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P2P是高风险的投资,还有人一个劲往里面投资?

财商来啦


P2P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是行业,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最近两年遇到了一个瓶颈,最近两年有很多平台跑路,累计问题平台达到了4964家,其中失联平台比例高达57.46%。

所以目前P2P平台还处于一个风险时期,这个时候还是有些风险的。但是P2P平台必须经过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过这一轮问题集中爆发期之后,我相信未来P2P会更像规范,同时客户和资金会向哪些大平台倾斜,所以那些成立时间长,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还是值得考虑。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外贸的投资,平台是中日合资的,在日本的电商平台有点像中国的淘宝,物流,实体商超,快递柜都有,会有一些自行车类的产品从中国进口,在这种需求下,中国出口日本也是抓住了机遇,尤其外贸行业平均利润5-10倍,我投资的这个一键代购,托管营销,我什么都不用管,我在前期平台的调查,确认是基于实物代购的基础上,这样就放心了,一个月的周期,年利率可以到15%,中国作为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市场,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充分展现利润优势,跟着国家政策分外贸一杯羹,也是趋势。我做投资也吃过不少亏,最稳定安全的就是跟随着国家政策走了。


匆匆理财


到捅破这个窗户纸的时候看P2P的问题,和P2P刚出来的时候,人们看它就完全不一样。今天有些事情说起来跟听笑话差不多。当时却不这样。

说个真事。我一朋友是银行的,她有一天跟我讲P2P,说收益怎么高怎么高的。拿过来一看,觉得不太放心。但是她仗着自己是银行从业的,对金融的把握比较好,她投了。一下子搞了300万。我仔细和她聊过,她也认为回报太高会有可能的风险。但是她的本意是吃头口水。她不是不知道中国历来的非法集资行为。哪个非法集资不许以高回报的。她认为,只要收手快,吃口头口水,就能控制风险。

我却对这种提不起兴趣来。这不过是本金和回报之间的游戏。当回报足够高的时候,说白了,人家都是冲着本金来的。因为实际上很难找到这种回报的产业。要是拿钱去堵债务的窟窿,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了,有去无回。对于这种没有第三方信用背书的东西,一个银行从业人员竟然也能投进去,我很难理解。

结果等事情黄了,呵呵,我周围竟然有好几个这样的。还有更奇葩的,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竟跟同事借款,许以回报,投进去。当然,他能从中挣3个点5个点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训一直在,事情也一直在重复。从泛亚到炒金,再之前就是直接的非法集资。我相信这种事情,以后还会有。庞氏骗局太著名了,跟风的人就会多。


大舟财经观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里,对于P2P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煎熬的日子。不到20天时间,就接连雷掉了100家平台,其中还有排名前50的大平台。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平台资金加速抽离。

事实上,P2P平台集中爆雷事件过去几年频繁发生,现在大家都知道P2P理财的风险性,但是总有人一个劲往里面投资冲进去。现在如果把钱存银行利息太低,心有不甘;而投资买房,门槛较大,风险也高;入市炒股,股市大跌。但你要不投资呢,通货膨胀又会使你的资产缩水。无奈之下,一些人只能被迫选择P2P高风险投资,以博取高收益。

在普通投资者看来,他们投资高风险的P2P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P2P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与居民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投资相比,P2P给出的利率是相当诱人的,尽管P2P收益率近年有所下降,但现在一般都在7-10%之间。这样的收益率,足可应对国内的通胀。

再者,P2P各平台都非常喜欢包装自己,什么大数据、乱七八糟的技术、三方存管、三方担保、股东背景全部亮出来,甚至还有一些P2P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这样潜移默化的告诉你他们能够控制风险。而且即使出了事,平台也有实力进行刚性兑付。

最后,普通投资者往往心存侥幸心理。他们当然知道玩P2P的风险非常大,但总有一些人觉得,这次不会轮到我倒霉的,他们还认为P2P投资期限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又不长,我只要做短期P2P投资就可以了,如果风向不对头,可以赶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最终还是没跑掉。

实际上,在投资界里非常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你想别人的利息,别人却想的是你的本金”,而且很多P2P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风控的问题,一旦遇到流动性问题和监管压力,平台的潜在风险很快会被引爆。那么,今年4月份为啥又有这么多P2P平台风险又被集中引爆了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偏向中性,今年银行资金比较紧张,社会流动性不佳,而且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企业没钱还P2P。再看小额分散的消费贷款,很多企业效益不好,减员增效,导致小额消费贷款者还款能力剥弱,P2P讨债成本急剧上升。此外,3-4月份股市表现还不错,大量资金流向A股市场。

另一方面,政策频繁出台,P2P平台生存困难。从去年6月开始,监管部门多次向P2P市场释放出强烈的监管的信号。结果备案延迟,合规成本增加,这让一些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平台,继续维系下去的难度加大,只能选择退出或转型。这就是所谓的“政策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道理。

对于普通投资者,他们不像真正的富裕群体有很好的投资渠道,这些富裕群体投资不仅安全,而且暴利。而普通投资者不是要承受银行低利率之苦,就是要被通胀弄了财富缩水。无奈之下,只能希望通过P2P来获得较多收益。但是恰巧碰到今年又是P2P的监管备案年,又是社会流动性不足之年,再加上这个行业本身就不规范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P2P行业出现集体倒闭就不足为奇了。


不执著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大家都知道P2P理财是高风险的投资,却总有人冲进去填坑,主要还是摆脱不了心中的贪字!

一、P2P的收益率很高

在P2P推出之前,居民小额理财往往选择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方式,年化收益率最多不超过6%。而P2P理财一经推出,收益率高达10%甚至20%,远远超过市面上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笔者2015年时有投过几笔P2P理财,感受了一下金融行业发展的红利,收益率确实很高。16年之后就没有再参与P2P投资。前几天那个平台老板在互金倒闭潮中跑路了。

很多人投资,就是看中了P2P理财的高收益率,在高息的诱惑下忽视了风险。

二、平台夸大宣传

每个P2P理财平台都把自己包装的非常专业,什么大数据、乱七八糟的技术、三方存管、三方担保、股东背景全部亮出来,潜移默化的告诉你他们能够控制风险。

但是打开招聘页面,发现招聘的都是技术人员行政人员,金融公司最重要的风控人员则没有招聘,所以这些平台根本没有他们宣称的那样安全。

三、心存侥幸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在一个明显是庞氏骗局的平台上投资,年化收益率超过100%。我问他这么高你也敢投?他给我看了各种信息,意思就是还有好过人进平台,起码半年内不跑路。

结果没两个月,这个平台就跑了。

投资这个东西,第一位一定是安全,第二位才是收益率,如果只看到收益率,没看到风险,那么大概率是要被骗子收割。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首席投资官


楼主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大部分投资P2P的朋友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高风险投资,相反,很多朋友认为P2P是一种收益高,风险相对可控的投资理财产品。这种认识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P2P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时间较短。

P2P在2013年和2014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2015年达到了巅峰,随后监管开始逐步加强。从发展过程看出,P2P属于新兴的行业,大部分人都没有相关经验,故在判断上会存在偏差。

2.P2P是在三无的环境下流行开的,平台过渡包装,难以识别。

P2P是在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三无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通常会进行过渡的品牌包装,什么强大的股东背景,某某金融机构挖过来的高管,一流的风控等等。这让投资人很难辨识其真实性。

3.投资理财有吸附效应,当个人小资金获利后会习惯性加大投资。

投资理财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行业性特征,即一开始用户都是小资金尝试,一旦按时回款后,用户会加大投入,越投越多,从各大平台公布的数据就能够看出来。这也是导致一些用户踩雷后损失惨重的原因。

总体而言,投资人在投P2P的过程中会知道该投资理财存在一定风险,但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是高风险。

如今,随着157号文和1号文的曝光,未来剩下的P2P平台将在百家左右。更多P2P相关知识,可关注我阅读相关文章。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科技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观察员,研究P2P行业的发展和走向,是必不可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

针对这个问题,结论有2个:

1. P2P以往的玩法为:刚性兑付+资金池,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市场中的流动性十分充足,资金来往非常通畅,高收益率背后总有后来的人接盘,造成了高收益率一直持续,钱放在银行的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获利?


2. 投资者不够成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大家手里都开始有了一部分可以用作投资的资金,但是对于产品的投资逻辑、产业的发展方向一点都不了解,对于风险的认知更可谓是一知半解,奔着收益率就想着躺赚的日子。

说完结论,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1)刚性兑付+资金池业务造成的P2P高收益

什么是P2P,就是个人与个人的资金撮合平台,你需要钱,别人有钱,就以一定的贷款利率来撮合双方。那为什么收益率会高?原因如下:

经济快速发展,市场较为繁荣,产业发展快,并且有一定的人口红利,大家借的钱都可以拿来发展产业从而产生利润还钱。这是前提。

刚性兑付,既然可以快速拿到钱,很多平台为了让别人来平台这里投钱,在监管空白的时间就提出“一定能够本金+利率还给投资者”的方式,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方式,投资者不爱都不行。

资金池,在刚性兑付的诱惑下,平台吸纳到了很多钱,这些钱本应该拿去投资合同上的标的,但经过平台的多层操作,可以拿新来的钱,去投资其他平台自认为很好的项目,或者可以获得更大收益的项目,或者拿来去填补上一个项目失败,但却承诺兑付的了投资人那笔钱。

于是,用兑付的承诺吸引投资者的钱进来变成资金池,然后拿新的钱去还前面可能亏损的钱,加上经济发展较好,市场上有充裕的钱不停地流入,3者共同促力,使得P2P高收益的方式一直造福着大家。

但回过头来我们看,其实P2P的投资方式特别地混乱并且没有管制,当监管新规发出,限制一定的违规操作,其中一个链条断掉,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影响。所以现在局面就是:P2P爆雷已经不能算新闻了,人们只是对爆雷的金额发出“靠,真TM多”的感叹。

2) 投资者不够成熟,只看高收益,却无视了投资背后的风险

前面也说到,P2P的投资方式使存在混乱的,但因为打出了高收益+刚性兑付的口号,导致不停地有人去投资,又因为沉浸于高收益的美梦中过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投资方式,并没有培养自己对于投资的严肃态度,看到收益率就觉得可以兑付,并没有看到投资背后的风险。

我们举个例子:

有一个好朋友找你借钱,因为是好朋友,你非常相信他,也非常了解他,所以你只会想,我每个月能够收到他给的利息xx,忽视了其中的风险。万一他生意失败了呢?万一他出意外了呢?当然我们是不希望这样的,但如果什么都是确定的话,就不叫做风险了。

现在我们看到所谓的房价下降就闹到售楼处,P2P爆雷就在公司下面拉横幅,因为风险出现了,自己却没有做好承受的准备,这就是典型的“巨婴心理”,如同《千面英雄》中说的一样:

摆脱婴儿期的自我以及相应的情感关系的范围与理想是多么的重要。有的人被“童年”的“围墙”所禁锢,父母就像阈限的守护者,这些胆怯的灵魂因为害怕某些惩罚,无法通过大门,在外面的世界获得重生。

很像那些还做着“高收益、低风险”投资的美梦的投资者们。

最后,我们收一下尾:

P2P的模式,是一种金融创新的模式,并不是一棒打死,只是因为市场发展本来就是要慢慢来的,以往无监管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那就按照合规的方式来,这样的方式也有它自己的投资逻辑,了解了投资逻辑,了解了风险,投资收益率和风险都在自己的预期内,就值得投资。

投资者方面,树立“风险”意识已经不用多说的了,落地怎么做呢,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a. 选机构:选择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机构,因为机构市场越长,越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此外,看机构的法人、控股股东与董事长是否是同一人,如果不是,一定要弄清楚原因。最后,还要看员工,金融公司楼下抽烟的比较多,而抽烟的时候也就他们放松的时候,听听他们在聊什么。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判断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这个状态下最能看出一个群体的素质。

b. 破除迷思:任何广告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购买者,所以不要以为产品上了央视,就有了央视的背书。此外,还要破除获奖迷思,民间机构的颁奖,基本没有什么权威性,你看看摩根大通,获过什么奖项吗?最后还要不追热点,热点都是别人希望炒火吸引更多人加入的,好的机会不需要太多人知道。

c. 选投资产品:先是选地区,任何一个产品都必然投向某一地区,营商环境不好的地区,坏账的几率一定比其他地区要高。然后是选行业,现在大的经济背景是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必然意味着传统行业的没落和新兴行业的崛起。最后是投资品种,把投资风险测评做好,投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d. 建立契约精神:金融产品是基于现实情况和某些假设条件来设计的,现实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假设条件更是既可以成立,也可以不成立,这些都决定了金融产品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只要在风险明晰的情况下,我们签了单,就要接受最不理想的情况,这才是投资者成熟的表现。自己为自己做下的事情买单,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以上,如果觉得我们的回答有所帮助,不要吝啬你的赞哇~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与我们一同探讨~


顾问云


P2P虽然风险高,但是有几个优势很受欢迎。

一是高收益,很多P2P的收益都在10%以上,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信托这些产品高很多,很多人经不起诱惑。

二是很多平台打着国资或者央企的背景,让很多人以为是官方办的,不会倒掉,相信这个平台,把自己的钱就投资进去了。

三是有些小心谨慎的人开始只投了很少的钱进去,但是到期后每次都能获得平台的及时返回,几年过去了,他们对平台越来越信赖,放松了警惕,就掉进坑里了。

P2P平台风险为何现在集中出现,有几个原因:

❶ 宏观金融环境收紧

P2P当然早已是一些企业融资的渠道,以前在资金宽松的时候,P2P就给企业做过桥业务,银行贷款资金下来后迅速还给他们。今年银行资金紧张,现在银行的钱没了,企业就没有钱还P2P了。

❷ 政策频频出台,平台生存艰难

从6月至今,监管部门多次向P2P市场释放出加强监管的信号。结果备案延迟,合规成本增加,让一些有问题且实力不济的平台,继续维系下去的难度越来越大。

❹ 本身模式就不具有合规性

有些P2P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风控的问题,遇到流动性问题和监管压力,也会很快引爆风险。


大猫财经


从2016年的合规元年到2017年的监管元年再到2018年的备案元年,不论是平台的规范还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都是逐步健全。

P2P网贷和股票、基金、期货等理财产品不一样。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啥规律可循,最大的风险就是P2P不确定因素太多潜在风险大,所以大多数人会认为它高风险投资,对于经常做P2P理财的人来说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P2P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慢慢步入平稳发展,不像之前会有很高的收益。在2015年左右有的平台收益高达30%左右的年华收益,那个时候做P2P人的用户很赚钱。基本都是短期不超过一年时间。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投资P2P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很实用。

一、P2P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需求活跃。

二、P2P理财相对其它理财产品收益高,门槛低,操作简单。

三、现在人们手上的闲置资金多了,再加上一直降息,很多人把钱拿寻找高一点的理财。

四、虽说P2P有跑路、圈钱、倒闭的不好影响,但很多还是尝到了它的甜头,正面信息传递让很多人对P2P感兴趣。

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用户量数据大,网上借贷又方便节省时间。又借必有贷,市场发展需求。

六、有一部分人还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进入P2P市场,选择的基本都是高收益平台还返现。

七、现在P2P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不断健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吸引很多人进入P2P市场。

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欢迎咨询交流,分享的不是很全面,有不懂的可以随时咨询。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曹海晨


这就好比问炒股票中的打板玩家。明知道风险很高怎么还敢追。

一.p2p能给到10%的年化收益率。银行理财一年的年化收益率才多少。3%左右。你们心动不动。

二.玩p2p的都以为自己很牛皮,可能提前出来,就像玩股票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傻子一样。过度自信。

总结起来就是只看到高收益,同时认为自己很牛皮。主动忽视风险。

用脑袋想一想就知道银行理财给到3%-5%的收益率,那么这些钱投入的项目起码要有5%-7%的利润率。那么最后拿到这些钱的行业的利润率要到7%-9%。如果理财的收益率更高,那么类推的利润率也要更高。还得考虑风险情况。


尘关锁道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风险才有收益,那高风险就有高收益。P2P就是高风险的投资,但还要那么多人投进去,为什么呢?

第一,投资产品的弱化。今年来,股市下跌了近20%,全民投资产品-基金也跌跌不休,银行存款又如同鸡肋,实在不愿意咬一口,作为新型互联网金融的P2P就突显出来了。它属于网上借贷,不受外部投资环境影响,加上老是闹钱荒,收益还是挺不错的。

第二,P2P平台良莠不齐。近两年,P2P平台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出现了上千家,有的号称“国字号”,有的自称上市公司,骗取大家的信任。他们为了圈钱,许诺高收益,摊子铺得很大,拆东墙补西墙,风险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加强监管,要求今年4-6月份必须完成备案,所以7月份一大批平台集中爆雷。

第三,侥幸心理作怪。近年来,常有P2P平台跑路,很多人血汗钱打水漂,总觉得这种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另外,P2P的高收益确实挺诱人的,其实高收益就预示着高风险,很多人喜欢玩心跳,愿意挺而走险,就会有一批又一批人去投资P2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