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衛青不死的話,還會不會發生巫蠱之禍呢?太子劉據會不會被迫自殺呢?

隨風2450332


有衛青在的話,應該是不會發生巫蠱之禍的,即使是發生了,失敗的一方可能不是劉據,而是漢武帝。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所生,是漢武帝29歲的時候才得到的第一個兒子,漢武帝當時喜歡得不行,當即封衛子夫為皇后,並且大赦天下,劉據7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

劉據加冠的時候就入主東宮,設立博望苑,讓其可以廣泛結交賓客(有點像開府的意思),15歲的時候給他賜婚。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劉據都是漢武帝最合適的繼承人選,從出身來說是嫡長子,漢朝時期很看重嫡庶之分,即使嫡長子是個傻子,有時候也得讓他繼承皇位。

衛青和劉據是什麼關係呢?

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也就是說衛青是劉據的舅舅,而霍去病是劉據的表哥,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舅舅和表哥扶持,劉據以後當皇帝是妥妥的。

即使是廢了劉據的太子之位,如果發動政變劉據還會贏,有一個靠譜的舅舅比啥都強啊,秦武王死的時候沒有子嗣,就從秦武王的兄弟裡面找,按照道理來說,贏壯年齡最長,很有資格繼承皇位,結果嬴稷的舅舅魏冉堅持擁立嬴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

從級別上來說,衛青在漢朝的權勢可比秦昭襄王繼位前魏冉的大多了。

在漢武帝衛青借衛子夫的光的同時,自己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屢建軍功,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是漢武帝時期比較有實力的人。

有實力到什麼程度,漢武帝都很忌諱他,漢武帝當時對太子劉據表示不滿,結果被衛青知道後,漢武帝就讓衛青替他轉達自己的想法:“太子敦重好靜, 必能安天下, 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 安有賢於太子者乎! 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 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其實漢武帝並不是要借衛青之口轉達給衛子夫和劉據,而是藉著讓他轉達給衛子夫和劉據的機會,把這個消息傳遞給衛青。

漢武帝為了表明自己不想廢太子,還特意誇劉據的優點,最後說“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 豈有之邪?”

既然劉據背後的勢力這麼強,為何漢武帝還會起換太子的想法呢?

就是因為,漢武帝晚年寵幸鉤弋夫人,生了劉弗陵,漢武帝六七十歲有了小兒子自然十分喜歡,而且劉弗陵更像自己,所以在衛青和霍去病相繼死後,漢武帝換太子的意願就越強。

實際上,即使衛青和霍去病不死,漢武帝想要廢除劉據的太子也不容易,畢竟劉據這個人還是挺靠譜的,在為人處世上比漢武帝還要出色一點,從史料上來看,幾乎沒有太多的“瑕疵”。

於是,才有了巫蠱之禍的爆發,儘管很多史學家認為巫蠱之禍是江充陷害劉據,期滿漢武帝導致的,縱橫卻認為這壓根就是漢武帝自己一手策劃的,只有劉據造反,他才能夠換掉太子。

江充即使是有熊心豹子膽也未必敢在沒有漢武帝授意的情況下到宮中“掘地縱橫”, 使得皇后、太子“無復施床處”。都說江充和蘇文是奸臣,阻止了劉據和漢武帝的聯繫,導致父子缺乏溝通,最終才爆發巫蠱之禍。

很可能壓根就是漢武帝故意離開宮中,給江充留下操作的空間。

如果衛青在世的話,漢武帝不在皇宮,江充等人陷害劉據,衛青完全有理由以清君側的名義把漢武帝剁了。

在歷史上,皇帝老子想廢兒子被反殺的有趙武靈王,對兒子不是太好,結果太子自己登基,皇帝被遙尊為太上皇有唐玄宗。

換句話說,有衛青在的話,漢武帝也不敢幹太多出格的事情,江充等人更是不敢誣陷太子。


史論縱橫


巫蠱之禍是發生在漢武帝晚年的一起惡性事件,在江充的誣陷下,太子劉據被牽扯其中,並最終導致包括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兩個皇孫在內的數萬人被殺。如果衛青不死,巫蠱之禍根本不會發生,或者說不會發展到最後的局面。如果有衛青在,我認為原本的歷史事件至少會發生兩點改變,一是江充還敢不敢貿然陷害太子劉據,二是太子劉據還有沒有必要起兵。

若有衛青在,江充敢不敢陷害劉據?

江充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靠著妹妹嫁給趙太子劉丹成為趙王劉彭祖的座上賓,後來因經常將劉丹的私密事情告訴趙王而與劉丹結怨,在劉丹的抓捕下逃脫後,逐入長安改名江充向朝廷誣告劉丹,導致劉丹被漢武帝判處死刑,後在趙王的求情下才得以免死。

△江充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在獲得漢武帝寵信之後,他不但大肆彈劾驕奢越僭的貴戚近臣,致其充軍。甚至就連館陶公主這等皇親國戚也不放過,就是在此期間,江充與太子劉據結怨。

按理來說,如果江充是個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好官,做這些事情倒也合乎情理。奈何其獲得漢武帝寵信,平步青雲之後,自己卻又大肆提拔親族好友,完全體現出了兩面性。

△漢武帝劉徹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漢武帝命江充負責調查此事。由於此時漢武帝已經年老,江充擔心漢武帝駕崩之後太子劉據加害自己,於是便採取栽贓陷害的方式將太子劉據拉下了水,說其採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

江充之所以敢陷害劉據,一方面是由於衛青、霍去病去世之後,衛氏集團在朝中影響力開始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並不喜愛太子。如果有衛青在,江充敢這麼明目張膽的陷害太子劉據嗎?我認為,以江充這種小人行徑,他恐怕不敢,如果江充不陷害劉據,那麼自然不會發生之後的事情了。

如果衛青在,太子劉據還會公然起兵嗎?

我們先來看看太子劉據為何起兵,劉據在得知江充陷害自己後,心中恐懼又無所適從,想要親自前往漢武帝居住的甘泉宮請罪,卻又下不了決心,便找到了自己的老師、少傅石德詢問計策。結果石德因為害怕遭受牽連,便建議太子假傳詔書將江充等人逮捕下獄,將其栽贓陷害之事追查清楚之後,再去向漢武帝請罪。

△太子劉據

於是劉據依計行事,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江充等人,而按道侯韓說卻懷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詔書,於是劉據的門客便殺死了韓說。劉據則親自監殺江充,並罵道“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又將江充手下的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完全脫離了計劃,劉據更加不敢前去見漢武帝了。於是一邊將消息報告了韋皇后,一邊開始抽調士兵,長安城中一片混亂,紛紛傳言“太子已反”。漢武帝得知消息後,一開始並不相信太子造反,認為是太子恐懼之下才殺死了江充,於是派使臣召見劉據前來,結果使臣沒敢進長安,回去便報告“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漢武帝這才大怒,並開始調兵準備平亂。


△衛青

如果衛青在,以他的威望,恐怕直接就帶著劉據去見漢武帝了,又豈會讓事情完全變得不可收拾?即使太子恐懼之下殺死了江充,衛青也敢帶著劉據去見漢武帝。畢竟,在漢武帝心目中,衛青的分量可要比江充重多了。


綜上所述,如果有衛青在,或許巫蠱之禍根本就不會牽扯到太子劉據,即使被牽扯到了,也不會使得事情完全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衛青的影響力,完全可以用更加直接和妥善的方法予以平息。


香茗史館


歷數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大家族,出現在西漢時期的衛氏家族絕對是一顆不可忽視的明珠。可是這支因為戰功而赫赫有名的家族,卻因為漢武帝晚年一個看似巧合的事件而隕落,這就是“巫蠱之禍”。(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這次事件中,太子被迫自殺,作為皇后的衛子夫也被迫自殺……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發生這一次霍亂,是因為衛氏家族的靠山——衛青、霍去病都不在世了。

秉持這種觀點的歷史學家們,主要理論依據是:“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江充不敢誣告太子。江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因小時與太子劉據有嫌隙,於是誣告太子詛咒漢武帝,導致漢武帝父子之間產生矛盾。

如果衛青在世,以衛青在朝廷的威懾力,江充這樣的小人沒有膽量挑戰當時的衛氏家族,巫蠱之禍就不會發生,退一步說,就算在江充的挑撥之下,漢武帝父子之間已經發生矛盾,那麼,衛青性格中勇有謀、小心謹慎的一面一定會展現,他一定會帶著自己的侄子劉據面見漢武帝,將父子之間的矛盾當面化解。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觀點在漢武帝晚年那個複雜的歷史時期,是否站得住腳。

首先、衛青如果還在世,劉據真的不會自殺嗎?我們知道,漢武帝初即位時,深受外戚專權的困擾,他的內心一直排斥外戚專權,因為匈奴的崛起,他不得不依靠衛青、霍去病這些外戚去抗擊匈奴,保大汗江山穩定,也保自己的皇位穩定。

所以,他並不是心甘情願放任外戚勢力做大做強。到了晚年,隨著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多疑,衛氏家族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如果衛青一直硬朗的活著,衛氏家族在他心裡的這根刺,會更加凌冽,更讓他坐立不安,他會製造更多的慘案,用更大的力量去打擊衛氏家族。


所以,他並不是心甘情願放任外戚勢力做大做強。

因為他和劉據有嫌隙嗎?我們都知道,江充與劉據的矛盾,來源於有一次劉據的下人駕著馬車,在皇帝專屬的馳道上行駛,江充私下向漢武帝報告,導致了兩人結怨。

後來“巫蠱之禍”發生,漢武帝選擇讓江充去調查劉據,這是漢武帝下決心要打擊衛氏家族的強大勢力,故意選擇一個和劉據憂有仇的人來處理這件事。

到這裡事情就很明白了,江充只不過是漢武帝的一顆棋子,說難聽一點,就是皇帝養的一條狗,去幫皇帝撕咬威脅到自己地位的群體。

因為當時衛氏家族的力量,在軍界和政界,都太過於強大,已經到了不得不滅的地步。所以,這件慘案的發生,與衛青是否在世,關係並不大。最後,衛青真的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阻止“巫蠱之禍”的發生嗎?

答案的否定的。

據歷史記載,漢武帝削弱衛青的權利,早已有之,一是讓霍去病掌握全國的精兵強將,衛青統帥的軍隊,屬於戰鬥力不強的軍隊。

二是衛青的三個兒子,因為戰功被封為侯爵,後來又分別被取消侯爵的稱謂。漢武帝這一些列操作下來,衛青門下的很多門客都投奔了霍去病,他的勢力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已經日漸式微,這正是漢武帝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就算衛青在世,漢武帝也不會讓他起到保護劉據的作用,以免衛氏家族進一步做大做強。


歷史三日談


不僅是衛青,如果衛青、霍去病任何一個活著,或許江充、蘇文等人的確不敢輕易把禍水引向戾太子劉據,“巫蠱之亂”或許不會發生。但是,漢武帝父子之間的矛盾很可能會更加激烈,結局搞不好比“巫蠱之亂”更加血腥!



“巫蠱之亂”發生時,衛青已經入土十五年了,霍去病去世則更早。彼時,衛青三個“襁褓封侯”的兒子也因為“擅闖宮禁”“酎金成色不足”等理由被削去了列侯爵位。整個衛氏家族,處於發跡以來的歷史最低谷,除了衛青的姐夫公孫賀尚在丞相之位,衛氏家族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小了。這也是有心之人敢於把禍水引向戾太子劉據的原因所在。但是,“巫蠱之亂”卻不是漢武帝刻意為之,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是為了剷除衛氏家族。因為“巫蠱之亂”中,整個大的衛氏家族,除了公孫賀父子和衛青的長子衛伉受到了牽連被殺,衛青其餘兩個兒子,甚至包括衛伉的兒子都沒有受到牽連。“巫蠱之亂”實際上就是父子缺乏溝通、被有心之人利用而引發的一場人倫慘劇。



但是,如果衛青和/或霍去病活著,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衛青、霍去病在軍中的勢力和影響力在與匈奴的戰爭進行之時便已經為漢武帝所警惕。為了穩定政局、避免動盪,漢武帝選擇了用霍去病與衛青分權的做法,既分化了衛氏家族,又不至於出現什麼意外。那麼,與匈奴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之後呢?衛青和霍去病畢竟是甥舅,打斷骨頭連著筋,這種分權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呢?在失去了開疆拓土的“利劍”作用之後,衛青和霍去病對漢武帝而言,就只剩下“功高震主”的巨大威脅了。



與此同時,戾太子劉據因為衛青和霍去病的存在,也會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試想,在衛青和霍去病都已經作古、衛氏家族勢力處於歷史低谷之時,劉據都敢舉兵自保,有衛青和霍去病保駕護航、在背後撐腰,劉據還有什麼不敢的?漢武帝是什麼樣的人?他豈會容忍他人影響自己的權威?親兒子也不行!如此一來,漢武帝與劉據父子之間的矛盾激化,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個人認為,如果衛青和/或霍去病沒死,一場漢武帝針對衛氏家族的政治清洗在所難免。即便漢武帝沒有易儲的打算,也絕對不會坐視衛氏家族做大。衛青處處低調、處處示弱,或許還稍微好一些。以霍去病張揚的性格,他什麼事兒不敢幹?!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後,漢武帝恐怕很難容得下他。試想,一旦漢武帝與衛青、霍去病發生激烈矛盾,將矛頭指向衛氏家族,這場政治清洗的力度恐怕遠不是“巫蠱之亂”可以相比的,衛氏家族的結局可想而知。到時候,恐怕就不僅僅是衛伉、公孫賀父子三個人掉腦袋的問題了,那恐怕就要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了!真要是到了那一步,劉據還能不能保住皇太子之位,恐怕也很難說了。



綜上所述,如果衛青和/或霍去病不死,或許“巫蠱之亂”可能不會發生,但是戾太子劉據也未必就能順利即位,而且整個衛氏家族的命運,恐怕要比現實還要悲慘許多!當然,歷史沒有如果,這一切僅僅是我們的猜測而已……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那是不可能的,以漢武大帝之偉略決不會縱容外戚權臣悍將干政誤國,其千心萬苦剿滅了其舅田坋和竇太后母家勢力,才又了大漢的百年基業,即便衛青霍去病在世,他們會強力支持太子劉據,朝庭上也不會多江充,蘇文這種奸惡小人,以巫蠱之術,害人禍國殃民,導致慘劇發生。太子劉據儒孝恭敬,多文少武,以天下為己任,多行善事與民休息。但江充,蘇文與丞相,二師將軍李廣利,串通一氣,欺上瞞下,誤導武帝,在太子宮中大行挖崛,並自導自演,將巫蠱木人埋於土中,毀汙太子犯上作亂,衛子夫言於太子寧被人汙,不如拼死拼活以抗其汙,太子劉據及陏從三百餘人,奮力拼搏三日,又與漢軍大將任安接恰,然漢律嚴苛,任安陏為衛青霍去病部將門史,也持中王命,不敢妄為,衛皇后自盡而亡,太子劉據與眾子孫亡命周邊縣鄉,被亂臣賊子抓的處死,後被李壽,車千秋,大義凜然,仗義執言而反省,悲奮交加,乃殺江充於不義,燒蘇文與郊橋以祭太子,子夫兒孫神靈。


94310417小云


跟衛青、霍去病死不死沒有任何關係。

漢武帝當時寵幸衛子夫,完全是因為衛青的軍事才能,為了拉攏衛青。

陳啊嬌被免後,衛子夫被立為皇后,衛青被免去軍職,是為了防止衛家一家獨大。

不管是衛子夫、還是後來的李夫人,都不是漢武帝真愛,衛子夫是政治需要,李夫人是臨時起意。

漢武帝的真愛是誰,鉤代夫人無疑,他那麼多兒子,為什麼偏偏選擇劉弗陵繼承皇位。

為了給劉弗陵讓位,衛子夫、太子劉劇就必死無疑,不發生蠱毒之禍,就是謀反事件,結局都是一樣的。

就算衛青不死,他當時已經不帶兵20年,也必然會成為刀下魚肉。

都說漢武帝是為了防止皇帝年幼,外戚專權,所以殺了鉤代夫人。

那漢武帝殺了鉤代夫人會不會是因為太愛鉤代夫人了,所以殺了她,為自己陪葬呢!


瓦窯堡的碳


我個人以為,即便衛青活著,巫蠱之禍恐怕也難以避免。只不過,如果衛青活著,最後的歷史走向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巫蠱之禍看似因為武帝的鬼神迷信引起的,實際上是宮廷權力鬥爭的延續。而且主因是漢武帝劉徹擔憂有人圖謀不軌,要威脅他的江山。這種擔憂源於他從小受到過外戚之害,而對外戚有著深深的戒備和恐懼。

所以巫蠱之禍中,不但處死了丞相公孫賀父子,還連帶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最後更是蔓延到皇后、太子、衛氏家族,株連甚巨,逾數萬人。

倘若衛青活著,武帝只會疑忌之心更甚。那麼巫蠱之禍首當其衝的不一定是太子,而是衛青了。雖然衛青是一個低調務實、老實本分的人,但是武帝的親兒子太子劉據又何嘗不是?

連親兒子都被牽連,除了重孫子劉病己因為在襁褓之中僥倖逃脫殺戮之外,可謂三代全滅。也包括衛氏後裔。以我判斷,如果衛青沒有自然死亡,到了巫蠱之禍時期,一定會身敗名裂,慘遭屠戮。因為武帝是一個剛愎自用、多疑善忌之人,當年他還年輕時,衛青害怕匈奴抄小路偷襲武帝,以至於情急之下,來不及向武帝請示,帶兵星夜兼程趕往甘泉宮救駕,武帝非但沒有感激,還懷疑衛青有不臣之心、謀反之意。

所幸,最後調查證實,衛青調兵救駕不是獨自秘密行動,而是通過了所有軍中將軍,其中就包括素來不服衛青的李廣,才讓武帝赦免了衛青,但是衛青沒有兵符也能調兵成了武帝的一塊心病。

後來武帝故意拔高霍去病,打壓衛青的地位,以霍去病制衡衛青的意圖很明顯,可惜霍去病心中敬服這個舅舅,為了捍衛衛青的尊嚴,私自射死李敢,在被武帝發配朔方戍邊的路上感染瘟疫英年早逝。

至此後,衛青也基本上被剝脫了軍權,在家養病。

由此可以斷定,即便衛青在,巫蠱之禍同樣會發生,有可能更慘烈。只不過如果巫蠱之禍先波及到太子,以衛青的老練,可能會孤身闖甘泉宮,面見武帝,化解危機。又或迫於無奈,眼見姐姐、侄兒已被逼反、萬劫不復、再難轉圜,毅然幫助太子侄兒指揮作戰,鋌而走險也不一定。


明德山人6998


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在建章宮發現一個帶劍的男子進入了中龍華門,便下令捉拿,沒想到這個人竟然在深宮之中逃脫了,漢武帝大怒,下令關掉長安城門並徵調士兵對上林苑進行搜查。這一查就引發了後來震驚朝野的“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因此自盡,整個禍亂中有數萬人喪生。那麼如果衛青活著,巫蠱之禍還會發生嗎?衛皇后和太子還會被迫自殺嗎?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如果衛青活著,巫蠱之禍依然會爆發,並且衛氏家族的結局可能會更悲慘。

首先,巫蠱之事在當時太流行了,影響太廣泛了,已經形成了一種扭曲的社會風氣,與衛青在不在世無關。《資治通鑑》記載:“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也就是說當時行巫蠱已經是一種產業了,就像某段時間流行練氣功一樣,在相對愚昧得多的漢朝,這些人打著治病、消災,甚至昇仙的名義招搖撞騙,非常吃得開。又因為長安城中多豪貴,巫師們自然聚集在京城之中。漸漸的,他們開始滲透入皇宮:“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在皇宮中的人行巫蠱之事,動機就非常單純了——他們想要得到皇帝的寵幸啊,並且要的肯定是專寵,而不是雨露均霑,那麼利益上有衝突的人,自然就會彼此詛咒。而感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則又“敢叫日月換新天”了。所以,巫蠱之禍的發生是必然的,因為巫蠱之事肯定會觸及當時的天子。

如果巫蠱之禍爆發時在任的皇帝是漢惠帝劉盈一樣相對溫和的皇帝,影響範圍可能會小一點,但是流血死亡是必不可免的——詛咒皇帝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是死罪啊!但是巫蠱之禍偏偏發生在“武”帝時期,並且是已經到了晚年、猜疑心加重、身體條件變差並且正搞封建迷信以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帝,他是深信巫蠱能害人的!

其次,之所以說衛青如果活得時間太久就會讓衛氏家族滅得更慘,是因為衛氏的勢力已經太強大了,強大到不得不滅的程度了。“巫蠱之禍”爆發的導火索就是朱安世舉報公孫敬聲(公孫敬聲的父親是丞相公孫賀,公孫賀的妻子是衛子夫的姐姐)與陽石公主(衛子夫的女兒)私通。十一月漢武帝開始在上林苑抓捕那位帶劍入宮的神秘人物,到了一月份,公孫賀父子、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是衛子夫的女兒)、衛青的長子衛伉同時被處死,而此時,衛子夫還在皇后的位置上坐著呢,漢武帝急了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殺,衛青只是他的小舅子而已。

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呂后干政之事發生在幾十年前,而漢武帝晚年決定傳位給幼子劉弗陵的時候,先處死了鉤弋夫人,可見他對外戚干政是非常牴觸的。到了晚年的漢武帝,絕對不允許外戚的勢力過於強大。而在當時丞相(最高文職)是衛子夫的姐夫,大將軍(最高武職)是衛子夫的弟弟(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漢武帝想想自己的身後事就會後背發涼吧——他只想把皇位順利地傳給愛子劉據,但不能讓大漢再現諸呂之亂啊!

所以,巫蠱之禍這場大清洗雖然是一群奸臣掀起的,但漢武帝也有利用此事清楚衛氏勢力的成分,即如果衛青此時還活著,不僅不會阻止巫蠱之禍,反而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國史通論


衛青如果還活著,我覺得事情可能更嚴重,原因很簡單衛青是武將,儘管衛青一直很低調也不戀權,但是關於謀反自古都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功高震主的臣子不管你多安分多忠心,皇帝是不可能完全放心的,對漢武帝來說,也許正好是收拾衛青的藉口。兵敗之後太子為何自殺,可見武帝在太子心中的威嚴。當然如果衛青不死江充小人敢不敢誣陷太子就不好說了。那些說衛青在,漢武帝敢不敢或者能不能勝的都是太不懂作為皇帝維護自己地位的決心了,漢武帝一直都是實權皇帝,在他自己腦子不給驢踢了的情況下,太子不可能勝。


逸帆go


巫蠱之禍的發生,有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其一是漢武帝本人懷疑有人搞巫蠱整他;其二是酷吏集團利用皇帝的弱點興風作浪。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這兩個因素:

1、漢武帝為什麼懷疑有人搞巫蠱整他

漢代的人很迷信,而漢武帝更加迷信。他擁有人世間無限的權力,沒有人可以跟他對抗,但有一點他卻不能不防,就是防備別人以超自然的鬼神力量來陷害他。

公元前92年,建章宮發生了一起離奇的事情,這是巫蠱之禍的導火索。這一年的某日,漢武帝在建章宮,突然看到有一名男子帶著一把劍走入中龍華門,他意識到此人有問題,便派人前去捉拿,結果這名男子轉身就逃,沒能抓住。究竟是真有人想殺漢武帝呢,或只是漢武帝老花眼呢?我們不知道,但性本多疑的漢武帝確信,有人想要致他於死地。

在建章宮事件後不久,漢武帝做了一個夢,夢到數千小人木偶,持著武器攻擊他。他驚醒了,嚇出一身冷汗,更加認為有人以巫蠱術加害於自己。從此,巫蠱便成為朝廷打擊的首要目標,巫蠱之禍便由是開始。

2、酷吏集團利用巫蠱案興風作浪

酷吏集團為什麼會利用巫蠱案興風作浪呢?因為他們的目的,是扳倒太子劉據。劉據性情溫和,有人情味,反對父親任用酷吏。每有重大案件,劉據總是插手,反覆核對案件,糾正不少冤案,救了不少人。可是,這個做法把當權派酷吏集團給得罪了。

巫蠱案興起後,酷吏集團抓住機會,先剪除太子劉據的靠山衛氏家族。當時衛青已死,但衛氏家族的關係網仍十分龐大,衛青的三姐衛子夫是劉據生母,皇后;大姐夫公孫賀是當朝宰相。

然而,第一起巫蠱大案,就幾乎把衛氏的勢力給毀了。公孫賀父子被指巫蠱,全族遭屠;衛子夫的兩個女兒涉案被殺;衛青的兒子衛伉涉案被殺。而這一切的背後,很顯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衝著皇后與太子來的。

緊接著,便是酷吏江充陷害太子,最終逼劉據造反,最後被殺;皇后衛子夫也自殺。可以說,酷吏集團在與太子集團的鬥爭中,最後取得勝利。

3、一個假設:衛青如果不死會怎樣

上面的兩個因素,有一個是衛青不能左右的,即漢武帝的喜怒無常。巫蠱之禍,既是漢武帝神經質的表現,即便衛青在世,也阻擋不了。然而,第二個因素,對於酷吏集團的迫害,衛青或許有能力阻止。

衛青是太子劉據最強有力的靠山,在他世時,酷吏集團對他十分憚忌。漢武帝聽說皇后衛子夫與太子劉據惴惴不安時,還親自對衛青說,沒有更換太子的想法。可見衛青的存在,就是太子的保護傘,酷吏集團至少沒敢那麼猖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