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報名輔導班家長都是重度焦慮焦慮症和攀比症患者,你同意嗎?

alison2016


當代社會高速發展,教育強國的口號更加響亮,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許多寶爸寶媽們都會選擇給孩子報輔導班。那麼,這是攀比心在作怪嗎?在小編看來,存在一點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本身的焦慮,現代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寶爸寶媽們會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來的社會會存在更多精英,為了減小孩子的壓力,寶爸寶媽們不得不為孩子計一計。

那麼寶爸寶媽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攀比心理帶來的危害呢?

1.不能盲目攀比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寶爸寶媽們應從全局觀察孩子的特點,找出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並加以培養。不能在某一方面盲目比較,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孩子造成自卑心理。

2.在心裡默默攀比

家長的攀比心理不應該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公然比較,孩子本身就比較好強,會有一定的競爭心理。父母應該給予的是鼓勵,而不是讓孩子在同伴面前低頭。

3.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誘導

寶爸寶媽們在給孩子選擇輔導班的時候,除了孩子的興趣以外,更應該告訴孩子學習這項技能的好處。比如說能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某些問題,能讓以後的你更加優秀。這樣會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攀比心,去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莓果媽媽


當然不同意,這種說法太過絕對。任何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報輔導班這一現象也是如此,很多家長和孩子選擇了輔導班是多種原因選擇了同一個方式而已。

不過不排除有家長焦慮、攀比的心理狀態下堅持給孩子報了輔導班的。不過這只是極小部分。

依據現狀通過和家長們的聊天、對孩子們報班的瞭解,我把報輔導班的情況分為以下幾種:

(1),孩子自身比較優秀,他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學有餘力,於是想在現有的基礎上更上層樓,孩子求上進,家長當然支持,基本上比較優秀的孩子報輔導班的都屬於這種情況。

(2),家長認為孩子不上輔導班,閒暇時間也就是網絡和遊戲,手機、電腦、電視很容易成為孩子的主要陪伴者,如此一來,孩子的身體、視力、乃至興趣都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可家長又無能為力,於是乎,提議給孩子報輔導班,既有學習的氛圍,也有同學的相伴,孩子也表示同意,這樣的情況也佔比大部分。

(3),還有一部分的確是某一科目,孩子感覺到了吃力,孩子願意藉助校外老師的幫助,家長也支持孩子對弱科花費更多一點時間補短板。這種效果明顯與否,關鍵是看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的綜合特點。

(4),當然題主所說因家長的焦慮和攀比而報輔導班,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況且也是孩子沒有主意,控制型家長所採取的方式我,我認為孩子越大,這部分佔比越少。


快樂庭院


我們相信每個父母在給自己的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時,都有自己的選擇,不管對孩子是否瞭解,還是輔導班是否真的能夠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家長的初衷一定是好的。

而且身邊的朋友給孩子報名輔導班時,並不會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報名哪個輔導班,就盲目的給孩子追著一起去報名某個輔導班,在輔導班的選擇上都是根據孩子自己的特點展開針對性的報名,在孩子的短腿科目上重點報名、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專項報名,並不會因為攀比才會給孩子報名。

如果家長心態不理智、不成熟,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去攀比,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一定會走很多彎路,心態不成熟的家長少不了走彎路。

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持續停留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攀比這件事上,家長和孩子一定都會累的“半死半活”,還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1.不管給孩子報什麼樣的輔導班,理解孩子是放在第一位的。

2.報名輔導班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針對性的展開,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孩子的特長這幾點都需要照顧。

3.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針對性的選擇,因為任何持久的學習(音樂、藝術、舞蹈等),都需要長期的大量金錢的投入。

4.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即使有也請放在心理,任何輔導班能給孩子的都是知識,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更重要,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修煉,而且在這條修煉的道路上,家長一定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九鬥學生心理


家長要形成一個概念,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好的教育好的資源是要花錢買的。

常常聽見某些人說某某家父母打麻將從來不管孩子孩子考上大學;某某家父母智力都有問題兩個孩子都上名牌大學。這些只能說是個例,中考就能看出來淘汰的大部分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我也聽說過有孩子家裡很窮從來不上補習班考上了北京的頂級高中,但我聽說的版本是孩子自己買了很多教輔在家自學刷了很多題才考上的。

這就是現在的事實,智商高的孩子比你更努力,家境優越的孩子比你更能找到優秀的老師走捷徑。

現代家長拼什麼?小時候多嘗試,找到孩子最擅長的,家長有能力自己去發覺,沒能力就多報幾個課外班和同齡孩子比較就知道自家娃的長處在哪裡了,這是找自信。

學習習慣抓好,初中出現問題找好老師調整梳理不落下大部隊,這是找飯碗。

家長焦慮不是孩子不優秀,焦慮的是社會不公平。總有一些人通過某些手段取得本不屬於自己孩子能力和智力所匹配的學位,幸虧有高考沒有高考平民家的孩子更加沒有希望。


侃侃而談2017


不對,我家鋼琴是她幼兒園時自己要求學的,老是想畫畫,我怕她太累,一直沒報,這個暑假她開始報班畫畫了,奧數是我想拓展她的思維,大合唱也是我要求她去的,她每一樣都學的很好,也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