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和金诚集团涉嫌五宗罪,模式创新令人防不胜防!

从2018年5月开始,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麻烦不断、风雨飘摇的金诚集团终于倒下了,期间充斥着惶恐、伪装、谎言、欺骗、暴力,直至投资者对其完全失去信任,也不再抱有希望!

如果金诚集团从一开始就选择合适投资标的,认真评估风险,我相信,即便产生风险也是可控的。如今,金诚集团被投资者称为金融大毒瘤、吸血鬼,没有机会重新再来了。金诚集团旗下发行的323只私募基金,多只私募基金至今延期兑付未果,涉嫌诈骗,牵涉受害人数3800人,涉及金额高达170亿元。

韦杰和金诚倒下

据拱墅警方通报:4月27日,根据浙江省证监局移送线索及群众报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依法立案侦查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

4月28日凌晨开始,金诚集团韦杰、徐黎云、蒋雪琦等3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获。

韦杰和金诚集团涉嫌五宗罪,模式创新令人防不胜防!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金诚财富作为金诚集团旗下核心产品,旗下已囊括金诚新城镇、金诚财富、金诚产业、金诚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产、金诚金融、公众公司等9个板块,旗下拥有一家基金销售公司浙江金观诚,以及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杭州金转源、杭州金仲兴、杭州观复等6家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金诚集团鼓吹与政府合作成立合营公司,将PPP项目产业化和金融化。产业化是指金诚特色小镇配套金诚文化、教育、酒店、医疗健康等产业;金融化是指通过产业基金投资、资产证券化、债券投资等金融手段服务于金诚特色小镇。即金诚集团与政府成立合营公司,经营特色小镇项目,金诚集团通过旗下基金管理人发行基金产品参与项目投资。

2015年起,发改委等部位大力推广PPP项目,韦杰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PPP项目,陆续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备案发行相关产品,经过3年时间公司私募基金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止2018年初,金诚集团官网号称:金城集团为全国最大的民营PPP项目企业,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700亿元。

曾经风光无限的80后金诚集团实控人韦杰被抓,隐藏于杭州的最大金融毒瘤被摘除了。

韦杰和金诚集团涉嫌的几宗罪

韦杰和金诚集团涉嫌五宗罪,模式创新令人防不胜防!

第一宗罪

涉嫌伪造项目非法集资

韦杰:政府,你有的是资源和项目。

政府:韦杰,你有项目又有钱。

韦杰和政府:那我们一起合作吧!

当然愉快地合作啦。因为政府要的是政绩,韦杰要的是有项目可以融资可以赚钱,最重要的是钱。

如果韦杰踏踏实实的搞项目赚钱,那对政府、投资者和韦杰本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韦杰来说,那样子钱赚的太少,赚的太慢,赚的太操心,他要的是快速赚钱,赚大钱,而且赚的还很容易。

于是,一场涉及几百亿量级、受害者数不清的非法集资案就此展开!

投资者太好骗了,画个大饼,再色香味俱全的包装一下,总会有人相信的。如果想从投资者哪里筹到1个亿,就得画50亿的大饼,如果想筹到100亿,就得画5000亿的大饼。

大家来围观一下,金诚集团画的大饼:

金诚集团自称从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计拿下3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800亿元;截至2017年9月,金诚集团拥有特色小镇项目59个,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

5700亿元啊,2017年就宣称了!你相不相信无所谓,反正有人相信,有这么大的订单量,就会融到对应打折过的钱。

我告诉你5700亿元,反正你也查不到!

其实,金诚集团声称的5700亿元PPP项目中,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即所谓PPP项目,只是巧立名目进行融资的工具而已,借这些并不存在的项目,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

第二宗罪

涉嫌非法挪用侵占罪

金融的本质是信任,信任来自透明度。如果投资一个项目,亏损了,但是数据明白,那也心甘情愿,毕竟投资是有风险。如果投资一个项目,钱没有花在这个项目上,却不知道花在哪里了,你会甘心吗?

韦杰这头金融界的“吸血鬼”,没安好心,即使项目真实存在,实际投入资金远小于募集资金。一方面,真真假假,迷惑投资者和政府,另一方面,也便于为挪用和侵占打掩护。

据了解,2016年,社会合作方金诚资管中标后与政府方的江苏金坛国发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占股80%、20%共同成立了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常州市金坛金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开发区的保障房楼盘、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等PPP项目。

因而,金诚集团通过金诚资管作为管理人设立,发起“金坛项目”,标的为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保障房及市政工程PPP项目,募集规模6亿元,年化投资目标业绩为9.9%。

“金坛项目”最终募集资金31亿元,为31亿份,每份额度为1元。

金诚集团告诉基金投资人,通过金诚公司募集汇入的31亿存量基金确实到过金泽公司(即合营公司)帐上。且金诚金坛城市化四季度运营报告显示,基金份额的确为31亿份,所有者权益合计36亿元。

然而,2019年,部分投资者针对PPP项目合营公司实际使用资金,去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实地调研该项目并向当地政府征询后得知,合资公司金泽公司实际使用资金只有13亿,其中已经归还金诚集团2亿,目前在PPP项目公司存量资金为11亿。

那么,两年后,剩下的20亿去哪了?

多位相关投资者怀疑这部分钱已被挪用甚至侵占。

韦杰给出的解释是:“钱的流向主要是项目对应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费用、工程款费用、相关税费管理费用;在资金闲置期间,为减轻成本压力进行理财投资;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这样的解释苍白无力,除非韦杰能给出有事实依据的证据。

第三宗罪

涉嫌自融自保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金诚集团旗下有6家私募机构,先后发行了超过323只各种类型的私募基金产品,其中新余观悦30只,新余观复31只,杭州观复111只,金转源72只,金诚资产50只,金仲兴为29只。其中大多数私募产品涉嫌自融自担。

如:金诚集团公开宣称与无锡滨湖区政府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小镇项目“太湖人鱼小镇”,计划投资200亿元,总用地面积1258亩、总建筑面积约160万方。实际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PPP项目库,并没有查询到人鱼小镇项目。

实际上,这可能就是一个只是为了融资设计的虚假项目。

金诚集团发行这么多产品,根本不管这些PPP项目能不能赚钱。韦杰需要的是,地方政府求发展,可以给他审批PPP项目,他需要的是PPP项目能给他带来融资,同时他还利用政府的口碑,为他的自融自担违规违法做掩饰,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PPP项目不能有回购,投资者盈亏自负。如果这样,项目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实际上,金诚集团在给投资者介绍项目时,频频提到为项目兜底回购,多重保障,以此提高投资者的吸引力。实际上,这是一种自融自担的违规宣传和欺诈行为。

第四宗罪

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金诚集团发行私募产品,很多时候没有针对具体项目实施分离,一方面涉嫌存在资金池问题,另一方面也想瞒天过海,进行一个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正常来说,一个PPP项目一个基金。但是金诚集团部分PPP项目涉及的投资基金,从1号延续至10号,甚至20号。这其中的猫腻就很多,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新还旧。

如果一个PPP项目一个基金的话,韦杰和金诚集团早就玩不转了。金诚集团发行的私募产品通常是1-2年,但是PPP项目建设周期和盈利周期远超这个时间,一个PPP项目6年回款是常态,更别说盈利了,这就导致了债务端和资产端出现严重的资产错配,如果不是借新还旧,根本就玩不转。

借新还旧,这类似于庞氏骗局,如果这都让玩,势必随着时间延长,受害者越来越多。因此,浙江证监局在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时,金诚集团固然知道问题所在,旗下5家私募机构居然出现不配合证监局检查工作的情形。

金诚集团还逆天了不成?

这直接导致监管升级,2018年5月,浙江证监局责令金诚集团旗下金观诚改正并暂停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由于基金销售端无法开展募集工作,借新还旧就玩不转了,资金流不足,庞氏骗局就露出了尾巴。

第五宗罪

成立空壳公司进行套转

韦杰作为金诚集团的实控人,还涉嫌成立空壳公司进行融资套转。据悉,韦杰名下共计156家公司,注册资本都是千万级别。

目前,投资者算是明白了,韦杰成立这么多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涉嫌利用这些空壳公司,对于所融到的钱以项目投资的名义进行层层嵌套,等你明白的时候,钱被套转走了。

2017年3月,金诚集团旗下的杭州金诚新城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诚新城镇)出资成立无锡人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无锡人鱼旅游),法定代表人为金诚集团实控人韦杰,注册资金为50亿元,实缴金额未显示。

2017年5月,北京嘉轩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金诚特色小镇——无锡人鱼投资私募基金”,募集资金5亿元,投资标的为无锡人鱼旅游10%股权。该私募资金运作1个月后,金诚新城镇将其部分股权质押29.5亿给北京嘉轩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意味着,金诚新城镇从该项目中抽取29.5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据了解,北京嘉轩财富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为2015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吴昊天。吴昊天在2016年9月之前是金诚集团旗下浙江诚泽金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高级投资经理,在2017年3月人鱼小镇基金启动前,吴昊天均在金诚新城镇担任投资总监。

这其中是否涉嫌成立空壳公司进行融资套转,一查便知究竟!

从吴英到韦杰,非吸模式在创新

韦杰和金诚集团涉嫌五宗罪,模式创新令人防不胜防!

十二年前,与韦杰是同乡的吴英声名大噪时,韦杰还籍籍无名。吴英因涉及3.8亿元的非法集资,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8年3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审裁定,将吴英的刑罚减为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十年。

十二年之后,同为80后的韦杰,短短几年时间,创立金城集团,坐拥1家基金销售公司金观诚,同时拥有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杭州金转源、杭州金仲兴、杭州观复等6家经备案私募基金机构,截止2018年5月,发行超过323只私募基金,募集资金超过300亿元,截止到2018年10月,未能兑付的规模仍有超过170亿元。韦杰的金诚系能从江浙高净值人群中募集300多亿的资金,堪称奇迹。

至今,吴英还在杭州服刑,为过去的罪孽救赎。一旦确定韦杰的金诚集团非法集资,金额可是吴英的几十倍,等待韦杰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一旦韦杰非法集资罪名成立,那么从吴英到韦杰,非法集资诈骗的模式在不断创新。

当年,吴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以投资、借款、资金周转等为名,先后从林卫平、杨卫陵、杨卫江等11人处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元,用于偿还本金、支付高额利息、购买房产、汽车及个人挥霍等,实际集资诈骗人民币3.8亿元。

吴英成立本色集团,先后注册大量“本色集团”空壳公司,涉及酒店、商贸、建材、婚庆、广告、物流、网络等,营造集团实力雄厚的假象,打的是资金掮客的主意,实质上诈骗的资金用于大量投资房产,这些房产在此后三年都大幅增值,可是吴英已经身陷囹圄,增值对她而言已经于事无补。

韦杰的“金诚模式”相比吴英的“本色模式”,有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也是韦杰能从江浙以及全国高净值人群中集资300多亿的原因。

“金诚模式”创造奇迹,不仅仅在于对韦杰个人的形象包装,对5900亿PPP项目和700资产的夸张宣传,更重要的是正当的金融牌照资质,蹭上PPP项目热点,与政府签署PPP项目合作框架,然后借此立项发行中短期类固收基金产品,借政府信用背书,自销自融,在负债端和资产端进行资产错配,进行借新还旧违规操作的庞氏骗局,同时还成立众多公司,层层嵌套,为自融自担、挪用侵占做掩护。

“金诚模式”出事是迟早的问题,浙江证监局介入,只是导火索而已。如果证监局没有及时介入,让“金诚模式”自销自融、层层嵌套、借新还旧、挪用侵占的模式继续玩下去,受害的投资者更多,影响更大。

“金诚模式”的创新和可怕之处在于融资通道合规合法,还有政府信用为其背书,项目操作真真假假,别说一般级别的投资者了,就算资深金融玩家也是雾里看花,模糊不清!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惟愿受害的投资者能够早点拿回属于自己的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