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中国楼市很像一口蓄满力的大高压锅,动不动就要炸。

比如这两天,“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的消息,就引得媒体圈和朋友圈双双炸屏。

但这事儿,口诛笔伐是舆论的流量,兴高采烈是群体的狂欢,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1

买了房子的朋友,一般都清楚,房子是以建筑面积计算价格的,这事没得商量。

过去,一直都是“买100平的房子实际只有75平”,其余被“公摊”了。

如果取消公摊、套内计价,“阴谋”、“霸王条款”没了,这让很多买房人激动。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现在,终于可以“买100平的房子得100平”了,对大家似乎是天大的好事?

但华仔想说的是,且不说这这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能不能落地还是个未知数。

即使以后卖房都按套内面积计算,房子的总价也不会下降,单价反而会大幅度上升。

如果一味追求“套内面积”,而不关注公摊面积和配套,楼盘的品质、舒适度反而会下降。

2

是的,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住房面积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进行计算。

但是中国不一样了,有种买一斤海鲜,回家发现只有6两的感觉。

2010年,山东某楼盘公摊系数超过了52%,100平米房子使用面积只有48平。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就好似,分明买的是三房,最后一看,尼玛,是单身公寓啊。

公摊,上到小区屋顶,下到下水道,都可以算,可操作空间就大了去了。

地产界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每个小区的公摊面积加起来,一定会超过实际公摊面积。

必须营造一个规范出来约束,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便按套内面积计算,也只是换个算法而已,跟价格没半毛钱关系。

3

首先,我们来看看,房价到底是怎么确定的。

第一种叫“市场定价法”,按市场能接受的价格卖。

第二种叫“成本定价法”,就即“成本+利润”。

用市场定价法,不管是按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算,都只要定一个能卖出去的价格。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按建筑面积算时定5万,按套内面积算时定7万,并没有什么区别。

用成本定价法,单价是“总成本+利润/面积”,面积数字大,单价就低。

总之,房屋总价和按什么方式计算,没有关系。

而且,按“套内面积”计算的单价远大于按“建筑面积”计算的单价。

一个案例是,深圳华润深圳湾瑞府,建筑面积单价、套内面积单价相差近8万元/平。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4

事实上,没有哪个开发商会故意把公摊面积做大,那样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因为一个楼盘的容积率,是在卖地或者报批的时候,就被定死的。

也就是说,连公摊面积在内,开发商能修多少房子,其建筑面积是固定的。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公摊面积每大一平米,套内面积就小一平米,而“公摊面积+室内面积”是一个固定的数字。

开发商故意多修一些公摊面积,而刻意减少房子的套内面积,没有任何好处。

开发商要耍的鸡贼,而是在“不算容积率”的地下室等地方,如把地下室挖深变成2层……

这些增加的部分,不会计入建筑面积,也不会计入套内面积…………

当然,也有一些楼盘的公摊面积所占比例,远大于别的楼盘,那就是“豪宅”。

5

实际上,如果过于关注“套内面积”,部分住宅项目的品质和舒适度反而会有下降。

减少电梯井的面积:就要少设置电梯,2梯4户变成2梯8户,大电梯变成小电梯。

减少公共门厅面积:缩到最小,那就和原来旧宿舍楼一样,进单元门就是楼梯……

减少过道面积:本来沙发大衣柜都过得去,缩小后搬家,不拆掉根本进不去……

减少外墙面积:保温、隔音都不要了……

刻意减少公摊面积,牺牲的就是舒适度、美观度、质量等等。

别嗨了!按套内面积卖,跟房价没半毛钱关系!

如果只追求“套内面积”,就会出现一些畸形的楼盘:得房率高,但住得很不舒服。

那就成为一种倒退了。

不过,在许多朋友看来,按套内面积计价,即使只是心理上的安慰,形式上的变化就够了,难得集体娱乐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