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說嫁妝成陋習,為啥?

鄉野水果君


歡迎大家閱讀,下面我說說我的看法

本來結婚算是人生當中的一件大事,值得高興的的大喜事,應該得到大家祝福的,但是我們在新聞裡經常會看到因為彩禮和嫁妝的事,兩家鬧到不愉快。

首先我說說彩禮,彩禮應該是男方給女方的禮品或禮錢,這個自古就有,之前稱之為聘禮。岳父岳母把女兒養大也不容易,現在馬上就要成為別人家的人了,男方想要去提親,送上禮物和彩禮也是很應該的,咱們是禮儀之邦嘛。

再說說嫁妝,嫁妝是女方父母給女兒準備的婚後用品,一般是床上四件套和生活用品,在女兒出嫁那天帶到男方家裡用,也是希望女兒能夠在男方家更好,更快的融入生活。

其實不管是彩禮還是嫁妝,一般都是雙方父母出錢出力地給小兩口操辦,天下父母心,都是願兒女們能夠快樂,幸福地生活。至於給多少彩禮,陪多少嫁妝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娶對了媳婦嫁對了郎,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巴國的遊子阿懷


很多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其實我覺得愛情是兩情相悅的方能長久。就我身邊而言,從來都沒有什麼彩禮之說,更不會提什麼嫁妝。我是廣東韶關的,我們這邊嫁娶都沒有太多的要求。父母也不會強求。我父母經常說,只要人對你好有上進心比什麼都強。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找個條件好的。因為我們是普通家庭。怕我嫁過去不好。我記得幾年前我姐結婚的時候,我姐夫家就給了三千塊錢,每人另外給了一個兩百的紅包,簡單的舉辦了一場婚禮。現在也過的很幸福。去年我表姐結婚,聽說男方也只給了三萬塊,表姐家嫁妝都隨了兩萬。

我說這麼多當然也只是我們這邊的情況。於情於理,人家把女兒養那麼大多少都應該給一些的,也要結合經濟情況。很慶幸自己生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會把兒女當做是賺錢的工具。嫁出去的女兒在家裡一樣有地位和繼承權。我將來結婚也不會要求太多,只求一個真心相愛的人,一個夠住的樓房,有車無車都無所謂。平時一起孝順雙方父母。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就行。給彩禮也不是什麼傳統,只是男方對女方的一個肯定,陪嫁也只是父母對女兒的祝福。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所以不要用金錢去衡量,更不要攀比。






邊沐瑤


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說嫁妝成陋習,為啥?

我是土生土長60後農村人,作為農村的婚姻嫁娶習俗,也不是【什麼怪象】,從舊社會就養成的習慣,男婚女嫁,是兒女的一件終身大事。【談彩禮是傳統】彩禮是老人們遺留下來的習俗,是男方同意娶女方一項真情訂意,不能【說嫁妝成陋習】嫁妝是兒女出嫁後,爸媽賜予給組建一個小家庭所需要的錢財和物品。

現在和大家瞭解一下,農村怪象,傳統彩禮,陋習的嫁妝;

農村怪象,傳統彩禮;農村從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是我國傳統的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禮儀。從六七十年代我記事開始,那時經濟條件的落後,訂婚只不過是幾元錢,到後來的十幾元,家庭條件好的,附帶(三大件)衣櫥,三抽桌,吃飯桌。

八十年代;訂金到了六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訂金,另外還要附加(三轉一響)就是,自行車(大金鹿),縫紉機(上海牌),手錶(北極星),收音機。

九十年代;就是六至八百元,另加三金一木,(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木蘭摩托車)。

二零零年;開始千里挑一(一千零一元),一直到現在的,萬里挑妻(一萬零七百元),另外還要一動一不動(一動是轎車,一不動樓房)

一零年後,三萬一千八(三家一起發),五萬九千八(穩拿九準),還有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五元,一千張一百元,一疊一百張五十元,總工十五萬五千元),三斤三兩(俗語三三不斷,用稱稱大約14,35萬),三金一鑽加三居,(金手鐲,金耳環,金項鍊,鑽戒,三居室樓房)。父母為了兒女真是把老命都豁出去了,砸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現在有很多地方天價財禮確實成了陋習。

嫁妝;從六七十年代嫁妝只不過是帶一個包袱,裝有隨身所需的衣服而已,孃家家庭條件好點的可以配備一個櫃子或箱子,聽父輩們說過,家家窮的叮噹響,吃了上頓沒下頓,只要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

八九十年代就不同了,女兒出嫁,孃家的嫁妝就有要求了,櫃子,箱子,椅子,臉盆架等。家庭好點的還有,單卡錄音機或(雙卡錄音機),黑白電視機等。還帶著,鍋碗瓢盆,鋁鍋,鋁壺,臉盆,等等。

二零零年後,嫁妝從零散的傢俱,鍋碗瓢盆,衣食起居,衣服被褥,轉變到生活所用的家用電器,或者是女方會陪嫁一輛驕車,甚至還有現金,存款等。這種形式在我們這裡正在興起。

以上對農村很多家庭來說,富裕的家庭成為習俗,不太富裕的家庭就成了陋習。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都不想讓孩子受到委屈。

同時也要換位思考,不管男方還是女方,把孩子從小 養到大不容易,兒女日後的生活幸福,讓雙方父母高興。關鍵是結婚以後,互敬互愛,寬容相待,家庭和睦,幸福,才是父母的最大願望。

總之,娶對了媳婦嫁對了郎,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以上所說的是,農村怪象,談彩禮是傳統,說嫁妝成陋習,因各地的地方習俗不同,說法不同,請多諒解,多指教,更多的交流三農領域。謝謝大家!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伯伯,感謝大家支持和關注!


富農聚焦


聽得出來,題主應該是男方家庭吧?女方向你要彩禮理直氣壯地說是傳統,可是卻不提嫁妝,你提嫁妝他們就說是陋習對吧?!

在我們這裡,男婚女嫁的時候,男方出彩禮和女方陪嫁妝都是老傳統了。追根溯源,彩禮和嫁妝其實都是父母等老一代人對子女結婚成家的一些心意,男方出彩禮是對女方表達誠意,女方陪嫁妝是表達對女兒的一番愛護。都是不成文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標準要求,卻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但是,現在不少農村地區因為男多女少的現實,結婚彩禮越走越高,我們這裡已經由去年的18.8萬漲到現在的20.8萬元了。家家戶戶互相看,互相比,即使女方不開口,男方家庭也會自覺地按這個數字給彩禮。

但女方的嫁妝,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必須的,一部分是隨意隨心的。在我們這裡,女方的嫁妝裡必須有鏡子一個,洗臉盆一對,暖壺一對,雞毛撣子一對,還有跟公公婆婆的見面禮(一般都是四件衣服),其他的就是隨心的了,有條件的人家會陪三金,還有的陪嫁汽車,還有的陪嫁存單,不過,陪嫁的總金額都會超出男方給的彩禮數的!

除了個別人家女兒出嫁要彩禮就是了給自己家的兒子娶親,這樣的話,給女兒的陪嫁就會非常少了!但現在農村家庭也頂多是個兩孩,這樣的情況並不多了。

上個月大姑姐家的閨女出嫁,男方給彩禮20.8萬元以後,新婚所有的傢俱和電器都是大姑姐給買的,還陪嫁了一輛十幾萬的汽車,又陪了一張10萬元的存單,總的算下賬來,大姑姐還倒貼了近10萬元呢!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這裡的農村還是佔據大多數的。所以題主說的“彩禮是傳統,嫁妝是陋習”這樣的觀念在農村並不多見,只能說,小兩口結婚,男方家庭付出的要比女方家庭多一些!

但農村人認為,女兒出嫁是自己家的人到了別人家,兒子結婚是家裡新增了人口,女孩子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以後生的孩子也是姓男方的姓,自然就應該男方家庭為主。

你們那裡的彩禮和嫁妝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也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嗎?歡迎留言分享。


村姑說村事


聽得出來,題主應該是男方家庭吧?女方向你要彩禮理直氣壯地說是傳統,可是卻不提嫁妝,你提嫁妝他們就說是陋習對吧?!

在我們這裡,男婚女嫁的時候,男方出彩禮和女方陪嫁妝都是老傳統了。追根溯源,彩禮和嫁妝其實都是父母等老一代人對子女結婚成家的一些心意,男方出彩禮是對女方表達誠意,女方陪嫁妝是表達對女兒的一番愛護。都是不成文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標準要求,卻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但是,現在不少農村地區因為男多女少的現實,結婚彩禮越走越高,我們這裡已經由去年的18.8萬漲到現在的20.8萬元了。家家戶戶互相看,互相比,即使女方不開口,男方家庭也會自覺地按這個數字給彩禮。

但女方的嫁妝,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必須的,一部分是隨意隨心的。在我們這裡,女方的嫁妝裡必須有鏡子一個,洗臉盆一對,暖壺一對,雞毛撣子一對,還有跟公公婆婆的見面禮(一般都是四件衣服),其他的就是隨心的了,有條件的人家會陪三金,還有的陪嫁汽車,還有的陪嫁存單,不過,陪嫁的總金額都會超出男方給的彩禮數的!

除了個別人家女兒出嫁要彩禮就是了給自己家的兒子娶親,這樣的話,給女兒的陪嫁就會非常少了!但現在農村家庭也頂多是個兩孩,這樣的情況並不多了。

上個月大姑姐家的閨女出嫁,男方給彩禮20.8萬元以後,新婚所有的傢俱和電器都是大姑姐給買的,還陪嫁了一輛十幾萬的汽車,又陪了一張10萬元的存單,總的算下賬來,大姑姐還倒貼了近10萬元呢!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這裡的農村還是佔據大多數的。所以題主說的“彩禮是傳統,嫁妝是陋習”這樣的觀念在農村並不多見,只能說,小兩口結婚,男方家庭付出的要比女方家庭多一些!

但農村人認為,女兒出嫁是自己家的人到了別人家,兒子結婚是家裡新增了人口,女孩子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以後生的孩子也是姓男方的姓,自然就應該男方家庭為主。

你們那裡的彩禮和嫁妝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也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嗎?歡迎留言分享。


農村人汪哥


無論是彩禮還是嫁妝,在我國的傳統婚姻之中,這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儀式,是表示男女二人結成連理的一種心意。而在有些地方卻認為,男女雙方在結婚的時候,女方可以向男方索要一定數額的彩禮,而男方卻連女方的嫁妝多少都不能詢問一下。這是為何呢?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彩禮和嫁妝這兩個東西的定義不一樣。彩禮,指的就是聘禮,是男方在婚禮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的聘金。至於贈送的多少,要根據女方的要求來看。而嫁妝則是指孃家為新娘出嫁準備的東西。

所以二者的本質不一樣,彩禮是要經過商討的,自然要經過男女雙方進行協商才行。而彩禮是新娘陪嫁,具體數額有孃家人自己規定,所以如果詢問的話,會讓人覺得是覬覦女方家的財產。所以一般情況下沒人會主動詢問,畢竟大家都很在意麵子。

所以才有了現在農村只談彩禮,不談嫁妝的情況。

然而如今社會現狀是“彩禮”也已經變成了一種陋習,如今越來越高的天價彩禮壓的不少人都喘不過來氣,彩禮的數額也不是男女雙方協商,而是直接女方開口索要具體數額,而這些“天價彩禮”也讓農村不少人對婚姻談“禮”色變!

以上就是農村的彩禮和嫁妝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你有什麼看法呢?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因為自古以來結婚男方都會給女方彩禮,延傳下來到今天也還是有彩禮這一項!至於認定為陋習是現在的攀比心比較嚴重。張三出10萬,李四就會出15萬。覺得我不比他差,他都出10萬我就出的比他多。另一方面來說就是女方的原因了!彩禮不由的男方家裡做主,女方獅子大開口,要價彩禮過於高。還有一部分女方攀比,那誰誰對象結婚給了20萬,我比她還漂亮條件都不差我的對象的給我出30萬。這種攀比心理,太過於現實物質心態讓很大一部分男人承受不起鉅額彩禮導致結不了婚。


晉冀魯豫四省交集


真要說清楚大概原因呢!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因素,這裡面有歷史因素在作祟,也有當今現實因素在推動。

舉個最普通的例子~歷史上從古至今都有送聘禮這麼一說,也是一種習俗,根深蒂固流傳至今,現在稱為彩禮,古代到近代都延續了這個不成文的規矩,估計算是一種男方給予物質表達誠意的一種最簡單直接方式。至於嫁妝這塊根據家庭經濟條件各有不同,基本上是隨女方家自己支配的多,男方家跟女方家要嫁妝應該不是那麼流行,或是比較少數特別的家庭,不是主流。

當今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意識形態上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近十年某些地方結婚要彩禮逐漸看漲,在各種各樣的多元市場經濟背景推動下,要彩禮已經在某些鄉村流行起來,有新聞報道動輒要幾萬十幾萬的彩禮數字,甚至有的地方要幾十萬那麼多!身處這些地方的普通男方家庭,有許多都不堪重負,由於攀比心理,為了結婚可能會借債湊數,婚後慢慢還。男女比例失調也助推了這種趨勢。雖然有關部門對這種現象有所幹預,但坊間還是有傳承這種形式。然而,要嫁妝就比較少,女的本來就少還要嫁妝,女的是外嫁,父母多有付出,多有不捨,嫁妝是由其家庭自由安排,如果要說去討要多少多少的,那確實不好習俗,所以不提倡。




趣樂六哥


很多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其實我覺得愛情是兩情相悅的方能長久。就我身邊而言,從來都沒有什麼彩禮之說,更不會提什麼嫁妝。我是廣東韶關的,我們這邊嫁娶都沒有太多的要求。父母也不會強求。我父母經常說,只要人對你好有上進心比什麼都強。我父母也不希望我找個條件好的。因為我們是普通家庭。怕我嫁過去不好。我記得幾年前我姐結婚的時候,我姐夫家就給了三千塊錢,每人另外給了一個兩百的紅包,簡單的舉辦了一場婚禮。現在也過的很幸福。去年我表姐結婚,聽說男方也只給了三萬塊,表姐家嫁妝都隨了兩萬。

我說這麼多當然也只是我們這邊的情況。於情於理,人家把女兒養那麼大多少都應該給一些的,也要結合經濟情況。很慶幸自己生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會把兒女當做是賺錢的工具。嫁出去的女兒在家裡一樣有地位和繼承權。我將來結婚也不會要求太多,只求一個真心相愛的人,一個夠住的樓房,有車無車都無所謂。平時一起孝順雙方父母。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努力打拼就行。給彩禮也不是什麼傳統,只是男方對女方的一個肯定,陪嫁也只是父母對女兒的祝福。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所以不要用金錢去衡量,更不要攀比。


微微的平淡生活


彩禮不彩禮的,孩子養大幾十年,去男方家,想過未來只有一個女兒的父母感受,孩子姓男方無所謂,可是自己的女兒跟父母幾十年,為什麼一定要去男方家?人文?歷史規則?尤其以後的孩子們,誰的父母缺幾十萬彩禮?我理解的最好的婚姻是財務各自管理,全部aa制,父母各自照顧。個人觀點。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