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5月6日,记者来到开发开放前沿——珲春市,蹲点采访这里的生态保护情况。百里珲春河通过综合治理, 实现了历史性的变迁。昔日洪水肆虐、黄沙飞扬的珲春河,如今其流经市区段变成了市民交口称赞的景观河、城市的标志性公共绿廊,体现了“山河之美、郊野之美、文化之美”。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夜幕降临,驾车行驶在珲春老城区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结合处,一河两岸美景壮观:南北两岸沿河公路宽阔平坦,路灯明亮;河上碧波荡漾,河沿岸杨柳依依,松柏长青;巨大的摩天轮在河边缓缓转动,人们在滨河公园内徜徉;音乐喷泉伴随着动人的歌声此起彼伏,孩子的嬉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在夜空中俯瞰,仿佛一条飘动的玉带,四座大桥横跨在玉带上霓虹闪烁;珲春斜拉大桥上的一根根拉线形成的各种霓虹,不断地变换着图案;河北岸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木屋旁,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5年前的珲春河,是另一番景象:城区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均达不到50年一遇的要求,市区15万人民生命财产和周边2000公顷耕地安全没有保障,城区每年都要受到洪水威胁。由于河道内乱倒垃圾、采砂乱掘、垦荒种地,严重堵塞河道,城区段河道臭气熏天、凌乱不堪。据珲春市民赵先生回忆,过去,每当图们江流域持续降雨,位于下游的珲春河市区河段就会涨水倒灌,导致下游的四个乡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86年,洪水侵袭板石镇新农村临近河边的民房,珲春河下游耕地全部被淹,当年几乎颗粒无收。

珲春河的变迁——珲春市蹲点日记

珲春河是图们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汪清县复兴镇杜荒子屯西南秃头岭,流经珲春8个乡镇36个行政村,干流河道总长199公里,流域面积3963平方公里,占珲春市总土地面积的76%,年流量11.7亿立方米。在滨河公园游玩的市民李庆江说,他在珲春河北岸居住了25年,亲眼目睹了珲春河的治理过程。

据珲春市水利局河长办公室副主任何长云介绍,珲春市2013年冬季启动了珲春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42公里,其中城区段16.2公里,计划总投资37.98亿元。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两岸景观工程、蓄水工程、河堤路工程、桥梁工程、土地征收工程等6部分。2013年11月2日,珲春市15家国有、民营企业陆续投入到珲春河治理工程之中 ,每家投资都在1000万元以上。通过几年的施工,建设了河道南北两岸长16.2公里、宽50米的绿化带162公顷,完成了占地面积10公顷的休闲广场、游园,修建钢板闸3座,修建17米宽的两岸河堤路各16.2公里,架设了森林山大桥、珲春大桥、胜利大桥等三座大桥。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珲春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发展,明珠广场、生态走廊、珲春眼·摩天轮等项目的建成运营,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正在建设中的渤海明珠欢乐谷项目位于新明大桥下、珲春河中央的岛屿上,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共分三国印象景区、娱乐区、海洋冒险区等三个部分。誉鹏·木墅湾项目位于珲春河北岸、口岸大路东侧,是珲春市规模最大的纯实木建筑群。

珲春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周志刚说,珲春河生态综合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珲春人治理珲春河的脚步没有停歇。从2018年起,该市启动了图鲁拦河坝——防川高速桥段 4 公里的珲春河治污治乱、清淤疏浚、绿化建设、防洪工程建设等治理工程,并谋划总投资70亿元的珲春河百里生态长廊治理项目,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记者 相恒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