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 此“儒”非彼“儒”》

汉文化《 此“儒”非彼“儒”》

董仲舒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 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最起码不能全用法家。墨家是肯定不能用,这个选举天子制度,哪朝也不赞成。那就剩道家和儒家,所以汉初70余年实行黄老之术,推崇道家思想,清净无为,任其自然发展。结果国家强大,经济恢复,老百姓安居乐业,诸侯王势力坐大,匈奴威胁。朝廷什么都不干,地方豪强什么都干。这么看来,道家也不行。 于是就只剩儒家可以选择了。

汉文化《 此“儒”非彼“儒”》

王充

儒家可以煽惑百姓,仁政,民贵君轻,但是它太强调百姓,强调民,忽视了君,所以董仲舒应运而生。他把儒家思想改造了,就是天人感应。其实“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说神神鬼鬼的东西。你要问孔子人死了之后怎样,孔子会很不高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思想只讲究活着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君子、圣人, 活得好就不错了,死后的事我们不讨论。其实也代表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死后的事确实不知道,你对鬼神只要“敬而远之”就行了,要有崇敬之心,祭祖上坟什么的要去,然后离他远点儿,别老念在心头挂在口头。

汉文化《 此“儒”非彼“儒”》

孔子

董仲舒一不老实,把孔子的意思改造成天人感应,“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皇帝是代表天道,任何人都要服从,皇上一看这个思想太好了,用!而法家的思想不是这么说的,它是说:老师现在告诉你们,你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听课,谁不听谁滚,因为我是老师。儒家则说,老师告诉你们,一定要听,因为我讲的高考特有用,你们准能考上一流大学。一个说的是法家思想:我是老师,所以你得听我的,不听滚;第二个是儒家思想:你要听我的,因为我为你们好。

对百姓也是这样。法家是,要尊重天子听皇帝的话,不听把你脚剁了。人跑越南去了,你怎么剁啊。儒家说,你要尊重他,他是天子,他代天行生生之 道,要是不听他的,必遭天谴,一个雷给你劈了,跑南极也劈。这样一来,你得服从天子吧,皇上如果失德,苍天就会示警:干旱、山崩、地震。苍天示警了,皇上就知道自己做坏事了,于是斋戒沐浴,下罪己诏,把自己臭骂一顿。老百姓觉得这个皇上不怎么样,你就祷告吧,老天爷,你儿子太坏了,你赶紧把你儿子收走吧。50年后皇上驾崩,当然你能熬上50年的话,你的祷告就算应验了。

汉文化《 此“儒”非彼“儒”》

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牛,跟焚书坑儒有一拼。但这个时候的儒跟孔子的儒已经不一样了,实际上变成了外儒内法。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提倡的那种思想了。但朝廷不管那个,只强调要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