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的程序员牛到微软派加长型轿车载他去吃饭,因盖茨要挖他

这家公司的程序员牛到微软派加长型轿车载他去吃饭,因盖茨要挖他

图注:Borland公司2003年的广告旧照

“对于‘野人’说,他们的麻烦在于胃口太大。他们会坐在餐桌旁,从半熟的后腿上撕下一块肉,不经细嚼就迅速吃掉。”作家梅里尔•查普曼曾把早年的Borland公司比作“野人”,强悍而又行事不羁。

快速崛起的“野人”

1982年的一天,当暮霭升起于地平线与金黄色日轮之间,菲利普•卡恩最后看了一眼夕阳余晖中的埃菲尔铁塔的身影,离开了巴黎。他持旅游签证和2000美元前往美国。

由于买机票已把钱基本花完,他只好租住别人的车库小阁间。当他去惠普公司应聘时,由于无绿卡而没有得到工作,于是他横下心来准备自己开公司。

“人类只有在热情满怀时才显出真正的伟大。”迪斯累里在《科宁斯比》中这样写到。

卡恩起初把公司命名为MIT公司(Market in time),意思是及时占领市场,可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缩写。麻省理工学院的律师很快来函,对卡恩说:“嘿,先生,您的公司不能用这个名字,那是我们的校名。”卡恩于是将公司名字改为Borland。

在招兵买马时,丹麦人安德斯(Anders Hejlsberg)成为其早期重要的雇员,他开始为公司开发Turbo Pascal编译器软件。

1983年的一天,产品开发完成。安德斯听卡恩说他们没钱在已看好的《Byte》杂志上做广告,有些焦急,但卡恩告诉他放心,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

卡恩随后邀请《Byte》来人洽谈广告合作事宜。客人上门后,Borland员工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说老板正在谈一个项目,一会儿就出来。随后Borland员工演示了公司新开发的软件,结果对方被软件的性能所震撼,表示希望Borland能把广告投放在他们的杂志上。那位员工则谨慎地说这要待老板来定。

这时,从卡恩办公室虚掩的门里,传来了他和另外一家杂志讨价还价的声音。《Byte》业务代表心急如焚,在随后与卡恩的洽谈中表示,如果Borland选择在《Byte》上投放广告的话,可以不必预付款。卡恩矜持地答应了。

多年以后,媒体披露,另外那家杂志的广告代表是Borland员工扮演的,这一切都是卡恩演给《Byte》业务代表看的。

卡恩随后想在1983年秋季的计算机分销商大展上故技重施,他继续想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他回忆说:“我还是用上次对付《Byte》的计谋向谢利•阿德尔森(展会负责人)下套,可他根本就不予理睬。”

当时,阿德尔森一脸不屑地对卡恩说:“先生,我想您的产品新闻发布会最好是改在麦当劳餐厅举行,他们一定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卡恩一拍大腿,不愠反笑:“啊,这真是个好主意。”他真地在展馆外的麦当劳餐厅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效果竟然还不错。

Borland在《Byte》上的广告刊登出来后,安德斯看后傻了眼:这套他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技术上有领先优势的程序,竟然只被卡恩定价为49.95美元。

当时能够开发编译器软件的程序员不多,因此待遇优厚。而卡恩无法给安德斯高薪,因此曾和安德斯约定产品销售后,按比例给予提成。安德斯曾想像软件会定价数百美元,这样他就会拿到很好的提成,但卡恩竟然瞒着他搞了个低价大倾销。安德斯恨恨地说他最好的软件被一个白痴拿去销售了。

不过,卡恩的低价策略在当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雪花般的订单涌来,Borland一举成名。

随后,Borland系列产品连续走红,公司日进斗金。1986年7月 Borland成为上市公司,自这时起,快速成长的Borland开始进入微软的准星中。此外,卡恩能言善辩,引经据典,经常在媒体面前发布刺激盖茨的言论。微软最后被激怒了,作为回应,微软的一个产品研发小组成员都穿起“删除菲利普”的T恤衫。

盖完大楼自挖墙角

“面对软件界最大的青蛙(dBASE),这个法国人野性大发,试图吞下任何文明人都会认为非常难吃的两栖动物,以至于被噎死。”作家梅里尔•查普曼这样调侃Borland并购Ashton-Tate公司的计划。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Borland大步向前的时候,微软曾对它进行了一场中等规模的狙击。当时Borland曾想牵头制定一项TSR技术标准,但微软站出来说这没有必要。结果没有那家公司想捋虎须,于是Borland的跟风者一哄而散。

但当时的软件市场对于Borland和微软来说,有待征服的领域太广阔了,双方发生重叠交火的领域还比较少。在微软用1.73亿美元收购Fox Software公司,进军数据库市场时,Borland则花费4.4亿美元购买了Ashton-Tate公司,囊括其dBASE数据库产品。

1991年的一天,在Borland接管Ashton-Tate时,卡恩飞赴对方总部,以便亲眼看到Ashton-Tate的标志从大楼取下来的那一刻。显然,带着受降者心态的他似乎对此很享受。

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认为并购时被兼并一方处境艰难,应该格外小心呵护。他说:“将被兼并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困难甚至矛盾重重的境地。他们所效忠的乃是现公司董事会,然而他们的未来却很可能在别处。他们还有着与一群心急如焚的员工打交道的负担,更不必说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他与公司联系密切人士的关系了。此外他们还必须继续其业务工作。”

卡恩没有善待原Ashton-Tate公司员工,而是以征服者的心态看待他们,结果这家公司的员工则以毁坏客户数据库、快速离职等破坏性举措来报复他。

Borland员工把Ashton-Tate的dBASE数据库产品看做来自地狱的东西,卡恩称“dBASE是一种肮脏的语言。”他们曾试图研发一个兼容双方技术的产品,但以失败告终。这就是说,Borland 那4.4亿美元的并购费用打了水漂。而与此同时,微软则通过善待自己并购的公司,以之为基础研发新品,在数据库市场取得了突破。

但此时,Borland的日子还好过,Borland的C/C++3.1曾击溃了微软的Microsoft C/C++。而且Borland手上还有一大笔钱,于是它花费1亿多美元在加利福尼亚的Scotts Valley建立新的公司总部。大楼有4.6万平方米,弧形的庭院围绕主楼,附近伴有流水声淙淙的小溪。Borland员工将之戏称为“凡尔赛宫”。

大楼落成时,三百多名当地官员及商界名流参加了庆祝典礼,Borland荣耀一时。

此时的Borland花钱似流水,有很多不必要的开销。譬如,当时Borland每年都有10万美元预算用以保证公司园区水生动物的安全,但是从1992年起,池塘里就没有过鱼。

与此同时,公司的股票从上百美元逐渐滑落到10美元以下,股东对Borland经营不利和开销靡费非常不满。可卡恩我行我素,他是个业余的萨克斯选手和爵士乐爱好者,为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华,他花费巨资发行并无盈利的音乐CD。

芥川龙之介说过:“人生好比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滥用则是危险的。”

1995年1月11日,卡恩终于因为经营不善而辞去CEO,但仍是董事会成员。他在Borland以外成立了一家Starfish公司,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和Borland有些重叠。起初Borland董事会对此还能容忍,可是不久,卡恩开始从Borland挖角到Starfish公司,而且动作幅度越来越大,董事会终于无法忍受,于是开会投票将卡恩逐出了Borland。此段故事和苹果公司驱逐乔布斯的桥段惊人地相似。

卡恩自己则说:“我想每一个企业家都需要不断地关注未来,每当他实现了一个目标时,他就必须要意识到下一个目标已经来临了。”

“如果我们祈愿结束辛劳或是祈求获得安逸,那我们就误解了人类的本性。”亚当•弗各森在《文明社会史论》中这样写到。

当刚刚平息内忧的Borland,重新将目光聚焦在外部市场上时,发现在他们缓步向前的时候,微软已大踏步地掠过被征服的领域,将兵锋全面地推进到Borland门前,Borland多个引以为傲的产品线受到威胁。

挖角的加长型轿车开到门前

“微软有天下无敌的三绝招,那就是:打不过你就模仿你;再打不过就和你比流血,看谁流得久;最后如果再不行的话,那就挖光你的人。”曾在Borland工作过多年、资深技术顾问的李维这样说。

1996年的一天,微软派出一辆加长型轿车开到Borland公司门前,准备载一个人去吃饭。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当年为Borland开发出第一款畅销软件的安德斯,他和卡恩被认为是Borland传奇的缔造者。

随着创始人卡恩的离去,曾是公司核心骨干的安德斯也逐渐失势,其研发理念与公司新任CEO产生分歧。他说:“那时,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人”,他郁郁寡欢。微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准备挖他。

在第一次饭局上,微软开出了年薪上百万美元的条件。对于安德斯来说,钱似乎不是太重要的事,而且Borland是承载了他青春岁月与辉煌历史的荣耀之地。

没有不透风的墙,Borland获悉了微软的挖角计划。虽然公司高管无法认同安德斯的研发理念,但也不想失去这个举足轻重的技术大腕,于是给出了与微软同样的条件。

微软再次加码到年薪两百万美元,Borland无法给出这样的条件,但准备给安德斯一个特殊的政策,即他可以获得一项畅销软件的按件销售提成费。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微软对人才看得很重,不过他们应该没有听说过孟子的这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在挖别的公司的人才时毫不手软。

曾有一位软件管理人员说:“微软的秘密是它不是一个创新者。比尔(盖茨)只是一个系统小子,他能够以实际上是IBM 10年前给他的一个很赚钱的产品为基础,积累大量模仿对手的应用软件。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不胆怯。”另外一位行业分析人士称:“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恨盖茨。他努力使人们远离(苹果公司和)Go公司和Novell公司。他奇袭Borland的人。没有人认为他在Windows和OS/2事情上是诚实的。大多数软件开发者都愿意跟别的什么人合作,但是,他是合作道路上的大象。”

由于没有得到安德斯的回应,微软亮出自己的底牌,盖茨亲自出马,再次邀请安德斯吃饭。在饭局上,程序员出身的盖茨与安德斯相谈甚欢。盖茨开出了年薪三百万,外加数万股微软股票的豪华条件,并且允诺:“给你一个团队的人力和充分的资源,可尽情地发挥。”这最后一个条件打动了安德斯。他到微软后,果然受到了重用,其开发的产品发布时,在Borland引起了震动。

微软食髓知味,有资料称,截止到1997年5月,在此前的30个月内,微软从Borland挖走了34名关键的技术人员,几乎每个人到微软后,都担当了在Borland在相应研发项目上的同样角色。

Borland痛苦不堪,最后向美国法院提出了诉讼,并通过媒体向公众陈情,这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对Borland多有同情。

微软当时正在全力“绞杀”网景公司,不想树敌过多,于是向Borland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和解,并提出准备向处于困境的Borland注资。

1998年4月29日,Borland改名为Inprise,管理层希望以此给公司带来一个崭新的气象,这个名字来自于他们的口号“企业集成”。不过,许多人调侃地将Inprise念做“Imprise(关押)”,以暗喻公司艰难的处境。

“梦断南窗啼晓乌”。花费数百万美元起的新名字没有带来好运,公司经营每况愈下,1998年前后,是.com风潮最盛行的时候,许多软件公司也水涨船高,而Inprise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加入Inprise常常被认为是结束个人职业生涯之举,许多人才不愿意到这家公司工作,当时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的弗雷德•鲍尔说这差点要了公司的命。华尔街上的投资人把这家公司形容为“即将死去的股票”,几乎没有分析师愿意研究和介绍这只股票。

脱离深渊?

“他们说对了。这家公司没有被绳捆着,它是被绳吊着的。它甚至还在颤搐。”戴尔•福勒这样说。

1999年,福勒准备接任Inprise CEO时,他的朋友不是怀疑就是反对,甚至有人表示惊恐。等接受这个职务后,他发现朋友们的担心是对的。

上任后的第一个星期,福勒就把研发部门的经理们召集到会议室,了解公司产品研发情况。他首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从1999年到2002年的时间表,然后,转过身向经理们提出三个问题:“下一个产品什么时候发布? 再下一个产品是什么?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推出?”

经理们一个个上前汇报,但是所有人都只讲到当年9月,然后就无下文。就是说没人认为公司会捱过当年9月。

“我坐在那儿想:‘上帝啊,为什么你要把我带到这家公司。’”福勒后来回忆说:“我真希望把磁带倒回去说,‘不,谢谢。我决定不要这份工作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福勒不想坐以待毙,决定行动起来。首先他专程拜访微软总部,要求对方兑现和解案中提到的承诺。此时的微软已成功地打垮了网景,志满意得地准备全面进军互联网新战场,同时,在全面应对因挤压网景而面临的反垄断诉讼。微软看着从老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旧敌,决定放它一马,免得增大自己承受的反垄断压力,于是给了Inprise上亿美元。拿到钱的福勒表示要结束与微软的战争,双方转为合作关系。

满载而归的福勒决定乘势而为,在内部开始了重建计划。他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和部门经理分析探讨业务规划。福勒说:“这是很折磨人的。连续9个月,每天都是14个小时的工作。”他还决定对Borland放任自由的企业文化动刀子,改变公司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他告诉员工,凡是超过2美元的采购定单,都需要经过他的签名。他还成立了以前没有的专业销售团队,强化销售。

Inprise公司在2000年2月份曾经宣布要与Corel公司合并,集中精力生产基于Linux的产品,但是无果而终。2000年11月8日,他们把名字从Inprise又改回Borland。

福勒的变革,把Borland从深渊边缘拉了回来,神奇般地存活了下来。但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一批新对手开始涌现,其中包括对包括转型后的IBM,它让Borland的业务遭受重创。2003年,Borland再度亏损。

2005年7月,福勒也因业绩不佳辞职。

这家公司的程序员牛到微软派加长型轿车载他去吃饭,因盖茨要挖他

图注:媒体对Borland CEO戴尔•福勒辞职时的报道

沉没的荣耀之地

“俗话说:当军队无路可退时,战斗总是格外的英勇。我们决定集中力量发展ALM(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它将带给Borland一个新的成功。”2006年2月,Borland公司发言人这样说,当时Borland宣布出售包括拥有Delphi、C++ Builder、JBuilder等知名开发工具的部门。

但ALM并没有给Borland带来转机,形势继续恶化。

2009年5月,英国软件商Micro Focus宣布,公司以7500万美元现金收购Borland公司。

这家公司的程序员牛到微软派加长型轿车载他去吃饭,因盖茨要挖他

参考文献:

《比尔•盖茨》 作者:露西亚•拉特玛,译者:吕庆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Borland 传奇》 作者:李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