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农村全部“合村并镇”,距离老家耕地很远,你是继续耕种还是选择流转出去?

农村老俗话


如果农村全部“合村并镇”,距离老家耕地很远,你是继续耕种还是选择流转出去?

农村全部“合村并镇”也不会影响您经营自己的承包田的。主要还是现在的“合村并镇”还是大部分处于行政合并的范畴,像那类“合村并镇”之后进行整体搬迁、整体规划的还是少数。

其实现在的“合村并镇”还是比较好的,减少了基层人员支出,也相当于精兵简政了。对于减轻地方的人员财政负担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老百姓的税收要用在真正的“刀刃”上。

而对于这类只是行政上的“合村并镇”来说,基本不会对农村村民的生活、生产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的,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地还是那块地,篱笆还是那个篱笆,狗还是那个狗。唯一的不同是现在几个村子在行政上合并到一起了,办事也不用找以前的村官了,直接去镇子里办事就可以了。所以,这个类型的“合村并镇”对于村民来说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真正有影响的是那种整体搬迁、整体规划的“合村并镇”。但是这样的比较少,一般都是一些发达的省份的农村才进行的。毕竟整体拆迁、整体规划需要的资金是一笔不小的资金,用来打造一个“合村并镇”的示范点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要全国推广还是有难处的。对于这类的“合村并镇”对老百姓的生产是有影响的,毕竟离自己的耕地比较远。我个人认为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土地流转出去吧。自己还能空出来时间去打工赚钱,现在的耕地收入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如果您还想自己经营土地的话,也是可以自己耕种的,只不过需要您有个交通工具,很可能还是续航能力比较强的交通工具,比如摩托车之类的。

所以,“合村并镇”是否会对您的生产产生影响的话,还是看“合村并镇”的具体情况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咱们住的那个地方十年前已经进行合村并镇了,我们村和邻村并为一个村了。并村前,有些村民还是有相当抵触情绪的,主要是小学也合并了,孩子们上学也远了。记得当时镇上领导在村民大会上向村民们讲了合村并镇的几个理由:


  1. 村民减少了,以前两个村共2000人,现在合起才1200多人。
  2. 学校合并是因为孩子少了,一个村小学只有十几个学生。
  3. 合村后,村干部少了一班人马,村民的统筹款上交的也少了,省下的钱可以全部用在村民民生上。
  4. 孩子转到集中的学校就读,那里师资力量齐全,教学水平高,更利于孩子学习。

现在,村上变化很大,住偏僻地方的,家庭贫困户全都通过精准扶贫搬迁到政府统一建的“洋房”里住了。


关于土地流转,我们那里可能由于地理地势原因吧目前还处于停留在政策层面上。

据一个长江流域平原上的一个朋友讲,他们那里土地流转已全部完成。其价格是:水田每年650元一亩,平地600元每亩。合同签十年,每年一月份一次性交一年的承包款,中途违约的都会有相应约定处罚,合到期后,若归还土地,土地所有人还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土地平整补偿款。此外,农户还可以在本村享有优先工作的权利。

处于农村顶着炎炎烈日,风里来雨里去,收成三分靠天运,七分靠打理的你我是否还在纠结自耕自种、流转还是不流转的问题呢!

新生代的农民朋友们,新时代的“地主”在等待你来当,你准备好了吗?


郧阳老五


我的老家目前正在进行“合村并镇”,已经进入尾声,基本上所有的村子都拆了,房屋也平了,都住进来政府统一建设的还建房,一个镇的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分几个大的社区居住。农民基本都放弃了耕田种地,田地有些给予补偿后被政府征收,有些被集中流转,估计后期也会被征收。其实,即使不流转征收,农民再种田种地也不太现实。以下就根据我们当地情况分析下:

1.距离远

既然是合村并镇,肯定很多人搬离自己村子,而且距离是比较远的,如果进行耕种,实在不方便,种地不可能种下去不去管护,大量时间估计花在路途上,老房子不在了,周围也没有人烟,需要点什么都需要跑到镇上,想想也不太现实。有这个路上跑的时间干点其他的什么不好吗?

2.无地方放工具

现在老房子都被拆了,都住上了三十多层高的电梯房,面积有限,那些锄头铁锹,铁犁都没地方放了,不可能放客厅或楼道吧,想象一下,你扛着铁犁浑身泥巴上电梯,楼道都是铁犁,耙之类的,是不是特有意思。



3.农业基础设施被破坏

现在我们那村子被拆之后,房子和土地都进行了平整,政府下一步就是招商引资。以前的水塘,沟渠都不存在了,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没有了水源,也种不了田地。


4.就业机会多

政府既然合村并镇,征用田地,肯定是为老百姓就业做好了准备的,不可能让老百姓全部无所事事,前期已经引进了很多工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打工工资远比种田高,有几个还愿意种田。对于老年人也全部解决了养老问题,所以老年人也老有所依,不需要再种田养老。


田园创客1


问:要是农村全部「合村并镇」,距离老家耕地很远,你会继续耕地还是愿意流转出去呢?

其实全部都实行「合村并镇」的话并不现实,有很多现实问题难以解决。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一提到「合村并镇」,让人想到的就是某些地方实行的新农村统建小区,而非只是从建制上撤销某村或某村民小组,再合并到其他村组。

从建制上进行撤销和合并,其实变化不大,形成了「自然村」和「行政村」,就和行政区划调整一样,对农民来说只是换换户口簿和身份证,之后该打工的还是出去打工,该种地的继续种地。

而新农村统建小区则不同,除了在建制上的整合和重新划分、打乱了原有的村组秩序和农民的归属秩序之外,对农民影响很大的就是耕地的处理问题。



一、农村统建小区的生活似乎比以前更舒适了

农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后的小区,确实比农民之前自建的农房看起来更规范,质量也似乎有保障,毕竟是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修建的。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小区内通上了天然气、自来水、电、宽带,生活向着城市靠拢了。


二、「合村并镇」后如何搞农业生产

居住进小区后,除了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最关心应该就是耕地了。

1、平原地区。刺楸听说有些地方早就开始实行「合村并镇」了,把村子撤销建制后全部集中起来再重新划分成多个大社区,这种其实是农村的「小区化」、「社区化」。

而在村子重新划分后,耕地则可以集中起来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种植户或者搞农业合作社,农民根据耕地面积入股成为股东,估计这种情况在平原地区更容易实现。当每年都能分红后,有人就会放弃自己耕种了。

2、偏僻的山区。山区的情况较平原更复杂,「合村并镇」后就算把农民圈到一个统建小区,但耕地也难以连片起来,因为耕地可能这里有一小块,那里有一小块,这座山底有一块,那座山顶有两块,与其他人的耕地又呈交错状态。

另外,交通也不便利,以前去耕种都是走爬坡上坎的山路,而外出打工的人增多,许多耕地在多年没人耕种后都自然成树林了,小路可能也没有了。这种情况下自己重新种起来都会困难重重,统一流转给农业大户就更不太可能了。



3、农民在搬进小区后:(1)原有的自建房要拆除复垦,耕种着的部分土地离得太远,如果没通公路,光来回一趟就得花两个多小时;(2)小区不同于农房,只有房屋里的空间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农具、农资无法安放;(3)说白了,统建小区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农业生产,让农民过小区生活的。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合村并镇」后如何处理耕地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农村合村并镇是目前我国正在试运行的一种农村体制改革形式,它有效打破现有农村区域划分建制,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铲除抑制少数农村干部坑农害农的腐败现象,让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效推进农村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社会。作为拥有土地承包所有权的农民在实行合村并镇后,对土地耕作有几个方向新的动向值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是农民拥有的地所有权不变,土地承包权仍归农民所有。二是合村并镇后土地要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农民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对土地采取流转或入股。三是农民可就近就业,从单一的农民转变成公司的股东或产业工人。四是完全脱离土地在城镇落户,参加政府主导的再就业工程。五是自主就业,仍然享受农民应有的权利和待遇。


进士河神


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点误导听众了。

这样假设很容易引发阶级斗争的!确实小的村子搬迁起来确实是比较容易,他们很多也愿意到繁华点的地方居住!

但是别忘了现有的村子,很多都是前些年两三个村合并起来了的,一村几百户多半不会同意,你能一刀切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是你两句话能割舍的?

我们来说说房子,你给建的房质量能和自己建的比么?面积是多少,我那么方便那么大的房子跟你换个小屋子一家老小住进去,完了我还得补钱,农具也没地方放,地离太远也没法种了。那年龄大的闷屋里啥也搞不了,总不能天天聚一起打牌,然后被抓去说聚众赌博吧!啥也干不了,我们农民还真过不来这样的生活,自己种菜自己吃,现在这样挺好的,不想瞎折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论啥情况把人全弄一起去,多少人的生存问题会没有保障!种养殖也不能弄,饭菜从哪里来?咱们农村大多数老人只要能动就会种菜喂点牲口,保证自己能生存,还有些节余能帮助下一代,本来年轻人压力就大,这么一弄一家老小都只能喝西北风去了!

随着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里老人拿着退休养老保险,生活有保障。农村的老人搬了啥事也干不了,这一类人群数目可不小,要给国家财政带来多大的负担?总不能又要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样喊着口号饿着肚子响应,大跃进才过去还没多少年吧,现在不是以前的时代了,不会不根据实际情况下结论的!

很多人理解错了政策,没有弄明白就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你都没去证实过就觉得是真实情况了!目前来讲,国情达不到全部城镇化的程度,因为农村在山区地带的占大多数,只要公路水电到位,人口比较聚集,就没必要去改造花那个钱!

这个话题容易引起矛盾,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心里清楚有自己的判断力就好了,总之因地制宜,不会出现全部搬迁的情况的。

就说这么多吧,喜欢三农方面的朋友请关注我,欢迎大家点赞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湘农阿海




西门观点: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不存在,合村并镇不搞一刀切,农村绝不会全部合村并镇。

如果合村并镇后,现住地距离原耕地太远,能流转最好流转,确实流转不出去,只能自己耕种,但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你一家,政府应该会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感觉题主对农村合村并镇政策并不是很了解。需要合村并镇的村子是有条件的。

必须是自然条件特别差,可能或已经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村。不是谁想合想并就能合村并镇的。



当然,在合村并镇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搞一刀切,强行合村并镇,这是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农民有权利拒绝搬迁。

题主所说的合村并镇后距离耕地太远的情况有,但比较少,一般属于个别家庭迁入小城镇。如果是整体搬迁,一般新村地址应该距离原村子不远。如果确实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能流转就流转,真要暂时流转不出去,只能自己耕种,但国家应该给予适当补助。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农村“合村并镇”后,距离老家的耕地很远,你会耕种还是选择流转呢?

合村并镇是现在的大趋势,但是合村并镇后,会有一些农家的地在很远的地方,耕种很不方便。

合村并镇后,一些年轻人会选择流转,为什么会选择流转呢?因为现在种地,风险大,而且收益低,所以村里的年轻人会把自家的地流转出去,收取租金,这样年轻人就可以在外面找工作,现在好多年轻人不爱种地,一是种地又苦又累,而且利润低,辛苦一年,有时还可能赔本,所以年轻人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去外面打工,打工一年比种地好的多。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自己耕种,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有企业要,所以一些年纪稍大的人,会留在农村,继续耕种那些地,种地一是给自己找点事干,打发一下时间,再是年纪大了,也该养老了,种点地,既解决了吃饭,也图个乐呵,所以年纪大点的,更愿意留在家里,享受田园时光。



你是愿意留在家种地呢?还是把土地流转出去,出门打工呢?欢迎讨论。


乡下阿六


要是农村全部“合村并镇”,距离老家耕地很远,你会继续耕地还是愿意流转出去呢?

合村并镇指的是把一些规模较小的村镇通过合并的方式,让它整体规模变得更大,本质上它对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充其量就是从一个村的人变成另一个村的人,一个镇的人变成镇的人。在我的记忆里,家乡就曾经合村并镇过一次,家乡的人还是该种地继续种地,该打工继续打工,每天过的日子也没多大的变化。


随着农村的发展,很多人外出打工,倒是多了很多的闲置土地,一些土地也因此荒废了,非常的可惜。外出打工的人挣了钱以后,大都会在镇里面买房或者在当地的新农村买房,搬出去以后大多离自己老家也比较远,种地就是一个麻烦事情了,继续耕地还是流转承包出去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要我看,出去买房的人对于耕地的处理无非也就两个情况:

一是继续种自己家的地,相信这是大多数老百姓的选择。对农民来说都有一种重视土地的思维,农民如果真的离开了土地,那还算什么农民,这样也可以给自己家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吃食,等到年老的时候可以回到老家养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若可以“你耕田来,我织布”,有佳人相伴,一辈子种地也未尝不可。


二是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收一些租金。这样其实也挺安逸的,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一些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的新选择,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别人来钟,这也是允许和支持的。土地流转属于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础,现代大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土地流转,农业的强大需要规模化来支撑。

自己种地可以,进行土地流转也可以,只要自己愿意就没什么问题,不过对我这种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人来说,还是没办法离开土地,离开自己闹腾了一辈子的土地。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够住进镇里,那我也会把在我的地上种满象征着希望的向日葵,希望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幸福生活也总会到来。


老农民说事


合村并镇,各级领导,农民们当心啊!!!

我们这还没合村呢,农田就剩贰佰亩左右,再加上所为的称之248块(后弄明白是248亩)十几年前的速生杨,都死大半了,还有点边边角角,总共可能是五六百亩地!就这些地还不知道几年后有没有呢!老农民常说的一句话,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可事实是农田现在剩这点,让几家承包种地,(农民土地在新农村改造时收回集体所有)农民手中无田地了!村集体每年给:点粮钱,也不知道能给多少年!农民朋友啊!可得想好了,后悔没用,没了就是没了,以后啊!不知道啊!!(不知道)(在人民公社时,村里农田是壹仟陆佰多亩,还有没上报的边角地,村里房屋道路也有大约四佰多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