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近幾年,實體經濟可以說是受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沖擊,許多實體店不得不關門轉行。隨著眾多超市消失、餐館舉步維艱、商鋪關門轉讓……似乎吹起了一陣企業註銷浪潮!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不行了,就像馬雲所說的那樣「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許多人都說是互聯網革了傳統商業模式命,其實準確的說是互聯網加速了傳統實體行業的改變。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據昆明市工商局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昆明今年第一季度個體工商戶註銷同比增長44%,私企註銷的趨勢更驚人,同比增長60%!一季度註銷的市場主體有6599個,大概估算了一下,大約每天有72個買賣消失了。

家住塘子巷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樓下一排排商鋪頻繁更換租戶,以前常吃的冒菜、小鍋米線、四川小面等等餐飲店和一些小型服裝店紛紛關閉,有的則貼著轉讓告示。家住新聞路附近的小夥伴可能也會發現,常去光顧的一些小型便利店悄悄關了門,門上貼著轉讓告示等待接手……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近年來,報刊上公告註銷及商鋪轉讓的信息比比皆是,來自昆明市工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昆明市註銷各類市場主體共6599戶,比去年同期增加2213戶,增長50%,其中註銷的私企有1624戶,同比增長60%。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一組我們必需正視的完整數據!

昆明現有市場主體:65.48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43.78萬戶;私營企業19.88萬戶;國有集體企業1.35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266戶;外資企業1458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126.36萬人。

一季度昆明市場主體註銷了6599戶,比去年同期增加2213戶,同比增長50%!其中個體工商戶註銷了4757戶,同比增長44%;私營企業註銷了1624戶,同比增長60% ;農民專業合作社註銷99戶,同比增長1550%;國有集體企業註銷98戶,同比增長85%;外商投資企業註銷21戶,同比增長40%(注:數據來源於昆明市工商局,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

數據是冰冷的,現實是殘酷的。不容迴避的一個事實是:部分實體商鋪生意難捱已成為明顯趨勢。那麼,頻繁“變臉”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是房租和人手成本上漲還是互聯網的衝擊?對此,春城晚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昆明餐飲界——私房菜館躲進小區

昆明作為帶著濃郁旅遊城市標籤的城市,對飲食男女們的吸引力從未降低。但從2014年開始,不少餐廳除了地址沒變,老闆和廚師都在換,關門開門不斷演繹著商場能量守恆定律。2015年,守恆定律變成“原子裂變”,開的館子遠遠超過關的,哪怕有的餐館小到只有一個灶臺。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從2014年開始,大量社會閒散資金蜂擁進自認為門檻低的餐飲業,加速著餐營業的裂變。我們經歷著一次次衝擊,眼見一些餐館和品牌紛紛關門和消失。”雲南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曾說道,“公司原有37家冒菜門店,後來經過慎重考慮,關了13家,目前運營狀態平穩,增強了市場抗風險能力。”

從事餐飲10幾年的楊先生說,目前有“3座大山壓”著餐飲業喘不上氣。

首先是成本壓力,昆明房租尤其是餐飲房租偏貴,普通地段每平方米月租100元左右,黃金地段更貴;

其次,很多揣著熱錢無處投資的人,都以為餐飲企業好做,進場攪局低價競爭,讓行業遭到更大傷害;

最後,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加上年輕人“腿短了、手軟了、嘴饞了”的特點,也改變著傳統餐飲的消費習慣。

“今年房租還是3年前的價格,那時候是社會各行業最紅火的時候。很多企業都要為昔日的輝煌買單,感覺頂不住了。”大板料理老闆張繁告訴記者。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房租壓力太大讓不少私房菜逃離臨街旺鋪,轉戰居民小區。北市區某小區一家餐館就設在一個3室2廳的住宅裡。正在炒菜的李老闆告訴記者,菜館6月上旬開張,每天僅做幾桌菜,客人都是親朋好友,還能承接外賣訂餐和送餐服務。李老闆說,臨街鋪面房租太貴,而這裡一個月房租才1500元,他完全可以做到物品價廉。記者瞭解到,類似私房菜館入駐小區的情況並不鮮見,但不少住戶對此表示反感,畢竟大量外來人員湧入,對居民的生活構成了侵擾,也面臨油汙、噪音等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不少商家紛紛轉戰戰場,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對策。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互聯網的介入,我們並不懼怕,相反這是一件好事,能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進一步對行業進行大浪淘沙般洗牌,去劣存優。”對於實體商業,現在生存下來是首要工作,如何生存,許多商家企業都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品質、品牌、細分、網絡成為他們共同瞄準的目標。他們認為,餐飲企業不能再簡單靠價格戰來搶奪市場,因為消費者已經由痴情變為多情,渴望得到更多經歷和體驗。

“高品質的美食是抓住消費者的核心,加強自身菜品品質保障、研發新菜品、加強品牌建設,依然是餐飲行業永遠的工作主題,相信一場場大浪淘沙後強者越強,我們都是那等待多情消費者的成功者。”一份標準答案式的採訪結束語,說出的是兩位從業者對自身及行業未來的自信。

昆明商鋪小店——從一鋪難求到燙手山芋

對於服裝店而言,互聯網切走的“蛋糕”不是小數目。記者走訪發現,今年以來生意低迷的現象愈發凸顯,租金上漲人流下滑讓許多商鋪頻頻轉手甚至空置。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今年3月,先後是傾城名店、潮流廣場的市中心樓宇空置許久之後,再次拍賣仍未迎來新東家。至今寥寂空曠的商場還矗立在同仁街核心地段。業內人士稱,這似乎是10餘年來市中心地段頭一遭出現核心商圈大體量商場無人接盤。

步入正義坊購物中心地下商場,電梯入口多家商鋪都打出“轉租”“轉讓”的信息。“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幾乎沒什麼人。”多家服裝、鞋襪、飾品店老闆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生意尤為難做。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一家還能運作的銀飾店,銷售人員介紹,這間約12平方米的商鋪,每天銷售額要達到一兩千元才能保本。“大部分銀飾品都是一兩百元的標價,要湊足幾千元銷售額很難,只有週末可能衝刺一下業績。”

不少服裝商鋪銷售人員介紹,很多小店一天營業額也就數百元。令他們最擔憂的是,一些商戶還面臨著房租上漲的壓力。一家太陽傘店鋪人士表示,去年月租從幾千元上漲至1萬元。“協議價是1.2萬元,好不容易才講到1萬元,這半年生意真的很慘淡,很難維持生計,還不如出去打工。”

“對面那家小鋪原來230萬轉過來的,現在已經租不出去了。”據商戶們介紹,幾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現商鋪空置,而且轉讓費很高。

同樣,經營舉步維艱的行情在南強街及東寺街等地段有所表現。南強街一位做了10餘年服裝銷售的店家表示,除了一些擁有非常穩定客源的老店,一大批服裝店、鞋店改成餐飲或咖啡休閒吧,一些店鋪的轉讓費從原來的幾十萬變成七八萬。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正在經歷寒冬的小店主們努力轉向互聯網,利用互聯技術轉變為微商,為自己尋找出路。早早感受到“寒潮”的還有數碼電子產品行業。段俊早年就在佰騰數碼商場經營電子數碼產品專賣店,然而現在撬動他生計之根本的買賣卻都在網絡上。

段俊介紹,前幾年大部分電子數碼實體商鋪就面臨不小壓力,其中最大一項經營負擔是房租。“我目前在佰騰數碼廣場A座4樓的店鋪,一個月房租約為4000元,若再算上人工成本那麼一個月想維持運轉就得進賬至少1萬元,這對不少商戶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段俊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的商鋪幾乎無利可圖。

然而,與實體店鋪經營舉步維艱的情況相比,段俊的微商小店拯救了他。“我自己在朋友圈做銷售,幾乎沒有了龐大的租金負擔,加之我做的是海關貨,通過競拍拿到的海關商品在價格上非常有優勢,大約一個月平均能有1萬元左右的利潤!”

昆明零售業——大小超市接連關門

縱觀雲南市場,不乏顯赫一時的連鎖超市終成過眼雲煙。天順超市作為雲南本土規模最大連鎖零售企業,去年因拖欠供應商貨款、銀行貸款逾期,部分門店遭供應商哄搶貨物及設備。2015年,天順超市40家門店關門。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美好家園超市自2009年進駐雲南後,高峰時期在全省開設20家門店,如今進駐昆明的3家門店都已關門。

2011年,曾在昆明興盛一時的好又多,最終被沃爾瑪納入懷抱。

2014年,百佳超市由於“總部戰略調整”撤出雲南市場。

2016年初,美麗大潤發超市關門,曾在昆明開設60家門店的聯合一百超市,也已難覓蹤跡。

除了連鎖超市出現關門潮外,小超市及便利店也受波及。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很多耳熟能詳的小型便利店都大門緊閉,門上貼著轉讓標識。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是什麼原因讓它們節節敗退?

1、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連鎖超市在廉價、豐富、流行、安全上都超越本土超市,消費者對於大型品牌超市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昆明某連鎖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進駐昆明,給本土超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加之現在消費者消費能力大不如前,銷售狀況很是慘淡。

2、人們對線下實體店依賴越來越小。一家小型便利店老闆感慨,他們的營業額明顯比前兩年下滑。“我們也在試著搞電商營銷,如利用微信小程序開自己的店,又不用給任何平臺分成,賺的全是自己的,目前效果不錯,至少可以彌補一些下滑的收入。”

3、超市拖欠貨款也成為了這些本土超市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對於超市藉故拖欠貨款,供應商多數時候都無可奈何,這就給惡意拖欠貨款然後捲款開溜的人以可乘之機。這樣一來,很多供貨商就會有選擇地供貨,對於小型、不正規的小超市和便利店,甚至不再供貨。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昆明市工商局——各部門奔走想辦法,扶持私營企業組建集團

昆明市工商局相關人員表示,今年一季度市場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集中在外商投資企業發展較慢,部分行業企業主體生存週期短,新增市場主體大企業少等。需要通過引導企業理性投資,減少部分行業主體生存週期短的問題。

私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目前各部門正在積極奔走,出主意想辦法。比如扶持私營企業組建集團等。要推進房地產、製造業、信息科技等領域大型私營企業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加強政策指導,為私營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小微企業是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通過創新服務機制、擴展服務平臺、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品牌創建、科技創新等,幫助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業內專家——大商場應降低房租,減輕商戶負擔

雲南某百貨業內人士介紹,在目前的大趨勢下,大型綜合商場首先應適當考慮穩定住現有商戶,適當降低或維持原有房租水平,減輕商戶經營負擔,人氣低迷的商場可組織或引導小散商戶進行集體營銷等嘗試。

手頭有資金的個人投資者目前投資實體商戶應該注意觀望和研判,已經經營有實體店鋪的個人或企業可順勢開闢自有網絡銷售平臺,做雙軌經營進行銷售重心調整及新領域客群培養,讓實體店鋪客群與網絡客群融合,並依託實體店服務提升客戶黏度,對於那些經營項目挑選失策、銷售業績嚴重虧損的店鋪,則建議立即止損或轉向經營。

昆明平均每天72家店面宣佈關門,試問實體店路在何方?

這個時代,掙錢,不再是靠體力,更不是靠一天熬八個小時打工,而是靠思維方式的改變!這是一個知識致富的時代。在意還是不在意,相信還是不相信都改變不了鐵定的事實,該覺醒了,該行動啦!要想人生總富有,必須跟著趨勢走!如果您改變的動力足夠大,您必須認識互聯網,並積極擁抱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