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古城东北部,有一座占地约1200亩的墓区。长164米,宽70多米,坐北朝南,背依浑水,面对恒山,依次为大门、石桥、牌坊、享殿、石像生、祭厅、墓冢。整个墓区清静肃穆,布局规则,以南北主轴贯通,气势蔚为壮观。墓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汉白玉特别多,简直是一个汉白玉石刻艺术博物馆,这便是“四大河神”之一,清代河东河道总督,我国近代著名治水专家栗毓美的墓地。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栗氏佳城

说起栗公墓,与笔者颇有渊源。早在七十年代,栗公墓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当时驻墓区单位特别多,县药材公司的草药库、县化工厂、气象站、配件厂等等。墓区内一片狼藉,千疮百孔,分不清是工厂还是墓区,再则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是比较淡泊的,甚至有些反感。栗公墓御祭碑亭内有道光皇帝亲手撰文的御赐碑,由当时的两广总督祁贡书,堪为国宝一级,而县糖业公司竟然拉去做了“糖果案板”,多少令人啼笑皆非。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延泽桥.石牌坊

进入八十年代初期,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成立恒山文物管理所。在首任所长张剑扬的努力下,才将此碑运回原处。后来工厂陆续迁出,破烂不堪的栗公墓区显的空荡荡的,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八路自愿担当了守墓人,并且一守就是十年。十年如一日,从拔荒草,除碎石开始,一点一滴,将墓区打扫的有模有样了,这老人便是笔者的爷爷。爷爷曾经是359旅718团团长徐国贤将军的勤务员,开发南泥湾时是班长,警卫延长石油库是排长,三五九旅三下江南时因伤留在吕梁,病愈后北返,任晋绥军区武工团第一支队长,后调北岳军区,因病返乡隐蔽休养。解放后,一直担任村干部。记得配件厂搬迁最晚,工人们常常打趣爷爷说:少年跟着王震将军,暮年守着河帅大人。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华表

墓区大门位于正南,通体为砖制,雕刻极为精细,为仿木结构,前檐雕出椽、飞、连檐、瓦口,内券拱门。门上部有横匾一方,上镌“栗氏佳城”四个字,远观极为庄严,肃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左右有分立两通汉白玉神道碑,高四米。碑头盖双龙帽,雕工极为精细;碑基雕江海浪,随风汹涌;底座为一对赑屃,负碑卧波,昂首南天。左面碑阳楷书大字,记载着栗毓美生前的功绩和去世后赐封的荣衔。右面碑记载着栗毓美去世后道光帝下旨赞美栗毓美之言辞。碑阴镌刻是由大清翰林学士彭邦畴撰文、著名学者阮元篆额的“栗公神道铭”。两碑书法,笔力雄健,刀工精湛,令人称奇道绝。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石像生

入门,是一座冰清玉洁的汉白玉雕栏石桥,名延泽桥。桥下碧池清澈。两侧耸立华表一对,亭亭玉立,挺拔俊美。通体雕以蟠龙,其间夹雕云纹,表首蹲吼。延泽桥后,是巍峨壮观的三路四柱汉白玉石牌坊,洁白典雅,工艺精湛。牌坊宽三间,施华表式的方形石柱四根,前后用抱鼓石。柱首顶盘蹲立狮子。中间各施上下石额枋联系,明间较大,上置正楼,内刻“谕赐祭奠”四字。下刻“宫太保河东河道总督栗公茔”。左门上书“崇祀名宦”,右门上书“崇祀乡贤”,整个牌坊玲珑剔透,别具一格。牌坊右柱刻对联一副:“冰雕玉砌伟绩著宣防传列名臣瑶阀星辉分昂毕,巍阶尊保傅神安永宅玉华云气护松揪。”这幅对联表达了皇帝朝臣对栗公的尊崇和缅怀。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后面为享殿,前院后园,曲径通幽。殿前石狮子较为引人眼球,威风凛凛,守护左右。可以这么说,无论是牌坊的纹饰,还是华表的雕花、延泽桥的石栏,享殿的石狮,俱雕刻精细,倾注匠心,均是清代石雕艺术上称之作,无不令人拍手叫绝。享殿后面为神道,有五组石像生,石人分文臣、武将各一对。石兽有马、狮、羊各一对,均为汉白玉雕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后面即为巨大的坟丘,坟丘是按清王朝亲王的规格,台高二尺五寸,左右两阶,阶五级,坟高一丈六尺,全部用汉白玉围砌。现今大多数是后来修缮完成的,诸如汉白玉墓丘围栏、汉白玉石桥、汉白玉祭厅在八十年代就踪迹全无。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栗公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墓内墓志铭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撰写。林则徐与栗毓美素有交往,可谓志同道合,并十分敬重栗毓美的品德,他在2000多字是墓志铭中,对栗毓美的业绩生平详加介绍,并由衷的赞叹。只是唯文过长,不易引录。栗毓美的一生克勤克恭,任劳任怨,有“栗青天”之美誉。在治理黄河上功不可没,总因积劳成疾,卒于河东河道总督任上,栗公灵柩出河南归葬浑源时,沿途百姓哭拜千里不绝,山东、河南沿河州县均建祠纪念,足见栗公生前之爱民如子。

缅怀朴园公,勿忘德与才,栗毓美墓纪行

导游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