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合作社,我过上了好日子!”

“在加入合作社后,我与合作社签订订单保护价,同样是种植6亩小香米谷子,在合作社的统一规划管理下进行有机种植,合作社以保护价每斤3.6元的价格收购,6亩收入18000多元。再加上在合作社打零工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就过上了好日子。”说起近几年的变化,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窑村的田二林深有体会,内蒙古合利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他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窑村依托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积极发展小香米为主的订单农业,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创客中心”的产业脱贫道路。蒙清作为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按销售状况为合作社解决销售难题,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帮助农户解决“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卖多少”的困惑,农户按照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良种、统一订单种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措施进行有机种植,创客中心引进大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结合互联网思维负责运营管理。

以蒙清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与社员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春季合作社同社员签订粮食订单合同,有订单价作为保障,合作社同蒙清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待秋天合作社把农户收来的粮食按标准售卖给企业,蒙清公司支付相应粮款给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出资额和交易量最后分红给社员。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省去了中间环节费用,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内蒙古合利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带动300多户农民从事种植基地生产,直接受益人口达1500多人。每户可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

依托种植特色小香米脱贫只是清水河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清水河县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以筑牢筑强“12345+N”产业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扶贫项目库”。储备年度扶贫项目,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组织乡镇、各村委筛选上报项目,储备2019年扶贫项目300多个。全力推进“十大富民”产业,建设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实现“林果富民”;依托老牛湾、贾浪沟旅游景区和老牛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办农家乐实现“旅游富民”;通过企业订单、资产收益等模式,实施奶牛、肉驴、奶山羊、土鸡、肉鸽、沙棘、米醋、扫帚等“八大”短平快富民产业,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稳步推进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引进北京金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驴奶加工厂,培育蒙羊羊乳业有限公司、海昱宏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奶山羊规模养殖,支持伊利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基地、同源牧业万头规模肉驴养殖基地、昌隆牧业万头规模生猪养殖和内蒙古农苑商贸杂粮有限公司杂粮生产线等县境初具规模的企业达产达效;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全力建设老牛坡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园;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畜禽托养(贫困户)等多种形式,构建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将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全程参与;开展产业发展指导,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林牧专技人员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进行指导,举办农牧业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班,解决“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的问题;积极开拓市场销售,解决“怎么销”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用,大力宣传推广和运用“窑上田”区域服务公共品牌,引导对接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消费扶贫;全面推广“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开展电商扶贫,让清水河绿色优质农特产品走进城市人家、走进单位食堂、走进超市商场、走进网络微商;把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积极开辟防火宣传、村级保洁、道路养护、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公益性岗位;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城关镇灯笼厂、窑沟乡米醋加工厂、韭菜庄乡清康扫帚加工厂等就业扶贫车间,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切实提高贫困户稳定收入。

●记者 梁婧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