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頻繁跳槽的人,現在還好嗎?

何三畏


在我們的心靈成長工作坊中,也常遇到這個課題。有個學員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常老師好,我出來工作好幾年了,換了好幾個工作,都覺得不是很順心,然後工資也沒有達到我的期望,那怎麼樣能度過這個迷茫期的階段?

下面是工作坊中,常盛春老師與這位學員的互動實錄,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啟發。

常老師:這個課程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去成功的,因為很多事情都跟我們身上的能量有關。聽起來你這麼容易換工作,你是一個比較容易失望的人?

學員:是。

常老師:那你也是一個比較完美主義的人?

學員:是的。

常老師:一個完美主義的人,就容易去比較很多的事。但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比較的人,你比較來、比較去,總是會比較到那個讓你失望的一點。完美主義的人就是這樣子:他心裡有一個想象,他說我要跳過一米;跳過一米之後,他享受的時間很少,然後他就把它調到一米一;跳過一米一之後,他覺得還要更好,就馬上想要跳到一米二,然後一米三,一米四……他感受達成目標的喜悅比較少,比較容易感受到挫折感,比較容易失望。失望久了之後,他就會覺得很多事情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想象,所以就不去行動了。告訴我一件事情:一個完美的工作是什麼樣子的?

學員:這個可能比較難想象,我知道也沒有。

常老師:你希望一個理想的工作滿足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這裡要說一件事:你追求很多外在的目標,其實你要的不是那些目標。比如說你想賺錢,你要的不是那個錢,你要的是那個錢帶給你的某種感覺;你想買個房子,你要的不是那個房子,你要的是那個房子帶給你的某種感覺。你做的事情一定是要滿足你的某種感覺的。所以,那些做銷售的人他們就很懂得去創造那些感覺,然後把那個感覺賣給別人。所以你追求的東西一定是某種感覺,一個理想的工作對你來講會滿足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學員:一定是在我掌握的範圍之內的,就會有自信心。

常老師:所以你是缺乏自信心的人,是嗎?

學員:是。

常老師:所以在你生命當中你希望誰給你自信心?

學員:好像還沒遇到。

常老師:你曾經希望那個人給你自信心,但是那個人並沒有給你,那個人是誰?

學員:可能是母親吧。

常老師:所以你對你媽媽有了一份失落,這個失落是一個古老的、未被滿足的需要。你小時候對爸爸媽媽有一份期待,然後你就會想說人生應該是怎麼樣的,然後你對人生有很多“應該是怎麼樣的”這樣一些期待,但是如果你懷著這樣的期待,你就會發現一件事:外面的東西其實很難真正滿足你內在的一種感覺。因為你想用當下和未來的事情,滿足你過去未被滿足的期待。如果你有這種缺失自信心的感覺的話,你就會不斷地去比較,比較來比較去,因為底下那個缺乏自信的感覺會不斷冒上來,你就覺得這個還是不能滿足我的自信,然後找下一個,又比較來比較去,那個也不是,再找下一個。一個事物會暫時滿足你的感覺一會兒,很快那個缺失的感覺會再次冒上來,因為當下的事情其實很難滿足你過去一種執著的、未被滿足的期待,所以你就懷著這種失落去過你的人生,你就會經歷更多的失望。

你要想成功,就要區分“需要”與“想要”的差別。想要的話,你就是想要這件事情,你會發自你內心去做這件事情。就像你買彩票,如果你是想要但是沒有中,你不會有那麼強的失落,你會調整自己,然後繼續去做這件事情。可是一個需要的人,就好像是把一個清朝的錢幣投到現在的電話亭中,它沒辦法撥得通。為什麼?因為那是來自於過去的一種期待,你會懷著一種失落,你會對自己有很多的執著,對這個目標有很多的執著。但是,在你達到那個目標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問題出現:你越靠近那個目標,你的壓力就會越大。為什麼?因為你過去沒有得到過,你也會害怕未來也得不到。於是你越靠近那個目標,你反而容易把這個目標破壞掉。因此,需要的人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需要而創造失敗。想要比較容易成功,想要的人在做事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不會有什麼失落,會繼續調整自己,繼續貢獻自己,反而比較容易成功,而需要的人很容易感受挫折和失望。所以,你就是需要成功,而不是想要成功。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執著的越多,得到的越少。你越是有那個執著,你的壓力就會越大,而且你有可能就把那個事情推開,或者把身邊人嚇跑。如果你發現你身邊的人離你很遠,或者成功離你很遠,就代表說你是一個很執著的人,你是一個很需要的人,所以你需要去放下你的媽媽。

學員:我也是說自己放下了,但是我也不知道徹底放下是有什麼樣的標誌?

常老師:標誌就是你真的覺得自己有一個100分的媽媽。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希望你媽媽給你自信,你媽媽的人生有沒有自信?

學員:有。

常老師:如果你媽媽有的話,她就會給你了。

學員:是我自己認為她比較厲害,我是自己要求自己。

常老師:其實小孩子不會這樣的。如果父母身上有那個自信,他就會給你了,如果他沒有給你,就說明他也沒有。我們要給出的並不是錢,我們要給出的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某種程度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來教導讓人們獲得真正的自信的,你的天賦是給別人自信,但是你卻丟掉了你的天賦,得到了那些心碎,因為你沒有真正去活出自己的天命,所以你就會一直用你的媽媽作為藉口,讓自己的人生不要獲得成功。

學員:那怎麼樣知道自己的天命?

常老師:如果你要想知道自己的天命,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心。如果你不能夠回到自己的心,你就沒辦法把那個方向盤讓給老天幫你來開那個車了,因為你無法聆聽老天爺跟你說的話。你要不斷地學習去感受自己的感受,療愈那些心碎,慢慢你就回到自己的心了。放下不好的,會得到好的;放下好的,會得到更好的。如果你想放下,必須要學會去感受自己的感受。



和諧關係學


我是職場微笑談,目前從事營銷管理工作。

走過彎路,吃過虧。得益於他人的分享指路,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些許頓悟。

今天我站在這裡,我願意與你分享我的職場點滴心得。

也算是對當初我的指路人說謝謝的一種方式。

關於您這個問題,以下幾個觀點簡單跟您分享下:

1.每次跳槽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同行業之間跳來跳去,還是不同崗位之間,他們的軌跡是怎麼樣的?

2.跳槽有沒有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是人生規劃?

3.頻繁跳槽,這個頻繁是多少次?如果長期以來,連一份工作沒有堅持3年,那的確得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4.跳槽不可怕,可怕是跳槽多次仍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目標。

因此,在這裡建議你在跳槽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職場規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然後在這個方向上,深耕!

以上,祝好!


職場微笑談


不好,作為hr,在瀏覽簡歷時,看到頻繁跳槽的簡歷,直接pass掉。頻繁跳槽,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某個員工穩定性差或者適應性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