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之間關係

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交流電的瞬時功率不是一個恆定值,功率在一個週期內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電路中電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有功功率的符號用P表示,單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電設備正常運行所需的電功率,也就是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能量(機械能、光能、熱能)的電功率。比如:5.5千瓦的電動機就是把5.5千瓦的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帶動水泵抽水或脫粒機脫粒;各種照明設備將電能轉換為光能,供人們生活和工作照明。

無功功率----在具有電感和電容的交流電路里,由於電感或電容的特性,造成電壓和電流的相角不一致(電感元件電流滯後電壓90度,電容元件電流超前電壓90度),這些元件在半週期的時間裡把電源能量變成磁場(或電場)的能量存起來,在另半週期的時間裡對已存的磁場(或電場)能量送還給電源。它們只是與電源進行能量交換,並沒有真正消耗能量。我們把與電源交換能量的速率的振幅值叫做無功功率。用字母Q表示,單位為乏(Var)或千乏(kVar)。

視在功率:----在具有電阻和電抗的電路內,電壓與電流的乘積叫做視在功率,以字母S或符號Ps表示,單位為千伏安(kVA)。

視在功率S與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的計算公式為:

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之間關係

功率因數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屬於既有電阻又有電感的電感性負載。電感性負載的電壓和電流的相量間存在著一個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餘弦cosφ來表示。cosφ稱為功率因數,又叫力率。功率因數是反映電力用戶用電設備合理使用狀況、電能利用程度和用電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三相功率因數的計算公式為:

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之間關係

式中cosφ——功率因數;P——有功功率,kW;Q——無功功率,kVar;S——視在功率,kV。A;U——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V;I——用電設備的運行電流,A。功率因數分為自然功率因數、瞬時功率因數和加權平均功率因數。

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之間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