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36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文中讲的是哪些故事?

大树200949431898


欺人者必被人欺 大乘者未见小乘

自唐僧离开长安已有四五个年头,唐僧道: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怎么还不能得到?悟空道: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悟空道:依老孙看,青天为瓦,日月作窗,四山五岳为梁,天地如厅。唐僧思念故土,吟罢思乡诗词,悟空道:师父不必挂念,功到自然成。

西天取经刚刚开始,唐僧凡人之躯,未开启圣智,虽是得道高僧,却仍被俗事挂扰,如何能见如来?如何能得大乘?慢慢来,慢慢来,如吾读西游,稍安勿躁,功到自然成。

悟空望见前面是座寺院,唐僧放马前来,径入山门,原来是敕建宝林寺。悟空道:师父,谁进去借宿?唐僧道:我进去。

唐僧进入寺内,感叹泥塑菩萨宏伟,感叹众生拜佛,正遇见一个道人。唐僧道出来意,想借宿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里面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待我禀他一声。

奇怪奇怪,和尚庙里怎么会有道士?道士是扫地撞钟的,想来是个俗家人吧!也许另有故事。在乌鸡国中这才是怪事第一件,日后还有怪事多多,最后一起聊。

道人如实禀报了僧官,僧官见了大怒: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来迎接。如此游方和尚,想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扰,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唐僧闻言,满眼垂泪道:教我们前廊下蹲,若行者知道,打断你的孤拐。也罢也罢,人将礼乐为先。

唐僧躬身见礼,那僧官半答不理的,让唐僧去找店家住宿。又道:怕坏了名声,曾经接待过一个游方和尚,蹭吃蹭喝七八年,还上墙揭瓦、壁上扳钉、火折窗棂、拖门拦径、扯布作脚带、牙香换蔓菁,倾倒琉璃油瓶,夺碗夺锅赌胜。反正是无恶不作,坏了名声。这盆脏水泼的,唐僧含泪而出。

好个势力眼!这僧官真是个狗眼看人低的玩意。常言道:人以什么欺负人,必内心害怕什么,必被他人用什么欺负。据说当年荆轲刺秦,找了个少年秦舞阳,年纪小小就敢在街上杀人。荆轲以为他胆大,用他做了帮手,结果见了秦王就吓得腿软尿裤子了。为何?据说他爷爷是大官,有权有势,所以他才敢年少杀人。他不是以胆子杀人,而是权势杀人。因此,见了权势倾天的秦始皇,就被权势吓尿了。这个僧官以势辱人,必然被势所辱。

悟空见唐僧哭泣,问道:他打你来?不曾打。骂你来?不曾骂。唐僧只道:徒弟,这里不方便。悟空是太乙金仙,见师父受苦,如何会就此罢休?如此走了,悟空和唐僧在修行路上都会留下一个心结,心结不除,如何取大乘?

悟空执着铁棒,径入大雄宝殿,指着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象,内里岂无感应?今晚特来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显本相泥土!一个烧晚香的道人,被悟空吓得滚滚跄跄,报与僧官。僧官出来看。悟空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僧官以为悟空说大话,推说不方便,不敢奉留。悟空把棍子变得盆来粗,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四五百和尚没处搬?悟空道:没处搬,便打!悟空见门外一个石狮子,一棍打碎。吓得老和尚只道方便!悟空道:去把五百和尚点齐整,接我师父进来。一众僧人伺候唐僧人吃马喂。

威风是自己挣来的,先礼后兵是规矩,给脸不要脸那就该打也是规矩,敬酒不吃吃罚酒也是规矩。悟空连佛像菩萨金身都敢打,还怕几个臭和尚?打便打了,又能如何?这不是逞强,而是世间本就势力小人多,不给点颜色,不知道天道何在!所谓神鬼怕恶人,便是如此。悟空不恶,便是他们恶。与其被人欺,还不如欺负人。正因如此,悟空也才有紧箍咒。

此一回,不知作者何意,特意安排一局和尚为难和尚。想来,和尚也不团结,也不是六根清净无欲无求之人。甚至整个敕建宝林寺,也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是非场。敕建,敕建,皇帝所建,没个高僧主持,想来皇帝也不咋地。只怕皇帝是个叶公好龙之辈,附庸其名,号称好善斋僧,实则都布了假善,斋了恶僧。

唐僧等人安置好后,唐僧仰望天空,只见明月当空,见月思故乡,吟诗古风一首。

悟空闻言道:师父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悟空解释晦望之月,阴阳相生,上下弦月,魂魄修炼之理。唐僧闻言,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谢了悟空。

沙僧道: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唐僧闻言,茅塞顿开。

八戒道:师父啊!莫听乱讲,误了睡觉。又道: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此时书中,师徒四人第一次一起探讨修炼之法,悟空在指点唐僧,沙僧也在指点唐僧,八戒更在指点唐僧。只可惜唐僧来自大唐,只听懂了悟空沙僧的小乘佛法,却听不懂八戒的大乘佛法。

何为小乘?何为大乘?修炼之法是小乘,天道循环是大乘。其实在我看来,小乘是求字诀,求不得,或有求必应;大乘是顺字诀,顺应天意,顺其自然。对于普通人,则应以人性而动,超越佛法,归于本心,人是情自诀,无情不以为人,情所在,方为人!

先礼后兵不输理,

欺人必被勇者欺。

一轮明月蕴真意,

唐僧难懂八戒语!


晴天0123456


《西游计》第三十六回讲的是孙悟空战金角大三丶银角大王的故事,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俩个童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的的贴身秘书吧。

这俩位童子平时跟随在太上老君身边狐假虎威,威风凛凛,还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于是偷了太上老君的晃金绳.羊脂玉净瓶.紫金红葫芦.芭蕉扇.七星剑五件宝贝,下界为妖,自己创业,想凭着最新高科技装备在民间打出一片天地来。

岂知他们熟悉的是看领导眼色与阿谀奉承,仗着领导的权威办事情,真正离开了领导,便成为了有宝贝都不会使用的笨蛋!

孙悟空本来是只猴子,却把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当猴的耍,被银角大王用宝贝捉进妖洞,孙悟空偷了宝贝跑出妖洞又以行者孙的名字在洞外叫阵,再被抓进洞去,偷了宝贝再跑出妖洞就以者行孙的名字叫阵,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这俩个苯蛋竟没看出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是孙悟空一个人,还以为是捅了猴子窝,把一窝猴子都惹出来了,你说领导干部的跟班离开了领导的权势竟成了这样的废物?被孙悟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还得领导干部亲自前来搭救他俩的性命。


用户2394723182969王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的内容概括: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途径一座寺院,因一路奔波劳累,欲借贵宝刹住宿一夜。唐僧担心三个徒弟的面貌吓坏寺里的和尚,便亲自进寺院问讯。由于几年前因收留云游僧而得到的教训,寺院方丈果断地辞绝了唐僧的请求。孙行者却用武力为唐僧争取到了落脚的地方。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的详细故事情节:

太上老君帮助孙悟空搭救唐僧,收服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并拿回了自己的宝贝后,唐僧师徒又开启了他们的取经之路。师徒们一路上风餐露宿,不知行了多少里程。走啊,走啊...... 忽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只见这山高挺魏巍,唐僧怕有妖魔埋伏在此,行者却不以为然,安慰唐僧莫要胡思乱想。唐僧忆起从长安城出发当天到今日已度过四五个春夏秋冬,不禁感叹取经路途漫漫无期...... 就这样,唐僧师徒说说笑笑地往西赶路。

时至傍晚,晚霞映得西天通红一片。唐僧在马上朝远处遥看,却见山凹中有楼台殿阁矗立,随即心喜:“徒弟们,天色已晚,我们不如就在前面的楼阁里借宿一夜,明早再起行罢。” 行者请唐僧勿着忙,便自己先去一探究竟。原来前面的楼台殿阁是一座寺院,行者认为应该容易借宿。

唐僧师徒来到寺院门前,却见门上有五个赫然醒目却被尘垢覆盖的大字“敕建宝林寺”。唐僧担心三个徒弟的面貌吓坏寺里的和尚,便亲自进寺院问讯。唐僧向一道人表明了来意,那道人却说自己只负责扫地撞钟,不管其他事宜,若借宿须询问寺院方丈。寺院方丈得知详情后,怒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外面的和尚只是云游的僧人,不愿给予宿处。

原来,方丈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几年前,几个行脚僧来到寺院门外,方丈见他们衣衫褴褛,遂起了怜悯之心,邀请他们进寺院歇息,款待了斋饭,送给了每人一件僧衣,并留他们住了几天。未曾想,这几个行脚僧觉得在寺院衣食无忧,便一待就是七八年,且做了许多不公的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由于上一次的教训,寺院方丈再也不敢留云游僧住宿了。

唐僧无功而返,徒弟三人似看出了个中端倪,因为唐僧的表情出卖了他自己。须臾,行者手持金箍棒,一跃进入寺院内。在行者欲敲打佛像金身时,与烧晚香的道人撞了个满怀,道人慌忙地跑去向寺院方丈禀告。一开始方丈以为外面的和尚是弱不禁风的唐僧,但在行者撞进门后,那老和尚被行者的模样着实吓了一大跳,连忙关门。区区一扇门怎奈何的了齐天大圣!行者破门而入,要求老和尚为唐僧准备宿处。...... 经过了一连串的周旋,最终寺院一方被行者轻松地KO。全寺院五百来号的和尚皆盛装出门迎接唐僧,并盛情款待之。唐僧师徒有了歇脚的地方。

遣散了众僧后,唐僧出厢房门外小解时,抬头见漆黑的夜里明月当空,大地在月光的照耀下亮的分明,于是叫出三个徒弟一起欣赏明月,并开始了一场有关月亮盈亏的讨论。还别说,行者对月亮确有几分见地,说的头头是道。唐僧顿时茅塞顿开,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八戒却不耐烦了,“师父,走了一天的路,身心十分乏累,还是快些休息,明天还好赶路呢!” 唐僧了解徒弟们的辛苦,便令三徒弟进屋睡觉,自己开始了温习少时的经文。

这一回的故事告诉我们,能用武力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瞎bb。


迷途的mao


刚好手头有一部,也看了一下,只觉最后沙僧说得好:水在长江月在天!

此章似有贬低道教之嫌,道人为和尚打工;更有贬世人之嫌,只知拜像之心,却无敬佛之意,且看开篇唐僧之言:“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12255054982


师徒四个人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


笑看今古繁华


看标题就知道了,心猿被俘,劈破旁门,就是顿悟了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