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人才招攬政策有著直接關係。當年美國為吸引全世界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下了血本——首先,在科研硬件條件上砸重金,以此吸引了一部分真正熱衷科研的人才;其次對於科研工作者,美國給予足夠的尊重,不僅是在名譽和社會地位上,而且在生活上(尤其是物質報酬上)給予豐厚回報。

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美式住宅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能夠被美國政府看中而留在美國的人才,基本上都有標配的轎車、獨棟住宅和高額薪酬。更有甚者,連這些科研工作者的伴侶,美國也能幫忙解決。對科學家的扶持能達到這種力度,也難怪全世界眾多的科研工作者都心甘情願地待在美國做研究。

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鄧稼先舊照

事實上,中國當初也有很多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在美國工作。比如家喻戶曉的錢學森、鄧稼先,前者回國前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而鄧稼先也在美國普渡大學深造,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除了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外,其實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只是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他們並不為人所知,若非從事相關領域或學習相關知識,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比如子淵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中國風洞之父”馬明德。

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馬明德舊照

也許有的讀者對於風洞是什麼不太清楚,子淵就簡單介紹一下。風洞顧名思義,就是“有風的山洞”,雖然不像原子彈那樣有威力,但其在航天領域和軍工業方面的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由於風洞可以根據研究者的需要模擬各種氣流環境,為各類飛機和戰鬥機的實驗提供理想的實驗環境,因此風洞是研究飛行器實驗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毫不誇張的說,風洞研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戰機的先進水平。

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風洞中的戰鬥機模型

當時中國剛剛成立,在風洞研究方面還是一片空白,要啥沒啥。面對這樣的情況,馬明德絲毫沒有猶豫,主動請纓,願意帶領團隊研究風洞,而這便是日後我國風洞研究的基礎。在當時,馬明德就堅信風洞在將來必然會有更大的用途。馬明德,安徽滁州人,自小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曾是北洋政府官員,因此馬明德從小就接受著比較良好的教育,後來還考入上海交大機械系學習。因為成績優異,他被送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並曾在美國伯倫克飛機工廠工作。因為馬明德在工廠中只是負責飛機發動機的試車工作(此處並非筆誤,專業術語就叫“試車”),在美國人看來他並未涉及美方核心科研機密,因此當馬明德回國之時,美方並未加以阻撓。

此人歸國時美方未加阻攔,結果研發出關鍵設備,美國得知後悔不迭

▲哈軍工舊照

馬明德回國後,出任中央飛機制造廠工程師組長,新中國成立後全身心投入風洞研發工作中。當中國對外宣佈研製出中超音速風洞和大型低速風洞,美國頓時坐不住了,一查才知道是馬明德率團隊研發出來的,一時間後悔不迭,感慨當初不該放馬明德回國,導致這樣一個優秀人才流矢。事實上,中國現在的軍工業能夠有如此成就,與馬明德的貢獻密不可分,這也難怪美國會大呼失策。遺憾的是,馬明德教授最終因家世問題與曾在國民政府中央飛機場任職,遭到無情迫害,死於自己奉獻了一生的哈軍工。

《名將名師(哈軍工兩老傳記)》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近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銘記先烈、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