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中学的某学生一天学习18个小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你怎么看这件事?

用户7076400950029


头条报道过很多次毛坦厂中学的新闻,其中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了这么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不努力学习,除了父母你一无所有!我们再进一步讲,父母尚且在辛苦的挣扎,他们又能给你什么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坦厂中学包括全国各地的很多中学会提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口号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现实来分析

第一个现实:勤奋学习才能学习自立,考上大学才能工作自立,工作自立有了薪水才能人生自立!因此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孩子!我们并不要求你非要出人头地,只希望你能养活自己,不要总过那种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生活!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多年来每次我在给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谈起孩子的前途时,很多家长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希望孩子将考不上重点大学哪怕考一所普通大学,因为只有拿上本科学历这个敲门砖才能满足当下各行各业比如公务员的招聘,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等行业只招聘大学本科生这个刚性需求,比如下图中的这位父亲所言
因此家长的目的很明确,只要一个简单的要求


那就是让孩子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应用的趋势下与时俱进获得养活自己的努力,而这个能力来自于学习,来自于第一步学习自立,考上大学以后才能实现第二步工作自立,工作自立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实现人生自立,我把孩子的一生应该具备的这三个自立,归纳为《三个自立教育法》

因此无论从就业平台的高度,还是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讲,也都需要孩子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大学

第二个现实:多劳多得,你能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考多好的学校!

更好的成绩才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大学才能有更高的就业平台!多年来我谆谆告诫我的学生:学习就像在各行各业高中的家长一样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娇生惯养意志力特别薄弱,自己心疼自己,自己娇惯自己,吃不了一点点苦,受不了一点点累,在学习中喊苦喊累,偷懒贪图安逸贪图享受!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最后都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被提前淘汰出局!比如下图中的这个初三学生,成绩一塌糊涂面对改变命运的中考还要偷懒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年来我严厉告诫这些不肯在学习中勤奋努力的学生,人生不是你们玩的电子游戏,玩坏了可以重来!古人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结合在当下就是:初中不努力,中考就伤悲!高中不努力,高考更伤悲!详细对话下图所示


正如上图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阳光和空气是免费的,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努力才可以获取!人生本来就是由艰难困苦组成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中考和高考内容



家庭教育感悟


这个学生每天如此高强度学习,无疑是可以超过同校同班的学习时间的。

但是,这样大幅度增长学习时间真的好吗?

曾经我有个同学,他跟这位学生差不多,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每次9:30下晚自习的时候,他回到宿舍,还要学到凌晨1:00左右。

所有人都已经睡觉了,但是他还在挑灯夜战,拿着手电筒,靠着那微弱的光继续奋战,每天大概只能睡4五个小时。



题主所说的这位学生,他估计睡眠时间只有4小时左右,比我的同学睡眠时间还要短。

然而我的同学,他的身体极其虚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熬夜的缘故,个子很高身体很瘦,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因为上课担心打瞌睡,所以每次讲课的时候,他就自动站起来听课。

我不认为像这样学习说明他努力,因为他把本该休息的时间拿来学习,反而让自己白天没有精力继续听课。

即使他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依靠自愿站起来,保持清醒,然而昏沉的头脑,真的可以把知识点都吸收好吗?

延长学习时间,不是最好的办法,需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常说学习效率要高,怎样才算是效率高呢?

效率高的意思是,即使你不用学太长时间,照样可以有很大的收获。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学习方法。

比如说,语文你需要把课本上的需要记忆的内容,全部都读熟练、背熟练;数学只需要把该记的公式记好,一些推导过程记好,然后再记一些典型例题就可以了。

当你把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都找到了,效率自然提高,你就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学习了。

在高考的时候,我看到有的人面黄肌瘦,以这样的状态去考试,很难发挥他的真正水平。

在学校的生活,虽然说不能保证正常的作息规律,但起码作息规律要相对正常

可以成为毛坦厂的学生,一定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基础的,绝对有能力可以找到每门科目的学习方法。

跟衡水中学一样,毛坦厂一样是考试机器生产厂,每一位学生都特别努力,你只需要跟其他的学生,有一样的作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学习生活,逼成这个样子。


所以你接下来应该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继续保持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了。

否则你将来身体越搞越差,等到该发挥的时候,反倒没有办法拿出自己的极限,这就得不偿失了。


菜鸟懂生活


我就是从毛坦厂中学毕业的学生,毛坦厂在我们那个市也是属于比较好的高中了,很多学生高考时如果没考上,父母都是拿钱让自己的孩子进去的学习的,为的就是能考上大学!

我当时中考时考了654分,顺利的进入毛坦厂高中,在那里学习三年,说实话感觉挺痛苦的。我本身不是那种聪明的人,生物化问题怎么都弄不明白,数学也是一塌糊涂,唯一比较稳定的就是英语和语文了,所以在那边学习对我而言很痛苦。但是也确实有些学生,中考时是班级倒数,进入毛坦厂后就变成班级数一数二的学生了。我们当时上学时一周只休息半天,每周都要进行周考,考完后老师会排名次然后在班级里把每个人的分数报出来,那压力真不是一般大,我们辛苦,老师也很辛苦。每天晚自习要上到晚上11点,放学后回到宿舍还要点灯夜读,早上很早就要起床,很苦很累。

其实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像我这样吧,我不聪明,所以学习的时间长,但是聪明的学生没必要也不会学习那么久,而且进入毛坦厂中学的学生都是为了让自己能考上大学,是在为自己拼搏,我们不能说学校不好,路都是自己选的。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用户5458538821


不好意思,我实在不能认同这种学习方式。我大宝十四岁了,明年中考。成绩一般般,能上重点高中,但是相对靠后。我不觉的毛坦厂中学的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意义,我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是他的朋友,如果他自己想去毛坦厂中学,我也会建议他慎重考虑。因为我不想让学习,这本来挺快乐的事情变成恶梦。学习本身和这个孩子的将来没有必然联系,我对他的要求一直以来都很简单:第一希望他快乐。第二他一定要有教养。第三他可以学习也可以不学习,但是最好是做与年龄匹配的事。有关于他的所有问题我们都是商量,如果议见不一致的时候,采取辩论方式,看看谁更有道理,绝不强求。

我仔细看过毛坦厂中学的相关报道,如果我不恨这个孩子我绝不会让他接受地狱般的学习生活。即便他去了毛坦厂中学一定能上清华大学,不去一定上不了清华大学,我也选择不去。如果类似的情况我可以接受的唯一可能是,猎人特种部队军官学校。因为学到是原始的生存技能,而不是流利的英文,三角函数和一手漂亮的正楷。

我不代表所有人,因为我知道存在即合理,有需求才有买卖。不是先有了毛坦厂中学才有了要去上学的孩子,而是先有了要上毛坦厂中学这种学校的孩子才有了毛坦厂中学。这是不是孩子真实的选择我不敢说,己所不欲的事,恳请父母大人们,尊重孩子的选择。谢谢🙏。



老刘不油腻


看到这个问题,其实心里面一阵心酸。因为今天刚刚写了一篇关于毛坦厂代陪读家长的文章。我常常说,高三,不是一个的人的战斗,而是一家人的战斗,毛坦厂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天学习18个小时的这位同学,今天新闻也播报了,是高考只考了二本,不甘心,回去复读的同学,他说他要考一个211大学。我的心里面真的很敬佩这样的同学,追逐梦想的路上,没有人是容易的,他就是想考211,所以才能够坚持每天学习18个小时。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话真正高度的概括了那些朝着目标努力的人,没有多余话,你们都是好样的,相信八月的你们会收到梦想大学的通知书。


乧吉


高考是一个从一个阶层进入更高阶层的比较公平的一个途径!如果你在没有更好的出路的时候,高考就是你唯一的选择,因此我个人是赞同这种模式的!高中的累在经历过后回想起来都是幸福!我至今记得英语对答案后五个全对的感觉,也记得花了一节课做了一个大题,一对结果正确那种成就感!这些单纯的经历在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了。晚上睡一觉一天所有的疲劳都没有了,与三年的累相比,进入社会后的累才是真的累!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吃多少苦是一定的,你既然不想吃学习的苦,那就吃生活的苦吧!为了以后不吃生活的苦,还是现在吃学习的苦更好!


讲理老师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

安徽毛坦厂中学作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地区,生源质量并不好,但凭借自己独特而严格至极的准军事化管理方式,以题海战术争分夺秒地训练学生,硬生生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杀出一条血路,把无数基础很差、资质一般的考生送进大学,虽然有很多微词,有很多争议,但你还真不能否认它的成绩。

在当前高考竞争愈发白热化的今天,毛坦厂中学这种让学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但依然极具争议性。

不过,说毛坦厂中学学生每天学习18个小时,其实只是个别行为。根据相关新闻来看,是一名叫孔阳的复读生,去年本来达到了二本线,但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因而选择复读,准备冲击211的安徽大学,陪读的父亲接受采访时,说“儿子一天学18个小时,吃饭最多十分钟”。

对于孔阳这样一个竭尽全力拼搏的个体而言,他能有目标并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是值得尊重和支持的行为,我们只能祝愿他“付出能有收获”。每一个奋力拼搏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然而,从学习规律的角度说,每天认真学习12个小时,已经是很高的强度了。读书学习,毕竟是一项很繁重的脑力劳动,大脑要高效,是需要充分休息的。要学习好,并不是拿时间来“堆”就可以的,“疲劳战术”不但无助于学习的提高,很多时候,反而会起负面的作用。所以,每天学习18个小时,虽然很励志,但不值得效法。

事实上,孔阳这样的情况,的确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毛坦厂的全体。

根据毛坦厂的作息时间表来看,虽然时间安排很紧凑,但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每天18个小时这样的强度。

从上面这张表看,毛坦厂学生的每天学习时间大约是12小时,当然这个学习时间已经很恐怖了,但毕竟远远没有达到18个小时的程度。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每天学习18小时,固然值得尊重,但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我还是觉得,拼搏当然需要,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的学习节奏,才是最佳选择,才能走得远。看毛坦厂的这张作息表,实际上还是基本遵循了这样的思路,这才是对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你对此怎么看呢?


燕园博雅教育


如果国家把全国的中学都办成衡水中学模式,那么,国家就毁了。所以,现在衡水中学用军事化管制的方法透支孩子潜力而取得高考成功,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类似于偷食者,肚子里当然会更饱。高考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选拔人才,而人才在一定的人口中是按一定的比例出现的,衡水中学模式并不会改变这一规律。深圳中学高一到高三不补课,作业也不重,有点接近素质教育,这种模式符合人才的培养规律,也有利于国家对人才的正确选拔。深圳的公办中学没有补习班,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的学生也很少去复读,而有的省份的中学不但军事化管理。而且复读率还相当高,所以,比较不同省份哪里更难考,最好的方法是看录取率,不是看分数,比较二个都很优秀的学生谁更优秀,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学习模式,道理很简单,一个每天被迫学习16个小时的学生与一个每天自然状态下学习10个小时的学生,假如考了相同的分数,我认为后者更优秀。


用户9730793091911


为这些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这些同学用勤奋和刻苦书写了毛坦厂中学的传奇。他们用勤奋和刻苦为前途、人生撞开了一扇门,他们用火的青春构建了他们生命中最灿烂的光环,他们是新时代最值得人敬佩的青年俊彦。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知道一天学习18个小时是一个怎么样状态。我不会像别人那样去指责应试教育的残酷,给你们送去几声虚假的同情;我而是更加勉励你们,再坚持一个月,现在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艰难的时刻,它已经不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了,而意志和心理问题了!

我曾经作为一个学生,也曾像你们一样,三更灯火五更鸡,读书学习到深夜。一个心怀理想,拼搏奋斗的人,他的内心是幸福的,是阳光的,是积极的。因为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的梦想,和远方的诗意!

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你们的青春,你们的青春是壮丽的。天道酬勤,上天永远爱怜那些拼搏的人。钱钟书先生说,世界上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肯下最笨功夫的。你们今天如此努力,足以见出你们才是同龄人中最聪明的人。你们能够洞悉高考这场游戏的规则,不逃避,不畏惧,挺起胸,昂起头,勇敢地迎上去。

同学们,请坚信,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学习累死的!加油!加油,前方的理想已经散发出芬芳的味道,远方的光亮已经给你铺就了一条通向理想的大道,努力,努力!


乱语三千


全国哪怕是普及毛坦厂体制,也改变不了985、211每年之录取百分之几高考考生的现实;985、211再是扩招,也改变不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如果持续这种分数为上、学历为上的状况,恐怕博士之后还得再新增更多学历了,不然博士也得搬砖去啊😂

灌注再多的鸡汤和鸡血,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也得面对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沦为应试教育的炮灰的现实。一边是挤着脑袋进好大学、追求高文凭,却面对不断缩紧的应届生需求;另一边却是巨大的职业技术人才缺口。我国的很多关键生产工艺提升艰难,很多化工业安全事故多发,这都是职业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的。

职业教育中充斥着只收学费不做教育的滥竽充数之辈,整个社会也对职业教育充满了鄙夷和嫌弃,这让很多考不出好分数的学生们想选择职业技术也很困难。

无论毛坦厂和衡水早就了多少高分考生,也不去争论他们泯灭了多少学生的个性和青春,他们起码不可能是中国教育的主流,也不是广大寒门学子的最佳选择。

只有正视人才结构的差异,发展多层次的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才能真正解决寒门无贵子的现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分数至上永远成就的只是少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