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成都本地人不去宽窄巷子、锦里?

段兴宇


记得小时候,家在南郊公园对面,小学组织春游秋游,很多时候都是南郊公园,现在老成都人很少说南郊公园,东郊游乐园,北郊动物园了,西郊王建墓了,那个时候成都真正的市区是府南河以内,只要在之外都算是郊区,这几个地方是标标准准的郊区,但是现在已经属于是最市中心了,话题扯远了。先说说南郊公园吧,南郊公园旁边就是成都著名景点武侯祠,武侯祠旁边有条非常非常不打眼的小巷子,童年的记忆中,这条巷子一直没有名字,直到2004年它才有了它正式的名字“锦里”,听老人讲这条巷子曾经确实叫锦里,不过已经是很久选的事情了,好吧,既然成都要把南郊公园和武侯祠,包括锦里打造成一个综合型的旅游景点,那就先拿锦里开刀,将锦里阔宽,再大量的修建,一期不够来二期,才有了现在的锦里,因为旁边是武侯祠,所以注入了很多三国元素。再说说宽窄巷子,它曾经是老成都人的一个生活聚居区,宽窄巷子其实是由三条巷子组成的,分别是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旁边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支矶石,当年这三条巷子充满了老成都的生活气息,很多外地游客,甚至外国游客,很喜欢到这个地方感受浓浓的成都气息,后来通过政府拆迁,改造,变成了现在著名的旅游景区,很多成都的小吃入住后,增添了不少活力。其实,成都在八九十年代很多类似宽窄巷子的地方,比如水井坊,大慈寺,红牌楼。。。。。。等等这些地方都曾经是成都人生活的聚居区,只是随着城市扩张,重建,拆迁,把这些生活区全部改造成了具有商业气息的商业区,已经没有那种老成都市井生活的氛围和气氛了,城市拆迁,老邻居都散的散,分的分,住在城市的各个方向。

你说,如果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从小在成都生活成长,这两个地方还会有兴趣去嘛,从一个生活区活生生的打造成了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商业体,作为成都人除非是陪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可以去,其余任何时间都不想去。旅游,就是相互去对方厌烦了的地方去看新鲜,去感受,去游玩,不管是成都也好,哪里也好,本地人都不想去本地的景区吧。


眼睛吹进沙堆


宽窄巷子,锦里现在的确商业化了,我家离宽窄巷子不远,我小时候经常去宽窄巷子,那时的宽窄巷子就是居民区,人很少,因为里面院子多吧,外面非常清净,经常净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不知何时,宽窄巷子开始打造,完工后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于是成都失去了一个清净之地,迎来了一个漂亮大气,可迎八方宾客的宽窄巷子,以前的宽窄巷子我喜欢,现在的宽窄巷子我更喜欢,每当晚餐后经常散步于此,作为一个老成都,我更喜欢看外地的游客在此乐不知疲,如果成都没有了如今的宽窄巷子,锦里,文殊坊,太古里这些美食游玩之处,成都又拿什么来吸引八方宾客?我个人认为我们有了新的宽窄巷子,锦里,让我们得到了更多,宽窄巷子,锦里,太古里,文殊坊这些地方我经常去,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也经常去,只不过我们消费少而已,所以楼主这个提问我不赞同







丁老头24767252


作为一名曾在成都就学的山区青年,在成都呆的四年里,一次宽窄巷子都没去过,而我们寝室里有资深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她说不推荐。

但其实很多成都人还是去宽窄巷子,去的原因很突出:格调!无论是酒馆、茶馆、咖啡厅都有成都独特的格调,虽然是仿古,但是仿的内外协调,有外在有内涵。就坐在哪个小店的玻璃窗里面看人,都会显得那么文艺和格调。

那么,为什么一些成都人会说“没去头”呢,有几点粗浅意见:

1.过分商业化,商业化到一些文化的展现都有点造作了,不那么自然和地道。成都人更爱华兴街的煎蛋面,而不是宽巷子里的三大炮;更爱人民公园掏耳朵,而非锦里里面包装加价的盖碗茶。

2.价格飞贵,豁游客的……的确是,但是人流量就那么大,成都这几条街就豁得人那么成功。但这与成都人消费观念有点差别,成都人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喜欢东西服务与付出的代价对等。

3.哪个去挤闹热嘛,东西又不好吃!人多,东西贵,不好吃——成都的同志吃遍了川菜百味自然有挑剔的味蕾,锦里和宽窄巷子的美食,确实,确确实实不地道。

因此,想吃真的纯牦牛手撕还是关注
央玛玛啦,宽窄和锦里都有所谓牦牛,买错了?怪我咯😁😁😁



老牦牛央玛玛


“悟空问答”推出此题,真令我这位老成都人不好回答,虽然不好回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首先:不好回答是因为宽窄巷子与锦里,都是老成都的具有代表性的街区,锦里是将武候祠旁边的曹荣坝打造出来,后形成的郊游之地。说这两处地方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你说好,它们又没有旅游特色,比起成都其他的旅游景点又差远了;你说不好,仿佛又有点代表性。反正宽窄巷子我没有去过一次,锦里我也只去过一次,这一次都没有消费一分钱。

其次:成都人有句土话叫:不当“瓜娃子”!什么叫不当瓜娃子?就是如果这家店铺,饭馆,茶舖的价格定得过高,进去吃了以后被老板敲了棒棒,就当了一盘“瓜娃子”,今后就再也不去了。比如,成都人喜欢坐茶舖喝“盖碗茶”,在成都红星路背面有一条街叫“北书院街”。在这条街喝茶的基本上都是成都本地人,每碗茶的价格3元——5元,如果自帶茶杯,只收水费每杯2元。你看看,这样的价格可能在宽窄巷子和锦里喝茶要翻上几番。如果天天都到这两个地方去喝茶怎么行?

第三:成都市耍的地方太多,由其是公共交通,一卡在手走遍成都;成都坐公车刷卡一元钱,而且第一次上车后两个小时内还可以转三次车。在成都纱帽街的古大圣慈寺喝茶也巴适,茶价也相因。喝了之后还可以转一转太古里,春熙路,在初夏的夜晚看美女们在这两地游荡。

最后:说了这么多,为什么很多成都人不常去宽窄巷子及锦里,已经尽在不言中。

什么叫:与时俱进?一处景点,本身不帶历史,文化的人文沉淀,只靠人工打造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消费门上掛着“青杠棒”,来一个敲一个,没有回堂买主哪个敢天天去?

最后再说一句:文殊院周围的文殊坊,因为依托了文殊院这个佛门名气而发展起来;在这一转的商铺,喝碗茶5——10元,吃碗张凉粉,龙抄手,三大炮也不过10元左右。而且进文殊院烧香,不收门票,不收香钱。这样的消费,这样的文化底蕴,就是经常去也愿意。








昌国7504


先说锦里,那是过去南郊公园的边缘区域,文革时期比较破败,里面还种菜,属于武侯祠刘备殿的后面,与两旁的晨钟暮鼓呼应,文革后整修了下,主要展盆栽等,平常人少。本无锦里,人为炒作。宽窄巷过去是民居,类似民居在少城周边很多,宽窄巷是旧城改造后,某拆城领导的突发奇想得以保留,但己改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商业让本地人避之不及,除了做生意和工作的,谁也不会去,与老宽窄巷沒多大关系。。。


金戈192915943


我就是成人,宽窄巷子让我越来越失望。这里本来应当是成都的一张名牌,应当是成都所有的景点中“最成都”的地方(即成都味最浓的地方。)可是这些年来,宽窄巷子的成都味越来越淡,商业味越来越浓。过浓的商业味让宽窄巷子没有了成都味,成为一个没有什么特色的商业区。

前不久去过一次宽窄巷子,让人感动的一幕是两扇紧闭的大门,大门左右各贴着一张有真人大小的门神,众多的外地游客争相在这里以它为背景拍照。这些游客都会满意地带着真正的老成都的记忆回去。

可以肯定,宽窄巷子再这样商业化下去,到处都是星巴克,劳当劳,都是标着外文标牌的商铺,这样下去不但以后成都人不来宽窄巷子,连外地人都不会来了。


gwb550


作为一个资深老成都,本地人都会觉得宽窄巷子和锦里都没去头,这是为啥子?

1、这两个地方多为商圈,是消费者常去的地方,而成都人本地人都晓得,里面东西贵,都是去消费,所以一般不会去。

2、因为宣传的很好,宽窄和锦里在外地人看着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外地人爱去看看,体验成都的生活。

3、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两个地方都是宰外地人的,成都本地人都知道,所以自然不爱去。





成都人的范儿


旅游,你最想到的地方是哪里?有人喜欢到中国的大江南北,有人喜欢到东南亚,有人喜欢到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出去旅游也显得和正常了,所以这几年中国旅游业也很旺盛。

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里有很多知名景点,人们到成都都会去锦里、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旅游景点,这些也是广为人知的,成都美食也是人们很喜欢的,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但是,在成都有两处景点每天都是人潮汹涌,就是在工作日人也很多,而且是外地人必玩,本地人基本不去的景点。

首先第一个就是宽窄巷子,位于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听名字就很有特色,宽与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有点像北京四合院,是老成都清朝时期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街道,是四川最有特色的步行街,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是免费游览。

宽巷子是最能体现老成都生活的,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很多老成都的风俗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条成都的怀旧街道。窄巷子能体现老成都生活的舒适和慢节奏,如今被酒吧、餐厅、小食店、手工艺店和各种文青扎堆的地方,随意走进一间房子,打开一扇门都像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吃饭、喝茶、听歌、安静的享受都能深深的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这是一条小资情怀的街道。

另一个景点就是锦里,是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一个以三国为主的旅游景点,这里有三国历史遗迹,成都文化与三国文化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另一个情怀,整个锦里曾经是西蜀大地上最古老、最繁华的街区,三国时期就文明全国,景区是免费参观。

锦里蜿蜒曲折,有树荫、有小桥、有流水、有商铺,这里就是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多少年过去再次回望依然能感受当时的繁荣景象。如今,在锦里的街头走着,我们还能看到成都人生活的精华部分,茶楼、工艺品、酒吧、戏台、客栈、土特产,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看似简单,但一切但在诉说着这过往来去的曾经,回首已是千百年间,仿佛弹指一瞬间。

宽窄巷子和锦里,一个是清朝时期的模样,一个是三国时期的模样,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每一个到成都旅游的人要想了解成都肯定会去这里游览的,所以这两个地方成了外地人的聚集地,打卡地,但是本地人对成都文化早已深入骨髓,去的人自然很少,即使有人去大多也是算凑热闹而已。你去过宽窄巷子或者锦里吗?


川游记


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里有很多知名景点,人们到成都都会去锦里、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旅游景点,这些也是广为人知的,成都美食也是人们很喜欢的,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但是,在成都有两处景点每天都是人潮汹涌,就是在工作日人也很多,而且是外地人必玩,本地人基本不去的景点。

首先第一个就是宽窄巷子,位于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听名字就很有特色,宽与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有点像北京四合院,是老成都清朝时期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街道,是四川最有特色的步行街,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是免费游览。

宽巷子是最能体现老成都生活的,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很多老成都的风俗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条成都的怀旧街道。窄巷子能体现老成都生活的舒适和慢节奏,如今被酒吧、餐厅、小食店、手工艺店和各种文青扎堆的地方,随意走进一间房子,打开一扇门都像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吃饭、喝茶、听歌、安静的享受都能深深的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这是一条小资情怀的街道。

但其实很多成都人还是去宽窄巷子,去的原因很突出:格调!无论是酒馆、茶馆、咖啡厅都有成都独特的格调,虽然是仿古,但是仿的内外协调,有外在有内涵。就坐在哪个小店的玻璃窗里面看人,都会显得那么文艺和格调。

那么,为什么一些成都人会说“没去头”呢,有几点粗浅意见:

1.过分商业化,商业化到一些文化的展现都有点造作了,不那么自然和地道。成都人更爱华兴街的煎蛋面,而不是宽巷子里的三大炮;更爱人民公园掏耳朵,而非锦里里面包装加价的盖碗茶。

2.价格飞贵,豁游客的……的确是,但是人流量就那么大,成都这几条街就豁得人那么成功。但这与成都人消费观念有点差别,成都人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喜欢东西服务与付出的代价对等。

3.哪个去挤闹热嘛,东西又不好吃!人多,东西贵,不好吃——成都的同志吃遍了川菜百味自然有挑剔的味蕾,锦里和宽窄巷子的美食,确实,确确实实不地道。


玩美鲁山


我们成都人不是不去宽窄巷子和锦里,只是我们不单独前往,外地来客到成都,我们一般都会他们打发到这二处,或陪同他们前往,若要说过去的成都是什么样?谁知道呢?因为早已被拆光逑了,既然来新地方的人都贪怀旧、民俗、历史这杯,那么恰好成都有这二处仿古的,就权当是成都过去的缩影,管它是真是假,信了就是真的,说实话在成都在也找不到比这二处还像旧时成都的地方。另,我们在这二处是不消费的,在那里消费外地人没啥说的,找不到别的地,我们去消费就是冤大头,朋友三四晓得要被骂成“瓜娃子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