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之间关系

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电路中电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有功功率的符号用P表示,单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比如:5.5千瓦的电动机就是把5.5千瓦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水泵抽水或脱粒机脱粒;各种照明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照明。

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和电容的交流电路里,由于电感或电容的特性,造成电压和电流的相角不一致(电感元件电流滞后电压90度,电容元件电流超前电压90度),这些元件在半周期的时间里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的能量存起来,在另半周期的时间里对已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送还给电源。它们只是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我们把与电源交换能量的速率的振幅值叫做无功功率。用字母Q表示,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

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内,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叫做视在功率,以字母S或符号Ps表示,单位为千伏安(kVA)。

视在功率S与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的计算公式为: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之间关系

功率因数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电感性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着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余弦cosφ来表示。cosφ称为功率因数,又叫力率。功率因数是反映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状况、电能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三相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之间关系

式中cosφ——功率因数;P——有功功率,kW;Q——无功功率,kVar;S——视在功率,kV。A;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V;I——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A。功率因数分为自然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之间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