些對孩子發展不利的因素,我們用同樣良好的方式來對待它,使它自然而然地減至最小。

2004年3月,李躍兒帶著3位老師從寧夏來北京,在昌平區天通苑辦起來“李躍兒兒童之家”。在這所家庭式幼兒園裡,有從寧夏跟隨來的7名6歲前的學齡前兒童,和隨後入園的北京孩子。

《爬出地獄的戰爭》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當時的“李躍兒兒童之家”。

文中孩子名字為化名。

爬出地獄的戰爭

一個孩子修復的全過程

李躍兒/講述

徐曉平/整理

徐曉平:“大鬍子老爹”,李躍兒教育論壇創辦人

連載第一篇:爬出地獄的戰爭 | 一個孩子修復的全過程 · 連載1

連載第二篇:最後的防線 | 爬出地獄的戰爭 · 連載2

下文為連載第三篇

5、修復與建構並存

第二次看見曙光是瑤瑤愛上100板教具。

我們說孩子的“修復”與“建構”有時候並非截然分開的,而是並行交錯的。比如瑤瑤。第一道曙光出現之後,並不是說他已經完全與暴力行為分道揚鑣了,而是逐漸減少了。與此並存的,是他的建構。

他的建構是從工作開始的

,而工作的第一項內容,是100板。

這事發生的具體時間我有點記不清了,大概是去年8月吧。也是突然之間,他開始工作了,喜歡上100板教具。

這一喜歡,就是三個月時間。

每天來幼兒園,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操作100板,一操作就是好長時間,少則兩小時,多則三小時,中間從不停頓。常常是,在他的旁邊,滑梯上面的孩子們瘋玩瘋鬧,他竟充耳不聞。

每當他沉入100板時,多動的行為便消失了,暴力的行為也消失了,無目的、無意識的行為更是找不到蹤跡。蒙特稜利說:工作是讓兒童走向正常化的軌道——這話千真萬確。

那時,我正好寫了一篇反映這種情形的觀察筆記,發在天通網上,現節選如下——

瑤瑤工作100板

瑤瑤突然開始工作了,而且工作的是100板——那是由一百個數字寫在一百塊白色的小木片上的教具。他一開始選擇這項工作,老師們都會瞟他一眼,因為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孩子能夠獨自把這項工作做完。因為它太耗時間,工程量太大。

而瑤瑤這樣一個在前些天還像一匹野馬駒似的亂喊胡鬧的、正處在心理修復時期的孩子,怎麼能做這項工作呢?所以,我們對他也就沒抱太大希望。

…… …… ……

在這段時間裡,我見他每當早晨到來時,就會在大廳的一角擺開100板,開始工作。而我常常被不能投入工作的孩子的吵鬧聲所吸引,去幫助他們,所以很少注意到瑤瑤。他竟然默默地、不聲不響地快速成長著。這就是兒童的工作,他是通過用物質工作發展自己,所以不需要張揚。

我告訴劉老師,不要讓他太累了。劉老師說:“不行,他非要工作,每次都累到最後發脾氣了才算結束。”我們倆一起發起愁來,想著該怎麼辦。

瑤瑤在8月10日那天工作完100板,整整用了2個小時。其間我看到他不停地活動著酸了的脖子,連我自己也感覺累得要命。不斷有老師過去試圖間接幫他,因為太累了會造成將來不願再去投入工作的後果(100板工作完後可能會造成“革命成功了”的情況),但他不接受老師的幫助,而且不讓動他的教具。

最後,他終於在午飯前完全做完了100板,我們都向他祝賀,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深沉地說:“是我自己做完的。”我們都表示同意。

在這天之後,我和老師們商量,每天工作一部分後,將他工作的部分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可以在第二天工作時拿來繼續。瑤瑤似乎接受了這種方式。

今天我看到他大概工作了一個多小時,其他孩子早已工作完,在他身邊追玩嘻鬧,他絲毫不被打攪,一直在埋頭工作,真像一個專注的科學家。

蒙特梭利把注意力的成長”作為兒童成長的第三個法則,她說:

“在發展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兒童會以前所未見的熱忱與興趣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環境中某一件特定的事物上。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引發兒童產生一種能讓他以全人格傾注的興趣,但是並非這樣就是已經達到目的,這只是出發點而已,因為兒童要用這種集中注意的新能力來鞏固及發展自己的人格。


首先,兒童會因為本能的興趣而被某些事實所吸引,等到他獲得較多的經驗之後,對“已知”知識的累積會鼓舞他對新奇未知的事物產生期待及興趣。”

蒙特梭利

我們從瑤瑤的成長中證實了蒙特稜利的論點。對於這一點,皮亞傑也說:“重複工作”是兒童智慧成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今早,我發現瑤瑤開始研究數和數之間的規律。

教室中充滿著優美而安詳的音樂,孩子們都在工作著。

瑤瑤跟往常一樣,不同的是他先將前一天已完成的一百板一排排、一盒盒地收起來,不慌不忙,收完一百個字片,然後裝進十個小木盒。這樣的工作要是其他孩子做完,我們會認為已經很夠量了,可等我轉回來看到,瑤瑤已經從1開始重新工作,我拍下了整個過程。

他每天的工作都在進展,都在尋找新的規律。

今天他告訴我,他已經學會工作100板了。

跟誰學的呢,又學到了什麼呢?那些木片要放到100個格子裡有許多種方法可尋,但我們誰都沒有告訴他具體的方法。

他先擺好上面橫著的1、2、3、4、5、6、7、8、9、10,然後又擺出靠最左邊豎著的11、21、31、41、51、61、71、81、91. 然後,每拿到一個字片不論它是什麼,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到不是需要的數字就把它扔在一邊,又重新在一大堆卡片裡尋找需要的那個數(因為要在那一堆數里要找一個數字得費很久的時間,而且很難)。

我看到,他今天不是將拿到手中的字片放下,而是在那裡計算,計算這張卡片應該橫著對應哪個數、豎著對應哪個數。他的板不再像以前那樣整整齊齊、一個挨一個地擺放數字了,而是星羅密佈,像棋盤一樣。

就這樣,他竟然只用一個小時多一點就做完了100板,比以往所用的時間短了差不多一倍以上!

當放完最後一個數字卡時,他站起來,環視了一下我們。我們大家不約而同一起給他鼓掌。

聽到掌聲的他

立刻跑開,藏在一個牆角(一個他一高興就去的角落),一會兒又笑著出來,像個英雄似地大踏步從我們中間穿過。

我們又一次為他夾道鼓掌。連1歲九個月的安妮也笑著拍響了巴掌。

這就是美啊!

而與此稍後一些時間,瑤瑤媽媽也寫了內容相近的貼子——

瑤瑤媽媽:說說我家瑤瑤

前段時間,瑤瑤成功地完成了數字100板。那件工作他在兒童之家持續做了兩個多月,最後終於完成了。而且,我和老公發現,那個100板在幫助瑤瑤進行加法運算時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瑤瑤在算10以內的加法時,第一個題目算得總是比較“費勁”。比如老公問他5+3等於幾時,他會通過數手指頭的方式找到答案;再問他6+3等於幾時,他也可以通過這樣方式很快算出來;接下來6+4、6+5、5+4等等,他都算得很快。

開始時,我和老公都覺得奇怪,就問:你是怎麼算的呀?他說:5+3=8,那6在5後面,6+3就是9了……

老公本來的想法是想讓瑤瑤記住簡單的加法,但瑤瑤不買賬,而是按照他自己大腦裡數字板計模式計算著。而且,他對這種算數遊戲極感興趣,不停地要求爸爸出題,還要爸爸把題出得難一點兒。

這些天,我們家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這樣的算數遊戲,瑤瑤算得都不錯。

對此,我想說兩點:

一、對於我家瑤瑤來說,蒙氏教具對於孩子學習數字、建立數字間的邏輯關係、培養專注力的幫助蠻大的。目前瑤瑤在計算數字時,我相信在他的大腦裡一定有一個數字板的形象,一定有那些數與數之間在位置上的關係。但往後,漸漸地,這個數字板就像是孩子剛學走路時我們扶他的那隻手一樣,遲早會被他自然地推開、擺脫掉的,到那時,孩子就會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關於數的邏輯了。

二、兒童之家對蒙氏教具的使用,在我所接觸到的幼兒園中是最好的!瑤瑤原來所在的幼兒園也有蒙班,老師會將如何尊重孩子、如何給孩子關愛、應該怎樣和孩子說話等等原則貼在教室的最醒目處,但我真的不知道平時老師是怎樣和孩子相處的。因為老師常常告訴我,說我家瑤瑤總是亂動老師不允許動的教具。因為在那個班裡,是老師教給孩子們每種教具的操作方式,然後讓他們去模仿,直到做得和老師一樣為止。

我那時不懂蒙氏教育,所以我只是問老師:“你能不能教什麼教具就擺什麼教具呀,這樣孩子就沒有機會動那些他不應該動的教具了。”而在另外一家,就是天通苑的一個幼兒園,那裡的蒙氏課程是免費的。我問:“這個蒙氏課怎麼上呀?”他們回答:“是專業老師帶孩子操作教具。”我又問:“只是操作教具?多長時間呢?”對方答:“一次課半個小時。”

其他的我不想說了。我想說的是,瑤瑤在現在的兒童之家操作100板時,最長時間都在兩個小時以上,孩子對工作的投入與專注讓我感動。我想,如果每半小時就被強行打斷一次,那他如何完成100板的操作呢?如何才能體會到那種專注的樂趣及完成的成就感呢?而且,又怎能去發現數字間那種邏輯的關係呢?……

走向自律

瑤瑤在工作了三個月的100板之後,就再也沒有碰過有關數字的教具。但是,通過100板建構起來的智慧並未離他而去。

他開始把這個智慧通過形象的方式顯現出來,比如在他操作幾何板的時候,先在兩邊排成大三角形,通過計算,用操作100板時所使用的尋找座標的方式,從數學的角度找到一個物體的位置。他每天仍然工作很長時間。他做出來的作品,每一件都讓我們驚歎。

這三個月工作的意義還不只在於瑤瑤接觸了數字和數學,更重要的是,瑤瑤通過工作找到了自己,把那顆飄浮的靈魂收攏到了自己的軀體之內。表面看,他每天在與那些寫著數字的小木片在搏鬥,實際上,他是在跟自己的靈魂搏鬥。

他每天都要工作到精疲力竭為止。有時候,我們看到他累得像成人一樣活動活動自己的脖子、挺一挺腰、嘆一口氣,之後又會低下頭來繼續工作。老師們看到他這種情景,就像看到一個不吃飯的孩子那樣著急。因為他的勞累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

每個老師都知道,這樣的勞累,可能會使一個孩子將來害怕工作的。所以每天,在一番商量之後,都會有一個老師試圖去幫助他,如:暗暗地幫他找到需要的那個字片;將每一個數序的數字組織在一起,等等。但是,大都做了幾下就會覺得不對勁,因為老師的幫助降低了瑤瑤工作的樂趣。

瑤瑤用這樣的勞動為自己的心靈蓋起了一座聖殿。在勞動的過程中,上帝給他的那股不可知的力量找到了有的放矢的機會,他的大腦每天為他的肢體設立目標並同他的肢體同時和諧工作著,他的心靈因為體驗工作的愉悅、感受工作的過程、由於不再壓抑那些無處可使的力量而變得成熟平靜了。

這樣,瑤瑤的心理和他的身體獲得同一,這也是艾裡克森兒童心理學中關於同一的基本學說。

一個兒童只有達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地發展自己,而瑤瑤從此刻開始發展自己了,並逐漸走向了自律。

(未完待續,本文為連載第三篇

▷ 更多分享,點擊鏈接瞭解詳情:

爬出地獄的戰爭 | 一個孩子修復的全過程 · 連載1

最後的防線 | 爬出地獄的戰爭 · 連載2

洪蘭教授《教養的藝術》| 4月14日線下家長講座,歡迎報名

▷ 2019年,李躍兒芭學園開設父母成長微課堂,點下方鏈接可以報名:

父母成長微課堂開始報名啦!

孩 子 是 腳,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