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以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的观念,这一概念早已成为中国诗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命题。

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孔子像

何为“兴”?最常引用的一种解释就是朱熹在《诗集传》里提到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王夫之后来说说:“‘诗言志,歌永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

将这些文献联系起来看也就可以明白在诗里“兴”,是托物言志,以描写外在物象来做出的一种内心的表达,是人精神上或情感上的一种迸发,当然“兴”可以表达的是诗的作者的“志”,同样也可以是借用这首诗的人的“志”。

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从孔子开始,诗不再是单纯的诗,而是表现主义的人内心所蕴含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以“兴”言“志”的诗,才能称做为诗。

何为“观”?观即是看,诗为何不用来诵读而是用来“观”?当然诗本来就具有艺术性,书写在载体上的诗可以欣赏其书法。同时因其拥有着的艺术魅力,诗通过对物象的艺术化描写,在配合想象的情况下使其也具有着“观赏性”。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就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用文字创造一个虚幻的空间。

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另一方面,“诗可以观”就能够和上一句“诗可以兴”相联系来看。“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完全可以看做是孔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春秋时期礼坏乐崩,旧礼仪体系逐渐崩坏的条件下对作为纯文字的诗的可用功能和价值的重新思考。

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处于礼坏乐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希望构建和沿用就有的礼仪体系,社会体系,但是却无能为力,“观”当时风俗之盛衰、旧有道德体系之沦丧,难免会心生感慨,以诗为表达媒介,反映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成为可能。

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朱自清先生说过:“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也就是孔子所追求的的“志”并不只是表达个人的情感,更多的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表达的是政治层面的追求。“诗可以兴,也可以观”,孔子把文学意义和艺术性上的诗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作为政治理想最求的表达工具。

为何孔子说:诗可以“兴”,也可以“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