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最近跟朋友聊天說到一個話題叫沉沒成本。也就是說當一項已經發生的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收回時,這種投入就叫 “沉沒成本”。

比如,你花50元買了張電影票並進場開始看,半小時後,你意識到這部太爛,根本不值50元,但電影票已經沒法退,所以此刻你面臨的兩個選擇:立刻離開,損失50元和半小時;看完再走,損失50元和兩小時。

沉沒成本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兩種誤區:害怕走向沒有效益產出的沉澱成本而不敢投入;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

沉沒成本的誘因不外乎:策劃或決策失誤;前期調研、評估、論證工作準備不足,造成中途出問題而無法進行下去;有良好的策劃、計劃,但執行中偏離軌道,造成事與願違;執行中發現存在問題,但沒有及時調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危機處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當,使事態擴大及蔓延。

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會對因為過去的決策造成大量設備積壓、閒置,“大馬拉小車”現象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隨之而來的相關決策,總是希望能多少挽回點損失。

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事與願違,甚至在錯誤決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現實中,沉沒成本這事給人帶來困擾,主要是因為很多情況下,即便你挺大概率,甚至非常確定一件事情繼續下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但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如何解決和應對沉沒成本?

一,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做決策前要深思熟慮,充分考慮項目的風險收益比,評估自身抗風險能力等等因素,儘量避免產生沉沒成本。

二,學會設置止損線,當發現沉沒成本時,不要再做自欺欺人的鴕鳥,及時止損。

三,不能因投資理財或其他決策出現沉沒成本而對未來的決策如履薄冰。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誰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沉沒成本。當你真正理解了沉沒成本對我們個體造成的不良心理作用,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對待沉沒成本。

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決策並能不斷地去完善,我們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有時候你遇到一件事。站在一邊看,躺在床上想,怎麼都覺得難,等你真正去做了,發現也就那麼回事兒了。

中國人遵循好事多磨,我們的祖先一直都很享受延遲滿足所帶來的幸福感。說到延遲滿足感這個詞。我聽到最正確的解答便是:以大多數人滿足感延遲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現在的人,根本談不上理解什麼叫延遲滿足感。追求的都是即刻的滿足。等不了一朵花開的時間,更等不了一顆果樹從栽種到掛果再到成熟的過程。

其實,結果都是別人所羨慕的,只有過程才是自己的。

洗洗睡吧,晚安。


不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才能更理性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