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发展家庭农场见成效

谱写自己的田园牧歌——泰来发展家庭农场见成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句中描绘的这一幅田园劳作图,让现代人艳羡不已。如今,在泰来县,也有这样一群人,忙碌于自家的田间地头,打造家庭农场,谱写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

家庭农场是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从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可以从中看到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思路。

泰来县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先试先行,以规模化适度经营为方向,以长期化按揭贷款为支撑,以标准化良法种植为引领,以社会化综合服务为保障,以品牌化龙头企业为牵引,全力推进经营主体改革试点,目前,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已初步形成。

克利镇河北村村民节福来过去是个种粮大户,如今却有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农场主。作为第一批注册的家庭农场,老节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亩水田。而为了发展老节这样的家庭农场,泰来县出台了金融扶持、场企合作、技术服务等多项扶持政策,靠着上规模、订单化生产、科技支撑,再加上精耕细作、经营得当,去年老节一家的纯收入达22万元。

与老节不同,大兴镇托力河村的奚家田园家庭农场更接近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水稻种植面积261亩,得益于县里的各项优惠政策、技术指导和贴心服务,这里基础设施完备,农机配套设备先进,有机鸭稻种植小区、咱家半亩田私人订制小区、农家院杂粮种植小区、农家院蔬菜种植小区,全部采用绿色有机栽培模式标准化生产。

“我们安装了农业物联网的视频设备,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可追溯,通过检测,这几年我们的大米中含硒量达到200微克以上,打造了奚家田园富硒大米,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并且成功销往哈尔滨、大连、沈阳、浙江等省市。”奚家田园家庭农场主奚国杰告诉记者,他想要将奚家田园家庭农场打造成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还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为实现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机械设备最优组合及效益最大化,2018年以来,泰来县通过政府引导,以改革为推手带动规模经营,目前全县总规模经营面积已达7665.4亩,其中自有土地826.6亩,流转230户农民土地6838.8亩。同时,泰来县着力探索“场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的路子。

2018年以来,泰来县共带动成立家庭农场21家,而通过组建家庭农场、扩大优质种植水稻规模,不仅改变了全县水稻“品种乱、种植技术标准低、品质差”的现状,还为打造“泰来大米”区域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