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杭州灣經濟區第三極打造長三角生態“綠心”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

打造杭州灣經濟區第三極打造長三角生態“綠心”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

N晚報記者 張超柱 製圖 張利昌

上個月11日,市委8號文件發佈了《嘉興市貫徹全省大灣區建設決策部署實施方案》《嘉興市貫徹全省大花園建設決策部署實施方案》《嘉興市貫徹全省大通道建設決策部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三大建設”實施方案)。昨天上午,我市專門召開了“三大建設”實施方案新聞通氣會,就“三大建設”實施方案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和具體推進安排進行了詳細說明。

“三大建設”以大灣區建設為統領

據介紹,從著眼於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出發,為應對新的區域發展競爭格局,我省提出了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市新近出臺“三大建設”實施方案就是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並將成為指導我市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文件。

我市“三大建設”實施方案圍繞以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為嘉興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戰略,以及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杭州灣北岸璀璨明珠、國際化品質江南水鄉文化名城和未來創新活力新城的城市定位,並結合我市實際,明確了我市“三大建設”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和主要任務。

“‘三大建設’實施方案是有機整體,以大灣區建設為統領,又各有側重、相互聯繫。”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顧志剛說,大灣區側重於生產力優化佈局,大花園側重於綠色生態建設和文化旅遊發展,大通道側重於綜合交通戰略佈局和建設。

打造杭州灣經濟區第三極

嘉興的大灣區建設方向指明瞭:打造杭州灣經濟區第三極,努力建設成為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明星城市。

具體分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綜合實力、創新能力、開放水平等躍居全省前列,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長三角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0億元以上,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名城、先進製造強市、開放發展先鋒。二是到2035年,與長三角城市群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為此,大灣區建設將展開五大專項行動: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專項行動,共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開放支點,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打造長三角科創高地專項行動,建設G60科技走廊明珠和長三角全域孵化之城;構建高質量產業體系專項行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區域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專項行動,打造長三角重要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城市能級專項行動,打造高能級城市平臺,提升國際化綜合服務能力。嘉興將形成“一核引領、三帶聯動、九大平臺支撐”的灣區建設總體格局。

打造長三角生態“綠心”

嘉興的大花園建設要彰顯“紅船魂、國際範、運河情、江南韻”城市新風貌,打造長三角生態“綠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把嘉興建設成為上海都市區的大花園。到2022年,形成全域綠化潔化美化大格局,塑造自然與人文融合、歷史與現代交匯的現代版“煙雨江南”,建成生態優美的綠色發展之城、國內知名的健康宜居之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遊之城。

展望到2035年,全市綠色發展空間格局、產業體系、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優美成為普遍常態,建成國際化品質江南水鄉文化名城和綠色美麗和諧幸福的大花園。

為此,嘉興要實施生態環境提升工程、全域旅遊推進工程、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綠色產業發展工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綠色發展機制創新工程等六大工程21項任務。

戰略佈局“四網一路一空港”

嘉興的大通道建設要圍繞“四網一路一空港”的交通戰略佈局,實施航空港、軌道交通、高速路網、海河聯運、美麗通道、智慧交通、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為全面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2年,構建與長三角重要城市“半小時高鐵圈、一小時通勤圈”,航空港基本建成,滬杭通勤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長三角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展望到2035年,市域範圍內交通運輸方式更加多元,通道建設更加開放,交通智能化水平更加提高,綠色低碳交通發展更加深入,現代物流業品質更加提升,率先建成浙江省交通現代化強市。

大通道建設明確了七大任務,分別是航空港建設、軌道交通建設、高速路網建設、海河聯運建設、美麗通道建設、智慧交通建設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

閱讀延伸

“三大建設”關鍵詞

一核引領、三帶聯動、九大平臺支撐

“一核”即指中心城市,全市打造高能級城市平臺,建設現代化高鐵新城和品質化中心城區,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品質服務等多元功能有機融合,高端要素資源加快集聚,生活環境持續優化美化,使中心城市能級、城市品質與城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輻射帶動效應更加顯著,加快建成科技創新高地、國際產業合作示範區和長三角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三帶”即指臨滬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帶、臨杭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帶和杭州灣北岸先進製造產業帶。臨滬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帶以嘉善、平湖為核心,積極推進滬嘉兩地規劃共編、園區共建、創新成果共享,對接上海現代化產業發展高地,逐步形成與上海核心功能相配套的特色產業、金融中心配套服務承接集聚地和旅遊休閒居養首選地。臨杭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帶立足海寧、桐鄉產業發展基礎及配套優勢,加快與杭州產城融合和協同發展。杭州灣北岸先進製造產業帶依託濱江沿海重點區域,聚力發展海洋經濟,持續強化海河聯運,加快港產城統籌發展,促進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分工合作,打造杭州灣北岸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九大平臺即指具有較強承載力、聚合力、競爭力的高能級大平臺,具體為嘉興科技城、嘉興秀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乍浦經濟開發區、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鹽經濟開發區、海寧經濟開發區和桐鄉經濟開發區。

大運河文化帶

目前,市政府正在制定《大運河(嘉興段)文化帶發展實施意見》,提出以“一核十鎮百項千億”為總抓手,穩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圍繞“紅船魂、國際範、運河情、江南韻”城市特色風貌,重點推進市區百年百項建設工程,謀劃100個左右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大項目,形成大運河(嘉興段)文化帶建設“百項千億”計劃清單。以“月蘆文杉”為重點,加大對運河遺址、古建築保護修復,集成文化民俗、田園風光等打造“全景運河”,實現“走不完的運河,賞不盡的古鎮”,計劃召開大運河文化旅遊與古鎮建設會議,形成《嘉興市大運河文化帶古鎮發展聯盟協定(草案)》,待條件成熟時正式簽訂,力爭將十個古鎮打造成為運河古鎮。目前,馬家浜考古遺址公園正在進行方案深化設計,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子城遺址公園、蘆蓆匯歷史街區、南湖湖濱區塊工程正積極落實方案並推進項目實施。

四網一路一空港

這是嘉興全市的交通戰略佈局。“四網”是指建設連通市域內外的高等級公路網、市域鐵路網、軌道交通網和海河聯運網,“一路”是指高水平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一空港”是指加快推進嘉興軍民合用機場建設。

對外高速網絡上,完善“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2019年計劃建成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接線二期,打通嘉興南北高速第二通道;開工建設滬杭甬高速許村段抬升工程,加快推進錢江通道北接線建設;蘇臺高速南潯至桐鄉段及桐鄉至德清聯絡線力爭2020年開工建設。對內幹線網絡上,加快構建“五縱五橫”國省道幹線路網並注重跨區域公路建設和農村公路等級提升,2019年加快推進G228國道、G524新塍至王店、S202丁柵至新埭、S206丁家浜至復興大道段續建項目建設;新開工320國道桐鄉鳳鳴至大麻改建工程、G524王店至海昌路段、525國道海鹽段“4改6”等項目。

另外還將加快“省級斷頭路”建設,加快推進2018年開工的姚楊公路等3條在建省級斷頭路;2019年建成平湖乍浦至上海興塔公路、油車港至江蘇黎裡公路、餘北至池雷(青浦)等項目;新開工丁楓公路、善新公路,並加快謀劃推進320國道浙滬省界至七星段、嘉善至永嘉等9個儲備項目。

而作為我市“重走一大路”重要組成部分的嘉興火車站改擴建工程,目前已完成概念性方案設計,並與鐵路部分方案充分銜接,爭取今年開工建設,2021年7月前建成投運;高鐵嘉興南站擴容改造項目,將規劃集高鐵、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有軌電車、公共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爭取與通蘇嘉甬鐵路項目同步實施;嘉興軍民合用機場建設項目,計劃今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民航行業綜合評審已經通過,各專項編制報批已全面開展,用地預審也在審批過程中,環評已經啟動,徵遷工作也已全面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