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網上流傳著一句很適合拿來當QQ簽名的話:“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

這話除了稍微“非主流”了一點,其實也不無道理,其實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聰明人,你會發現他們都是這樣:

你可以很容易地和他們結識,互相也都談得來,他們尊重你的信仰觀點,你也理解他們的處境,但是當你們吃吃喝喝之後,想要深一步瞭解時,會發現他會有意無意地和你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讓你們之間雖然熟悉,但是始終隔著一層紗。

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級的聰明人深交。

1和聰明人做朋友,層次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天才死宅嘲諷著凡人啥都不懂,凡人嫌棄著天才們各種怪癖,沒有生活常識。

這種層次,其實不僅僅是智商,也是閱歷,交際能力等等綜合實力的一種集合。

咱們這樣的凡人思考問題往往都是A推理出B,B推導到C,然而聰明人們可不是這樣,他們可能A過了就是E,然後就到H了,更甚者靈光一閃,大喊一聲“尤里卡!”直接A到Z。

所以如果說聰明人要和很多人交朋友,他們就不得不降低到ABCD這個檔次去,甚至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麼會省略那些步驟。

這種情況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2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重要的事

因為社交本身就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就拿咱們普通人來說,過節要走人戶串門,平日裡要打點和同事的關係,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於聰明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跳過這些選項,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他們這樣,可能會被他人側目,覺得“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近年來最熟悉的這類例子,就是“蘋果之父”:喬布斯。

為何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