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網商新傳媒


為什麼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題主問了一個很好且很痛的問題。雖然不是所有中國孩子都不尊重父母,但可以肯定,這個問題在中國確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稍稍地深入一下,比如我們回顧過去,回首歷史,似乎並不存在這種狀況。所以,我們應該在問題前面加以限定,比如“當代、時下”之類。

要說清說透這個問題,專家學者可以寫上幾萬字甚至一本書。所以,這不是一篇小小的答題文章所能解決的。

我有時在想,要說天下父母對孩子付出最多的數現在中國的父母,按理說最應該得到孩子的尊重,可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很大程度上恰恰相反,這不能不令人思考。

這是不是與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斷層問題有關?比如禮教文化、孝道文化的式微等,今天50歲以上的人們肯定記憶猶新,這些曾經一度被視為封建遺毒而大加討伐和批判。

這是不是與家教理念及方式的不正確有關?比如,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施加壓力過大,讓孩子產生逆反甚至叛逆思想。又比如,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呈現“兩端化”現象,即要麼苛刻,要麼溺愛,這兩種極端化的家教方式都是錯誤的、有害的,苛刻之下的孩子不能尊重父母,溺愛之下的孩子不會尊重父母。

這是不是與獨生子女的人格問題有關?現在不少年輕一代在人格上是存在問題的,說白了是有人格缺陷的,比如以自我為中心,不善解人意,任性,好發脾氣,不懂得分享、助人,過度依賴,缺乏獨立性,經不起挫折、打擊,心理封閉,“太宅”等,這些人格特徵與社會是格格不入的,當他們在社會上碰壁時,也許在內心裡會遷怒於父母和家庭,表現出對父母的不滿和怨氣。

應當還有不少原因,值得人們探討,我在這裡權當拋磚引玉吧。





清風朗月zgh


孝道和教養,一定是有遺傳!我是這樣認為。我父母親都是例子,因為媽媽只有我們五個女兒(頭兩個哥哥都沒帶大,一個三歲時淹死了,一個生了就活了半天),就這樣,奶奶總是討厭我媽媽,也不喜歡我們,可爸爸他還是孝順,但是有一點,他從不打我們,把女兒當寶貝一樣養大,如果有七十年代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會明白,那時候有多麼的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啥都缺。媽媽長期體弱多病,每年一到冬季,是我最怕的季節,怕我們的媽媽生病,住院。只要住院沒有錢,就是爸爸去貸款!可我們的爸爸都是盡全力治療媽媽的病!同村裡面的好幾個嬸嬸,她們都是因為男的不重視,早早的就走了!我媽媽就這樣的身體,活到六十七歲!離開的時候,很安詳!大姨媽來了說:媽媽這一輩子多虧找到我爸爸這樣的好人,和五個女兒的孝順。才能活到六十七歲!小時候,媽媽總是說我們都是苦水裡泡大的,長大了以後會享福!一個人,活在世上,真的好難。特別是六親難靠的。那時候,父母親還能把我們都養大,己是不易!所以,我們都是盡全力做到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晚年!以致於在我們村裡,都泛羨我的爸爸媽媽養了女兒好!或許,我們都只是盡了做女兒的責任。也為了不讓旁人瞧不起我的爸爸媽媽,儘量的叫父母親吃好,穿好一點。就這樣,父母都覺得特別滿足!我們的都己不年輕!自己也要老,有什麼理由不對父母親好一點。我常說,孝敬父母不需要理由,而不孝的人,理由藉口萬千!還有,有的人認為,父母親有幾個孩子,個人就敬幾分的孝。其實,如果你多多的孝敬父母親了。老天也會回報你!讓你事事順心!身體康健!免於兇惡!看到這段話語的朋友們都是有福的!


lu040337703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國孩子都不尊重父母,但這個問題似乎在中國孩子中更為嚴重。

2019年4月21日晚,涉嫌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出現,被機場公安民警抓獲,目前案件已經移交給福州市公安局晉安分局。

公開資料顯示,吳謝宇,1994年生人,2009年以全校第一的高分考入福州一中,2012年從福州一中畢業,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獎學金。

在老師、同學的眼中,他一直都是“完美”的存在,然而這個“完美”青年為什麼突然做出這種極端的行為,沒有人知道。

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這樣的新聞非常痛心,也有很多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文章裡面敘述了幾個各方面才藝優異的孩子,都對自己的父母發出厭惡的聲音。大家因此討論,為什麼“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若干年前,一位美籍華人回國,發表了一篇類似的文章,其中一箇中心問題是“為什麼國內孩子們崇拜的人物有那麼多,卻從來沒有自己的父母?而美國孩子崇拜的對象往往第一就是自己的父母?”。

有的朋友說,“中國的父母更愛孩子,可以為了孩子犧牲一切”;有的朋友說,“美國的父母更考慮自己,和孩子之間親情淡漠”。筆者想說的是,天下父母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

中國是個崇拜英雄的民族,犧牲精神自古備受推崇。不過,犧牲一詞在現代需要重新定義:要以不求回報,自我尊重為基礎,才叫犧牲。

下面是我身邊朋友和我所知道的真實案例,在這些案例中,父母的學歷高低各不相同,但他們的親子關係都很差。

1

在80年代後期曾經有一個很震驚的新聞:一位優秀的名牌大學理科學生,沒有考上本校的研究生,對自己完全失望了,就把希望都寄託在生孩子身上。他選擇了一個相夫教子類型的女孩做老婆,不出兩年就生了一個兒子。

兒子繼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聰明帥氣,父親就把光宗耀祖的使命給了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兒子學習,給兒子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要求兒子12歲完成醫生博士學位。

從兒子四歲開始,他就每天早早下班給孩子上課。他認為自己的兒子有著超強的才智,不需要從小學一年級學起,就直接從四年級的課本教起。周圍親戚朋友都被他給嚇住了,紛紛前來勸阻,都被他擋在了門外。

這位父親一意孤行,直到兒子6歲半的時候,小男孩實在無法承受這份壓力,趁父母不在家,從4樓窗戶跳了下去。幸好被樓下曬衣服繩子擋了一下,沒有摔死,半邊臉摔癱了。這個小男孩精神完全崩潰了,不要說可以完成學業,從此連正常人的生活都無法進行了。

這個例子很特殊,但是有著同樣思想的父母卻非常多。文中的那個小侄子,各方面才藝出眾,卻嫌棄為自己付出了全部的父母,乃至發出了“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的喊聲。

在美國,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靠一份工作養活一家老小。美國的父母會這樣教育孩子:

“你爸爸很厲害,他一個人工作,養活了全家人。”

“爸爸很優秀,在公司很認真工作,從來沒有違法亂紀過。”

“媽媽很優秀,你們都是她帶大的。”

“媽媽很了不起,你們喜歡吃的蛋糕,都是媽媽親手做的,不是外面買的。”

“爸爸媽媽很偉大,不管你們是淘氣還是乖巧,不管你們是漂亮還是普通,爸爸媽媽都是那樣愛你們。”

在美國孩子眼裡,爸爸媽媽是值得崇拜的英雄,因為他們犧牲了某些個人的追求選擇了生養孩子,並且承諾盡到撫養孩子的責任,教會孩子為人處世,傳授生活的技能,並且永遠無條件的愛孩子。有了這些,父母就足夠讓孩子崇拜了,無所謂職位高低、能力大小。

所以,你眼裡的自己無能,你的孩子就會認為你無能。孩子如何看待你和家庭,完全取決於你的教育。

2

筆者一個朋友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職員,其實他們兩個的起點都不錯,在80年代有名牌大學文憑的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離開校園以後,父母就開始躺在學歷上不求上進了,很快就被同齡人落下了。

朋友的父母沒有反省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把責任都推給了社會,準備讓下一代來光宗耀祖。兩個人起早貪黑地逼孩子學習、接送課外活動,監視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幾乎被剝奪了所有的休息娛樂時間和權力,以至於孩子感覺家裡如同監獄一般,每天過的苦不堪言。

最讓他痛苦的是,自己明明喜歡新聞,夢想成為一名記者。但是父母偏偏讓自己去學習理工課,希望自己以後可以進入軍工,名利雙收。為了擺脫父母的影響,他選擇了出國,在出國後第二年轉入新聞專業,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回想起自己的青少年,他感覺如同噩夢一場。別人的童年樂園,對他就是煉獄。他曾經發誓,再也不想回國見到父母了。談起自己的父母,他幾乎都是負面的評價。

自己不敢面對挫折困難,卻對孩子百般要求,這樣的父母在中國也很多。

在美國有不少父母培訓班,這些班上都在培訓一個概念: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這樣的人。既然你希望孩子可以成龍成鳳,你就自己先成龍成鳳。不然,你就不要去要求你的孩子去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上天讓你孩子成龍成鳳了,那是他(她)的命運和自身努力,不是後天棍棒教育的結果。

如果父母自己不肯努力,反而一味地要求孩子,結果孩子只會厭煩甚至看不起父母。即使孩子成功了,只會把功勞都歸結在自己身上,而不會考慮到父母的付出,因為父母的付出是有條件的。

3

有些父母原本沒有逼迫孩子的心,但是虛榮心過重,凡事都愛攀比。看到人家的孩子得了舞蹈比賽第一,就要自己的孩子也拿大獎。看到人家的孩子英語演講得了冠軍,就要自己的孩子也去開小灶學英文。

結果,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某方面的優秀,自己的孩子就要各方面都優秀,父母巴不得自己的孩子把全世界都比下去。

筆者一個鄰居是新移民,她選擇移民的原因,就是不堪中國式父母的攀比。從小,她就被父母逼著天天奔波於不同的課外班之間,每天都聽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和期望。

她從幼兒園起到大學畢業,各種大獎拿到手軟,但是她的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弱。到了參加工作,父母還是這樣要求她,她再也不想過每天都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的日子,選擇了移民美國,可以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徹底擺脫父母的約束。

很遺憾的是,她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約束和安排,到了美國凡事自己可以做主了,她卻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了,而且終日生活在和別人優點對比失敗中,差點得了憂鬱症。

在接受為期兩年的心理治療中,她慢慢地改變了觀念,終於放棄了虛榮心和攀比心,學會了凡事只注重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特長,要比只跟自己比。好在美國的大環境就是不主張對比,她的心理漸漸開朗,生活重新陽光明媚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對外吹噓炫耀的資本,如果你這麼做,請反過來想一想,你有哪些可以讓你孩子對外吹噓炫耀?

4<strong>

孩子總是自己的好,但是不等於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如果我們對孩子有著完美的期望,結果就是對孩子的期望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會把孩子逼上絕路。

筆者有位中學女同學,藝術天賦極高,各種樂器一學就會,小提琴更是拉出了專業水平。但是她的數學非常差,每次就只能勉強考及格。看著每次參加數學比賽的名單上都沒有女同學的名字,她父母急得團團轉,又是批評教育,又是請家庭教師。結果女同學不僅沒有改進,反而極度厭倦數學。

為了彌補“不完美”,女同學嫁給了一位數學博士移民美國了。她的兩個孩子都沒有繼承她的藝術天賦,數學卻很出色。女同學從自己身上吸取了教訓,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讓孩子去學習樂器,而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參加奧數比賽。

美國人喜歡說一句話“上帝為你開了一扇門,就一定會關上一扇窗”。美國父母要學會的第一功課就是接納:接納你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納你自己的不完美。

這樣,你就不會對孩子做出不切實際的期望,孩子也不會因此產生叛逆言行。

孩子是特殊天才,還是普通人才,都是父母生就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李雲迪,不能成為李雲迪不等於孩子不能在其他領域裡面很優秀。馬雲只有一個,不等於不是馬雲的人生就不成功。

做父母的與其去逼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光宗耀祖,不如來逼自己;與其把所有的付出都給孩子,不如留一些給自己,讓自己先優秀起來。只有你優秀了,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只有你優秀了,才能自我認知良好,自尊自愛的父母才會有愛人愛己的孩子!

《聖經》裡有句話:“兒女是父母的王冠,父母是孩子的驕傲”!欲戴王冠,先受其重!你希望以孩子為豪,首先要讓孩子以你為豪!

移民相關問題,歡迎隨時來撩哦~


移民幫


記得上學的時候總是被教導,中國是禮儀之邦,要尊師重道,要尊重長輩孝順父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此越來越疑惑。



首先,我們沒有學會尊重別人。

孩子好像家長的物品,只要稍微不能讓家長滿意,就會遭到羞辱責罵。即使沒做什麼事情,成人無聊了,也會逗一兩句。如果孩子哭了,成人還會說,就這麼點小事就哭了,真沒用。有的時候別的大人都孩子,家長還會幫腔,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次,我們也沒有學會尊重自己

小時候,不管願不願意,只要能夠討好父母,再怎麼受委屈,最後也還是要主動去找爸爸媽媽,為什麼,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啊,而父母就是知道這一點,才會肆無忌憚地對待孩子,從而孩子學會了討好或者叛逆,或者有抱復的心理,不管是哪一種,孩子都是不尊重自己的。


最後,父母自己也沒有尊重自己

家長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所以會對孩子任意打罵,但是他們也不是一直都發脾氣。冷靜的時候,就會覺得要對孩子好,於是就一個勁兒地溺愛孩子,有時候孩子挺困惑的,就會有很多不良行為來試探,直到家長終於發脾氣了,他們才安心,覺得這才是正常的,而孩子的這些試探性的不良行為,就會被說成是不尊重父母。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那些看似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潛臺詞是,我需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其實,中國的父母就像是沒有駕照的駕駛員,看起來好像會開車,實際上卻有很多安全隱患,奉勸各位,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還是先去父母學校上上課吧。


陳姍姍龍巖正面管教


這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很複雜,並且很畸形的社會問題!家長的嬌慣、縱容和溺愛,助長了這種事情的發生。而家長之所以這麼做,和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的艱難、對愛的認識、家庭教育方法及其他有很大的關係。生活艱難,他們需要考慮未來養老的問題,為了最大限度的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對他的愛,所以,一味的縱容和嬌慣,一味的護短,放棄了自己應有的尊嚴和底線,以期以後孩子長大了在遇到艱難困苦時,能想到自己的好。父母們沒有考慮到,他們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造成了許多錯覺……孩子們會認為,只要自己堅持,自己就是對的、就是勝利者,模糊了他們對勝利和正確、錯誤概念的認識,從而慢慢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體會他人感受的言語、行為。錯誤的認識觀、錯誤的教育觀,不能正確認識愛和尊重,不懂怎麼讓孩子學會愛和尊重,是家長們最大的教育敗筆。所以,專家、社會、教育者、媒體需要幫助他們。


千田佳田


現在父母作的死唄,自己先把自己看得很輕,甚至沒有尊嚴,什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把孩子原本尊重他們的心都磨得麻木不仁了!我記得有個同學總是說“大人的事情我們管不著,我爸打我媽跟我有什麼關係”,要不就是說“錢不夠,我爸屁顛屁顛地給我送過來”“我媽都捨不得教訓我,敢教訓我的人還沒生出來”,這就是熊家長教育下的孩子,當然不能把錯誤都賴在孩子身上,有的人就是用自己拙劣的教育方式來培養自己認為對的“熊孩子”,他們培養的殘次品反過頭來對他們非打即罵,極其不尊重他們,可不就是活該嗎?我不同情這樣的熊家長,尊重不尊重全是他們自己作的!


天天快樂69044234


這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

獨生子女 從小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捧在手心,可以說小祖宗一般。缺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自我為中心,不夠尊重別人,更不懂尊重父母及長輩。

3歲看老,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任其發展,小時不樹立正確的觀念,大了更管不了了。

我兒子15歲,正值青春期,他們班很多家長反映自家的孩子不聽話,逆反,頂嘴,但我兒子從來沒有過。所有長輩,都誇他懂事。

所以,教育必須從小抓起。


小崔侃侃侃


“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國的特點,其它國家也有,並且這不是普遍現象,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個別現象吧。但這種現象也不容忽視。孩子不尊重父母,絕大多數是因教育方式方法不對等原因造成的。特別是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物質豐富了,加之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對孩子的嬌生慣養成為普遍現象,父母識為掌上明珠,而爺爺奶奶的慣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種常態下生活的孩子比較任性,他們要什麼就滿足,他們心底深知,一撒嬌、一鬧騰,疼愛的人什麼都會滿足,有恃無恐,天不怕地不怕,即使有時父母打罵,也有爺爺奶奶承腰。有好吃的,只給吃獨食,有好穿的、好玩的,……漸漸的、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唯我獨尊意識,自私自利、獨斷專行,稍不順心,就亂髮脾氣。面對這樣的現象,當孩子出現叛逆時,有的父母不知所措,缺乏足夠的應對知識、育兒方法,罵——他就會豪不客氣、語無擇選的給你頂回來,打——他根本不知道怕你,更有甚者,一走了之!長此以往,他們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不尊重父母的習慣,甚至故意與你倒行逆施、唱對臺戲中沾沾自喜、找“自己的快樂”!另一個方面,有的人身為人父母,自己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無形之中教子女不尊重你!(個人觀點,不妥海涵)


盧笑一笑


因為中國父母對孩子過分嬌寵,從小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尊老愛幼教育,自己為孩子也沒樹立好榜樣。好吃好喝的都給了子女,而不是給自己父母。平時所關心的都是孩子,而不是年邁的雙親。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高齡父母身邊無人照顧,二三十歲的年青人被他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一個從小隻知索取而不奉獻的人,長大是不會孝順尊重父母的。現在父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完全沒有了自己做為長輩的尊言,平時說話和孩子隨心所欲,也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威嚴,所以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江南獨伊108572263


都是家人慣的!心想就一個孩子,所以百般疼愛,百般呵護,百般給予,整個就是全身心投入,一切辛勞付出,就是給孩子打造,創造出無數有利於孩子的大好前程,不停的安排左右,方感放心安逸。殊不知孩子的獨斷專行,任性妄為,自以為是,唯我獨尊,造就了現在的孩子,嬌慣縱容,無視家人的喜怒哀樂!心裡只有自己,為所欲為,我行我素,怎能看得起家人?尊重父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