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鐵心,但鐵心溫度二三千度以上,呈半融熔狀態,早已失去磁性,為何還有地磁?

007131774687


地殼以下是地幔,兩者的交界面稱為“莫霍界面”,地幔的厚度比地殼厚多了,一直可以延伸到地表以下大約2900千米。地幔主要是由含鐵和鎂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由上而下,鐵、鎂的含量逐漸增加。而到了地下2900千米深處以下部分則是地核,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稱為“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在通過古登堡界面後,地震波中的橫波突然消失,證明該深處以下的物質很可能是熔融狀的物質,科學家發現地震波在地核中的傳播,和在高溫高壓下鐵中的傳播狀況相似,所以推測組成地核的物質,很有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下的鐵和鎳。地球的外核是熔融狀態的鐵和鎳,內核是固態的,目前普遍認為地球的磁場源自“外核中高溫高壓的鐵鎳金屬,圍繞著內核的流動而產生”。


地理沙龍


地球磁場的產生原理是發電機原理,是電生磁,在地球的核心,地核有兩部分組成,為外核和內核,外核為液態而內核為固態,在高溫,高壓壯態下,核心鐵鎳原子中的電子會拖離原子核變成自由電子,在地球的自轉狀態下,電子圍繞內核轉動形成電流。然後形成磁場







夢程771


地球由原子組成,原子為能量體,地球為電磁複合體,能量就是電場,電場轉化磁場,溶化鐵鎳佔少數,故對地球磁場不是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