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应该从唐楷开始吗?该怎么入手为好?

大成国学堂


学习书法不仅应该从唐楷入手,而且,最好是从唐楷入手。

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楷书的实用性和它的艺术性两者兼具的特质,决定了他在书法入门过程中比较特殊的艺术地位。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在生活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字,尤其是在手机上电脑上,我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文字,这些文字所形成的一个基本的图像,或者说一个基本的形态,它所采用的书体,其实就是楷书,因此,对于当代的大众,甚至是对于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楷书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最实用,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楷书都有相当大的实用性和它的艺术性。

所以,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最大的一个好处就在于他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的解决实用性的问题,当你掌握了楷书的书写之后,那么基本上你的书法就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了。

而之所以说楷书具有艺术性,是因为楷书在书写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普通人所想象的那样,横平竖直,只要写的规矩,工整就可以算得上是楷书艺术,实际上,那只是我们平时的一种误解,如果真的把某一个字写成了横平竖直,非常呆板,那么这样的书写实际上并不具有艺术性,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杀伤力,对于我们的审美,对于我们欣赏楷书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第二,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成熟最晚,也是总结书法技巧最多的一种书法字体。

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中,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均在唐代以前就已经成熟,并且发展完备了,而草书的分支狂草又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非常鼎盛的状态,但是楷书一直到唐朝的时候,才开始渐渐的成熟,在唐朝之前,楷书是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的。而在唐朝的时候,整个社会,国家的氛围,有利于楷书的发展,所以楷书在唐朝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状态。

虽然楷书成熟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他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总结了以往各种书法书写的经验和技巧,这就为我们后世的书法学习者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好处,也就是说,掌握了这一门书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其他书体的书写技巧了。

楷书这种书法字体是整个书法史上书法字体技巧的一个大合集,一个大总结。

第三,在楷书书法发展史上,楷书四大家的地位和名声最高,他们的成就也最为卓越。

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三个人是唐朝的,赵子昂是元朝的,那么在楷书四大家中,唐楷一下就占了三位,可见唐朝的楷书发展的状况,以及他的成就有多么高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唐楷是我们在学习楷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唐朝楷书给攻克了,才能够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书法基础,为我们以后的书法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便利条件。

以上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楷书以及为什么要选择唐楷来进行我们书法入门书体的理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来谈谈,就唐楷而言,如何进行书法的入门

我认为唐楷书法要想入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做到对于楷书书体的选择,它的风格流派,字帖的选择以及工具上的选用。

我们先说对于书体的选择,在这四位书法家中,我认为比较好的是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这两种书法,欧阳询是直接承袭二王一脉的书风,而颜真卿则是超越了二王一脉的审美风范,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风尚,因此这两种书体是我们学习楷书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两种风格,这两种风格一旦掌握,那么以后在学习和掌握其他书体的过程中就相对容易了。

这是书体上的选择,接下来是工具上的选择,我认为我们在写楷书的时候,不宜选用过于柔软的毛笔,也不宜选用过于硬的毛笔,使用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软硬适中,刚柔相济的毛笔就比较合适,比如兼毫。

再者,欧阳询最为著名的字帖是九成宫碑,这块碑石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也是我们学习欧阳询书法不可绕开的一块碑石,除此之外,欧阳询还有另外一块很著名的化度寺碑,这块碑字迹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作为后期进行深度的研究,前期不一拿来用它来做入门。

而颜真卿的书法就非常多了,颜真卿一生的书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他青年时候的作品,在他老年时候的作品,在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那么我们选择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他中年和他青年时候的作品,不要选择老年时候的作品,因为老年时候的作品,虽然艺术成就相当的高,但是不容易驾驭和掌握。

最好选择中青年时候的作品,比方说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等这样的字帖,有利于我们进行入门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松风阁书法日讲


学书法应该从唐楷开始吗?应该怎么入手为好?

我的回答是:学书法从唐楷开始并没有错,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但书法起步即初学者选取教材、范本,唐楷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换句话说,初学书法,除了唐楷,还有很宽的路子可行。

那么,初学书法应该怎么入手才好呢?回答是:必须从正书入手。所谓正书,就是历代官方确定的规范的正规的书体(这是相对于行书和草书而言的)。正书,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楷书,也包括汉代的隶书和秦代的小篆。学书法为什么要从正书入手呢?因为小篆、隶书和楷书都是笔画清晰的的字体。较之行草,篆、隶、楷都是相对静态的字体。正因为笔画清晰、相对静态,才便于初学者观察、学习和把握。前人打比方说:楷书就像人站立的状态;行书就像人行走的状态;草书就像人奔跑的状态。没有站立不稳就能行走的,也没有不会行走就能跑步的。所以说,正书即篆书、隶书和楷书不但是自成体系的书体,也是学习行书和草书的基础和阶梯。

下面说说学书法从唐楷开始为什么不错。这方面,历史上知名的书法大家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被宋代苏东坡推许为“本朝书法第一”的蔡襄,其楷书就是取法于唐代颜真卿的,蔡襄的楷书基本上保持着颜楷的风貌。清代书家钱灃的楷书很受后人推崇,而钱的楷书也属于颜楷的范畴。作为光绪皇帝帝师的翁同龢,楷书和行书都取法于颜真卿。曾经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舒同,其楷书和行楷,都是学习唐代颜体楷书的结晶。至于当代硬笔书家田英章、司马彦和庞中华的楷书,或取法于唐代欧阳询的楷书,或取法于颜楷恕不论列。

那么,为什么说初学者取法于秦篆汉隶和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楷书也可以呢?因为,从书法发展的历程来看,是由篆而隶,由隶书发展到隶楷相兼的书体(如《泰山金刚经》等等),再进一步发展到隋楷和唐楷。篆隶和魏晋南北朝与隋代的楷书,是唐楷之祖。

因此,当代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高校(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便是先学篆书,而后隶书,再后楷书,……。也就是按照书法发展的历史统揽一遍。至于主攻哪个,打完基础以后再说。

上面说的是培养专业人才。至于一般书法爱好者的学习,也可以一开始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某种正书字帖学习。大体上说,小篆的线条均匀流畅,即所谓“篆书一法”。汉隶除了比较均匀的线条,增加了左右波磔即“蚕头燕尾”变化,所以说:“隶书三法”。至于楷书的笔画形态,变化就多了,以“永”字为例,有“永字八法”之说。所以说,学习篆书和隶书,对于初学者也有相对简单容易入门的好处。下面附图,看看正书的多种风貌:第一图是秦李斯的《会稽刻石》,第二图是汉《乙瑛碑》,第三至第五图是南北朝《泰山金刚经》、《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第六图是被誉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第七图是王羲之小楷的《黄庭经》,第八图是“写经体”的代表作,末图是唐代欧阳询的楷书之一。

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喜欢、观察、领悟、潜心坚持练习,您从哪一种正书入手,都可以登上书法的殿堂。











东方神4571775636926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启蒙阶段的。

这个阶段既有青少年启蒙,也有成年的启蒙。一般时间不需要太长,大体上半年以内差不多了。


启蒙阶段怎么学?主要以欣赏书法为主,起码要能够认识什么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然后了解一些著名书法字帖,可以写一写,也可以不写字。主要学习欣赏,这是书法启蒙的主要任务,给学生以书法的美和兴趣的知识。

然后进入初学阶段。

初学如果是有过书法启蒙的,进入初学,应该是“正式”要学书法了。

那么,初学书法的第一课,就是选择字帖了。


一般来说,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字帖。这需要在启蒙阶段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学生没有选择的主动性,老师可以代选。

我们所谓的书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

为什么这样说你呢?因为,我们很容易把唐代以后的“书法”和中国书法混为一谈。

中国书法包括真草隶篆各种字体。但是,唐代以后的书法只有楷书行书草书这个三种书法。

因为唐代以后,我们在实用领域已经没有隶书和篆书了。

所以,“书法”特定的含义,应该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个体系。


这个体系也是从唐代到今天也没有改变的主流。

尽管清代开始复兴中国书法,创新认识了中国书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楷书里面扩大了认识,增加了魏碑。

同时,也复兴了隶书和篆书。

但是,实用领域仍然是楷书行书和草书的这个主流并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选择书法字帖,我的建议还是从唐楷中选出初学的字帖,打好基础,将来进入书法研究阶段,在谈书法研究的方向和创作的风格问题。

唐楷是我们刚才说的特定的“书法”的标准汉字书法。

是上接魏晋总结南北朝书法成就的集大成的书法。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是传统公认的唐代书法大师,所以,选择他们的书法作品初学,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入手的方法,就是临摹。临摹有各种各样的办法。



建议最好是“对临”,这样可以训练学习书法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本人提出的“四法三笔”的学习分析方法非常好。

主要强调,一定要对字帖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认真做好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分析,这样,可以准确临摹字帖,也可以吃透书法的技法。

有了初学的基础,就要巩固学习成绩。经常分析笔画是否把字帖的笔意写出来了,检查的办法,也很简单,从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接笔一一检查。非常容易找出问题。


千千千里马


自清代以来存在着很多经不起三言两语去推敲的一些理念,比方说,学书必先学唐楷,比方说隶书、虞世南楷书这种具备一些书法技术难度的书体不适合初学。

一种理念,但它传播了三四百年的时候,谎言也会变成真理。

假如学书法只能从唐楷开始,那唐代以前的人就不学书法了吗?王羲之没学过唐楷,他怎么当书圣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各种不同的书体、书风之间、其实、是一种并行的关系,没有说谁、更适合初学,或者更不适合初学。

的确有些书体在技法是相对简单的,比如唐楷。假如学习艺术也是简单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那如果咱们家的孩子要学钢琴是不是应该让他学着刚开始就不要搞钢琴练习曲,而是开始就弹广场舞曲或者流行歌曲呢?所有学钢琴的人,差不多都是从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练习曲开始练习的,那为什么学书法,刚开始学就不能学虞世南、学魏晋、学隶书?这是谁定的规矩?

一个小孩子,在他刚刚踏入一个艺术领域的时候,如果他看到的、学到的不是最美好的东西,那么他在刚开始建立艺术三观的时候接触的就是非常差的东西,那么就算练了好多年,他在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也是不值得人去期待的。这叫取法乎下,仅得其不靠谱。

我们在孩子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做胎教,没有听说做胎教要拿流行歌曲和广场舞曲的。为什么胎教音乐都是柔和的交响乐或者古典钢琴曲呢?学书法,是不是也应该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学书法并没有一定要从唐楷开始的理由。作为孩子学书法最关键的问题,根本不是学的是什么,而是要在头一年、两年的时间,让他(她)能够真正的去领悟到书法的魅力,愿意去坚持下来,去往深里学。所以初学者定帖,要像成年人选爱人一样,让孩子去自主的去选择,顺从他自己内心去选择,顺应他和某碑帖某古人的缘分去选择。当他愿意进入了一个碑帖,然后大人在旁边点拨、引导,逐步逐步的让他喜爱上书法。

如果有的孩子喜欢褚遂良,喜欢虞世南,甚至于喜欢石鼓文,那为什么就不能写呢?中国人学书,万分之九九九九的比例都是非颜即柳,这样的一刀切真的比较愚蠢。

为孩子选帖,可以带孩子到书城去,在他面前有四五百种碑帖,给几个小时让他自己去一本本的看和挑,轻松愉快的让他在里面徜徉。约好挑三本出来,等他挑好了,可以慢慢去引导他三选一。这个引导不是基于什么字体的难易程度,而是基于这个孩子的天性适不适合学这个帖。

比如说有的孩子沉稳,在性格方面相对的也比较迟钝一点,是属于那种非常敦厚的孩子,那你让他学褚遂良,那肯定是学错了。但如果一个孩子性格特别的活跃、敏锐、敏感,或者那种,外面看起来憨憨的其实内秀的孩子,其实让他去学那种非常秀雅的、笔法多变的、相对复杂的、程度比较深一点的书体可能会更加适合。所以,关键点不在我们应该给孩子学什么,而是孩子喜欢学什么,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辅导,帮助他(她)在喜欢的书体学习上一步步深化深化,这就是引路人的重要。

从那个学习的角度来说,比方说孩子要学虞世南,我们会觉得这种气韵特别的高的书体,一个小孩子能体会到吗,如果他体会不到那不是白学的?事实上,人对于美的感受是天性。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对美的敏锐感、体验度往往都比大人强。孩子是纯净的,没有受过污染,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荷尔蒙搅乱他的心神,所以孩子对美的感受非常强烈的。

从技法上说,相对来说对笔法控制力有些要求的书体,孩子是不是能够控制?我举一个例子,王羲之教王献之学书法,王献之才七七岁多(古人上学、学书其实比较晚,不像现在孩子好可怜)给儿子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亲手写了一本《乐毅论》,其次呢,就是交给他一篇文章。

王羲之自己写的《笔势论》。王羲之这个人,别看官拜右军将军,其实他这人一生不做事儿,都不算自由职业者,他就是一个自由人,所以其实他亲自点拨孩子书法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口传心授。

那么我们对比下,从技法高度而言,还有什么书体能比王羲之的帖更高的吗?王献之开笔就是最高的,结果年仅十八岁书名满天下,甚至超过乃父。

清朝三百四十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邪朝”,特别在我们中华的文化和艺术上面,形成了很多似是而非但是基本上属于胡说的规矩、规则、说法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我们大家都默默地被影响了,如果不经过比较深的探究和思考,其实我们自己都很难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去推翻这些观念。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

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大成国学堂


这个要看你自己才能下结论。

网上关于从哪种字体入手的讨论很多,有认为应按书法发展过程顺序来学习,就是从篆书入手。也有认为从隶书入手比较好,认为入手快。也有从行草书入手的,理由是楷书呆板,无动感。

个人认为,从哪种字体入手,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对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态度,尤其是前者,对学习效果影响更深远。

现在大家公认唐楷是楷书的历史巅峰,难以逾越。很多人对唐楷的微词颇多。认为其法度森严,且不容易出成绩,即使毕生精力付出也不见得能超越或能独树一帜,还不如从其他字体入手,能快速成名成家。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两点。

一是畏难心理,楷书是大家最常见的字体,偶有败笔,即使基础非常差的人都能看出来,有可能是几个小时的付出就作废了。但对法度不是太严格的字体来说,偶有失误也不易看出,这也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道理。

二是急功近利的心态,要知道自己学习书法的目的,记得出发的初衷。如果是为了快速出名,笔者也无可厚非。

笔者也是唐楷入手,先柳后欧,尚在坚持下去的路上!

附上本人近书,欢迎多多批评!



三悟轩


一般的学习书法的初学者初从楷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第一楷书是目前通行的字体,第二楷书比较通俗易学,应用普遍,第三楷书是学好行书和草书等书体的基础。

现在学习书法就必须要掌握两个方面的基本技巧,第一是点、画的写法,这也就是"笔法";第二是将笔画组织成字,这也就是"结体",最后把点画结体写得美观,其中楷、行、草等各种书体都离不开笔法和结体,楷书的点撇画,其起笔、行笔、结体也最平稳,这些都是其他书法不能所及的,比如行书和草书。



在书法上楷书表现出丰富的内涵,比如晋代小楷,北魏造像刻石的魏碑都是使用楷书,楷书在用笔上和点画上基本上以方笔为主,落笔轻松自然,干净利落,点画讲究呼应连贯,笔画追求变化,笔势灵活生动,钩画取法于隶,仪态饱满,气势开展,转折多是方中带圆势,既显方劲又见浑厚。
学习书法艺术而言就是一种办法,每个学习的人因缘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也会有各种不同的选择,楷在书法艺术中指的是一种书体,楷书是指一种书体的学习范本,所以学习书法从楷书初学的角度出发也是最稳妥的。


文化指路人


题目为:学书法应该从唐楷开始吗?该怎么入手才好?

个人觉得也不是说应该或者说不应该,这个不一定的,这个得看个人喜好了。

如果都是学书法应该从唐楷开始,那有人就偏不,况且楷书并非只有唐楷,魏晋楷书也是OK的,不是吗?

所以得看个人喜好、兴趣所在!

我们都知晓,对于学习书法入门,书法教育界都说:“先正楷,再行楷,再行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了,提到学习楷书,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的书法都各有千秋,可以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范本了。

比如:欧体严谨,间架结构好,颜体舒展、大气雄厚,柳体瘦劲、法度森严,赵体秀丽典雅等。

其中作品如: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洛神赋》等。

最后,我觉得,从现代孩子们的人品塑造、习性养成考虑,唐楷楷可以说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法度谨严,对初学书法的少年儿童来说应是最佳的选择。






墨韵书香1314


学书法从唐楷开始,这种观点应该已经非常陈旧了。关于书法初学路径的讨论也是意见纷呈,各说各话。其实,学习一个东西,进入一个领域,远没有那么死板,它源于个人的性情,容易对哪种东西有感觉,是性情使然,没有一定之规。

许多教书法的老师惯于输出这样的思想,从而导致这样的风气,认为学书必须先学唐楷,再甚者,又把唐朝其他人都忽略,只留下欧颜两家。的确,欧和颜有代表性,一个瘦俊,一个宽厚。学他们,自然无可厚非。

但是否只能从他们入手呢?这问题显然很生硬。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各人发出这样那样的观点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基础。

譬如弘一法师主张学书应从篆书开始,这立论非常高,但不容易流行开来,因为大多数人压根儿不写篆书,哪里晓得学篆书的意义在哪儿呢。但篆书关乎书法的根底,那就是中正,用笔的中正,结构的中正,它是源,是法度,可能秦篆少了些性情,但学习篆书的必要性是有的。那么从源头入手,说起来似乎理所应当,但大多数人的学书轨迹却是由近及远的,由浅入深的,认识一下子还到不了那里,行为就算跟上,可能效果并不大。

又有许多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他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比如隶书相较于篆书,通识性要容易的多,这样识文的门槛就低一点,学习起来难度小一些:而技法上又比楷书要少,毕竟只在纯用中锋的篆书上加入了波磔,不及楷书复杂。从这两方面衡量,似乎隶书作为学书的门径也是可行的。

第三种,自然主张从楷书入手,楷书又以唐为尊,所以欧颜就做了当家主人。欧体法度森严,颜体恢宏中正,都有很好的教学意义。但老实讲,欧体作为楷书的高峰,学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上千年了,学欧而成功的,一个手都能数出来,而且并不能超越。颜体后代倒不乏其人,门庭若市。至于褚遂良,每代也都有少数的拥趸,而虞世南,徐浩,已几乎无人问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从草书学起,这明显是故意叫板的,只是表达对唐楷专制的反抗,他们自己未必是如此的路径。哪有孩子一开始学草书的呢。

我们讨论怎么入手的问题的时候,其实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哪里出去?

从哪里出去,远比从哪里入手重要的多。因为出去,意味着已能自立,找到自我的路。而我们看到那么多的学书人几十年一辈子并没有找到出路,要么在一条狭窄的路上做垂死之挣扎,要么在淫浸漫涣百家后惘然无措。那么讨论怎么入手,都似乎充满了一种悲哀的气氛。

所以问题不在于从哪里入手,就像一个人,我们不能始终在讨论他的出生,而应该把目光放在成长。他什么时候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是重要的。至于他出生在富家望族,还是穷家困里,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到起决定的作用。

学书法,也是如此。从哪里入手,其实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好似学了欧便不能学颜,学了唐便不能学晋,没有这样的道理,学习的道路应该是开放和自由的。随各人的自身与环境,还有机缘而变化。这样,无论从哪里入手,就不成为问题。也尽可以忘掉那个唐楷的专制,从学习中享受真正的乐趣,而不是仅仅听闻一些道理,形成一些成见,绑住自己。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浅见,同各位书法爱好者来互相交流。欢迎大家也提出各人的意见,互相进步。










鱼生书法


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书法不必先以唐楷作为基础。

理由如下:

唐楷,仅仅是真书的一种突出风格,在书法技术上处于非常高的位置,有非常严谨细致的行笔特点和规矩,是初学者学书的典范。然而,就是因为唐楷属于真书一种,就不能涵盖所有的艺术美,比如唐朝以前,晋朝王羲之代表的小楷,三国时期的钟繇的小楷,都是真书的经典。后面的元朝,赵孟頫的真书,也是非常难得的佳作,作为初学,单单楷书的选择就不会只有一家。

从学习书法艺术来说,楷书,甚至推崇的唐楷,还真不是书法的入门必修课。熟悉书法史的人知道,真书,另一种说法的楷书,实际上是由隶书经过隶变而来,包括行书和草书,并非是由楷书进化为隶书。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这就是历史和传承,逆流而上者很多,最终达到真谛的也很多,只是在楷书学习以后就误入书法歧途和止步不前的更多。

书法这样的艺术强调取法乎上,只有见识到和知悉真正的笔法以后,才能在书法学习中游刃有余,不受单一书风的束缚。

至于该如何入手,以上的分析就应该会有答案。哪个角度入手我个人觉得都可以,关键是要用心体会,及时调整,及时咨询和请教,不能偏爱和执拗,不然容易流俗。

有长远计划的,还是从隶书开始吧。




传统书法鉴赏


楷者,楷木也。孔子冢葢树之者。皇览云。冢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传言弟子各持其方树来种之。按楷亦方树之一也。儒行曰。今世行之。後世以为楷。楷,法式也。楷之言稽。我稽古,而後世又於此焉稽也。从木。皆声。苦骇切。十五部。以下言木名。故先之以孔冢所树。

据上述,楷者,规范也。在某朝代的官方法书,篆,隶,晋楷,魏碑,唐楷,仿宋都可以称楷。今人以唐楷为楷书,可以理解为狭义之楷书。

立志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是对的,从笔法,结构入手,领会书法韵律之美,逐渐结合自己喜恶,形成自己风格。但不一定非是唐楷,以某时代法帖为主,结合多种笔体,达到法为我用,意在笔先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