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观舰式(也称为“阅舰式”“海上阅兵式”)这一海军活动起源于12世纪的英国。日本史上的第一次观舰式是在1868年;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军队解散为止,一共施行了18次观舰式。其中1910年代是各类观舰式施行最为密集的时期,而1913年和1916年施行的两次“恒例观舰式”均采用了少见的移动观舰式形式。所谓“恒例观舰式”就是每年都举行观舰式。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日本海军最初关于创设恒例观舰式的构想来自于1879年川村纯义的建议。1913年,时任海军大臣斋藤实向当时的首相山本权兵卫上书,要求“鉴于国家日益繁荣而海军亦随之进步……为提振士气、激励奋起,请设置每年施行之恒例观舰式”。斋藤实在上书中建议,可以每年11月10日在东京湾内运用大部分的后备舰艇举行移动观舰式。最终日本政府原则上同意了海军方面的要求,允许海军每年择日举行恒例观舰式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据此,海军于当年制定了《观舰式规程》,规定于每年的海军例行的小演习之后固定实施恒例观舰式。恒例观舰式在设置之初就确定“移动观舰式”的实施形式。近代日本的观舰式有两种实施形式:一种是“碇泊观舰式”,既受检阅的舰船依照预先安排的序列下锚碇泊,天皇乘坐的舰艇沿着设计好的航线航行来依次检阅;另一种则是“移动观舰式”,受阅舰只按预定队列航行,向天皇展现军舰行驶的样子。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相比之下,“碇泊观舰式”的组织更容易,对实施海域的要求也较低,可以在近岸的海域实施,也便于民众直接从岸上观看;而“移动观舰式”声势更宏大,但对海域要求较苛刻,难以在近岸海域施行,同时燃料耗费巨大,实施成本较高。日本海军之所以选择“移动观舰式”作为恒例观舰式的实施形式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时日本陆军每年都会举行大演习,而海军无论观舰式还是大演习均非每年举行,因此使得海军在影响力上比陆军弱势。

出于扩大海军影响力的目的,日本海军选择了声势浩大但耗费颇多的“移动观舰式”来作为每年例行的恒例观舰式的实施形式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声势浩大的恒例观舰式在实施后却并没有收到海军想要的效果。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例如1913年的恒例观舰式由于作为原定场所的横滨爆发霍乱疫情,因宫内省要求临时变更实施场所为横须贺的九哩冲海面。由于远离海岸,无法从岸上观看,海军不得不安排观览船搭载民众观礼。而海军派出的观览船数量很少,名额基本被海军及政府的关系人员垄断,因此一般民众只得自己找船出海观看,并因此发生了多起事故。1914年的恒例观舰式由于昭宪皇太后病重且恰逢一战爆发故未能施行。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1915年又恰逢大正天皇即位大礼故改而举办特别观舰式,因此日本海军方面直到1916年方才举办第二次恒例观舰式。而受前次恒例观舰式观看困难且事故多发的影响,民众对于1916年的第二次恒例观舰式的热情大为减退。加之1917年既定举办的第三次恒例观舰式由于射击训练延迟而被迫临时取消;而1918年由于受海军中止了当年度的演习计划影响而宣布不举办恒例观舰式。最终无论日本海军方面还是日本民众都对恒例观舰式这一活动彻底失去了热情。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同时,日本海军内部对于举办恒例观舰式之可行性的认识也产生了质疑。1916年的第二次恒例观舰式结束后做成的《关于大正五年恒例观舰式的综合意见》这一报告中明确提出“有必要重新审查观舰式事务的可操作性并对观舰式规程作相应的修改”。不同于非常设的海军大演习较为充裕的日程,一年一度的小演习的时间仅有1-2周,故而基层方面对恒例观舰式的实施意见很大。最终1919年10月,海军省终于做出了废止恒例观舰式的决定。

100年前日本脑洞大,竟每年都想检阅海军!为何最后却惨淡收场?

尽管恒例观舰式被取消,被不定期的观舰式所取代。但举办观舰式本身却体现了当时日本海军的需求。因为20世纪初正是日本海军的高速扩张期,大量新锐战舰建造、服役。而海军扩张的基础是大规模经费投入,这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面对民间舆论不断增强的质疑,日本海军也急需获得民众对海军军力扩张的理解。因此,试图通过观舰式等高成本阅兵形式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向民众灌输符合海军利益的国民意识就成了日本海军高层必需考虑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