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為何死前要吃一口燒餅?

Devon000


歷史上神機妙算的人,去世前似乎都比較忙呀。劉伯溫死前,還要吃一口燒餅,這又是為了何事呢?這跟劉伯溫和朱元璋的一次對話有關。

劉伯溫自幼習文,通曉經史、天文、兵法,元至順年間還考中了進士,入仕為官。只是呢,劉伯溫為人廉潔正直,嫉惡如仇,因而屢遭排擠。劉伯溫感覺仕途無望,棄官歸隱。

至正十九年,劉伯溫48歲時,朱元璋攻下了浙東,力聘劉伯溫、宋濂等浙東名士。劉伯溫一出山,就向朱元璋“陳時務一十八款”,得到了朱元璋的讚賞。後又分析天下大勢,幫朱元璋定下了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之後北伐中原,統一天下的大策。劉伯溫由此有了“諸葛轉世”的美譽,正所謂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神機妙算,天下無雙。

正因為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識通曉古今,又可預知未來,所以,朱元璋就想測試一下劉伯溫。

有一天,朱元璋在內殿,拿著一個燒餅,剛咬了一口,太監進來稟報,說劉伯溫求見。朱元璋一聽,放下了手中剛咬了一口的燒餅,用碗蓋了起來,召劉伯溫進見。

朱元璋看到了劉伯溫,就問:“先生通曉古今,可預知未來,可知這碗中為何物?”

劉伯溫掐指一算,信心滿滿的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估計朱元璋咬了一口餅,嘴角的餅渣沒擦,而殿內又洋溢著燒餅的香氣,加上朱元璋喜愛吃燒餅,這並不難猜呀。馬皇后曾經為了給被關起來的朱元璋送燒餅,還被燙傷過,朱元璋喜愛吃燒餅,應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朱元璋聽劉伯溫說出了答案,不由驚歎,特別是劉伯溫說自己是金龍,內心泛過一陣喜悅,就想問問天下後世如何。朱元璋和劉伯溫,一問一答,這才有了歷史上有名的讖書,劉伯溫的《燒餅歌》。

劉伯溫在燒餅歌中,說朱元璋有“萬子萬孫”。這在朱元璋看來,是大明基業可以千秋萬代了,這是秦始皇都做不到的事情,自然非常高興。而實際呢,朱元璋的確有“萬子萬孫”,據說最多時有一百多萬,但這並不代表明朝不會亡。

劉伯溫在《燒餅歌》中已經明確預言了大明的命途,從靖難之役,到明朝滅亡,都一一應驗。我們摘取部分,來看一下這本讖書的神奇之處。

“只恐燕子飛來”、“禿頂人來文墨苑”,預言了道衍和尚鼓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天下飢寒有怪異”、“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預言了天下災荒,魏忠賢亂政。“八千女鬼”即“魏”字。

“忠良殺害崩如山,無事水邊成異潭”,預言了崇禎殺戮過重。

“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預言了李自成起義的禍亂。

“黃河涉過開金闕,奔走梅花上九重”,“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劉伯溫已經說了,大明朝遇到順治就完了,而李自成過了黃河,崇禎也會弔死在煤山之上。

劉伯溫甚至還預言到了順治和多爾袞之爭,“救得蛟龍真骨肉,可憐父子難順當”。

劉伯溫的預言很厲害呀。但自古有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伯溫疾惡如仇的秉性很難改變,也最終害死了劉伯溫。

朱元璋曾詢問劉伯溫誰最適合做丞相,說了三個人,劉伯溫都說不合適。朱元璋讓劉伯溫做,劉伯溫坦言自己太疾惡如仇了,不像李善長那麼善於調節大臣之間的關係,是做不好丞相的。

正因這點,劉伯溫樹敵過多,飽受排擠。再加上劉伯溫經常直言不諱,又不符合朱元璋很有主見的行為方式。這就導致了劉伯溫雖然功勞很大,卻並不受重用的結局。劉伯溫反而受到多疑的朱元璋,越來越多的猜忌。最終,在朱元璋的默許下,胡惟庸在劉伯溫的藥中下毒,毒死了劉伯溫。

據《明史》記載,劉伯溫死前,將《天文書》交給了兒子劉璉,讓劉璉獻給朱元璋,並且交代,不準後世子孫再學此術。原本劉伯溫還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朱元璋貢獻自己最後所學,因為胡惟庸在,就作罷了。劉伯溫遺言,待到“惟庸敗後,上必思我”。

不過,那時候劉伯溫早已經死了,朱元璋想也沒用了。即使是通曉天文地理,可以預知未來,君子執著於正道,還是鬥不過慣用歪門邪道的小人呀。劉伯溫最終也沒能鬥過胡惟庸。

傳說中,劉伯溫死前,還是想為大明盡最後一份力。所以,他讓兒子拿來了一個燒餅,咬了一口,然後命兒子用碗覆蓋,並交代兒子一定要告訴朱元璋自己死前所做的這件事。其實,劉伯溫是想提醒朱元璋,不要忘了他們之前的對話,不要忘了《燒餅歌》。只是呢,朱元璋並未能悟透呀,未能及早避禍,一切還是按預言發生了。

編後語:《燒餅歌》現在通常被認為,就是清末時的人所作的一部偽書罷了,僅供茶餘飯後娛樂,不可當真。


奕天讀歷史


看歷史不要相信野史,野史只是歷史的一個補充和附會。歷史上的劉伯溫並非你想象的那麼牛逼。“什麼前世諸葛亮,後世劉伯溫”都是扯淡!

既然說劉伯溫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怎麼就沒看透朱元璋是一個冷酷的皇帝?怎麼沒算到自己被他害死的結局?

說實話,真實的劉伯溫(1311~1375)年輕時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最高官職不過是元朝的一個縣令。

劉伯溫是元朝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從小聰慧,12歲考中秀才。14歲即赴省府讀書,學習努力刻苦,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古代這樣的人不鮮見)

元統元年(1333年),劉伯溫趕往元大都參加會試,金榜題名,考中了進士。這一年劉伯溫22歲。



劉伯溫踏入仕途的時間點沒“算”對,此時正值兵荒馬亂、戰火紛紛的元末。朝廷哪顧得選官,因此劉伯溫在家閒賦了三年。

公元1336年,25歲的劉伯溫才被元朝政府選授為江西高安縣縣令。他在基層一干就是5年,在任上兩袖清風,他的座右銘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位卑不敢忘國。”

劉伯溫剛正不阿,稜角有餘,圓滑不足,勢必得罪了一些權貴。

伯溫受到了貪官汙吏的彈劾,面對腐敗的官場,潔身自好的他憤然辭官,之後返回了青田縣。

古語云:“三十而立”。30歲正是人生黃金時代,正是為國家效力的時候,然而,元末的黑暗統治卻不給伯溫機會,伯溫就像當初的諸葛亮一樣,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



難道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在等待一位明主“三顧茅廬”嗎?

公元1360年,正是元末群雄爭霸的時候,元朝行將就木,誰來執掌牛耳?

朱元璋和強大的漢王陳友諒的火拼達到了白熱化。誰勝出誰來當皇帝。(秦失於鹿,群雄逐之,得之得天下!)

此時朱元璋招賢納士,請劉伯溫出山做了自己的謀臣。這一年劉伯溫50歲。

換言之,劉伯溫在“知天命”時才輔佐了朱元璋。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稱帝后,為何只授了劉伯溫一個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低級官職的原因。伯溫出道太晚,想當年諸葛亮27歲就做了劉備的軍師。

假如劉伯溫功高蓋世,輔佐老朱經過8年的時間建立了大明,至少得封個丞相吧?(腦補諸葛亮)。別給我說劉伯溫不慕權勢,如果他像漢朝張良那樣急流勇退,也就不會被朱元璋的“新貴”胡惟庸害死了。你說是不?



歷史說明一切,從老朱稱帝開始(此時劉伯溫58歲),到劉伯溫去世(64歲),僅6時間就被朱元璋默許下毒毒死了。伯溫到死也不過是個誠意伯,俸祿只有240石,假如他功高蓋世,怎麼也得封為公吧!(公、侯、伯、子、男),想想和老朱一起打拼的徐達、胡大海等人,哪個沒封“公”?

劉伯溫在明朝只做了6年的官,最後被朱元璋選中的新丞相胡惟庸下毒毒死了,臨死前,劉伯溫向兒子要了一個燒餅,對著燒餅狠狠咬了一口,為何臨死前他要吃一口燒餅呢?

(以下皆為傳說)原來劉伯溫曾為朱元璋寫過一本讖書,名叫《燒餅歌》,劉伯溫臨死前吃一口燒餅和這事有關。

寫《燒餅歌》這本書的起源是這樣的:有一天,剛做了皇帝不久的朱元璋召見劉伯溫,他想考考老劉,於是提前把咬了一口燒餅扣在了碗下。



劉伯溫來到朱元璋的面前,老朱一指碗,說道“軍師知道這裡面是什麼嗎?”劉伯溫心中暗罵:“我的眼又不是x光射線,我咋知道呢?”如果這樣說顯得自己沒有水平。於是老劉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原來伯溫知道老朱早上愛吃燒餅,飯碗下面還能扣什麼呢?劉伯溫搖頭晃腦,掐指一算。朗聲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燒餅也。

朱元璋一聽哈哈大笑道:“果然神人也,堪比姜子牙和諸葛亮”。既然你知過去未來,你就為朕算算,大明江山有多久?傳多少代?

這次劉伯溫犯難了,於是對老朱說。“陛下,天機不可洩露,臣恐言語有失,冒犯陛下”。老朱說“恕你無罪,儘可敞開心扉”。

這才引出了《燒餅歌》一書的問世。



《燒餅歌》書中從明朝一直推到了大同世界,劉伯溫的《燒餅歌》和姜子牙的《乾坤萬年歌》,諸葛亮的《馬前課》,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並稱於世,《燒餅歌》一書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讖書之一。

劉伯溫一看推辭不過,於是對老朱說:“臣的答案只有4個字”。朱元璋一聽,急忙問道,“哪4個字?”劉伯溫答道:“萬子萬孫。”

朱元璋聽了哈哈大笑,心想,這“萬子萬孫”不就是千秋萬代嗎?這說明我大明江山永傳萬世。朱元璋一高興,當場賞了劉伯溫1萬兩銀子。

劉伯溫臨死前想起了這件事,既然你朱元璋如此不仁不義對待我,默許胡惟庸下毒毒死我,我要破了你的“萬子萬孫”這句讖語。

“萬子萬孫”最初是劉伯溫保佑大明江山永傳萬代的讖語,劉伯溫臨死要打破這個局。



他掐指一算,只要把一個完整的燒餅咬一口,明朝圓滿的結局就破了,這就是劉伯溫臨死前為何非要吃一口燒餅的原因。

劉伯溫狠狠咬了一口燒餅,註定了明朝亡於“萬曆子孫”的格局。

明朝命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原來的千秋萬代,最後亡於萬曆的兒子朱常洛及他的兩個孫子——“超級木匠”朱由校和“苦命天子”朱由檢之手。大明江山傳到“萬子萬孫”戛然而止。

結語:這不能怪劉伯溫,誰讓朱元璋做人不厚道呢!


秉燭讀春秋


劉伯溫死前要吃一口燒餅?誰記載的這事哦。

我對歷史並非專業研究,但料想史書也不會記載劉伯溫死前這些細節,他又不是帝王,有事無鉅細的起居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起身民間,因而,他和他的小夥伴們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我記得我外公在世時都會講“朱洪武”如何如何。充分證明,那一批人是很接地氣的。

因此,民間會給這批人按自己理解的方式來給他們描畫生活,譬如朱元璋和劉伯溫都還是愛吃微時的燒餅什麼的。

由於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謀士,民間對這類人士是很欽佩,描繪起來是“多智近妖”的,而這類人的一個小動作,都被解讀為大涵意。

據說劉伯溫生前著有《燒餅歌》,內中預示了大明的日後走向,所以他臨死前特咬燒餅以示意該書之重要。

這是不是真的?

連吃燒餅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個事關國運的事會讓你我知道咩?

我是“錢多多讀文史”,非正經論史,歡迎正經關注我呀。


錢多多讀文史


中國傳載著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段慢慢長路中有很多能人志士、有勇有謀的人不斷湧現出來,說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我們就會想到劉伯溫。

劉伯溫很聰明但年少不得志,他也曾跟隨過別人,因不被重用就隱居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也是非常尊重和賞識有才能的人,於是經人介紹後他認識了劉伯溫這樣一個儀表堂堂、滿身正氣的人,再加上兩個人多次交流以後,朱元璋覺得此人可以重用,於是劉伯溫就成了朱元璋非常得力的助手。


果不其然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劉伯溫展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後來在治國上劉伯溫也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劉伯溫非常瞭解朱元璋的為人於是就急流勇退、自行辭官隱退了下來,但是還是遭到了胡惟庸的陷害,他自知時日不多,所以在臨終前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吃一口燒餅,而劉伯溫為什麼要在死之前吃燒餅呢?

原來劉伯溫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眾所周知他曾寫過一本預測書叫做《燒餅歌》,這本書詳細記載了明朝之後800年將會發生的重大事件,而劉伯溫之所以會在臨死之前要吃一口燒餅就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的預言一定會成真的,希望世人能早一些做好準備。


劉伯溫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不是空穴來風、空口無憑的事情,因為朱元璋曾經通過一個小小的測試確認了劉伯溫的能力。

有一次朱元璋拿燒餅咬了一口用碗扣住讓劉伯溫猜裡面是什麼,劉伯溫不加思索就說裡面是金龍咬過的東西,像太陽又像月餅,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劉伯溫說是龍吃過的,就等於說是皇上吃過的,朱元璋聽後覺得很舒服。

既然劉伯溫知天文地理,能掐會算,又有預測能力,朱元璋就想讓劉伯溫預測一下明朝的未來,劉伯溫深知這樣的事一句話說不好,就會遭來殺身之禍,於是就向朱元璋要了一塊免死金牌才敢預測,如此也就寫成了這本有名的《燒餅歌》,寫了明朝開始之後800年所要發生的大事件。


最終劉伯溫在六十五歲的時候去世,被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追封為太師,也算是劉伯溫對明朝所做貢獻的一種肯定吧。




遺產君


劉伯溫自小天資聰穎,因機緣巧合深入研習《奇門遁甲》、《六甲天書》等八卦之書,博通經史,時人比之諸葛亮。

劉伯溫考中進士成為元朝官員,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府腐敗,道之不同,不與謀,劉伯溫憤而辭官隱居。

朱元璋禮賢下士,劉伯溫激情回報,八月十五殺敵軍,起兵滅元定金陵!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北伐中原定大計,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終助朱元璋奪得天下。

所以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不光軍事上如此。劉伯溫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可以說,劉伯溫無一不精,無一不通。

大明王朝建國後,開國皇帝的通病顯現,多疑的朱元璋更是如此,大封功臣時,僅把劉伯溫列在第36位,封為“大明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誠意伯”,別說公爵,連侯爵都沒有。聰明的劉伯溫對朱元璋心中的想法心知肚明,在洪武四年,劉伯溫就請求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也不干預朝廷事務。

在請辭當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燒餅,忽聽劉伯溫覲見,把咬了一口的燒餅用碗扣上,說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所以答案是燒餅”。朱元璋聽完更是佩服,就讓他預測明朝的未來。劉伯溫很聰明,深知這樣的事一句話說不好,就會遭來殺身之禍,問朱元璋要了一張免死牌之後,寫下了《燒餅歌》,預言了800年之後的事情。

但其中對明朝的預言都是旁敲側擊的點撥,裡面預言了土木堡之變,魏忠賢亂政,李自成起義等等,如八千女鬼”合成一個“魏”字就是指魏忠賢,只恐燕子飛來,指的是燕王朱棣謀反,又如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就是指李自成造反,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則是指崇禎皇帝煤山上吊。

朱元璋研究多日《燒餅歌》,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奧妙,不禁後背發涼,動了殺機。

1375年,65歲的劉伯溫感染風寒,身體不適,朱元璋派右丞相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望以示關心,他照單抓藥,病情非但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他自知時日不多,所以臨終前要吃一口燒餅,而劉伯溫為什麼要在死之前吃燒餅呢?

劉伯溫自打辭官以來就懊惱不已,為什麼要測準朱元璋吃的是燒餅,為什麼要寫《燒餅歌》,他已算出自己將死於燒餅之禍,所以他憤恨,唯有將燒餅到肚子而後快,讓燒餅隨自己一起死去吧。

劉伯溫被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追封為太師,也算是替朱元璋向劉伯溫表示歉意吧。


美麗青春您真痘


劉伯溫是元朝的進士,和宋濂兩個人名聲都很大。作為朱元璋最主要的謀士之一,劉伯溫身負絕技、知識淵博,尤其精通象緯之學,曾經幫助朱元璋問鼎天下,參與了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功勳卓著。劉伯溫看透了朱元璋的性格,也明白要激流勇退的道理。儘管如此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也最終沒有安享晚年。在洪武四年,天下初定,劉伯溫就請求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也不干預朝廷事務。

但是,人不找事事卻找你,作為朱元璋槍手的丞相胡惟庸,先是羅織罪行使得劉伯溫被奪去祿位。此時,如驚弓之鳥的劉伯溫只能進京謝罪,朱元璋不發話,劉伯溫不敢回家。本來身體就有病,在緊張的情緒中,愈發嚴重。有趣且耐人尋味的一幕就發生了,胡惟庸貓哭耗子,帶著所謂的御醫來探望,給他開藥,之後就派人把劉伯溫送回家,一個月左右劉伯溫就死在了家鄉。根據《明史》記載:

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皇帝是無情的,特別是朱元璋權力慾與猜忌心又非常嚴重。其實,胡惟庸是在朱元璋默許下,下毒傷害劉伯溫。胡惟庸來過之後,劉基就抱病去覲見了朱元璋,稟告了御醫探病吃藥之後,病情更加嚴重的事實。朱元璋心知肚明,輕描淡寫地寬慰了幾句。

劉伯溫回家之後,知道時日無多,也明白皇帝想要自己的命,就不再吃藥了,65歲駕鶴西去。至於死前吃一口燒餅,在正統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或許是野史中的故事。可能是有些人熟悉劉伯溫著名的《燒餅歌》,就與燒餅聯繫起來了。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劉伯溫,就是劉基,是青田縣人,所以人們也叫他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朱元璋雖然是窮苦出身,但知人善任,聽到劉伯溫的名聲之後,把他請過來,委任為自己的謀臣。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後來,劉伯溫果然展現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遠見,助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輔助朱元璋建立帝業,是明朝開國的大功臣。

不光如此,劉伯溫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可以說,劉伯溫無一不精,無一不通。劉伯溫也善於自保,明朝建立後,他看出功臣不會有好下場,便告老回鄉,功成不居,最後得以善終。

民間傳說,像劉伯溫這樣的“神人”,料事如神,往往會做出準到可怕的預言。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曾預言自己短命,後來果然五十四歲就“秋風五丈原”。而劉伯溫在大限將至時提出要吃一口燒餅,就和他的預言有關。

有一天,朱元璋咬了一口燒餅,然後用碗蓋住,問劉伯溫碗底下是什麼東西,劉伯溫深明朱元璋的心思,說碗底下是金龍咬過的月餅一類的東西。朱元璋聽出來這是在誇讚自己,也很佩服劉伯溫的本事,就進一步問劉伯溫明朝800年以後會是什麼情形。劉伯溫也很聰明,問朱元璋要了一張免死牌之後,寫下了《燒餅歌》預言了800年之後的事情,但其中對明朝的預言都是旁敲側擊的點撥。

而劉伯溫在死前要求吃一口燒餅就是為了提醒朱元璋要早做準備,他的預言都將會實現。但是再神的人也抵不過大限,劉伯溫最後在故鄉去世,享年65歲,得以善終。


江暮雲


中國自古以來好像就不缺那些能掐會算的神人,比如說周文王,再比如說鬼谷子,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這麼一號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劉伯溫。劉伯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人確實有些神通。不過,自古那些有神通的人,並不是每個都有好下場,畢竟能力越大,越容易被人覬覦。對於那些統治者來說,這樣的人還特別容易遭到猜忌,一不小心觸怒了龍顏的話,很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軍師,為朱元璋開國立朝做了很多貢獻,立了很大的功勞。劉伯溫原來是有神通,但是卻不被人看重,也算是朱元璋發現了他,他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他被人引薦給朱元璋,朱元璋在第一次見到劉伯溫的時候,就直言說他不凡,於是就直接重用了他。後來劉伯溫的表現確實也沒讓朱元璋失望,在多次作戰中,他幫助朱元璋的大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後,推出了很多利民的政策,但是卻沒怎麼獎賞身邊曾經的功臣。劉伯溫此人還是比較明智的,他也知道自己不便在這官場久留,於是就早早的放下了手中的權力,準備回家養老。事實也證明了,像劉伯溫這麼有眼力勁兒的人,多半還是有好結果的;而那些自以為有功,以為皇上一直會寵幸自己的人,往往都死得比較慘。所以說,不要太過於信任那些高位上的人,畢竟權力確實可以迷亂人的心智。

據說,曾經朱元璋為了考驗劉伯溫的神通,還特意將咬了一口的燒餅蓋在碗下面,讓劉伯溫猜猜底下是什麼玩意。劉伯溫猜道底下的東西一部分像月亮,一部分像太陽,被真龍咬了一塊,所以答案是燒餅。朱元璋聽完很是佩服,覺得他確實很有神通,就讓他預測明朝的未來。劉伯溫就寫下了燒餅歌一書,而這本書的名字正是從這個小故事裡面來的。

很多人後來有疑問,劉伯溫在死前為什麼還要吃燒餅呢?其實他這個行為,正和他的這部燒餅歌有關。燒餅歌預示了從明朝開始,此後800年會發生的事情,包括明朝後期會發生的幾次動亂,有很多作亂之人的名字,劉伯溫都已經在書中暗示出來。不過,劉伯溫是不敢明說的,只敢旁敲側擊。從明之後,中國幾百年會發生的大事,燒餅歌中大多都已經寫了出來。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這本書。


老張頭愛三農


這大概又是讖緯之學罷了,劉伯溫小時候被稱為神通,二十歲的時候已經獲得進士,相當於今天的高考狀元,在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被稱為先生,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力破強敵,功冠有明一代,在文學上,明史評價他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併為一代之宗,無論是在軍事、政治、文學、藝術領域造詣非凡,令世人敬仰,也許他的成就太大了,但死得又離奇,在明朝開國的政治風雲中終究沒有躲過。所以在民間關於他的身上就有了許多傳說,其實大都不可信,只是為了滿足底層群眾對高層政治的窺探之心罷了。

(劉伯溫)

1.燒餅歌

這一說法更離奇,就類似於《推背圖》一樣,說是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燒餅,忽然劉伯溫覲見,為了測驗他,就把吃到一半的燒餅用碗扣上,說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推背圖)

劉伯溫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果然猜中了,然後就引申出這對君臣關於身後之事的一段對話,後人把它整理出來,很多預言都得以實現了,因此稱它為燒餅歌。

(燒餅歌)

2.離奇的燒餅歌

裡面預言明朝之後八百年的大事,如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魏忠賢亂政,李自成起義等等,如八千女鬼”合成一個“魏”字就是指魏忠賢,只恐燕子飛來,指的是燕王朱棣謀反,又如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就是指李自成造反,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則是指崇禎皇帝煤山上吊。

(這都能想到)

3.為何死前吃燒餅

可能是自己預言了許多事情,就是沒有預言到自己的死亡,自己曾經做的燒餅歌還是把它吃到肚子裡去吧。其實這都是編撰和猜測了,真的歷史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即便是正史記載也離真相差十萬八千里。

(明太祖)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22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劉伯溫死前,曾經提出要吃一口燒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跟劉伯溫的預言有關,劉伯溫曾經作了一個預言叫燒餅歌,預言800年後的事情,劉伯溫死前要求吃一口燒餅也是為了提醒朱元璋要早些做好準備。他的預言都將會實現,那麼這個燒餅歌是怎麼來的了?

1368年,有一天,朱元璋將咬了一口的燒餅用碗蓋住,然後問劉伯溫碗底是何物。劉伯溫表示碗底是食物,被金龍咬了一口,朱元璋非常佩服劉伯溫的本事,就問劉伯溫800年後明朝會怎樣?劉伯溫清楚朱元璋的個性,在問朱元璋要了免死金牌後,劉伯溫作了燒餅歌,預言800年後的事情。

不過再偉大的人都有死去的一天,劉伯溫死時65歲。後被追封為太帥,謚號文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