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秀士王伦,是如何建立起梁山的家业的?

何立廷


在梁山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位你不想提起,但却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的人物,他在梁山的发展壮大中所起过的作用是不能被抹杀的。他就是梁山的开山祖师白衣秀士王伦。正是他的非正常死亡才开启了梁山的晁盖时代,使本来梁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后来逐渐做大做强,终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王伦被人称做白衣秀士,虽然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但其文化程度相对不低,在只知道打架斗殴的黑社会里更可以算的上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开始杜迁、宋万、朱贵三人都心甘情愿追随他,可见这个人还是有一定人格魅力。谈不上气宇轩昂但至少也应该是风度翩翩。而在水浒传中他的形象却被大打折扣,明显的被丑化,几乎成了小人的标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是死在了所谓的正面人物林冲的刀下。

现在让我们摒弃过去的偏见,心平气和的看一下王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没有人喜欢他,并不代表他一无是处。

首先在林冲没到梁山之前,梁山上的管理还是井然有序的。由此可见,王伦还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另外,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则是他具有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和非凡的战略眼光。

当初是他领着杜迁来到这无人问津的梁山泊,并非法承包了下来,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虽然辛苦了点,但比寄居在柴大官人府上的时候自在多了。自己跟唯一的死党杜迁,两个人省吃俭用,兢兢业业的攒下了这份家业,估计最初梁山的那几座砖瓦房都是他二人一砖一瓦搬上去的。

这也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水浒中的王伦显的格外小气的原因,因为跟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人一样,王伦把梁山泊当成了自己呕心沥血的事业,他是整本水浒传中,唯一一个把梁山看成是自己家的人。对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梁山泊就是他的命。

倘若林冲不来,梁山还会这样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但林冲的到来打破了梁山上原有的政治生态平衡。其实对于是否收留林冲,我们也不能过分苛责王伦先生,毕竟这是人家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他当然有不收留林冲的权力,林冲你当天下皆你家呀,说来就来,来了就吃,吃了还不走。林冲在这一点上做的有点不厚道。

可是好面子的王伦还不能把林教头轰走,那样有背江湖道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林冲自己知难而退。

从王伦跟林冲第一次打交道,王伦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城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以免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不愧是读过书的,敌我实力、人情冷暖分析的准确到位。不能妇人之仁,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即便是潜在的敌人。得罪了柴大官人,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我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林冲这个定时炸弹我必须得提前清除,否则一旦爆炸,我自己将粉身碎骨。

虽然极其不待见林教头,但王伦对他的招待还算周全,黑社会也是讲礼貌的,“整理筵席,请林冲赴宴”。

然而王头领在宴会上的发言曾经一度让我对他的智商产生过怀疑,他叫小喽罗把一个盘子托出五十两白银,两匹丝,然后坦诚布公地对林冲说“柴大官人举荐将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本来这话说得于情于理还算通顺,没什么失礼的地方,但接下来王头领的智商瞬间降到了负数。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原文中对此处的精彩描写:

林冲道:“三位头领容覆∶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大官人面皮,径投大寨入伙。林冲虽然不才,望赐收录,当以一死向前,并无谄佞,实为平生之幸,不为银两赍发而来。乞头领照察。”王伦道:“我这里是个小去处,如何安着得你?休怪,休怪。”朱贵见了便谏道:“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粮食虽少,近村远镇可以去借;山场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这位是柴大官人力举荐来的人,如何教他别处去?抑且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日后得知不纳此人,须不好看。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来出气力。”杜迁道:“山寨中那争他一个。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见的我们忘恩背义;日前多曾亏了他,今日荐个人来,便恁推却,发付他去!” 宋万也劝道;“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这里做个头领,也好。不然,见得我们无义气,使江湖上好汉见笑。” 王伦道:“兄弟们不知。他在沧洲虽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却不知心腹。倘或来看虚实,如之奈何?”

看看王伦几乎是指着林冲的鼻子说他不靠谱有可能是朝廷的奸细。而且还跟自己几个手下为了林冲的去留当场展开了辩论,拜托事前王伦跟自己的几个手下不能先通通风,私底下开个座谈会定个调子,把林冲当空气吗?这种事能当着人家面说吗?考虑一下观众的感觉好不好,强盗当惯了,干什么都直来直往,太直抒胸臆了,含蓄点能死啊。我都怀疑王伦先生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缺心眼。

通过这件事,林教头的自尊心碎成了渣,矛盾从这里开始蛰伏。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后来林冲火并王伦,强抢民宅做的还是有点不厚道。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总不能因为你长得高就要掀人家的房顶吧。

最后林教头排除万难,总算是留了下来。但在王伦时代的梁山有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排名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本领大小让位于论资排辈,所以初来乍到的林冲排在了杜迁、宋万之后。这再次深深伤害了林冲的自尊心。

对待林冲,王伦他一点也不讲究怀柔政策,不拉拢,只是一味的打压,表示自己的不友好,而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林冲的可怕,从故事一开头王伦就敏锐地察觉到林冲来者不善、不怀好意。这个人包藏祸心。

如果仅仅因为王伦对待林冲的态度我们就断定他嫉贤妒能、心胸狭隘。这是讲不通,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他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那为什么当他一见到杨志的时候打心眼里喜欢的不得了,不想轻易让他从自己手上溜走,后来杨志的管理能力在二龙山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可圈可点。由此可见王伦还是善于识人的。对于林冲的人品他是不放心的,镇不住你,保不定哪天喝多了,做点大逆不道的事,自己这辈子就算是交代这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他起初料想的没错。林冲的眼睛里充满了杀气。

另外,最能体现王伦知人善用的,还是让聪明人朱贵负责打探情报,这个人精明能干,之后也被梁山两任领导原地任用,可见王伦用人很不糊涂。

如果,拿王伦时代的梁山跟同时期的其他山寨相比,原创于王伦时期的情报系统的建立,则是一个跨时代的创举。

但为什么如此精明的王伦对林冲就表现得如此失水准呢,如果一开始王伦他热情招待林冲,并让他当二把手,或者跟后来宋江一样假惺惺的让位于他,或者在第一时间把林冲的老婆想办法接上山来,这组合拳打出去,直接抓住林冲的命门,林冲必定心甘情愿的扶持王伦。

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王伦高超的领导艺术寻找答案。因为高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搞政治的精粹就是平衡。王伦知道林冲本事大,自己跟手底下的那伙人绑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所以对于远道而来的林冲,他始终是不欢迎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积极挽留杨志留下来,主要还是防着林冲,牵制林冲,寻求一种平衡,不希望也不容许一家做大。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千算万算的王伦最后还是成为了临时工,被晁盖一伙搞出了局。

临死前,王伦是否后悔当初教会林冲什么是投名状,最后学有所成的林冲就拿他做了投靠晁盖一伙的投名状。

而他一生最大的失误还是他隐藏的太浅,轻易的就让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和本事。比起后来初出茅庐的公孙胜,他的厚黑水平简直就是小学没毕业。太不懂得装深沉。当初啥都不懂的公孙胜还大言不惭的叫嚣自己是入云龙,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直到最后梁山上的能人越来越多,自己实在镇不住了,马上辞职回家进修。王伦可倒好,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小弟,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名誉,恨不得满世界的为自己的嫉贤妒能打广告。这么看来,王伦最后的结局,虽然并非是他十恶不赦造成的,但也有点咎由自取。

最后,林冲火并王伦,小人吴用起着关键的作用。正是他的教唆才导致林冲以下犯上,犯了江湖大忌。而火并王伦后的林冲,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新一任梁山之主。因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让初来乍到的晁盖一伙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王伦先生的忌日成了后来梁山的光荣日。

但他的继任者晁天王并不知道,最大的收益将承担最大的风险。以后的晁老大要是有一半王伦的心思也不至于被黑心宋江架空。

王伦的失败在于他太懂得怎么当一个合格的老大,以至让别人觉得他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而亲眼目睹过林冲火并王伦的晁盖,他的做法则有点矫枉过正,在他主政的梁山存在着更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绝对的宽容,在扩招的过程中缺乏好汉过滤器,导致后来梁山上的好汉们良莠不齐。也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不过总体来看一下梁山三任领导,王伦形象是最差的。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原因跟两次政变的方式存在必然的联系。

晁盖的上台,是通过暴力夺权的方式。王伦被彻底的打倒。失败者将面临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宋江的上台。更多的是采取了一种和平演变的过渡方式。失败者晁盖最终还是保留住了他在忠义堂上冰冷的牌位。这就是宋江改革比晁盖革命的高明之处所在。


策划人子默


小说《水浒传》里的白衣秀士王伦,是大名鼎鼎的水泊梁山山寨的第一任寨主,也是山寨的创始人之一。但是这位首任寨主兼创始人的结局很糟糕,被他自己的手下豹子头林冲火拼,一刀结果了性命。

这个王伦的确是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既有王伦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以及嫉贤妒能的因素,也有遇人不淑,防范之心不足,以及文人常有的被笑话为“妇人之见”的“恻隐之心”和“自以为是”。

白衣秀士王伦,是一个不第的秀才,所谓不第秀才就是经过百折不挠的多次(两次以上,多不封顶)考试之后,依然无法考取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但尽管不第,但王伦毕竟还是个秀才。

屡考不重的王伦,在落魄之际也投奔过沧州的小旋风柴进,并且得到过柴进的资助,不仅如此当时水泊梁山上包括杜迁,宋万和朱贵应该是都没有少得到过柴进的资助。

按照王伦自己的说法,到水泊梁山落草为寇,是因为“鸟气”,其实这个“鸟气”应该说更像是因为屡考不中而彻底心灰意冷,对自己在主流社会的前途彻底绝望之后的“丧气”。

王伦和杜迁到水泊梁山落草,最根本的想法就是找一个远离朝廷更远离朝廷法度的“世外桃源”寻找另外一种快活——打家劫舍,随心所欲的快乐。

所以王伦和杜迁以及后来上山的宋万包括朱贵几个人,在水泊梁山纠集了几百人马拌当,把水泊梁山建设的也是挺不错的。

王伦如何创立山寨,发展山寨的具体情况,小说里基本没有涉及,但从林冲上山时看到的水泊梁山山寨的情形来看,水泊梁山已经挺有规模了:三道关隘十分雄壮,从关隘前面摆放有序的刀枪剑戟,弓弩戈矛以及滚木擂石也可以看出,王伦对水泊梁山的管理和防务还是井井有条,进入山门之后的延绵不断的耳房一直修到聚义厅前,也可以说明水泊梁山的规模并不小,王伦治理山寨的能力不太像林冲所说的那么不堪。

可以想象,在林冲上山之前,王伦和杜迁宋万以及朱贵组成的水泊梁山第一代核心团队,其实是一个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的团队,王伦作为山寨之主的地位和威信也是不错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伦本人并不是一个霸道的强势的山大王,作为一个有文化的,追求不高的山大王,水泊梁山在林冲没有上山之前,王伦干得挺好的,顺风顺水,管理有序,和柴进的关系也是保持在一个良好互动的层面上。

这样看来,王伦挺称职的。但这是在没有被更厉害的人惦记上之前,一旦被更厉害的人惦记上,王伦的弱点,或者说致命的缺点就开始暴露无遗。

惦记水泊梁山的是劫取生辰纲的晁盖吴用等一伙人,当初决定劫取生辰纲的时候,吴用就把水泊梁山当成了最终的归宿。

晁盖吴用一伙来到水泊梁山,立刻就忽悠梁山的四寨主林冲火拼王伦。这个过程很快,林冲也是积极主动的自告奋勇的承担了杀掉自己的老大的任务。看起来似乎王伦和林冲之间似有“深仇大恨”。

其实,林冲火拼王伦,只能说林冲这个人的心理太阴暗。其实他和王伦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句话,用在林冲身上就很贴切,可惜的是,王伦把自己当小人却错把林冲当做了君子。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林冲拿着柴进的“推荐信”投奔水泊梁山落草,其实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林冲落魄如此,和白衣秀士王伦没任何关系,接受或者不接受林冲,王伦最大的考量是“是否给柴进面子”,或者说是在“林冲的威胁和柴进的面子”之间做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王伦不收留林冲,也很正常——他和林冲之间没有交情也没有过节。但是王伦的问题,或者说最大的缺点,还就是“书读的太少”,或者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王伦最大的问题,就是心胸狭窄加上眼光短浅,对林冲这个人缺乏认真的分析,他只看到了林冲的本领高强,却完全忽视了林冲上山时的心态,林冲是一个心中装满怨愤,怒气和戾气的落魄之人,而王伦对林冲的蔑视,防范,和打压,让林冲把一肚子的怨愤,杀气和戾气都算在了他的身上。

林冲火拼王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拿王伦当做了一个发泄的对象,如果不是因为如此,就凭王伦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给了他苟且偷生的机会,王伦就是再没本事,林冲也是万万不该仗着晁盖一伙的势力手刃这个算是他救命恩人的王伦,因为对于林冲来讲,王伦最多算是“刀子嘴豆腐心”。

但林冲还是杀了他,这就是王伦的悲剧。

王伦的第二个悲剧,就是目光短浅,对于晁盖等人上山的实质没有看清楚——这是一帮亡命之徒,也是比林冲更可怕的势力,还是一帮比王伦的团队更有能力并且更有钱的势力。

王伦想当然的认为这些人是可以好言好语的打发走的,这是他最致命的判断。

身边埋了一颗随时要他命的炸弹,又来了一伙随时要他命的亡命徒,王伦的想法太幼稚。

其实,王伦还是有路可走的,当然说的是活路。王伦的死路只有一条,但活路肯定有两条:

第一条,赶紧利索的让出第一把交椅,然后自己听从晁盖一伙的安排,这样的结果就是把矛盾交到林冲的手上,林冲愿意辅佐晁盖的话,那么作为前任老大,晁盖等人绝对会给王伦一个不错的交椅——大概是第四位,林冲第五。这样一来,林冲就是再有怨气,以他的怂样子也不敢在没有晁盖支持的情况下把王伦怎么样。假如王伦会做人,林冲也就只能一辈子瞪着眼怒视王伦。

第二条,就是让出水泊梁山自己出局,相信晁盖等人会重金想送,送个万贯金银也未必可知,王伦大可以找柴进再寻出路,甚至是自己另谋出路,林冲不服的话,只能和晁盖等人去火拼,估计林冲不敢。只能在水泊梁山听从晁盖调遣。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可惜的是,王伦的心胸,见识和智慧都不够,他的能力和才华,领导类似于杜迁宋万这样的平庸之辈还能驾驭,到了林冲这个层级就无法驾驭,而面对晁盖特别是面对他的显然比他优秀的多的“同行”吴用的时候,王伦的那点学问,那点见识和那点能力就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和层面上。

总的来讲,王伦是个老实人,一个心眼不大智力不高但还算善良的老实人,被另一个比他心眼更小,心胸更狭窄,还会仗势欺人的老实人林冲当做发泄对象给杀了。

江湖上像王伦这样的“老实人”也是无法生存的。


步武堂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梁山泊首任理事长叫白衣秀士王伦,可不是无能之人,却被林教头一刀火并,实在是百味杂陈,可恨之处也是可怜之人。

一,“王总”小生意不错

话说落第秀才(准高中毕业)王伦在柴大官人的支持下合伙杜迁选址开办了水泊梁山抢劫总公司,又合了宋万、朱贵,生意红火,一则大宋将亡、此类项目各地开办甚多;二则选址好,八百里水泊绕山,山石密林深处设立公司总部,水泊外设分部;三则大额买卖一锤定音,小生意朱贵分部有权自理;四则通讯方式先进,画鹊弓联系总部分部。这样下来,温饱是可以解决的,吃喝是没有问题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二,王总任职问题多

现将该公司班子及成员间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1,工作无目标,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创新,业绩不明显;2,一把手严重存在思想因循守旧、选人用人不当及“一言堂”等现象;3,股本设置不合理、分配不透明、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4,班子不团结,各自不能摆清自身位置,不能“三省其身”,有严峻的内耗倾象。且老王本人不善、不愿引进新股东、招聘职业白领,无“将将”之才,下台也是早晚之事。

三、王总是死定了

自古有留任的将相,无留命的帝王,猴子尚是胜者为王,败者流浪,行走江湖,老大只有一个。王伦如果让位,以晁盖的大度或许会留下王总,但其位置面子都是相当尴尬的事,要知天王背后还有个阴险的吴用,后来还有一个黑三哥,这黑三哥可是敢对至交 “心腹”下黑手的主,看来这王伦不死于林冲刀下,也死于宋吴毒中,刀下之鬼,倒也快哉。嘿,内不稳、外主入,强龙要压地头蛇,留也死、让也死、赶也死,如此王总小命玩完矣。

真是:小本经营是王伦,梁山浑酒对月饮,不招不惹不想啥,咋就做了刀下人?风雪林冲苦命人,忍气吞声人下人,晁盖吴用外来人,一心要做人上人,勾勾搭搭一路人,无心难防暗箭人,火并小肚鸡肠人,强盗窝里无弱人。

 

 





一哥于一


这种言清行浊,不顾恩人加朋友的面的小人不直行去评论。


用户59094844027


王倫得到柴進支持,創業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