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發布-華為雲未進前五,還有未來嗎?

2019年5月6日,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

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發布-華為雲未進前五,還有未來嗎?

2018下半年,前五大中國公有云IaaS+PaaS廠商中,並沒有出現華為的身影,被歸入了Others中,市場份額低於百度雲的4.4%,我們再來看看2017公有云市場份額:

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發布-華為雲未進前五,還有未來嗎?

對比2017年,2018年華為依然處於前五開外,幾乎是原地踏步,雖然實現了高達市場平均水平2-8倍的迅猛增長,但是,跟領頭羊阿里雲的差距並沒有縮小,華為雲究竟還有沒有未來?

2018年12月18日,華為內部心聲論壇,署名瑪尼呸的一位做華為雲的員工,發佈了一篇名為:“#華為雲#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的文章:

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發布-華為雲未進前五,還有未來嗎?

文章中對華為雲計算現在公有云、私有云、虛擬化、NFVI、上層平臺比如IoT、CloudLink等業務各自為政,開大會各玩各的亂象提出了批評,不忍心看著華為雲這樣毫無保留的栽進去,跟友商的差距越拉越遠,文中也提出了華為雲如何去贏的一些思路:

1. 用一個類似IoT,AI這種服務去貫穿華為幾個離散的公有云。

2. 找準一個行業來孵化華為雲,還是為做強華為云為目標。

3. 就認準賣盒子了,但是把盒子做到極致。

坦率說,對以上觀點我還是很贊同的,華為雲計算是國內少有的什麼都做的公司,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都有,這是華為的強項,也是弱項,什麼都做,什麼都沒做好。

文中還提出一個問題,華為雲一直定位自己是“黑土地”,使能行業的雲平臺。“黑土地”定位其實並沒有錯,業界其實各個雲本身也是這個定位。但是,只是做橫“一”,水平上面套水平,客戶最後一公里永遠touch不到。

2018年3月小編我曾去青島參加了華為生態合作伙伴大華,會上華為提出的“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口號很鮮明,讓合作伙伴很激動,但是就像華為員工自己所說的,華為自己的土地再肥沃,一種都不種,怎麼知道能長出什麼樣的植物?要激活華為雲,也許還得找一、二個上層應用抓手,形成“π”字形佈局。橫“一”華為雲 + 1,2個豎“|”行業應用擊穿。

還有一點感受就是,華為可能是公司太大了,對客戶的響應太慢了,小編我之前使用華為軟開雲,提出一個新的需求,結果過去一個多月了都不能響應,華為軟開雲不是標榜敏捷開發嗎?怎麼自己的開發都敏捷不了呢?用華為軟開雲真能實現敏捷開發嗎?

正如華為雲2019年提出來的全新口號:“+智能,見未來”,華為雲,還有未來嗎?

最新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發布-華為雲未進前五,還有未來嗎?

專業從事軟件研發工作多年,在軟件設計、開發、測試、研發管理等領域裡經驗豐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軟件研發方面的問題,可以諮詢我。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