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開始創作前,沒有這些準備和能力,就不可能寫好一個故事

小說:開始創作前,沒有這些準備和能力,就不可能寫好一個故事

你好,我是康慨,這一講我跟你聊聊人生。聽起來像雞湯導師上線哈,但是我不給你灌雞湯,我給你喝雞湯的勺子。

故事學大師羅伯特麥基在他的名作《故事》裡反覆說,故事是對生活的比喻。你得先理解生活,才能理解故事

道理聽著很空,具體要怎麼去做呢?簡單說,九個字,有願力,多共情,找方法。

我先給你講個小故事,有個年輕人問一位音樂大師,我想當音樂家,您看我能行嗎?大師搖搖頭說,你缺乏激情。多年以後,兩人再次相遇,當初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一名商人,他就跟大師說,你當年的評價改變了我的人生,你是怎麼一眼就看出我對音樂缺乏激情的呢?大師說,很簡單,我對所有來問我的年輕人都這麼說,因為如果你真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你根本不在乎我說了什麼。

這個故事記載於《布洛克的小說學堂》,用來說明的正是願力對寫作的重要性。

一個人為什麼要寫作?通常有三個動機,為名,為利,或者為發自心底的熱愛。

我們從小就聽說各種著名作家的故事,像魯迅棄醫從文,通過一支筆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像林肯曾對《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說,你的小說引起了一場戰爭,改變了國家的面貌;還有像各種版本的世界十大文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事蹟等等,這些故事是激勵一代代作者為了出名而創作出來的。

另外呢,我們也聽說了不少寫作賺大錢的故事,尤其是自媒體發展起來後,各種十萬加套路,煲雞湯秘訣,從零開始三個月寫作賺寶馬,所有這些刺激了不少人為了一夜暴富而寫作,這也沒什麼錯,兩千年前司馬遷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人性,誰也改變不了。

但我要說的是,如果僅僅是為名,為利,都無法支撐你長期堅持下去,寫作是一項高度複雜,又很單調的工作,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說得很清楚,當你選擇做藝術創作工作,意味著你一定會付出相應的代價,當然這個代價不一定會像小說裡那麼極端,查爾斯最後把家庭、朋友、金錢,甚至最後連自己的生命都搭進去了。但是你要做好的準備是,如果寫作意味著你要在孤獨中尋摸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們在一邊對你指指點點,如果只有少量讀者為你的故事打call,那麼你內心對寫作的熱愛,還能不能讓你堅持下去?

如果不能,我也建議你不要從事這一行,成名得利的辦法有很多,何必要跟寫作死磕為難自己呢?

當然你也可能說,我寫作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有一肚子故事,不寫出來就會憋死,這種可不可以呢?

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但還不夠。

其實寫作的本質不是自我表達,而是與他人共情。往往表達欲過於旺盛的人,是寫不好故事的。

小說《巨人的隕落》作者肯·福萊特說:“很多作家只寫能取悅他們自己的東西,並模模糊糊地希望這也能取悅別人。但我每寫一頁都在自問:讀者會怎麼想?讀者覺得這真的會發生嗎?讀者關心這些嗎?讀者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嗎?

李安也說,藝術創作不是孤芳自賞,而是有人回應。

作者首先要具備跟現實中各種人物共情的能力,甚至與公認的壞人都可以共情。最新的認知科學也表明,即使是從來沒有融入現代社會的原始部落人,依然跟我們同此心,同此理,那些讓你哭的稀里嘩啦的好故事,同樣會讓地球另一邊的人流淚;人性是相通的,沒有不可共情的人。

作者甚至還要具備跟虛構人物共情的能力,也許有一天你腦洞大開,想到一所神秘的魔法學校,學校裡有個頭上長疤的小男孩,他面對生活提出的挑戰,該會有什麼感受呢?顯然,如果你無法跟這個不存在的小男孩共情,你不但寫不出《哈利波特》這種類型的小說,你甚至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人們喜歡哈利波特。

文學史上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之分,前者側重跟現實人物發生共情,後者側重跟想象中的人物共情,但無論是哪一種文學題材,要想取得成功,走心都是第一位的。

那麼有沒有可操作的方法幫我們提升創作能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