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工厂“用工荒”的原因是什么?

七米嘀嗒









龙城雄鹰1972


用工荒?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本人63岁,别指望我说谎。去年12月5日我来到现在的公司,做地铁钢结构。全公司三十多人会使用CAD的除了老板就是我,而且我会使用三维软件。普遍的讲,天下人大部分人被“拜金”所扭曲,而且变革的人很少。所有人都会玩电脑手机,而没有几人会玩solidworks?,,,只要学会了这一款软件,一生不愁吃穿,可憾的是我一个六十多的老头却成了“稀有”,这不,4月1日我又交了辞工书,因为广州一家公司需要我,,,,在工厂做工的,多数来自农村,但是,农民兄弟应该醒一醒,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来城市做工就是城里人,要变革人生,没必要总掂记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你有技术就爷,,,要学习,根本就没有难事,,,所谓“用工荒”主要是有技能的人大少,“变革”人大少。


都市辛巴


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身上。

公元1998年,我去一家水上乐园应聘电工。

要求大专以上,我就拿着夜大毕业证去了,结果大家都猜到了。

。。。招一个电工要大专以上,电工二级证都不行?招不到人活该。一几百平方的水池子,弄些游戏设施,一个普通电工完全可以胜任,听说后来找到一个硕士生,一年给人家6万,快赶上二十年后的今天的价格了。后来倒闭了。

其实,企业要的是排场,名声,还有的是当地政府为吸引人才给企业的优惠政策。

从来都不缺人,每年毕业上千万大学生,招不到人,是不可能的。

。。。态度决定一切,把人才当白菜用,在人才市场里挑来挑去,注定招不到人才。

。。。唯学历论,讲排场要面子。招来的不用,当摆设。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解决用工荒的唯一标准。。实在招不到人,就要反思你的企业战略是什么。想长期干还是短期捞一把就走。

想长期做企业就必须,一,制度留人。

二,文化留人。

三,情感留人。

四,薪酬留人。

五,培养留人。等等许多刚柔相济的办法,留下人才,就不会有用工荒。


穿了马甲的春


1、“智能制造”大趋势,员工素质脱节

201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生产工厂相比,现代的制造工厂更加追求智能化、自动化。与工厂的升级换代相对应,工厂对工人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成指数的提高,而现在国内工厂的工人素质都普遍偏低!想招一个高素质的工人,对于生产企业或者工厂来说,可遇不可求。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工厂招不到适应的高素质工人,这是“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我曾经去一家中国本土工厂参观,在车间我看见几名德国工程师正在检修一台生产设备。后来我好奇的问了厂长,他说这台设备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全厂工人只懂生产,但生产设备出了问题都不会处理。没办法,只有请德国工程师检修。而且检修费用很贵,足以在国内请一位高级工程师,可是国内没有这样的人才!

2、高校转型太慢,理论与实践脱轨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德国制造》,书中讲述了德国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些方法:学习1年理论知识,2~3年的工厂实习,拿到工厂颁发的证书后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最后答辩毕业。这样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失业,同时也保证了未来工人的高素质。在中国,高校和职(技)校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很多本科生还瞧不起那些专科生!高校转型太慢,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轨,导致高素质的人才缺少对应的工作技能,一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毕业以后从事着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这是“用工荒”的第二个原因!



3、供需信息不对等

招工的地方没工人,有工人的地方没工厂。现在一些工厂招“普工”,大概有三种途径:1、就近招工;2、人力市场或中介;3、熟人介绍。很多工厂的招工信息很难传递到那些需要工作的人知道,进而导致工厂招不到普工,工人找不到招工的工厂。供需信息不对等,是“用工荒”的另外一个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就是穿着正装去奋斗,有用就关注我呗~欢迎留言评论。


穿着正装去奋斗


制造业用工荒个人总认为有以下原因:

1、工作环境,脏乱差、没有固定休息时间,几乎没月休,每天工作至少十个小时;

2、薪资福利待遇不对等,月薪四五千是好的,一线员工也就2000--3000工资,制造业利润低薄,老板给员工开工资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3、工人地位低下,现在的社会不像改革开放之前,工人地位高,现在以收入看人,笑贫不笑娼;

4、现在选择工作的类别特别多,尤其是服务业,收入相对加工制造业好点,工作相对轻松自由,能兼顾家庭;

5、工作年龄限制,35岁限制让多少人汗颜,70后不招,90后看不上加工业。


青崖白鹿64720246


中国企业不存在用工荒的问题!以打工城市深圳为例,工资给到位,工人随便挑。所谓的用工荒指的是,工厂订单时多时少,淡季旺季分明。淡季时,没有订单,养活一条产线都嫌人多。旺季时,订单多的做不完,交货期又非常紧迫,开通两条产线都嫌人少。老产线上员工流动性也比较大,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凤毛麟角,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三分之一,一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一半,剩下一半就是一年以下的新员工不停的流动,进进出出,几乎每个月都有人辞工,每个月都有人入职。每年都是如此,年复一年。劳务派遣临时工为劳动法解套,毕竟,修改宪法,劳动法不是三两句话说的清楚的。宪法上说,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员流动找到法律依据,降低工厂用人成本,劳务派遣,漂亮!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漂亮!深圳作为打工城市已经四十年,这方面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另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1990年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成绩喜人,出生人口大大减少。现在招工不比二十年前了,刚贴出招聘信息,应聘者蜂拥而至,招聘人员还要用“滚滚滚”维持秩序。现在贴个招聘信息,稀稀拉拉会有几个应聘者,进来干不了几天就走人,招一批人留不下几个。用工荒都是扯淡,打工习惯就好,见怪不怪了。


蓝海173824745


本人就是打工者,也来谈谈这个问题:本人认为,第一,工厂没有把工人当成是本厂的财富,只是当做会劳动的机器,为了工厂的利息无情的牺牲工人的利息。第二,工资问题,目前的工人工资在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够大声的说出来(我挣钱了)?老板为了自己的利息,把工人工资限制到了什么程度?福利又给了工人了吗?工人给你打工仅仅够生活,结余很少。你们一家可以吃大餐,去旅游,去买东买西,考虑过你的工人怎么样了吗?我们工人付出的完全成了你们炫富、奢侈的源泉!别和我们说利润低,那是你们的问题。我们只是被管理者,没有能力管你们所说的利润高低。因为,利润问题只是代表你们的能力。 既然,没有利益,我们只能(水往高处流了)


老天怜我苦男儿


你这个提问,提的非常好,有画龙点睛之效!

国外独资或合资,也包括港台企业,用工一般起点较高,最重要的工资、劳保、节假日用工待遇、医疗、社会保险及失业保险等等一般比较完善,有劳动法及司法保障!所以用工一般好解决且充足。就是起点相对较高。

相反,中国企业(含央企、国企、地方企业、集体企业、私企等)一般不仅许多待遇无法和外资企业相提并论,而且当发生劳务、劳资等纠纷时,维权是非常复杂甚至艰难的,既劳动者的权益处境很难。其它就不多说了。

所以如此说来,我们的《劳动法》似乎在外资企业执法时,执行的比较到位且及时。但是面对国内中国企业时,往往是看:双方谁对国家、社会贡献大就维护谁的利益。显然个体员工就处于非常无助的弱者状态了。

纵观上述情况,就你所说的中国企业,因工资待遇保险等等,尤其劳动法及司法保障原因,当然的招工难就是很自然的现象了吧!


生灵原也


作为多年混在工厂的一族,说几点大家体会支持

1 苦,进了工厂,40度的天,车间里面机器一开都是50-60度,工人都穿着长袖长裤,带着安全帽,一天衣服湿了干了几次

2 社会地位低 年轻人宁愿月薪3000坐办公室也不要去工厂一个月10000烧电焊,觉得没面子

3 现在有了快递和滴滴,自由,没人管,想多干就多干一会,不想干了今天就休息了,而且钱还不少

4 每个月只有最低工资,别的都是年底发,没有保障,每天都要上班十多个小时。


月薪760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白工人为什么要去做工,为了理想?为了建设祖国?还是为了无私的付出?工人在社区最底层,他们努力也不过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而已。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做工了呢?其实也很简单,付出与期望所得不对等,心理不平衡,不愿去受那个气;看不到希望,没有出头之日,还不如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谁努力谁就能过得好,很多人心里不知道,但是都能感受得到。在相互忽悠的社会要么是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要么卑微的得过且过。专家们的言论大多使民众嗤之以鼻,说得多了反遭民众的反感。再笨的人你可以忽悠他一次两次,即使他不知愿因,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但他有感知能感受得到。对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也会尽量的远离,这是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