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用“德孝文化”涵養中華文明之根

母親節就要到了,人們總是想盡辦法讓母親開心:買鮮花、擺家宴、帶母親旅遊,給母親買禮物等都很常見。的確,在母親節讓母親感受更多的愛,本就是做兒女應該做的。人們常說“母愛最無私”,是的,母愛是人間最偉大、最富有犧牲精神的大愛。

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哪些地方,“媽媽”的發音幾乎都一樣;無論任何國家或地區,每個人的價值觀有多麼不同,但母愛是被所有人認可的一個價值遵循。雖然人們的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經歷不同、文化不同、認知不同、地域不同,卻唯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對母愛的一致認可,都想讓母親在節日過得比平時更開心。

感恩母親、孝敬母親,其實是中華“德孝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以孝敬美德為精髓的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德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積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華。德孝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的獨特基因,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孝敬是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追求的基本價值。德孝文化以“唯人為貴”為核心,既是治國理政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又是從上到下的基本價值遵循,這些要求與當代中國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為內容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高度一致性。而在母親節弘揚“德孝文化”,不僅能使家庭更和睦,社會也將變得更和諧、更文明。

忠孝禮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道德行為的精闢總結,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忠於國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中國傳統固有的小家庭模式開始發生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人際關係等,也都將產生巨大變化。許多傳統文化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然而,方式變了,但核心並沒有改變,堅守德孝文化,涵養中國文明之根,任何時代都必須堅守。

母親節,讓母親感受更多的愛,是每個人的心願。偉大的母愛是通過生活中各階段、各種大事小情反映出來的;無私的母愛,體現在母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那麼作為兒女,我們就該弘揚和傳承以維繫家庭和睦、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德孝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用“德孝文化”涵養中華文明之根,如此,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必將發揚光大,母親節也就一定過得更有意義、更具時代內涵。(作者系四川在線特約網評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