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创业的富二代,老爸的钱够烧多久?

那些创业的富二代,老爸的钱够烧多久?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对很多继承者来说,“富二代”这三个字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创二代”就好很多。

创业浪潮里打滚的年轻人里,真正来自超高净值背景的,能有多少?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略显奇怪的逻辑:创业维艰,已经获得成功的家族希望二代继承现有的事业,而不是开疆拓土再来一遍。

可是,在科技浪潮时代,各种观念都在交织碰撞、剧烈变化。创业的精神和欲望又何尝不是一种可以延续的基因?

二代创业,有何不可?


1.创业还是玩票?

“投资人不投富二代。因为害怕你是玩票的。”这句话出自一名正在创业的富二代之口。

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草根创业者的首要任务是融资、活下去、突破重围、占领市场,以此为动力他们不断努力,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而富二代们早已活得很好,他们创业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没得到答案前,休想从投资人那里拿到融资,更别提聊什么商业模式了。

因为,即便孵化的项目做砸了,这样的亏损在二代们看来也顶多是少了份零花钱,大不了自己认了,把钱还给风投。

但这不就是玩票吗?

《华人家族财富》的文章写过很多高净值群体的生态,一个粗浅的结论是,金钱、资产、社交圈,在高净值家庭中,都是撬动新一轮财富增长的工具。

比如,高净值家族成立家族办公室进行资产保值增值,资产是很好的工具;顶级富豪自己做风险投资,金钱是很好的工具;

不少富人从客户变代理自己销售保险,

圈子是很好的工具。于是,富二代创业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有点费解。如同说,老子造好一座房子,现在把锤子钉子交给儿子继续修缮,却眼看儿子拿着一块铁说,自己要锻造一把新的锤子。

有调查显示,

80%的富二代对继承家业没兴趣。直白点,他们就是按耐不住,想去外面折腾,想证明自己,而创业是最好的方式。


2.“没有战过哪来的战略?”

3月底,湖畔大学五期的第一堂课上,导师马云对台下的学生训话。在这所青年企业家训练营里,招募标准是创业三年以上的创业者,其中自然不乏富二代背景。

“很多企业天天跟我讲战略,我说战略战略,你战过吗?富二代的这些企业家们,你们都没战过,都是你父母战的,你只听说过战争,没有战过哪来的战略?”

马老师训完话,台下一些富二代创业者纷纷点头,都以为马老师说的是自己身边的这些同学。

巴菲特说过,如果玩了半小时牌还不知道牌局上谁是笨蛋,自己就是那个笨蛋。

和马云一起创办湖畔大学的企业家中,有柳传志。

最近潘石屹和柳传志对谈的时候说,他女儿柳青很谦虚,柳传志回答:“她本来也没多大能耐。”

看样子更谦虚的是柳父。

但在5年前,对于柳青打算从工作了12年的高盛转投滴滴程维一起创业。柳传志透露过家里的顾虑:“我太太是明确反对的,但柳青认为自己可以承受未知的困难,我也就没拦着。”

他也说“未来有天会有人介绍说,这是柳青的父亲,这天也许早晚会来到。”

那些创业的富二代,老爸的钱够烧多久?

柳传志之女柳青


3.“老爸的钱”

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2016年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一场演讲中说,他投的很多项目中,创始人都是高中生学历,但公司估值都是几十亿,这让台下的精英有点坐不住。

那场演讲中他的另一句话流传更广:中国的富二代是资本市场的第三股力量。

蔡说,中国第一代的创业者们虽然赚到了很多钱,但是对互联网还不够了解,在投互联网的过程上基本是失败的。而现在的富二代基本都是留洋背景,手里又拿着“老爸的钱”,这股力量非常大。

蔡文胜的观察现在依旧成立,在他所在的厦门,前两天举行的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上,现场像是一场福建富二代接班人的聚会。

同样从福建走出来的王兴也是有富二代背景的创业者,父亲是福建最大的水泥厂的大股东。

在折腾了饭否、校内网,王兴终于做成了美团。

但现在他还会在饭否更新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冷僻新知,偶尔也会说“爸爸从龙岩带了三种笋,大笋、苦笋和甜笋”、“妈妈说这道梅菜扣肉里的梅菜是用自己种的菜制作的”这类家常的话。

有一次,王兴更新了自己的饭否:

“一辆棕红色玛莎拉蒂从我身边缓缓开过,声音大得像拖拉机。”

这的确是最不像富二代的富二代,他那一头短寸都是让老婆用理发器帮他推出来的。


4.守业 vs 创业

都说草根创业者是苦苦爬坡,而富二代创业直接乘着直升机起飞。

但也并非都是如此,“老爸的钱”有时候不一定管用。

2016年,22岁的丁伟在江苏泰州富商丁万青2000万天使轮资金支持下开始追赶共享单车的风口,创办了町町单车。

但随着丁万青的P2P生意资金链断裂,丁伟的单车项目资金难以为继,还惹上了官司。在风口上没钱可烧,摆在项目前面的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风口上的创业项目,我坚决不会再做。”丁伟后来说。

当时有报道这样写,丁伟在上海打理家里经营的珠宝店时,父亲丁万青刚知道有共享单车这个新鲜事,很快就说:“儿子,我们觉得我们爷俩儿可以搞这个。”

但有时候,想创业的富二代不只是那些一腔热血的90后。

曹晖被父亲曹德旺寄予厚望。福耀玻璃得有继承人,但这个价值几百亿的担子很重。

曹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福耀,如今已经将近50岁,他帮福耀扛过大旗、度过大劫。但曹晖就是想折腾,可曹德旺不答应。

2015年,曹晖离开福耀创立了三锋集团,主营汽车配件供应链。他也说自己就是简单地想经历创业的风雨,并非真的不想继承公司。

生意头脑这事情可能真的有遗传,4年时间过去,三锋的年营收超过7亿元。

但2018年夏天,出于对过多关联交易的担忧,福耀玻璃全资收购了三锋。

曹德旺说,一般的年轻人跟曹晖是不能相比的。

富二代的故事很多,但守业还是创业,两代人之间永远在权衡。


本文作者 | 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