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铁心,但铁心温度二三千度以上,呈半融熔状态,早已失去磁性,为何还有地磁?

007131774687


地壳以下是地幔,两者的交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地幔的厚度比地壳厚多了,一直可以延伸到地表以下大约2900千米。地幔主要是由含铁和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到了地下2900千米深处以下部分则是地核,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在通过古登堡界面后,地震波中的横波突然消失,证明该深处以下的物质很可能是熔融状的物质,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地核中的传播,和在高温高压下铁中的传播状况相似,所以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很有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地球的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铁和镍,内核是固态的,目前普遍认为地球的磁场源自“外核中高温高压的铁镍金属,围绕着内核的流动而产生”。


地理沙龙


地球磁场的产生原理是发电机原理,是电生磁,在地球的核心,地核有两部分组成,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而内核为固态,在高温,高压壮态下,核心铁镍原子中的电子会拖离原子核变成自由电子,在地球的自转状态下,电子围绕内核转动形成电流。然后形成磁场







梦程771


地球由原子组成,原子为能量体,地球为电磁复合体,能量就是电场,电场转化磁场,溶化铁镍占少数,故对地球磁场不是关键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