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的那些事

今天继续更新赤水那些事之:值得一看的老照片(第二期):

...............................................................................

赤水的那些事

这是贵州引进的第一辆汽车。20世纪20年代,周西成任师长驻赤水期间,修建公路,购进机动车、船。图为周西成从广东购进的小汽车,周任军长、省 长后,将车运去贵阳。

...................................................................

赤水的那些事

上世纪60年代的赤水一中校园。

赤水的那些事

抗战期间,赤水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同仇敌忾,支持抗战,成立了抗敌后援会赤水分会,赤水学生也成立了抗敌救国会。图为赤水县中学生进行抗敌宣传活动后合影。

赤水的那些事

图为1938年赤水县**后方工作团附设的民众识字班毕业纪念照。民众识字班在学文化的同时进行**救亡宣传。

赤水的那些事

抗战期间赤水女子中学校长向茵谷,组织学校学生制作绣花被面、枕头等到赤水、合江等地义卖,收入全部捐作抗战经费。图为女子中学学生在街头义卖刺绣品。

赤水的那些事

《少年大众》是1932年段雪笙回赤水时倡导进步青年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另创办的一本叫《寒夜之华》。现在的除了《今日赤水》,还有那些?

赤水的那些事

赤水民国时期成立的医学研究会,附设医学讲习所,开创贵州医学教育之先河。图为1932年1月医学讲习所第一期学生毕业,全体师生和政要、社会贤达在赤水县“平民医院”大门前合影。其中知名人士有:毛光翔、侯之担、石玉生(赤水著名中医)。本图亮点在左上角:平民医院。

赤水的那些事

赤水古城东门坡石玉生住宅堂屋前的天井。石老先生曾在这里开设家瑞医院。

赤水的那些事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赤水古城拍摄《四渡赤水》。图为当时的十字口至川剧院一段大街(现北门口红十字医院至太平新街口)。《四渡赤水》中的“欢迎红军二进遵义”场景在这里拍摄,工作人员正在悬挂五星灯横幅标语“欢迎红军二进遵义”。看热闹的群众人山人海。偶当年还在二小读书,背起书包追着去看稀奇。。。。。

赤水的那些事

红军二进遵义城,遵义人民群情激奋,这个场面正在赤水城十字口一带拍摄。图为拍摄现场。

赤水的那些事

道阁寺旧址。位于赤水城南,建于清代,曾有道人主持。赤水古城九宫十八庙之一。民国时期已改为民宅。图为道阁寺旧址改建建筑,是不是很眼熟??

赤水的那些事

基督教堂旧址。建于1932年,当时由英、德等国及国内基督教牧师、传教士在教堂主持传教活动。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拆迁到东郊路新建。话说新教堂,偶还没去过,听说每年平安夜有活动,热闹。

赤水的那些事

赤水兵工厂旧址(禹王宫)。1923年周西成驻赤水期间创办,大量制造步枪、手枪、机枪(时称“赤造枪”)和各种子弹、手榴弹,装备所属部队。兵工厂工人最多时达3000多人,后随着周升职后迁去贵阳。

赤水的那些事

赤水兵工厂生产的步枪,简称赤造枪。

声明:本文所有照片均转自《赤水留真》,感谢拍摄和保存这些老照片的人们,向你们致敬!本文所发之目的旨在向广大赤水市民传递历史,了解历史,如有侵权或者不妥之处,请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