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咋又在家光膀子!"女兒抱怨的背後,"父不避女"引深思

在過去,父母們沒有太多"性別教育"的意識,在孩子面前,家長穿著都會非常隨意,大夏天的,爸爸光著個膀子的,也是常見的。但是現在的社會,變得複雜了許多,很多家長對於"性別教育"也開始重視起來。只是,在重視的同時,家長們是否"言傳身教"呢?

"爸,你咋又在家光膀子!"女兒抱怨的背後,"父不避女"引深思

妞妞今年7歲,這兩天已經熱了起來,妞妞她爸也是個怕熱的人,於是經常在家就光著個膀子。妞妞也很習以為常,熱起來,也愛只穿個小內褲,就在家裡跑來跑去。直到一次,妞妞在學校了太熱,很隨意的就把汗衫給脫掉了,引得旁邊小男生們的嘲笑,老師也立馬讓妞妞穿好衣服。這下,妞妞才意識到,光膀子這個行為,是錯誤的。

回到家,妞妞便不再讓爸爸光膀子。一次,爸爸太熱了,又光了膀子,妞妞瞬間很生氣:"爸,你咋又在家光膀子!"女兒的抱怨,讓爸爸有些不耐煩,媽媽也覺得妞妞小題大做。而後,妞妞的一句:"媽媽,奶奶當著爸爸的面光膀子你責備奶奶,為什麼爸爸當著我的面光膀子,你就維護他呢!"夫妻倆面面相覷,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或許錯了。

看上去,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抱怨",但是這份抱怨的背後,卻是父母關於"性別教育"的疏忽。到了3歲之後,"父不避女",只會對女孩兒造成傷害。

"父不避女"容易引女兒出現"性別障礙"

大學的室友,被一個男生追求,兩人出去吃飯,正好是中午,特別熱。男生汗衫都有些溼了,女生直接對男生說:"把汗衫脫了唄!這麼熱。"男生有些尷尬,表示這樣似乎不太好。室友很豪放的說:"這有啥,我爸夏天在家都是光著膀子的!"後來,男生覺得女生也太豪放了些,沒有再追。

"男女有別",給女兒教這個詞的第一個老師,就應該是自己的爸爸。很多父親覺得,反正是自己女兒,沒必要避諱,但也正因為如此,讓女孩兒不知道什麼是"男女有別"。這樣的教育,不是在疏遠父女關係,而是在給女兒建立更好的"性別"教育。

"父不避女"容易引女兒"隱私保護"淡薄

之前一個女同事算是個"女漢子",平時基本是汗衫牛仔褲。有一次,公司組織活動,女生需要穿到膝蓋的裙子。我們也是第一見她穿裙子,她依舊"漢子",往座椅上一坐,便往後一躺,兩腿大開,瞬間春光乍洩。還好當時只有女生,連忙提醒她,她倒是開放:"人家比基尼不還穿了,我在家,我爸都只穿褲衩,我也只穿內衣就溜達,沒事兒的。"

"父不避女",對女兒最開始的影響是"女不避父",緊接著,便是在公眾場合,對自己的隱私保護,也會比較淡薄。現在的社會,相對複雜很多,一個小女孩,若是不懂得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那麼就有可能會受到不該有的傷害。

父親應該在女兒小的時候,就教育其"保護隱私"。而教育的第一條,就是父親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否則,言傳身不教,女兒依舊不是很懂得隱私的保護。

"女大父避",父親該這麼做:

1、在女兒面前,不要穿著暴露,哪怕是光膀子,也是不合適的;

2、女兒在家,換衣服要回到自己的房間,記得鎖門;

3、平時上廁所、洗澡的時候,父親也要記得鎖門;

4、女兒3歲後,若還是和父母睡,請記得穿好衣服,並讓妻子睡中間;

5、在女兒面前,說話要得體,"汙言穢語"不要有,可以經常和女兒正常的談談心。

"女大避父",父親應該要求女兒這麼做:

1、無論在哪裡上廁所,都要鎖門、避開異性;

2、不要穿暴露的衣服,如果穿裙子,一定要"優雅",隱私部位不能暴露;

3、如果有人不懷好意的"亂摸"自己,一定要拒絕,然後求救,或者回來告訴父母。

父親,是女兒一生安全的港灣,父親的一言一行,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己的女兒。小棉襖,正在茁壯成長,在"性別教育"這一塊,父親一定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給女兒一個最好的"性別意識"。

你的老公或家人,會在家做一些"不雅"的行為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育兒故事,請記得關注我們,更多母嬰育兒知識,等你來討論。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或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有幫助,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人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