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哥”变了

印江县板溪镇青山村干田组有一个聋哑残疾人,他的名字叫任国俊,但这名字在村中很少被人提起,也许是为了方便,村民们都习惯叫他“聋哥”。

“聋哥”今年62岁,至今未结婚,是村里的“五保户”,他有兄弟四人,还有一个妹妹,他在家排行老二,平时自己独立生活,有时候也到街上妹妹家过一段时日,在家有兄弟亲人们照看,生活起居安顿较好。


“聋哥”变了

聋哥


在村里,人们认为他无法交流,很少有人理这个聋哥,有不懂事的小孩常常逗他,看到他急得比手画脚、吱吱呜呜说不出话来,小孩们就会很兴奋...... 由于他内心比较封闭,村民们都很少与他有接触,他自己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他有很多想法,却从未有人知道。

聋哥的变化,从我们驻村那天说起。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来到村里的那天,刚好聋哥也在。不知为何,聋哥竟然无比激动,车子刚停,他就跑到车旁,打着他自己熟悉而别人看不懂的手势,在那又叫又跳,着实把刚下车的队员们,特别是一个女队员吓得不轻。没人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做什么,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也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村长见状后,三下两下便将他打发走了。

聋哥走后,村里的群众告诉我们,聋哥喝酒了会打人,有时候还会用石头砸人,我初步了解到他会有暴力行为,我心里开始不踏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该怎么应对呢?


“聋哥”变了

村委办接待群众


当天晚上,我们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就村里的扶贫工作开会,这时聋哥也来到村委会,打着手势,嘴里说着自己理解的话语。我问村长:“怎么聋哥白天也来,晚上也来?”村长告诉我们:“聋哥就在村委会附近,离村委会40米远,估计他会经常来村委会。”我们村唯一的驻村女干部田琴给他倒了一杯水,他两只手捧着杯子,无比的激动,嘴里呜哩哇啦的,好像是在感谢。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聋哥又是我们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不面对他。

由于驻村工作的关系,我们对每家每户都要进行走访,早上我们都泡方便面吃了下组。每天早上,聋哥来村委会依旧打着他的手势,说着别人不知道的话语,有他在,我们都会给他一碗方便面,刚开始他是拒绝的,挥手示意不要,我们给他泡好后再给他,这时他笑着,接着吃得十分开心。当我们有面包和其他零食都分给他一份,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熟悉了不少,也许是我们对他的热情,也许是他认为我们是朋友,聋哥便成了村委会的“常客”。因为驻村队员的善良对待,聋哥变得开朗了,他开始越来越频繁的用肢体语言跟队员们进行交谈。仿佛要把62年没说的话全都补上,恨不得把他知道的一切、受到的委屈毫无保留地倾诉给我们。


“聋哥”变了

聋哥帮忙打扫卫生


同时,我们也尝试着用手势同他比划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他做朋友,帮助他打开心扉,战胜自卑。其实聋哥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与人交流接触的,也非常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关心。

聋哥是懂得感恩的,我们给他一些简单的关心和照顾,用实际行动来理解和支持他,他早已把我们当成了亲人朋友,把村委会当成了自己的家。聋哥常常到这个“家”来,主动帮着工作队一起打扫卫生、看到有群众来村,也会主动倒水给其他人喝,当我们离开村下组开展工作,他就在村委会看家,哪怕再晚,都要等我们到村后,他才回家去睡觉,第二天他又到村委会......

现在的聋哥脸上洋溢着笑容,见到喜欢的人还会手舞足蹈的打个招呼,用肢体语言与人交谈,虽然有时还是让人难以理解,但是他已经开始有了变化,活的越来越开心,不再孤单。


“聋哥”变了

聋哥给来访群众倒水


白天我们有时下组工作,他也会跟随我们,坐车、走路他都乐意,只要他看到我们的身影,都会会意的一笑打招呼。

如今的聋哥像是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样。在村里,不再有小孩以激怒他为乐,村民不再把他当做笑话。最奇怪的是,我们驻村这一年多来,没有见过他喝醉酒,也没有见他打人,更没有发生群众说的暴力行为,反而是微笑常挂在脸上,他还会自己上山砍柴,自己做饭吃,到他家里去,有好吃的零食他都会拿出来,很热情招呼我们。

驻村虽然工作很累、任务很苦。但我们始终要相信那句话:积跬步才能行千里,积小流才能成江海。驻村也是这样,做好每一件小事才会让人成长进步。(任明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