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從不刻苦努力,卻能成績頂尖?

活動中心17653708


不努力但卻成績優秀的案例幾乎不存在。之所以我們會認為一些孩子不怎麼努力,但是成績卻很突出。一方面基於天賦,一方面他們的學習更高效,用更短的時間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比起低質量的努力、偽勤奮,找到適合我們的學習節奏和方法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

在學習中花了時間等於在學習中就是勤奮的,這是我們大多數人認知的誤區。即便是真的做到了勤奮,如果不能在課堂中思考,在做題中提升,勤奮也是沒有用的。有很多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是口到了手沒到,手到了心沒到。同樣是在一個教室裡上課,在課後你甚至用了別人雙倍或者幾倍的時間,可是最終體現在考卷上的成績卻非常不理想。 原因很簡單:效率不一樣。

勤能補拙的確不假,但是如果你的勤奮是不走心的,只停留在動手卻未動腦的階段,那麼花費再多的時間也是無效的。這種所謂的勤奮,不僅會讓我們身心俱疲,還會讓我們事倍功半。真正會學習的人,不僅學起來更輕鬆,同時效率也會更高,他們往往具備以下學習習慣:

1、善於利用零散時間

在我們學習時間比較緊張的時候,零散時間就顯得特別寶貴,利用零散的時間,可以解決一些零散的作業、可以用來預習、也可以用來看錯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時間,在學習上幫了我們大忙,我們也可以把大塊的時間放在更深入和系統的知識學習上。

2、善於研究錯題,尋找知識漏洞

很多時候,錯題並不是不會,而是會容易出錯,其實這就是基礎不牢固造成的。這個時候,就要格外重視作業反映出來的問題,一定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可以先看書,解決不了問同學、問老師,並且要整理到錯題本上。重溫錯題,及時看到自己的知識缺陷,非常有助於我們提升成績。

3、不同學科採用不同學習策略

理科重在理解,文科需要反覆記憶。理科的內容,理解了基本上不容易出錯;文科的內容,昨天記得今天可能就會忘掉。所以,理科重在把題目做透,要有錯題本;文科重在反覆記憶,抓住當天、當週、當月這幾個時間點進行反覆,你就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編中肯的建議,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貝爾科教集團


說說我兒子不算刻苦,高考全省約排二千多名的經歷,再總結原因和建議。

兒子高考後自己估分不好,也不差,估計上一本沒多大問題,同意他提出結伴出省旅遊,為將來獨立去學校做準備。

分數出來後,查了下,全省排2000上下。這成績比我想象的好,蠻高興,打了他手機,說成績出來了,具體分數和全省排名。

他那邊回答出乎意料的冷淡:“哦,知道了。”

感覺他沒說下去的意思,聊了下他旅遊的事就掛電話了。雖然他素來穩靜,但如此反應還是讓我有點不解。

回來後家裡就和他商量著填志願了,他的看法我很認同:選好的學校,不圖熱門專業。專業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後來,等到了大學通知書,他不悲也不喜。

我扯起了打電話通報他成績時的事。

他說:“老爸,這成績不是我理想的。雖然覺得初中到高中,我認真學習就高三那一年。但按模擬考試和自我感覺,這成績不理想,可能刷題還少,不熟練。沒關係,工作也要學習,有方法就不怕!”

畢業後校招,他進了間知名上市公司,還好吧,各種順利。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基本扯不上關係。

大學畢業後他寄回家裡一大箱書,不是什麼時尚流行讀物,《中國大趨勢》《貨幣戰爭》《心理學》《五天學會畫畫》……很雜,有深度廣度和工具書,還有佛系的。看到他購買和閱讀的書,我心裡蠻踏實:這是個讓人放心省心的主。

……

小結:

1、刻苦努力和成績拔尖沒有必然關係。

就像肩擔遠比車推辛苦努力,但效果一定不比用車推更快更多更省力。

兒子玩遊戲,也喜歡踢足球,不知受什麼因素影響,還玩健身。可能受媽媽影響,學會將認定要做的事堅持15天並養成習慣。

中學放學後,聽下歌,玩下游戲再健身,或去踢球什麼的,我們不干涉。相反,若從小學開始開足馬力去拼成績,能拼多久?

2、學習課本知識是學習,但學習“學習方法”更重要。事倍功半是無奈,事半功倍應提倡。

我長期在外工作,他媽媽也常出差,他初中高中階段基本屬“自理”狀態。

回想起來,可能耳聞目染,他從小就培養了閱讀的習慣吧,一年級就偷偷看文字版的《西遊記》了。

初中,他對政治地理沒興趣,我暑假回來,看新聞時,從伊拉克戰爭到地緣政治……儘可能將課本的知識和男孩關心的戰爭等興趣點聯繫起來。

給他買了各種各樣的地圖,還有地球儀等,房間貼得滿當當,像作戰指揮所似的。

學習方法,貌似也沒專門教他,可能我書櫃裡相關的書他翻看過,還有時結合某些題目給他引導一下,也不多。

他上大學後整理他房間,翻過他的課本、作業、筆記,又寫又畫的,看得出他領悟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習慣使用和研究的“形象+線索”的方法多少對他有影響。

……想起我有點愧疚,和他一起時間真不多。

建議:

在悟空問答裡回答了孩子教育的很多問題,覺得家長盯住孩子作業和成績分數的多,學習並引導孩子學習方法的少。特別是部分媽媽,感性發洩情緒吐槽的多,理性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紮實找到方法並堅持的少……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小學階段,真不能只盯著眼下的分數和成績,應在激發孩子內在動力和領悟學習方法上下功夫。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某親戚的女兒就是這樣的學生,當年上的是全市頂尖的高中,從不報補習班,每天十點宿舍關燈就睡覺(其他學生大多偷偷開手電學到半夜),卻每次大考成績從來都在全校前十名之內。高考時因語文意外比平時少考了十分,沒把握不敢報清華、北大,也不想復讀,不得已上了北航。 個人以為學習特別優秀的學生有幾個必備的特質,不同時具備的學生很難學習特優,再努力學習也很沒太大用。首先要有超強的記憶力,一旦學會就能記牢,這是學知識既快又多還準的基礎。而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邊學邊忘,臨考了再突擊背書的模式,根本無法學到優秀。其次有很好的悟性(或者說是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認真學習的態度,悟性多半是天生的,學習能力有相當部分靠後天逐漸養成並提高。再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然後還要有反應敏捷、思路清晰的頭腦,最好還要有良好的口才。同時具有這幾種素質的學生,既使不怎麼用功學習,相信也能學得相當好,更何況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學習都是非常勤奮的。


戰地吉普1


估計有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惑,自己很努力,為啥拼不過那些學霸,孩子上了那麼多補習班,為啥成績名次還是上不去呢?

作為一個過來人,曾經的準學霸,先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歷。

我的中學求學經歷

我是77年的,95年考的大學,高中時期算是一個偏科嚴重的準學霸,一般數學、物理、化學考試基本上都能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交卷,印象中沒有拿過150分,但是135-145之間是常有的事。高三(1994年)的時候,物理拿過奧賽省二等獎,數學拿的奧賽市一等獎,高考的時候,偏科的影響太大,不算英語成績的話,語文數學物理化學這四科總成績不拿本市的理科狀元,也能進前五名,最後150分的英語只考了70分,同班考上清華的同學總分比我多40多分,英語比我多了70多分,就此與北大、清華、中科大無緣,上了一所相對普通的重點本科(當年全國首批27所211高校之一),現在的中南大學,當年還叫中南工業大學。

我屬於對數字、公式、立體建模特別敏感的類型,這一點我不知道能否用天賦來形容,當然,我絕對不是天才的料,不過當年的我確實對數學和物理知識特別敏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腦子中總會建立一系列虛擬的模型進行演練,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力學、電磁學等等,各種知識點的場景都會在我的腦子裡面建立一個動態的場景,而且能夠基於不同的知識點快速的切換,這一點,估計是很多同學所不具備的。

然後呢,我也是那種特別能吃苦、堅持、倔的很的性格,用我們湖南本地話來說叫做霸得蠻。從上初中開始,我就一直有一個習慣,任何數學、物理的作業和練習題,必須在當天完成,並且必須自己獨立做出來,不跟任何同學交流(那時候也沒有微信、電話,什麼都沒有),經常為了解開一道數學題或物理題,動不動就是4、5個小時,熬夜到晚上2、3點也一點都不瞌睡,即便做夢也都會經常夢到題目,甚至有時候答題的思路是在夢中找到的,第二天爬起來趕緊回憶思路進行答題,那種激情,真是難以忘懷。

學習的過程離不開大量的練習。

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學習的知識量非常大,節奏很快,每一個公式、定律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相互之間有大量的關聯性,其實按現在流行的腦圖模式來說,這些知識點是可以形成一張網狀的思維導圖的。

如果不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針對性習題訓練,這些知識點很容易在你的大腦中被擱置、淡忘,變成一些模糊的記憶。所以,在我看來,反覆練習大量的、有難度的、覆蓋全部知識點的習題是非常有必要。

我記憶特別深刻,高中的時候,老師經常發數理化的練習冊,一般都是至少2、300頁一本A4紙規格的練習題,用於一個學期的練習之用。但是我一般都習慣於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高強度的做完一本練習題,而這一本習題一定是覆蓋了所有知識點的,我可以沒白天沒黑夜的做,做完之後,可能1、2個月都不會碰這個學科的習題,但是因為經過反覆的練習,習題的內容、知識點、出題的套路模式,都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中,所以那時候學校組織模擬考試,通常都是按1.5-2.5小時的考試時間,我從來沒有超過60分鐘交卷的,因為大多數考題我看題目就知道答案了。

再一個特點是我讀書的時候不喜歡侷限在教材的範圍之內,而是喜歡挑戰高難度。

數學、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對超級複雜的題目進行挑戰,比如奧賽的題目,因為只有這樣的題目才會在裡面設置非常精巧的機關和複雜的邏輯,如果你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挑戰不可能,窮盡你知道的知識點去演算、推敲、猜測可能的解題思路,一旦做出來一道題,對你的知識的鞏固效果會遠遠超過你做100道普通難度的習題,而且經常進行這種挑戰,會極大的拓展你的思維方式,讓你把各種公式、定律給連貫起來,做到舉一反三。

所以,我那時候會跑到省會長沙的袁家嶺新華書店,把當時能買到的奧賽相關的書籍和習題全部買回去做練習,寒暑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玩,我自己一個人悶在家裡閉關修行,就這麼慢慢熬出來的,到後來高三的時候,我基本上不去上數學、物理課了,自己跟老師申請,獨自跑去圖書館開始自學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的書籍。

我的一位高中同班學霸

這位同學跟我同班三年,是唯一令我佩服的一位真正的學霸,我或許屬於“天分+勤奮”的類型,而他則是“天賦+效率”的典範。

這小子的屬於讀書過目不忘的類型,高中三年經常出去玩、跟別人打架,整天像個二流子一樣,但是學習成績卻是一流的,我們埋頭複習功課的時候,經常看到他在看各種小說,卻絲毫不影響他每次考試能夠在班上的前三名之列。

我們高中的數學、物理老師喜歡上課的時候刷題,講完課本知識之後,就會在黑板上寫題目,讓學生作答,誰第一個給出答案和解題過程,老師就會馬上擦掉黑板,繼續下一道題,通常主要是他和我在PK,不過這種狀態,對於很多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來說就特別不公平了,因為題目還沒看懂,就被老師翻篇了。

後來我觀察了這個同學,上課的時候特別專注認真,做習題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此外,我在跟他PK的過程中,發現他對知識點的貫穿掌握和解題的思路有很多獨到的地方,說明他有一套很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後來他考上了北航,再後來留學出國定居了。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答案很簡單。

除了天賦以外,大多數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那麼造成差別的原因是這麼幾點:專注力、自律性、目標導向、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知識點的記憶方法等。

專注力的差異,導致效率千差萬別,自然帶來截然不同的學習效果

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逐漸養成了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毛病,寫作業、學習的時候,容易分心走神,要麼東摸摸、西看看,要麼聽到什麼聲響就要去看一下,要麼眼睛看著書,心思卻飛走了,這樣的狀態,是無法保證很高的學習效率的。

本來一個作業或者一套習題,正常來說2個小時能夠做完,學霸因為知識紮實、專注度高,1個小時就完成了,而專注力差的孩子,要花3、4個小時,錯題還很多,甚至很多題目還做不出來,這就是差距。

自律性強的人,更有目標,也更容易獲得想要的結果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自律性、目標性更強,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孩子,在面對誘惑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底線,就像我當年讀書一樣,別的同學做不出來作業,也不會熬夜,等著第二天抄作業,但是我一定會熬到把題目解出來為止,不然的話,多晚都不會睡覺。

其實,很多看似不刻苦卻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真正刻苦的時候,你是看不到的。

學習方法很重要

說實話,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以我的經驗來看,預習、複習、多做不同類型的習題,挑戰難題,串聯知識點,跨領域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我當年並不知道腦圖(思維導圖)這樣的概念,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很熟練的掌握了將數學、物理的各個主要公式、公理、定理建立一個知識網絡圖譜,當然,這個圖譜是在我自己的大腦裡面的,我會隨時任意的翻查這個網絡來尋找我要的知識點,幫助我解答學習上的難題。

到後來,我進行復習都不是看書的方式了,完全就是腦袋裡面放電影的形式,1、2個小時就能把中學的物理、數學的知識點播放一遍。

高考前的5天,我把所有的教材、習題全部放下,每天除了吃飯、睡覺,看電視劇之外,就是在腦子裡面放電影,把知識點過幾遍,放鬆自己的情緒。

學習興趣是核心驅動力

這也說到了一個關鍵點,學霸都是愛學習的,對於知識的獲取、使用有著一種莫名的樂趣和成就感,有興趣的驅動,再加上自律、專注、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想不成學霸都難了。

不過,興趣的培養,往往需要從小抓起,如果孩子已經到了中學的階段,會不會突然開竅,就只能聽天由命啦。😂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從小學到高中,雖然算不上頂尖,但是一直名列前茅,跟其他排名考前的相比也算不上努力的。看到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嘗試著回答一下。

我自己個性比較隨和,在讀書的時候,朋友裡既有學習認真的好孩子,也有調皮搗蛋的差生,據我自己的觀察,我覺得從不努力成績卻能頂尖,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重視系統性思考,將知識串聯

我自己記憶力比較差,如果死記硬背就很難記住,所以只能將知識有邏輯的串起來,這樣只需要記住基本的很簡單的知識,通過推導就能夠把其他需要記憶的知識記住。

通過這種做法,一方面我訓練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每接觸一個新的概念,我會了解它的基礎條件是什麼,基於這些基礎條件又進行了怎樣的推導才能夠得出最終的結論。這樣,我對於這個概念適用的範圍和推導過程就會掌握得比較熟練。

另一方面,對於基礎概念以及推導過程的掌握,不僅會加深我對概念的理解,同時還會增加我舉一反三的能力。理科的考題很大部分就是建立在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

而反觀一些學習特別刻苦的同學,他們很多都極為推崇做題,做了大量的習題,但是對於基礎的概念卻不能夠深刻理解其內涵,也無法對於各種概念從更高的層面去思考它們內在的聯繫。

2.簡化需要記憶的內容,提高記憶效率

對於一些確實需要記憶的內容,我會通過編口訣、找類比來簡化記憶內容,記憶起來非常容易,而且不會出錯。

比如生物中的人體必須的氨基酸之類的,我會編口訣,然後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件事情可以用來將這個口訣串起來,並且能夠跟概念的名稱很容易的形成觸發點。這樣我一看到名稱就能力立即想起這個概念的內容。

這個會鍛鍊我的聯想能力,而且極大的降低了記憶負擔,對於我這種記憶力不強的人來說,真的是幫助太大了。

3. 從最重要的地方突破

想100%把握課本上所有的內容是不可能的,選擇一個重點往往會節省很多的精力。特別對於自己的劣勢學科,這一招非常管用。

我之前英語比較差,因為記憶力不好,很多內容記不住。後來我想到一個辦法,只記憶課文裡的重點句子。每一個單元,最重要的那篇文章,一般只有7-10句重點句子,這種句子一般包含重要的語法結構、詞彙等,基本上涵蓋了那一個單元80%以上的重要知識點。由於數量不多,全部背下來並不會花多長時間。

我每天早自習就大聲朗讀這篇課文,並且背誦這些重點句子,往往一個早自習就可以背誦下來,兩三個早自習就能夠完全記住。通過這種方法,我的英語成績提升得很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90多分漲到了120多分。


暫時想到了就這三條,希望對你有啟發~~


金小min


和思維導圖結緣是上了大學以後,某一天覆習功課的時候突然醍醐灌頂,從那時起,我的學習能力開始飛速提升,考試對於我來說,不再是痛苦的折磨。

掌握了思維導圖這把“屠龍寶刀”,才徹底明白了一件曾經以為特別古怪的事情。

我初中時期的一位同學,他的學習方法與眾不同,上課時課桌上只放一本合著的書,偶爾記筆記,真的是偶爾,因為極少見他記筆記,整堂課一動不動地凝神聽講,之所以觀察這麼仔細,是因為自從他到了我所在的班,我就從第一名毫無懸念地落到了第二,差第一名一個車位,是的,我既不幸也幸運地遇到了“學神”——幾乎科科考滿,我除了個別科目勉強和他不相上下,整體成績完全被碾壓。

這位同學在家學不學,如何學不清楚,但在學校的狀態也和其他人完全不同,自習課我和多數同學總是忙著做作業,想起來著實汗顏,當時的我就是靠刻苦努力勉強考個高分的那類學生,每天疲憊不堪還咬牙堅持的那類學生。

“學神”自習課也做作業,不過是在下課前十分鐘內做完的,大部分時間面前什麼都不放,手肘支在桌子上“冥想”,偶爾拿出書翻一下,後來也知道了他是象放電影一樣用腦子過濾消化課堂內容,別人就算知道了他的方法也用不了,就象武俠小說裡的“屠龍寶刀”,大多數人見了也拿不動,就算拿得動也舞不動。

《高考狀元的屠龍寶刀》的作者李曉鵬,來自重慶江津的高考文科狀元,他很幸運在高中時期領悟到思維導圖的妙處,幸運地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

曾經和當高中老師的朋友探討過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確是學習上的“屠龍寶刀”,但若想把“寶刀”舞動的行雲流水、虎虎生風,“內功”的修為得達到一定程度,什麼樣的“內功”?迅速整合知識點的能力。

說詳細點兒,編課本的人把要呈現的知識分章節闡述,類似於看書的人看到的是很多不同形狀的葉子、部分長長短短的枝子,還有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樹幹。

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強記葉子的形狀、枝子的長短,免不了記混葉子的形狀,記錯枝子的長短,能記住80%到90%的內容就是“學霸”了。

如果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就是找出葉子和枝子的結合規律,把葉子歸類,合適的葉子“粘”到合適的枝子上,再把合適的枝葉“粘”在合適的大枝子上,最後還原成“樹”的模樣,這樣就不會記混也不會記錯,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就完成了。

但凡成績好還看起來學的輕鬆的,都是掌握了高效學習方法的人,而努力學習是領悟高效方法的前提條件,至於能不能悟到,什麼時候悟到就看個人的運氣了。


阿娥你好


我和我的老公就是這個問題典型的例證。

首先,說下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學到很晚,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天做作業做到大半夜,為了能多學一些,早晨早早的起來,打著手電筒學習,就為了能多學點東西,多做一點題目,多背幾條知識點。結果,壓力太大,高考發揮失常。

然後,我老公,高中的時候,天天去網吧玩遊戲,雖然不逃課,但是上課感覺也吊兒郎當,不聽講,老師讓他做題目,他也草草看看了事,但是高考前,每次班裡摸底考試,從來都沒有掉過前三名,連老師都覺得很奇蹟,所以也不大管他,高考正常發揮,數學,理綜幾乎滿分,語文英語雖然不咋地,但是也不太差,最後去了211985.。

我老公的這些事蹟都是跟他去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他的那些高中同學說的,其實我也覺得非常奇怪,然後問他是為什麼?他說他學的理科,尤其是物理和數學,都是舉一反三,雖然總是去玩遊戲,但是上課的時候,他會注意力百分之一千的聽老師講解,然後看題目的時候,會把所有的相關的題目歸類,然後找出這類題目的特徵,就那麼幾類題目,每一類做上個幾道,掌握規律之後,多做也沒什麼用。用他的話說,玩遊戲就是放鬆心情。雖然我對他的這個說法非常的無語,但是回想當年,因為我是文科,天天做題目,背知識點,背到頭暈腦脹,壓力太大,天天失眠,上課總是打瞌睡,天天渾渾噩噩的,可能,文科理科的學習方法有一些差異,但是上課跟著老師的節奏走,認真聽講才是最重要的,比自己多花很多時間做題,不睡覺的題海戰術有用。

所以,不要覺得不做題,不題海戰術的都是不學習,只是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方法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strong>


我愛學法語


為什麼有些孩子從不刻苦努力,卻能成績頂尖?

無獨有偶,有幸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學霸。


那是2007年,新接手一個七年級。打開分班成績冊,曾某某,腦子裡一下冒出個念頭:該不會是那個“神童”吧?沒錯,正是他,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遠近聞名。有多牛?三年級可以口算四位數乘法,張口就來那種;背課文,別人得半小時,他只需搖頭晃腦的慢幽幽的讀兩遍。

在我班上讀了三年,過程各種淘,但成績從沒下去年級第四(同級九個班,440人以上)。


綜合分析他這類人,從不刻苦努力,玩玩耍耍的學,還有點小調皮,但成績穩居前三。

他們大多有以下共同特徵:

一:天賦高,感覺就是“為讀書而生”。

二:記憶力好,“過目不忘”。

三:有成熟的學習方法。

四:學習興趣濃,學新知識時,特別是越難的題,容易“犯痴”。

五:學習時比誰都專注,玩時比誰都“瘋”,但有自己的度。

六:班級上同樣的課程和習題“吃不飽”。

七:人前輕鬆,人後用功,很少做無用功。

。。。。。。

這就是所謂的學霸。


您遇到過嗎?有什麼印象?文後留言交流可好?


清風教與育


記得我小時候一到六年級都是過目不忘,算題都是幾秒鐘的事,腦筋急轉彎等疑難應用題等也是分分鐘的事,考試一直都是全班前三,第一,第二,最多考的第三名,背課文看一遍就能一字不漏的背完,數學題老師不講我就先會了,覺得很輕鬆並沒有故意認真學習和努力,到上初中的時候,家裡出現一些變故,所以我沒有心情專心上學,儘管很努力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上學,但成績卻下滑了,語數英都是滿分120,我從100多分降到90多,80多……到後來沒有信心再上學了就沒等畢業就退學了,很多人都說我浪費了才華,不上學太可惜了,可是我真的不後悔,因為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為了爸媽,我願意分擔一切事情,至於發生什麼事就不一一細說了,我覺的吧成績不是強求的,對於我的三個孩子我從來不要求孩子一定得考高分,只是對孩子說一切盡力而為就好,能考多少就考多少隻要盡力了就不要會後悔


窗簾文具


你努力,你必有所取,孩子也是一樣。


人都是懶惰的,就像我一樣,休息日的早晨,總是睡個懶覺,即便我很想早起……

但同為休息日,如果中午要參加朋友的婚禮或者聚個會什麼的,睡個懶覺?那絕對不可能。

小時候讀書,聽爸媽和老師說,好好讀書,將來就有出息,就能出人頭地,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不是這樣的,就當時的年紀,根本達不到這個高度,只知道考試考好了,爸媽高興,鄰居羨慕,自己也有面子,所以就把好好讀書這件事,堅持了好些年。

現在不一樣了,城市裡的娃娃們思想更加獨立,眼界已不可同日而語,些許的“面子”,可能根本不容易看在眼裡。面對爸媽有“高度”的嘮叨,犟嘴抬槓,是時常的事,還不如允許他玩半天手機來得實在。

“爸媽老師天天追著讀書讀書,算題算題,我就沒搞懂這阿基米德,牛頓弄這些東西,就現在這科技時代,學這些還用得著嗎?學不好就沒有出路了?”這可能是部分同學心裡的真實想法。

很多同學對我說,老師,我現在就想學編程,我就想學橋樑設計,我就想學醫學,我就想學生物製藥,我就想學經濟學,我就想學集成電路設計…… 現在我每天看到這方程,函數,公式,單詞,受力分析,作文,沒完沒了的作業我就頭大。

我想告訴大家,沒有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是天生充滿興趣的,不信現在就在淘寶上買上一套孩子理想中要學習的東西,幾十塊錢就搞定的事情。

打開書本一看,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裡面依舊是那些公式、函數、方程,陌生的是一個也看不明白…… 不明覺厲,但看這氣勢,應該遠比現在學的還要無聊!

說也奇怪,為什麼有的同學一拿到難題就不解不罷休,熬個週末也想把它解決,但有的同學一拿到難題就敬而遠之呢?知識還是“無聊”的知識,同學還是那幫天天見的同學。

流水線上的操作員,建築工地的農民,礦井裡的挖煤工人,面對的是及其無聊,及其繁重,及其危險的工作,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卻樂此不疲,爭著搶著也要上呢?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有句話說的很好:勞動,能讓人活得更有尊嚴。尊嚴,撫慰了疲勞的身體,是實實在在獲得的快樂,只有自己能夠享受,而且不可多得。

想想遠在故鄉親人,能夠用自己的努力,給父親多寄一張蓋房的鈔票,給孩子多買一件衣裳,什麼都值了。這是樂趣,是收穫…… 所以,他們加倍努力!

我觀察了很多學習積極性強的孩子,並不是他們學習不辛苦,而是他們時常,或沉浸於解完難題的豁然開朗,或陶醉於和老師同學激情討論的自豪,或享受於父母老師的鼓勵認可,或遐想於對現實困難的激切改變…… 所以,他們加倍努力。


我是周庭,物理老師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創講義公開出來,希望能夠更多孩子更高效的幫助。覺得回答有用,記得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