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還有28天,怎樣調適心態完成最後的衝刺?

距高考還有28天,怎樣調適心態完成最後的衝刺?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就要來臨,每個有高三學生的家庭都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是的,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過《最強大腦》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很多孩子的智力和學業水平相當,心理素質上卻有差異。如果父母和學校的老師注意培養孩子應對壓力的素質和平常心態,能幫助孩子應考加分不少。

衝刺期的努力沒有看到成績

距高考還剩下28天,學生們的學業也進入衝刺期,這時候有個現象,越臨近考試,孩子們反而越疲勞、焦慮、學不進去,甚至還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等症狀。

其實從高三下學期開始,很多學生就會出現越學越差的情況,總是感覺不清楚,提不起精神,雖然已經盡了很大努力在投入學習,但是成績並不見明顯起色。

還有的學生會出現“努力反常”現象,即越努力學習,成績反而不升還降了。

努力和焦慮程度適中,成績越好

這裡面隱含著大家的一個錯誤的潛在的認知——努力程度和學習成績成正比關係,即越努力,成績可能就好。可是我努力了,成績卻不好,就會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以致放棄的心態。

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簡單的任務下,動機越強,效率也越高;但是在面對複雜的工作任務時,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呈倒U型關係,也就是說,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高,而動機過強會使個體處於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

距高考還有28天,怎樣調適心態完成最後的衝刺?

高考是個複雜的任務,中等焦慮效率最高。當學習陷入平臺期的時候,先調整學習壓力和焦慮的情緒,成績沒有隨著學習的努力而上升,說明大腦已經“用力過頭”了,在疲勞的狀態下運轉已經沒有效率了。這就該提醒自己減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給自己心理減壓。勞逸結合,適當休息。

學習進入平臺期,難在突破

學習知識的過程,也不是一直直線上升,而是有階段的時快時慢,掌握了這個規律,就能減少焦慮情緒,有針對性努力。

學習一般經歷四個階段:

1、 開始學習階段:剛入門學習新事物,比較困難,提高較慢。

2、 迅速提高階段:學習者掌握了初步的技能,有了基礎,或者找到學習的規律後,成績明顯提高,信心和興趣大增。

3、 學習平臺期:學習者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剩下的就是克服疑點、難點,提升較慢。

儘管學習者很用心,但成績提升不大,有時還會有下降,處在一種迷茫和停滯的狀態中。

4、豁然開朗期:學習者堅持學習,改進方法,不斷探索,掌握新規律,成績又開始逐步上升,能力達到新高度。

所以當學習進入平臺期時,不要氣餒,要自信自己已經快接近最高水平了。這時需放鬆心態,尋找方法,心平氣和的學習,就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正確看待分數

進入高三,各種模考,測驗多了起來,每次考試成績總會牽動學生的喜怒哀樂。其實,這些分數排名對高考的意義不大,重要的是通過測驗發現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分數上。

把每一次的模考當做高考的前奏,考完後總結卷面,發現問題。考差了不要擔心,還有時間來彌補具體的知識點,做個重點的突破。考好了也可以分析幸好這些知識點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可以想想自己在哪些點上曾經陷入懷疑,或者這個點再升級難度如何,或者未曾考到的相似的知識點是否可以串聯。

把自己當成一個考試的分析者,站在教練的角度來,而不是一個分數的被動承受者,你會發現更多的主動權和探索的熱情,也不會被分數牽動喜怒哀樂佔用了過多精力。

學生如何看待分數也和學習動機有關,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包括 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三個方面的內容。

距高考還有28天,怎樣調適心態完成最後的衝刺?

認知內驅力是孩子自身想要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在這種動機下,學習指向獲得知識本身,成績好壞都是用來分析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一種穩定的內部動機。如果考砸了,這種學生會分析問題出在哪裡,哪裡需要查缺補漏?分析自己還有什麼潛力可以提升。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在這種動機下,孩子需要戰勝他人,獲得自尊心。這是一種外部動機,孩子會需要確認自己的分數排名在群體中的位置,有強烈的競爭慾望。

附屬內驅力的孩子學習是為了保持長者們(如教師、家長)或集體的讚許或認可,表現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在這種動機下,孩子追求良好的成績,目的是為了獲得讚揚和認可。如果考砸了,學生的第一反應是如何向家長和老師交代?

學習動機越內部,越穩定可控,越能正確減少分數排名的擾動,堅持專注在自己的學業和具體的問題上,也越少焦慮,優化自己的學習,而不斷可持續發展。

而把學習動機放在和他人排名競爭以及外部師長的讚許和認可上,考好了容易認為是靠運氣,考不好容易歸因為自己天資和能力差,一蹶不振。

距高考還有28天,怎樣調適心態完成最後的衝刺?

著名心理諮詢師叢中老師曾寫過《高考前的心理準備》的文章,告訴大家成績是日常水平綜合水平(不是最差,也不是最好)的反映,不期待超常發揮,把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即可。

生活和學習都保持穩定的節奏,不過度焦慮。科學用腦,勞逸結合,要知道高校錄取的是成績,不是強烈的願望,更不是辛苦程度。

接下來就是慢慢熬過這段時間,讓考試日期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以平常測驗的心態來應對高考,會發現高考“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