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名吉林援疆干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区建设


159名吉林援疆干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区建设

新疆头条讯(文/图 记者 曲媛媛)今年是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干部在阿勒泰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阿勒泰地区的水利枢纽现场、医院门诊室内、三尺讲台前……有159个人,他们以工程师、医生、老师等不同的职业身份出现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时,他们又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吉林省援疆干部。

从阿勒泰市到布尔津县,从哈巴河县到吉木乃县……阿勒泰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民生经济等不同的领域中,都少不了吉林援疆干部的身影。

参与有成就感的工程,怎么会辛苦

记者在数次采访中,走进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人感慨“你们太辛苦了”,援疆干部们的回答很一致:“来阿勒泰工作,怎么会辛苦”?

今年60岁的王义新,2014年初来到阿勒泰。他说,那是因为“激情”;2017年春天,他又来到阿勒泰,他说,这是因为缘份。

王义新小时候在一本小人书中看到阿勒泰这个地名,慢慢地他知道了阿勒泰有秀美的可可托海,神秘的喀纳斯。2011年,王义新得知吉林省要向新疆阿勒泰地区外派水利工作人员,他马上报了名。2014年年初,王义新从吉林省老龙口水库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转变为阿勒泰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在青河县的拜兴水库,王义新带领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解决了引水洞钢闸门替换和基础防渗处理问题;在哈巴河县的加那尕什水库,他提出了优化道路选线方案;在阿勒泰市的乌拉斯特水库,他提出和解决了石料场爆破试验,碾压试验技术方案……

2016年王义新离开了阿勒泰。回去没多久,王义新听说新疆萨尔托海水利枢纽工程要开始建设了。阿勒泰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想邀请王义新再度来到这里。“来,当然要来!”就这样,王义新从吉林省第二批援疆干部,过渡成了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干部。

工程前期筹备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渴了,就来一碗清凉的河水,困了,就睡在闷热的彩钢板工棚里。有人说:“真是找苦吃。”他说:“这个工程一完工,下游几十万居民都能从中受益。能在阿勒泰参与这样有成就感的工程,怎么会觉得辛苦?”

​159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干部,每一个人的背后,都系着两根“绳子”:一根系在阿尔泰山脉援疆建设的日子里,一根系在千里之外的遥遥牵挂中。可更多时候,他们选择了前者。

159名吉林援疆干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区建设

援疆工作为阿勒泰地区带来多层面变化

159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干部,和阿勒泰地区干部群众一起,使阿勒泰地区的居民感受到不同层面的变化。

在规划发展方面,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研究提出“冰雪强边、冰雪兴业、冰雪富民”援疆思路。同时,针对阿勒泰市是“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的资源优势,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等有关方面专家编制阿勒泰冰雪大区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合申报打造“中国冰雪产业(长白山+阿尔泰山)合作示范区”战略构想。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至2019年雪季里,阿勒泰地区如织的游客量就是对这一思路最好的佐证。

在民生建设方面,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将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其中,试点打造的阿勒泰市斯德克片区“北疆最美雪村”已初具规模,上一雪季户均增收数千元。

在教育领域中,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1.26亿元,实施56个教育援疆项目,支持地区职业教育园区和阿勒泰市三中、吉木乃县高中等“吉林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所搭建的“数字惠远”教育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两地教育资源远程衔接、共用共享。此外,“高校援疆联盟”、“院士专家金山行”等方式,更是为阿勒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159名吉林援疆干部用真情投身阿勒泰地区建设

在旅游兴疆领域中,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安排专项援疆资金用于航线补贴,协助地区开辟10条新航线,构筑“干线飞全国、支线飞全疆、低空飞景区”的旅游航线网络。面向全国主要游客市场开通“吉林援疆旅游专列”,组织7趟专列近7000名游客畅游阿勒泰;依托旅游专列开展手机摄影大赛,点击量超过50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阿勒泰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有信任,勿相负。阿勒泰地委评价吉林省第三批对口援疆干部的工作时,由衷表示:“真情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

截至目前,吉林省第三批援疆工作干部人才共有87人次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奖励,其中3人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1人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