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狼性好,还是教育他或她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好呢?

真不叹


这没有可比性。我觉得,教育孩子,应该让他在合适的时间对合适的人保持不同的态度。而提问者这个问题,似乎跟西方的一根筋很像。

温良恭俭让与负责人、敢担当的性格密不可分,如同爱恨交织,阴阳相生。

任何一种单一的性格和意识形态,都是变态。一个人,他必须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与什么人,采用何种态度交流。

该强硬时强硬,该怀柔时怀柔。争,要有个结尾。和,也要有个限度。

过度跟人家讲和,就是不要尊严,没有骨气。过度去争,而不审时度势,就成为了蛮横无理,咄咄逼人。

因此,提问者所说的这两种性格,其实是相互交融的,而非单一存在。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是宇宙法则,也是世界生存之道。



华龙智库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价值,这实际上是考察家长育儿观的一道题。

从题目本身来看,包含两种育儿观,一种是养狼术,另一种是养羊术。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一种是法家观点,另一种是儒家观点。但是不管你持什么观念育儿,都需要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着眼和着手。

第一,驭狼术需要了解狼性,更要了解狼的生存法则,而后你才知道敢不敢养狼崽子。

我们都知道狼在自然界里有勇猛、凶狠、奸诈、狡猾之称,独狼很难存活,因此才有狼群。而每一个狼群必须要有一个首领,才能带领狼群猎食和维护狼群的秩序。当狼王衰老能力不足以胜任时,狼群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驱逐出狼群,最后孤独至死。狼王不是那么好当的,那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有很高的智商,有不怕死的豪迈,通过一场场血拼才能够坐上头狼的交椅。试问家长朋友们,当你知道狼性时,你还敢养狼崽子吗?

第二,养羊术也需要了解羊性,同样要了解养的生存法则,而后就清楚你能否养羊了。

我是草原人,从小就接触家里的山羊和绵羊,放过羊,骑过羊,抱过羊羔。在大草原上有一种叫黄羊的动物,如今数量越来越少了,不是被天敌杀死,就是被偷猎的人类杀死了。家养的羊性情相对温和,但自由散漫,与世无争,非得靠牧人管理才行。如果在草原上牧人偷懒,经常会有羊走失的现象,有的会被狼吃掉,有的会被别的牧群拐走。如果家长知道羊的属性,请问你愿意用养羊的方式育儿吗?

第三,现在育儿观不再是片面推崇哪家的育儿理念,聪明的家长会取百家之长。

在我的育儿观里,我要取狼性的勇敢、坚毅、团队精神,要取羊性的与世无争、性情的温和。说到这里家长可能会不屑了,羊性和“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有啥关系?有关系啊,你看这九个字不都是培养绵羊的吗?连山羊都算不上,至少山羊还敢攀险峰呢。不过,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如果你照老传统去一成不变育儿,恐怕你的孩子真的很难生存,这就是现实,所以要取其一部分,绝不能照搬照抄,否则,孩子走向社会后不会变通,会吃很大亏的。

结束语:唠叨了这些,其实挺无聊的,因为纯粹属于个人之见。再者说,育儿对家长们来说,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观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家长群体大都如绵羊群一样,社会风气怎么刮,羊群就跟着怎样走,这就是盲目从众,很难培养极具个性的狼王,一来没有那个能力,二来也没有那个环境。


寒石冷月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出当今对孩子的教育的困惑和焦虑。

究竟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还是要做一个“凶猛,奸诈和狡猾”的恶狼呢?这的确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这个纠结来自于“诗和远方的田野”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社会极端逐利和弱肉强食”的现实的骨感和残酷的剧烈冲撞。

没有养狼的胆子,又不甘心孩子变成被无情吞噬的羊,这是相当多的家长很焦虑和抓狂的事。

其实,在面对这个价值观和道德观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无论是培养成“谦谦君子”还是“狼崽子”都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就必须放弃“二元化”的思维。也就是“好人和坏人”的思维。而这个思维正在很严重的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问题上,“温良恭俭让”和“狼性教育”同样重要。重点是要把握一个“度”和“侧重点”。

首先,在孩子的自身素质和待人处事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温良恭俭让”。个人的修为,是孩子的“狼性”不至于失控的根本。

所谓“温良恭俭让”,是教育孩子有“利他”的意识,有了“利他”的意识,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温和的性格,良好的心态,恭敬的举止,谦让的胸怀,是一个人最优质的素质,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但是,这些素质,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度”,再美好的事物,一旦走向极端 ,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温良恭俭让也是一样,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在自尊的,自信的,自立的基础上。而自尊,自信,自立习惯的形成就需要“狼性”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狼性,首先要摒弃狼性当中“兽性”的因素。而强化“坚韧,果敢,团结”的因素,需要对“狼性”进行过滤,这种过滤是十分考验家长的功力和价值观取向的。

如果说“温良恭俭让”的教育不能“过”的话,那么“狼性”教育就要警惕“偏”。谦谦君子的培养一旦“过分”,孩子就会变得“迂腐,懦弱”,而“狼性”教育一旦出现“偏差”,孩子就会变得“残忍,凶狠”。这两种倾向肯定都不是做父母的愿意看到的。

我们总是期望我们的后代是“优秀”的甚至是“卓越”的,其实这种“优秀”或“卓越”的具体表现,就是“温良恭俭让”的“狼性”在孩子身上的融合效果是不是合理。

一个具有“温良恭俭让”的修养,“狼性”的技能的孩子,应该是你教育的目标。

因为当今社会里,游刃有余的人,大体上都是“披着羊皮的狼”(比喻如果不当,请勿过度解读)。


步武堂


我认为要教育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狼,或者狼性,是不错,但是,狼,是无法生活在人的世界里的。

没看现在狼都没有几只了吗?

你可能要说,不,我说的是狼性。

其实是差不多的,狼性凶狠狡诈,这可能会得逞一时,但终将被湮灭,因为人不会喜欢有狼性的 人,这样的“狼”,对敌人狠,对陌生人狠,也可能对朋友狠,甚至需要的时候对亲人都狠,只要它能生存。

狼心狗肺的人,谁会愿意和他相处?

或者你说不是完全那么狼性?那我问你如何把握?有多少狼性是个度?60%?50%?40%?30%?根本无法把握!

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有分辨地辩证地去教育。



譬如仁义,仁者爱人,义不容辞,但是,这都是有条件的,对敌人不能讲仁义,对异己不能讲仁 义。即使对朋友,仁义,也是有限度的,好朋友,可以,普通朋友,斟酌慎重。

再譬如礼,礼是规矩,而不是腐礼。

再譬如智,智珠在握,即使碰到狼性的人也不会吃亏。

再譬如信,现在已经是信用社会了。

温良恭俭让就更不必说,这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不是说你必须这样,而是说,你的本质是应该这样的 。

做人的时候,温良恭俭让。

做事的时候,仁义礼智信。


钢笔刀


  • 教育孩子既要有狼性,也要礼义仁智信。

  • 1、狼性,并不是说要培养孩子向狼一样,残忍而凶狠,而是要求孩子在学习和事业上要有进攻性,要努力,要有狠劲儿,而不是学习疲沓,工作松懈,整天半死不活的,没有精气神。

  • 2、礼义仁智信,要对是你的修养要好,要善于为人处世,对人有礼貌,做事守规范,遵纪守法,守诚信,有智慧。


  • 3、两者不对立,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应该做到的。就像拳台上,该握手就握手,真正PK起来,就要打倒对手,这是规则,也是职责。


子木老师讲语文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成人自身,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都需要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因为教育是为人本身和社会服务的。

1、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必将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很强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因为他们需要面临更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无论从事件的难度、复杂度,还是单位时间内需要同时处理的事件数量上看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复杂技能。

“狼性文化”在国内比较多得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要求成员们要有团结、拼搏、探索和逆境中成长的品质和精神。而应用到孩子们的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因为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小,也会更加需要人类能够团结起来一起解决很多关于自然生存的问题,个人英雄主义或唯以丛林法则已经不适合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需要了,所以在孩子的社会能力培养中必须尽早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只有竞争,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继续能够生存的必然。而对于拼搏探索和逆境中的抗挫力是每一个个体都必须通过学习成长来获得的优秀品质。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是儒家思想中教化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分别是五种高尚的品德、品性和品格,这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所以无论什么时代也是作为人一生必将追求的自我成长的方向。

2、两种内容并不冲突矛盾,而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无论是狼性的团结、拼搏、探索和逆境中的抗挫力,还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教育人类自身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世界、和他人、和自己和谐共处,脱离野蛮,进入到更好层次的文明。


无论从哲学的角度还是道家的说法,虽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但人类的聪明就在于会适时选择正确的、对自己、人类、社会发展有利的一面,所以当个体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后也会根据事件本身而作相应的调整和选择,但前提一定是使事件朝着好的、积极的一面去发展的。所以不需要担心孩子们会吃亏,会被邪恶压倒,因为我们一直相信邪不压正!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里的神仙洞


要培养孩子人性,教孩子怎样做人,长大成人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社会上人群虽然是在竞争但与动物之间竞争存在本质区别,人与人的竞争是有严格的规则性与纪律性的,我们每个人都看到奥运赛场竞争的严格性,严肃性,激烈的竞争气氛中,也看出运动员之间互相关爱,比赛对手间的互相敬慕,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如果你真的要把孩子培养成狼一样的性情,我看没等到进入社会就可能被智慧的猎手消灭了。我的见议还是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只仅仅为一口食物而不惜伤害亲人和同伴的狼。那怕有人把孩子培养成虎,培养成鳄鱼,也得在智慧人的管辖之下,也决不会让它出来随意伤人。


快乐人生168025476


当然是仁义礼智信。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绝大多数人的朋友,核心朋友圈子是来自不断交往和筛选的选择。有句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人。一个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淘汰那些喜骗好欺的人,人品有问题的人。乃至太过自私的人。在将近三十岁的时候,一般都是人品还过的去的沉淀下来做朋友。这很多人是一做一辈子的。只有一种例外:他自己就是个人品有问题的人。不断被圈子筛掉。而这很多就是小的时候没有树立好仁义观和没有感受到爱的

二。现代社会是个流动社会。有人说这个地方人品都有问题,或者这个什么什么人品都有问题。那简单,你可以走,然后再沉淀自己。

三。父母一定要爱孩子,让孩子树立坚强而朴实的仁爱正义观。这样哪怕学校有些狐朋狗友。孩子也会因你们坚定支持仁义而仁义。小孩子需要情感寄托的,父母不爱他,他寄托到朋友那里,朋友是坏人那就完了

四,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这话不是说一说的。人品有问题的哪怕去单位工作都很吃亏的。喜贪不舍。欺凌新人。牛不过半年的。到时候人人喊打。

五,网上有很多打击善良的智商帝,污言秽语的人,不用理他们。这样的人要么是学校里的学生,如果是社会人,那一定是混的很栽的人。那怕开小卖部都必须知道吃亏赚回头客,你觉得这些不仁不义的有什么发展?


长善施


是教育孩子有狼性好?还是教育孩子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好?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更不能分出孰对孰错,那好那劣。关健是要有度,狼性虽然在当今竞争残酷的社会,更易脱颍胜出,但狼性过去也易伤人伤己。这就是钢太坚硬,容易折断的道理。温良俭让人有谦谦君子之风,给人儒雅,彬彬有礼的好印像,也更利于社交。但温良谦让过度,就变成软弱可欺。所以,二者皆有之,钢中有柔,柔中带钢才是最好。男孩可狼性偏重,女孩贤德偏多才是完美。男孩成人后,要像狼王一样在竞争中建立自己的家庭。为养活妻儿老小不得不在社会中争抢更多的资源,没有霸气和能力,又怎能让家庭过得更好?但,人类社会的竞争和动物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两回事,人类社会人与人相互依存,仁义诚信才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尊重,人脉起广,路越宽,走得也更远,家庭也越来越好。而女子太过狼性,虽然能在事业上混得风生水气,但太强势的女强人往往在爱情和婚姻上难求幸福。客观上说;当今世界仍是男权社会。男人大多数还是不愿娶一个比自己强很多的老婆,社会的非议和自尊心让男人承受不了。男人是钢,女人似水,钢刀砍溪水,无论用,矿。大力,砍多久,溪水不断照长流。这就是以柔克钢的铁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男人无论在外多风光,回到家被温柔的老婆治得服服贴贴,只有府首贴耳的原因。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因才疏才浅,肯定有不当之处。觉得有理的,点赞。觉得无理的,请指教。



张国富150139119


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育儿的路上总有很多相左的观点,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都对,比如自己家孩子被打应该怎么办?有的说应该打回去,不能受欺负,有的说不应该,这样会教会孩子以暴制暴,两种观点都会摆事实讲道理,读下来你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狼性还是羊性?真的能说的清吗?1.这样的狼性我希望教给孩子

看到狼性,我就想到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么一本风靡世界的书当时读书期间可是被我们宿舍奉为经典,后来拍成电视剧我们也是看了至少两遍,真的被狼的智慧震撼到了,人性与狼性一直是我们的思考点。在这本书里,狼是有勇有谋,懂得合作,一次次刷新了我对狼的认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也是一个要懂得合作的社会,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这样的狼性我希望能教给孩子。

有很多人曲解了狼性,将狼性等同于霸道野蛮,或者认为狼性就是忍耐力,大冬天的给孩子洗冷水澡,或者让恐高的孩子去爬山等等,不要忘了任何极端的教育方式都会伤害孩子!这样的狼性我宁愿不要!

2.温良恭俭让也是一种美德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现在的社会太缺少这样的人了,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匆忙,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大家很多时候脾气不好,因一点小事就打起来的人也很多,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也是很多人缺少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来要因材施教,所以教育孩子没有哪个最好,只有合适就好。最好的教育还是中庸一些,不要走极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性格健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